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龙岩话的“有”字句在语法上有其独特之处,文章根据“有”的后续成分的语法功能来分类,分析“有”在句中所反映的语法意义。  相似文献   

2.
影响龙岩话三字组的声调的因素有二:一为声调的组合条件,一为三字组的语义结构。本文从这两个方面入手,分析了龙岩话一般三字组、重叠式三音节词及以“仔”为词缀的三音节词。  相似文献   

3.
影响龙岩话三字组的声调的因素有二:一为声调的组合条件,一为三字组的语义结构。本文从这两个方面入手,分析了龙岩话一般三字组、重叠式三音节词及以“仔”为词缀的三音节词。  相似文献   

4.
把与普通话不同的由尤溪话、福州话词素“头”构成的词语,按其结构分类对译,从结构与词义、词形与词义的比较中分析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相似文献   

5.
赣语铅山话形容词的生动形式与普通话及其它方言相比有鲜明特色。文章对铅山话“BA”式、“BBA”式、“ABB”式、“当真A”式、“AA起”式、“大/细十量”、四字格短语词等进行了考察和归纳,揭示了它们的意义、作用和使用特点。  相似文献   

6.
龙岩话属闽南方言,在语音上它具有闽南方言的某些共同特点,由于长期受客家方言的影响,龙岩话同客家方言又有一些相同的地方。通过龙岩话同部分闽南方言、客家方言的对比,揭示龙岩话的闽南语特征和客家方言特征。  相似文献   

7.
“半A不B”“不A不B”“非A不B”是现代汉语中常见的三种格式,它们在句法、语义、语用方面都有异同。并列结构的“不A不B”与“半A不B”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互换。偏正结构的“不A不B”与“非A不B”近似,三种格式共用的语用价值:凸显焦点,突出强调。  相似文献   

8.
浅析粤方言的"话"、"讲"、"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伍巍 《韶关学院学报》2003,24(2):104-107
粤方言表示言语的常用动词不用“说”、“谈”,而用“话”、“讲”、“倾”。“话”、“讲”、“倾”在粤方言中亦大致有不同的分工。中主要通过具体例证说明粤方言“话”、“讲”、“倾”词义与古汉语调义的联系及其用法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9.
拿普通话“把”字句的结构式与玉林话相应的表达式进行对比,归纳了玉林话对应于普通话“把”字句的结构形式和使用“把”字句特点。  相似文献   

10.
龙岩城关话的语音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岩话属闽南方言,在语音上它具有闽南方言的某些共同特点,由于长期受客家方言的影响,龙岩话同客家方言又有一些相同的地方。通过龙岩话同部分闽南方言、客家方言的对比,揭示龙岩话的闽南语特征和客家方言特征。  相似文献   

11.
生与死是人生的一对矛盾。生的境遇,可以通过各种象征符号直接地表现。死则不然,死对生存的意义,往往要通过各种象征符号的“中介结构——生的无意义结构”,表现出来。川端文学对“生”之渴望的“无意义”描写,一方面反映作家的形象思维深受佛教思想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暗示了作家对人生“终极关怀”的“虚无主义”依恋。  相似文献   

12.
龙岩方音     
前言 龙岩地处闽西山区东南,与闽西客话区毗连,就方言基本特点看,龙岩方言属闽南话系统。龙岩方言使用范围包括龙岩县全境和漳平县大部分地区,使用人口达四十多万。据历来地方志记载,龙岩县开发始于晋代,发展于唐宋间,从现有龙岩聚居姓氏一些族谱看,他们到龙岩开基多在三十二、三代与二十三、四代,即属唐末与南宋两次民族大迁徙时移居这里的,这些姓氏始祖则多在中原地区,可见龙岩方言也是始于中原地区的汉语,  相似文献   

13.
分 《左传庄公十年》有“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分”用作及物动词分给 的“给”义。《史记·司马相如传》“女至不材,我不忍杀,不分一钱也”。用法也相 同,即让对方得到。 后来这个“分”(给)引申作介词用,表示被动,“让”“被”的意思,成为龙岩 方言中的常用词,如“我被他打一拳”,龙岩话称:我分(pun)伊拍tse(-)拳 (ckun)。  相似文献   

14.
语义反向投射下反逻辑的“语义异常组合”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现代语言中。它们表面上不符合正常思维逻辑,但是通过深层的语义分析与考察,就可以看出它们能够存在并为社会接受的理由。通过对“救生=救死”等具体实例做深层语义的义位选择建构和语义干涉的分析,探求这些“语义异常组合”的内在逻辑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李萍 《咸宁学院学报》2007,27(2):214-217
张贤亮是一个有着“苦难的历程”的作家。一个曾从死人堆里“死”去“活”来的人。作为资产阶级家庭的弃子,他从小饱尝了寄人篱下的滋味;作为新中国的“主人翁”之一,在1958年到1979年的22年间,他有过多次在劳改农场、监狱的“血水”“碱水”里被“浴”“煮”的经历。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V+到”结构同“V+进”、“V+见”、“V+在”、“V+着”等相关结构的比较,揭示了它们之间的异同,力求为语言使用者提供最佳选择,同时也对相关问题提供了方言方面的佐证。  相似文献   

17.
《府中日记》和《留美日记》是徐志摩的两种“未刊日记”。它们的面世填补了徐志摩特定时期生活、信仰和思想的空白。它们是探求诗人内在精神结构的重要“介体”,也是“徐志摩研究”新的学术生长点。  相似文献   

18.
龙岩话是闽南方言的次方言。龙岩过去地属偏远闭塞的闽西山区,枯水季节外出唯靠徒步交通,语言发展比闽南平原地区要来得迟缓。闽南方言较多地保存了上古汉语特点,比如声母系统就没有经历中古时期的语音演变,而是直接继承了上古汉语声母系统;在词汇方面也明显地体现着这一特点,而龙岩话更属闽南话的古老层。因此,龙岩话能比较集中地保存  相似文献   

19.
论贾瑞之死     
论贾瑞之死王志尧,仝海天人生自古谁无死?这的确是一条亘古不变的自然法则,任何人也无法幸免。但死的意义有不同,同样是匆须争论的公理。一部《红楼梦》,扬扬洒洒,百余万字,写死人的事也占了相当的份量。从女性来说,较为重要的就有“贾夫人仙逝扬州城”;“秦可卿...  相似文献   

20.
“V成”结构是现代汉语中的一种特殊结构,是指用动词或动词性词组“V成”将所叙述的A和B联系在一起而构成的结构,有常规和变异之分。在变异性“V成”结构中,A、B之间的语义关系十分复杂,主要有相似、相关、相容、对立、相反五种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