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3 毫秒
1.
许建中 《山西科技》2014,(1):132-133,138
通过对栖凤矿可采煤层的工业用途评价,得出结论:该矿可采煤层为2、5、6号煤层,2、5、6号煤均以气煤和1/3焦煤为主,属炼焦用煤和炼焦配煤使用;本矿2号煤层灰分较高,5、6号煤层硫分较高,不适宜做炼焦工业用途,主要为动力用煤,亦可考虑炼油用煤。  相似文献   

2.
徐金武 《科技信息》2012,(23):395-396
张得煤普查区含煤地层为石炭、二叠系,包括九个煤段,含煤17层,含煤系数2.90%;主要可采煤层为二1煤层,次要可采煤层为四9煤层和七4煤层,可采煤含煤系数为1.23%;二1煤以特低-低中硫煤为主,属低磷、高熔灰分、发热量高的贫瘦-瘦煤,局部为焦煤,可做炼焦用煤还可作为火力发电、动力用煤等;七4煤、四9煤为中灰煤,属特低磷、高熔灰分、发热量较高的焦煤,可作为燃料、动力或民用煤等;资源开发后可获得潜在年总利润1800亿元,投资利润率19%,投资回收期5.3年,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榆神矿区郭家滩井田含煤地层主要为侏罗系延安组,富县组为局部含煤地层。延安组含煤7-25层,平均15层;富县组含煤1-2层;含煤地层具有对比意义的煤层共14层(富县组1层),可采煤层12层。其中主要可采煤层5层,分别为2^-2、3^-1、4^-3、5^-2和5^-3。本文论述了延安组煤层赋存的空间特征,分析了可采煤层赋存范围,对于区域性煤炭工业规划、郭家滩煤矿设计及开采,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李春兰 《科技资讯》2010,(2):132-132
寺家庄井田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下统山西组及石炭系上统太原组。煤系厚度稳定,旋回结构与粒度韵律清楚,该区含煤地层主要为太原组,山西组在本区范围内基本没有可采煤层;太原组可采和局部可采煤层为81、84、9、15号煤层,其中15号煤层为本区主要可采煤层。  相似文献   

5.
大方在拱煤矿位于扬子准地台黔北台隆遵义断拱毕节北东向构造变形区内。含煤地层为上二叠统龙潭组(P3l),厚146.69~185.91m,平均厚166.3m,含煤层(线)21~32层。可采煤层4~8层,全区可采煤层二层(KC1、KC4),大部可采煤层二层(KC2、KC3)。主要可采煤层具有低中灰-中灰、低硫-中高硫、二级含砷、低磷、特低氯、中高热值-高热值的特点。本区以含煤岩系厚,煤层层数多,厚度变化大为其特征。  相似文献   

6.
赵先锋 《山西科技》2014,(3):122-123
通过对易顺煤矿可采煤层的工业用途评价,得出结论:本井田的4号煤层为中灰~高灰、特低硫~低硫、低热值~高热值煤;9号煤层为中灰~高灰、低硫~中高硫、低高热值~特高热值煤;11号煤层为低灰~高灰、低硫~高硫、低热值~高热值煤。本区煤炭主要可作为动力用煤。  相似文献   

7.
新疆莎车县喀拉吐孜矿区位于塔里木盆地西南缘,地处莎车-叶城煤田中部一个条带状"孤岛"的北段,是该莎车-叶城煤田的主体部分之一。该矿区主要可采煤层为中侏罗统杨叶组,主采5、6和3号煤层主要位于该组上段。可采煤层为低变质阶段煤层,煤层灰分含量为中灰级别,5、6号煤为高挥发分煤,3号煤为中高挥发分煤,煤类为长焰煤,研究区内主采煤层均可作为较好的动力用煤和民用煤。区内煤层厚度相较莎车-叶城含煤盆地中其余矿点更厚、更连续。井田B级(332)+C级(333)+D级(333)储量661.65万吨;其中B级(332)占总储量的比例为36%。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自治区煤炭产业结构调整政策,以及前期莎车县喀拉吐孜煤矿井田地质勘探成果,莎车县喀拉吐孜具备9万吨/年的建设规模。  相似文献   

8.
大南湖矿区二区F1南井田含煤地层缺乏明显标志,煤层对比遇到困难。通过该区大量钻孔资料分析,对煤层物理性质、煤层间距、煤层顶底板岩层组合序列、地震反射特征、测井曲线特征等进行研究,总结出研究区煤层特征如下:F1南井田含煤地层位于侏罗系中统西山窑组碎屑岩中,全区含煤52层,煤层总厚度平均为63. 95 m,其中发育24层可采煤层,15煤层最厚,平均厚度为6. 14 m,出现在含煤段的中部,分布稳定,全区可采,可作为主要对比标志; 5煤层全区可采,较稳定; 22下煤和30煤层局部可采,分布不稳定;其他大部分可采煤层可采范围较大,局部可以对比。大部分煤层每两层可组成一个煤层组;各煤层间距变化不大;多个煤层间发育一套粗粒砂岩或砂砾岩,可作为对比标志。同一含煤地层的测井曲线形态组合大部分相似或接近;典型煤层界线的地震反射同向轴具有空间连续性;同一煤层沉积环境具有空间过渡性特征。煤层的综合地质特征分析为煤田地质开采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文章论述了新疆乌鲁木齐后峡井田八道湾组的煤质特征及用途。该区A4号煤层属中-低变质烟煤,煤类为气煤(QM)~气肥煤(46QF),煤质一般为特低灰-中灰、特低硫、低磷-中磷、高发热量、高油、粘结性较好的煤,煤灰熔融性属低熔灰分的煤,可做炼油用煤,是较好的动力用煤和民用之燃料,也是良好的炼焦配煤。  相似文献   

10.
对贵州省赫章县罗洲勘查区龙潭组含煤层的含煤性及可采煤层进行了分析总结,结论显示,赫章县罗洲煤炭勘查区含煤岩系(龙潭组)属海陆交互相及陆相沉积,地层平均厚度218.63 m,含煤6~22层,一般为15层,煤层总厚度5.18 m~13.94 m,平均9.90 m,含煤系数4.52%;含可采煤层5层,可采总厚度2.76 m~12.36 m,平均6.23 m,可采系数2.85%。该结论对该区今后的勘查工作具有借鉴、参考作用,可达到以最少的勘查投入获得最大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沁水煤盆地煤层分布广泛,厚度稳定,煤变质程度高。通过对柿庄南区块的山西组3#、太原组15#煤层的区域构造地质、沉积特征、水文地质条件、煤层气储层等特征的分析,认为该区寺头断层水力封闭,3#煤层顶板以厚泥岩为主,15#煤层顶板为分布稳定的石灰岩层,储层封盖性好,煤层裂隙发育渗透性好,气含量高,储层埋藏深度适中,是煤层气开发的有利区域。  相似文献   

12.
The Mesozoic strata of the Yanqi Basin consists of coarse debris with coal beds, characterized by the developments of coal seams of the Jurassic sediments whose main petrologic contents are glutenite, fine sandstone, mudstone, carbonaceous shale and coal. Based on the analyses of the minerals, trace elements and REEs, we try to find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al seam formation process. The analysis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contents of ash and sulfur are low while the content of phosphor is comparatively high, and that the specific value of Al2O3/SiO2 is relatively high and that of (Al2O3+SiO2)/(Fe2O3+CaO+MgO) is near 1. All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coal seams are formed in the relatively deep marsh, which is favorable for the evolvement of hydrocarbon at the diagenesis stage.  相似文献   

13.
研究煤中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对于还原聚煤环境以及探究元素对生态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以贵州织金县以那矿区龙潭组多煤层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数理统计方法、灰成分分析法和富集系数法研究了不同层段煤中常量元素、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各煤层总体为中灰分、特低挥发分、中高~高硫煤;各煤层硫以黄铁矿硫为主,黄铁矿硫与全硫显著正相关,黄铁矿呈聚集团块状和分散颗粒状分布,表明煤层中硫的富集可能受泥炭堆积时期海水的影响;大部分煤层灰成分指数大于0.22,27号煤层小于0.22,说明该矿区大多数煤层形成于海相环境,仅个别煤层为陆相沼泽成因;可采煤层中As的富集系数达6.02,属高砷煤,6、7、10号煤层F含量明显高于中国煤和世界煤中均值,属高氟煤,建议在煤炭开发利用过程中重视As、F等有害元素的治理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4.
我国煤层气地质资源量达36.81×108m3,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其中1 000~2 000 m的煤层气地质资源量占总资源量的61.2%。深煤层煤层气的开发是今后煤层气开发的必然趋势。水力压裂是深煤层煤层气工业开采的主要增产措施。在分析柿庄北深煤层的工程地质特征时发现,深煤层具有低孔隙度、低渗透率、高变质程度和高含气量的特点,在压裂改造时易受工作液体的伤害。因此,针对煤岩主要的伤害类型,对比分析压裂液伤害前后的煤岩电镜扫描结果,研究深煤层煤岩的伤害机理。通过研究得出,相对浅煤层而言,深煤层主要的伤害是吸附伤害和微粒堵塞。最后,根据深煤层岩心的伤害评价方法,在实验室内分别优选出低伤害活性水和泡沫压裂液两种体系,伤害评价结果显示优选的活性水和泡沫压裂液对深煤层的伤害率相对常规压裂液低,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煤层气储层压裂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了解新集一矿煤层孔隙结构特征,通过压汞法和低温氮等温吸附法实验手段对新集一矿主采煤层孔隙发育特征进行研究。发现新集一矿主采煤层孔隙度较比两淮矿区其他地区高。其中以8煤层8XJ5号样为代表孔隙分布以小孔最发育,大孔较发育,中孔少见为特征和以13-1煤层13XJ10号样为代表孔隙分布以小孔最发育为特征的基质孔,孔隙之间的连通差,不利于瓦斯的抽排;以11-2煤层11XJ3号样和6-1煤层6XJ15号样为代表中孔发育,孔隙以裂隙性为主,孔隙之间的连通较好,有利于瓦斯的运移。  相似文献   

16.
为脱硫、降硫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本文选择了内蒙古乌达矿务局9号煤层和10号煤层为研究对象,系统地研究了煤中硫的形成及其分布的控制因素。结果表明:煤中硫含量的变化主要受控于泥炭聚积期沉积环境的变化,乌达矿区9号煤层和10号煤层是在海侵的背景下形成的,在泥炭聚积期,由于不同水系的发育,控制了煤层间距的变化,更重要的是控制了煤中硫含量的分布,在海水影响下聚积的泥炭比在淡水环境聚积的泥炭含更多的硫。中硫煤和高硫煤中硫的来源主要是侵入泥炭沼泽的海水中的硫酸盐。另外,据研究结果,提出了乌达矿区煤中黄铁矿和有机硫化合物的形成模式。  相似文献   

17.
煤层的顶板岩石的封堵性对煤层气的储集非常关键。有色反演可以获得相对波阻抗的变化,对测井的依赖度低、平面分辨率高,可用于少井区煤层顶板岩性的分布进行预测。在原始地震数据谱蓝化处理、提高分辨率的基础上,对寺家庄矿三维地震数据进行了有色反演,预测了9号、15号煤层顶板岩性。结果表明:相对波阻抗体异常与钻孔岩性较为吻合,并通过相对波阻抗平面分布图预测了寺家庄地区9号、15号煤层顶板岩性,且不同时间地层切片的反演结果与区域钻孔资料相吻合,说明有色反演结果可靠,可以对煤层顶板岩性分布特征进行有效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