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讨论按预应力度法设计超静定结构的计算过程,提出初内力预应力度法而不引入主弯矩,次弯矩概念,并给出工程实例的计算,本方法具有计算简捷、概念明确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超静定结构计算次弯矩等效荷载的学习,直接从结构力学力矩分配法出发,求次弯矩影响产生的综合弯矩,力学概念明确,易为学习者领会.  相似文献   

3.
首先将后张预应力平板-桂结构的综合弯矩、次弯矩表达成板、柱预应力筋面积的函数,然后提出了预应力硅结构构件裂缝控制及验算建议,最后给出了通过使用性能计算确定板、性预应力筋面积,通过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和配筋构造要求确定板、柱非预应力筋面积的设计方法,该法避免了以往繁琐的试算过程,并能使使用性能和正截面承载力要求同时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4.
后张预应力平板—柱结构实用设计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将后张预应力平板-柱结构的综合弯矩、次弯矩表达成板、柱预应力筋面积的函数,然后提出了预应力砼结构构件裂缝控制及验算建议,最后给出了通过使用性能计算确定板、柱预应力筋面积,通过正戴面承载力计算和配筋构造要求确定板、柱非预应力筋面积的设计方法。该法避免了以往繁锁的试算过程,并能使使用性能和正截面承载力要求同时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5.
弦支穹顶结构预应力张拉的摩擦损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精确研究弦支穹顶预应力张拉施工过程中,索撑节点处滑移摩擦导致的预应力损失问题,基于冷冻一升温法,利用泛函中广义逆的概念,推导了计算弦支穹顶环索预应力滑移摩擦损失的迭代算法,研究了索撑节点处的滑移摩擦对弦支穹项结构预应力分布的影响,提出通过减小索撑节点滑移摩擦系数、多点张拉和超张拉等措施来减小预应力摩擦损失,算例表明该方法可有效模拟弦支穹顶结构的预应力摩擦损失,且所提出的补偿措施可较好解决预应力摩擦损失问题  相似文献   

6.
耿海清 《甘肃科技》2005,21(5):124-126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设计时需要考虑由施加预应力产生的二次弯矩,此弯矩通常采用荷载图法进行计算,过程比较繁琐。本文提出一种相对简单的计算方法——分布弯矩荷载法,并给出算例。  相似文献   

7.
次弯矩计算的共轭梁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共轭梁原理计算预应力混凝土超静定结构的次弯矩十分方便,基于该原理可以推出简便的计算公式,对某些情况可以直接用作图的方法求得结果.本文推出普遍适用的计算公式,针对几种常用的预应力筋布置形式进行作图法计算的介绍,提供了一计算实例  相似文献   

8.
预应力次弯矩的设计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我国现行唯一的预应力结构专业设计规程--《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技术规程》(JGJ/T 92-93)中有关预应力次弯矩条款的局限性,对预应力混凝土超静定结构两 类极限状态设计中如何考虑预应力次弯矩的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基于作者首先提出了的“积极,有效地利用预应力次弯矩”的设计思想,对预应力束的优化布置方案,预应力束的截面偏心距e和拐点系数α的合理取值,提高预应力束的有效预应力Npe等问题,提出了有关的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9.
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圆形柱的非线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提出了一种能够较精确地计算在大变形塑性领域的多次重复荷载作用下的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圆形柱的弯矩-曲率滞回曲线的非线性分析方法,该法的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0.
预应力混凝土愈来愈被工程界广泛地应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较普通混凝土结构可以得到较高的承载能力和较小的跨中挠度。但是预应力结构在施加预应力时,会产生次弯矩。这种次弯矩影响结构的弯矩分布和承载能力,在使用预应力结构时,应考虑这一影响。文章阐述了次弯矩的的概念及产生机理,分析了次弯矩对结构在各个受力阶段的使用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12.
用约束次弯矩法直接计算预应力砼超静定结构的次弯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次提出用约束次弯矩法直接计算预应力砼超静定结构的次弯矩,具有物理意义明确,推导公式简捷,用于计算机程序设计使其更容易与普遍砼结构程序相容,用于手算更为便捷,此法也使预应力沿预应力筋变化时的公式统一,使其计算更简捷。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一种用于结构可靠性分析的随机有限元法,用它来计算结构响应变量的各阶统计矩,结合JC法和一次二阶矩法对一卒砼坝坝体了可靠性分析,计算出其可靠性指标及失效概率。该法与其它方法比较有计算快捷、精度较高的优点。该法已经用FORTRAN语言编制成适用于在微机上计算的程序。  相似文献   

14.
15.
为深入了解预应力碳纤维布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预应力长期损失,采用随时间变化的换算弹性模量方法,建立了考虑混凝土收缩徐变、胶层徐变及钢筋混凝土梁与碳纤维布界面滑移的预应力长期损失增量微分模型,得到了给定边界条件和荷载形式下的预应力长期损失闭合解。为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对相关学者的试验梁进行了长期预应力损失的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微分增量模型可以用来预测预应力碳纤维布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预应力长期损失。  相似文献   

16.
试验验证表明,用二次规划求解的强迫转角法是进行钢筋混凝土连续梁弹塑性分析的有效方法。应用该方法对承受均布荷载和集中荷载的连续梁弹塑性弯矩值进行了计算模拟试验,总结出一套供设计使用的弯矩系数建议值。  相似文献   

17.
确定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恒载初始索力的方法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在设计预应力混凝土(P.C.)斜拉桥时,确定斜拉索在恒载作用下的初始索力值是一项重要和困难的任务,设想用力的平衡概念导出一种以斜拉桥主梁为相应刚性支承连续粱产生的弯矩为目标的初始索力的确定方法,同时考虑预应力钢筋的作用,改进了以往常用的零位移法的一些不足之处,通过实例计算表明该方法是实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新老混凝土组合梁混凝土收缩徐变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行了预应力作用下新老混凝土组合梁混凝土收缩徐变的试验研究,包括组合梁的挠度-时间曲线、混凝土应变-时间曲线及预应力损失的测定.试验结果表明,由于混凝土的收缩徐变,在预应力作用下组合梁的挠度、混凝土应变、新老混凝土界面间的应变差、截面曲率随时间的增长明显增加.虽然界面间的混凝土应变差值在逐渐增加,但是滑移值较小,界面间的粘结可靠.预应力前期的损失较大,随着时间的增长,损失逐渐减小.采用规范给定的混凝土收缩徐变模型分析了预应力损失.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采用随时间变化的换算弹性模量建立了新老混凝土收缩徐变的有限单元法,为了验证建立的有限单元法的正确性,对试验梁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建立的有限单元法与试验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9.
HSLWAC梁收缩和徐变预应力损失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5根高强轻骨料混凝土梁、1根低强轻骨料混凝土梁和1根普通混凝土梁进行了持续1年的预应力损失试验,并进行了与普通混凝土对比的收缩和徐变材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相同强度的轻骨料混凝土的早期收缩小于普通混凝土,后期收缩大于普通混凝土;相同强度的轻骨料混凝土徐变系数小于普通混凝土;轻骨料混凝土梁的预应力损失比普通混凝土梁的预应力损失大.结合编制的混凝土结构时随性能分析程序,基于材料收缩徐变试验进行分析,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采用多种规范方法对所做试验和文献的预应力损失进行了分析对比,建议了高强轻骨料混凝土梁预应力损失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将地下硐室的边界形状作为不确定的,即随机的,对子三节点三角形单元,采用摄动法导出了随机有限元法的计算公式;根据硐室边界点位置的统计特性(均值及协方差)获得了节点位移及单元应力的统计特性(均值及协方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