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革命和爱情是人物成长小说中常见的题材,《双城记》和《芙蓉镇》两部看似不相关的小说都涉及到了革命腥风血雨中的爱情故事,主人公的情感历程都透出了作家对特定时代下人们境遇的思考,其中人物的爱情命运的不同与作者爱情观和中西方文化传统中价值观念的差异是相关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传统方法、格雷马斯“矩形符号”理论对小说《黑骏马》进行解读。《黑骏马》是张承志的代表作,小说娓娓道来白音宝力格和索米娅一段曲折、动人的爱情故事,他们的爱情就如同那曲高亢、悲怆而又充满柔情的古歌--《钢嘎哈拉》。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传统方法、格雷马斯“矩形符号”理论对小说《黑骏马》进行解读。《黑骏马》是张承志的代表作,小说娓娓道来白音宝力格和索米娅一段曲折、动人的爱情故事,他们的爱情就如同那曲高亢、悲怆而又充满柔情的古歌———《钢嘎哈拉》。  相似文献   

4.
昆曲《水浒记》改编自明代小说《水浒传》。该剧围绕阎婆息描写了两段"爱情故事",一是和宋江,一是和张文远,通过这两段被异化的爱情,展示了当时底层女性的生存困境以及爱情选择的无奈。阎婆息被异化成了商品,没有选择权,两性关系的不平等,价值取向偏向于社会价值的实现,个人情感被压抑等原因造成了阎婆息的爱情悲剧。  相似文献   

5.
程青的小说《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是一幅当代爱情的经典画卷。作者以女性的视角扫描了文化女人的情感世界,以略带嘲讽的语言揭示了“后爱情”的变幻无常和情不由己。轻松的笔调既解构了当代人带有游戏色彩的爱情生活,又从本质上剖析了“后爱情”忽略女性智慧、拆除责任心的客观效果,使读者对当世的爱情故事有了形象与理性的认知。  相似文献   

6.
理想爱情与世俗婚姻——海丝特和凯瑟琳爱情悲剧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金娟 《科技信息》2012,(32):216+218-216,218
《红字》与《呼啸山庄》是两部异中有同,同中有异的杰作。两部作品都讲述了一个缠绵悱恻、感人肺腑的爱情故事,都描写了爱情、孤独与死亡。海丝特和凯瑟琳分别是两部小说爱情悲剧的女主人公。她们有着相似的命运遭遇:都曾为结婚而结婚,为爱而爱,最后都为婚外之爱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本文拟从两者的爱情与婚姻,孤独与死亡诸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指出破坏真挚而自然的感情不仅是残忍的,而且会带来毁灭性的后果。  相似文献   

7.
《倾城之恋》是被解读次数最多、内涵较为丰富的张爱玲小说之一。本文根据再次阅读的新体验,以文本细读方式,从“城”的多重意象的阐释切入,分析主人公内心世界的隐秘渴盼,归结两人爱情追逐背后的症结所在,探寻张爱玲创作这个爱情故事的复杂、微妙的心理动机。  相似文献   

8.
叶丽玲 《孝感学院学报》2005,25(2):49-51,66
《妇女乐园》是《卢贡一玛卡尔家族》中的一部:描写了19世纪商业大潮下巴黎一位商业巨子慕雷与一位贫穷少女黛妮丝的爱情散事。一般.人们较多关注和讨论小说中的女主人公黛妮丝.笔者认为左拉在这部小说里所刻画的男主人公不同于在其他作品中所刻画的男性形象.本文侧重论述男主人公慕雷——他作为商场“英雄”和作为“凡人”的性格的统一,这种统一同时也体现了左拉“理想主义的抒情”。  相似文献   

9.
简·奥斯丁的作品不以描写“强烈的感情”见长,相反,读者和评论家一直把她视为追求平和、沉稳、内敛、理智的情感的代言人和实践者,一个观点偏保守、致力于维护传统的小说家。其被公认为最成熟的小说《爱玛》中弗兰克赠给简的钢琴在小说中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它是浪漫爱情的纽带,它是开放与封闭两种人生观矛盾的集中体现,它是对爱玛进行“开眼”教育的工具。钢琴是《爱玛》中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道具,隐藏在钢琴之后的这段常被忽视的爱情故事显现了奥斯丁笔下被忽视的另一种爱情和生活态度。  相似文献   

10.
在西方文学长廊中,有两位女性形象格外地引人注目;一位是《红字》中的海丝特,另一位是《荆棘鸟》q-的梅吉。这是两部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爱情故事小说,却有着相似的爱情悲剧。她们所爱之人都是与上帝长相厮守的神父,她们都为所爱之人育有一个孩子,都揭示了宗教的残酷和禁欲主义的丑恶。她们用女人特有的方式与上帝对抗,在与上帝争夺爱人的较量中,揭示了真正的爱和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是需要以难以想象的代价去换取的。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名封建儒士,蒲松龄在其代表作《聊斋志异》中描写了很多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在这些故事中暗寓了作者对男女婚恋中理想男性的诉求,这些诉求概而言之可以分为五点.其独特的人生经历和儒家思想的影响是造成这种诉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唐传奇中的遇仙故事可以分为两大基本类型:其一,遇仙而两情相悦,人仙相恋。这类作品中作者对仙界的描写实际是对现实世界的美化,人仙相恋的故事所体现的是现实生活中带有普遍意义的对忠贞爱情的渴望与追求,作者以状写仙家之景作为逞才炫艺的荃蹄。其二,遇仙而看破红尘,弃世修道。这类作品多为具有讽喻意味的寓意之作,侧重于通过否定现实世界表现神仙道教绝欲出世的思想,仙人的形象多流于类型化和概念化,作品不以展示艺术才情为目的,而以现实批判和宣教布道为旨归。唐前小说中人仙相恋的遇仙故事,在形态和内容方面对唐传奇中遇仙故事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3.
作家严歌苓在《扶桑》中运用了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叙事视角,讲述了中国第一代移民跨种族的爱情故事。三种叙事角度的并用突破了单一的聚焦方式,拓展了小说的叙事空间,使得作品的深度和广度大大提高。同时这种综合叙事实验给予了小说新意,增加了可读性。  相似文献   

14.
清末的社会性情感小说是言情小说的一种,但因它对“情”描写的缺乏和说教意味的浓厚,所以它又不是完整意义上的言情小说。清末特殊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对小说家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得清末社会性情感小说形成了“借儿女言家国”、“借儿女言节义”、“借儿女言自由”等三种最具代表性的主题模式,这种主题模式虽然流行很短,但在近代小说转型史上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同时,它也为言情小说在清末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15.
以西北工业大学南村4#、5#小高层住宅为例,进行了剪力墙结构的壳元模型在不同受力状态的静力分析、模态分析、动力分析.分析剪力墙结构的基本振型、结构的侧移和层间侧移、结构的等效应力等,结果表明:该结构的最大层间侧移为二层、最大应力值在二层底部、底部的一到五层应力相对较大,一般在工程中需要加强.  相似文献   

16.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写下了许多爱情故事,至今动人心弦、感人至深。其中的奥妙就在于他讲述的故事奇异,运用的手段高超,塑造的形象传神。他塑造形象、描绘环境、讲述故事的高明之处,就在于诱导读者利用自身现实生活的体验,不自觉地进行艺术再创作,使之跨越空间,消除时代隔阂,更加贴近现实世界,吸引读者。  相似文献   

17.
《我的柏拉图》是韩东中篇小说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小说以柏拉图式爱情观出发,通过主人公追求爱情的失败完成了对这种爱情观的质疑与否定。柏拉图的爱情观中存在浓厚的形而上学因素,而小说的思想本质是反形而上学的,主人公对爱情的理解具有西方存在主义哲学气质。因而柏拉图所说的"人人得到自己心仪的人,由此回归自己原本的自然"是一种谬误,"原本的自然"事实上就是孤独状态。  相似文献   

18.
弗.司.菲兹杰拉德的《大人物盖茨比》是形式导演成的一场“美国梦”幻灭的戏。小说的叙述者尼克被置于故事当中,且有他自己的故事。尼克的故事与盖茨比的故事的交叉与并列,构成了一个青年“美国梦”的梦幻世界。作者运用了各种叙事策略,如叙述时间,叙事情境及其转换,第一人称回顾性叙述中的经验自我视角与叙述自我视角交替使用。这些都是为了更好的突现一个美丽绝伦的“美国梦”的幻灭。  相似文献   

19.
孙洛中 《潍坊学院学报》2005,5(3):89-91,108
《金瓶梅》作为我国第一部以家庭生活为题材反映世态人情的长篇小说,写实取代了此前小说的传奇内容,并寄寓了作者独特的情感愿望。张竹坡视此写实为一种“寓言”表现方法,他进一步探索了一套特殊的解读法,运用谐音隐义,通过比类联想和逻辑推论去挖掘作品的深层涵义。这样的批评不免夸大了“寓言”的范围和作用,导致了牵强附会的明显弊端,但其文学史上的开创意义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