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楚辞研究中,有关中原文化与楚文化的关系问题一直是学者们争论不休的热点问题.这一争论贯穿了两千年的楚辞研究史.我曾长期关注于中原文化、楚文化与闽南文化研究的状况,从而意识到,可能从族群心理研究的角度,能够解开楚辞研究中长期争论不休的中原文化与楚文化的关系之谜.  相似文献   

2.
文献研究表明:闽南民间体育在其发展过程中,继承了闽越文化传统,在拍胸舞等民间体育活动中仍可看出蛇崇拜的遗存.同时受中原文化的深刻影响,中原歌舞、习俗和养生娱乐活动成为闽南民间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唐宋之后的经济和交通地位的日益重要,域外文明特别是宗教文化队闽南民间体育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以开漳之地云霄县的历史民俗为视角,结合田野调查和史籍文献资料,对照实物遗迹和文化资源,探讨了闽南文化的构成特性。认为闽南文化是由土著的阈、阈越及其传人的文化,早于闽南人前来的“南溪蛮”及其后裔畲瑶文化以及闽南先民的中原文化3种文化相互碰撞、渗透、融合而成的,具有较为明显的多元复合性;文化变迁是不同国家、民族、族群之间文化碰撞调整的结果;文化认同,并不存在一个固定不变的模式。因此,在探讨一种文化时,必须先探究其起源、传播和影响,即秉承“文化元素归原”的理念。  相似文献   

4.
文化是一个民族重要的软实力,但只有通过"文化自觉"才能创新文化、重塑文化.大型纪录片<河之南>以"朝圣"者的姿态,运用大历史的视角,以影像代笔,通过对中原历史、地理、文化风貌的追述记录,全方位地剖析了中原即河南地区在塑造中华文明演进中的核心地位,凸显了中原文化的原创力及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河之南>从"文化反思与文化叩问"、"文化记忆与文化认同"和"文化自觉与文化重塑"等三个部分,阐述了中原的文化意义及价值.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客家土楼类型入手,侧重分析客家土楼的结构与功能,指出作为客家人群共同体聚族而居的土楼所蕴含的客家人的价值观、宇宙观,体现了客家文化既继承了中原传统农业文化,又在与原住民的互动中再生出新的地域性文化,从文化的角度反证了客家人是由中原汉人、闽南人和畲等族群在特定地域的生产生活互动中形成的人群共同体,土楼成了这一人群共同体文化遗产的特殊见证。  相似文献   

6.
今龙岩市所隶七县(市、区),其中原龙岩县(市)、漳平县(市),从历史建置沿革、语言、宗教信仰、民情风俗以及人文精神各方面均与客家文化有本质差别,而与闽南漳、厦、泉文化却有密切渊源关系。原龙岩县、漳平县河洛文化理应纳入闽南文化圈。  相似文献   

7.
闽南文化区域概念的习惯性使用,招致异地同质文化族群的质疑.河洛文化与闽南文化本质一致,但河洛文化超越地域局限,能够为异地同质文化族群普遍接受和认同.河洛文化内达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根底,外连闽南区域海洋文化之特色,尤在起始根脉上显现文化的本质性,有利于两岸同胞原始文化之认同.故以河洛文化兼容闽南文化的主导研究方向,将具较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8.
闽南文化作为特色传统地区文化,是文化产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资源.该文通过对闽南文化产业中的饮食文化、建筑文化、民俗文化展开调研,梳理这部分文化及其产业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推动闽南文化产业科学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以闽南俗语为切入点,从宏观角度探讨分析《京华烟云》中闽南俗语的诸多现象、思想内容、主要来源与成因及其在小说创作中的作用,说明林语堂的创作缘起于闽南情结,指出林语堂借闽南俗语进行别具特色的文化传播,对《京华烟云》研究和闽南俗语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一、前言 现在的闽西人,大致可分为三种:客家、闽南、畲族。永定、上杭、武平、长汀、连城为客家,龙岩、漳平为闽南,畲族则散居于各县。客家人与闽南人的形成,一般以为是中原人在南迁过程中受到沿途文化的影响,结合原来自身的文化以及闽、粤、赣一带土著(百越)文化而渐渐演化而成的。至于闽语系与客家系的区别,似乎前者的形成比后者来得更早些。从方言来看,闽语的确是比客家话保留了更古老的中原汉语。不仅如此,闽语从土著人  相似文献   

11.
楚国是先秦时期生活于江汉之间的一个封国,在商、周时期时均独立于华夏民族之外,被中原国家视为蛮夷之邦。在长期的生活生产中他们自成一体,形成独特的迥别于以中原国家文化为代表的华夏民族的文化与习俗,但由于种种需要与中原各个国家发生着频繁的交往。在交往中,深受着中原文化的影响,自觉不知觉地吸收着中原文化的元素,这也使他们逐渐融入到中原文化中。《清华简·系年》中的众多史实真实地反映了这一特点,对研究两种文化的关系有重要的作用,对于建设中原文化传承创新区,弘扬中原传统文化有着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澎湖的居民中 ,闽南人占 90 %。闽南文化对澎湖文化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民间信仰、建筑、工艺、饮食、民谣、音乐、民俗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闽南人的形成,经历了农耕族群和海洋族群接触和融合的过程;明清以后,随着闽南人大批移居海外,在闽南侨乡形成了一些海洋性习俗,使得闽南文化具有农耕文化的性格,也兼具海洋文化的特征。其海洋文化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信仰海神妈祖、民间的送船科仪、国内亲人将客死海外之移民的灵魂引渡回来的引水魂仪式;特殊的婚姻形式、双边家庭以及抱养子从事海上贸易和在海外发展;闽南话的外来语借词和歌谣等方面。厘清闽南的海外移民与海洋文化的关系以及闽南海洋文化的表现和特征;为研究闽南文化所不可缺少。  相似文献   

14.
闽南体育文化是闽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从史前时期—秦汉至隋唐五代时期—宋元时期—明清时期—20世纪后的历史发展和文化历程。闽南文化的“重乡崇祖、爱拼敢赢、兼容并包、尚义贵利”,使闽南体育文化具有民族体育活动展现地域性文化特色、传统的庆典民俗活动融入竞技元素、文化的融汇与交流凸显文化兼容性、尚义贵利的品质使闽南体育文化“走出去”和“引进来”的内涵特征。同时,通过体育交流、体育赛事、体育产业和两岸民俗体育的发展,闽南体育文化具有促进闽南经济的发展、展示互惠共赢的开放观念、演绎爱拼敢赢的闽南精神、唤起闽台文化认同感等价值意蕴。  相似文献   

15.
吴珊榕 《科技信息》2012,(18):253-253
为了使读者更好地、更方便地了解闽南文化,作为一个闽南地区的公共图书馆,我馆建立了一个便于读者查询的闽南文化专题数据库,从而更好地保护和弘扬闽南文化。  相似文献   

16.
何玉卿 《海峡科学》2008,(4):28-28,32
近几年,闽南企业经济发展形势越来越好,闽南文化研究也应随之不断深入.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企业的发展必然会受到企业文化的影响.该文以闽南晋江地区为例,具体分析闽南文化独特的人文精神与社会心理对企业文化的影响,以期引起各方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闽南文化德育功能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闽南文化有着独特的爱国主义、为人处世和科学文化艺术教育功能,德育综合实践、传承民间文艺、构建校园文化和学科教育是开展闽南文化德育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正2019年1月16日,"‘一带一路’视域下首届闽南文化海外传播高端论坛"在我校举行。本次论坛由福建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闽南文化海外传播研究中心"和我校外国语学院联合举办。论坛围绕"一带一路"的历史与空间、跨文化语境下的闽南形象、闽台文学与文化交流、海外闽南籍作家艺术家作品、闽南语海外圈变异研究、闽南文化文献整理研究等主  相似文献   

19.
厦门作家袁雅琴的小说《陪楼》,讲述的是婢女阿秀与侨商家的私生子二龙之间曲折浪漫的爱情故事,作品将故事放置在鼓浪屿百年历史与闽南地域文化背景上展开,使小说具有深厚的历史与文化内涵。作为颇具闽南文化意蕴的小说,作品侧重从"人文资源根基"上展现地域特色,具体表现为对于以鼓浪屿为中心的闽南日常生活习俗的精心描绘和一系列富于闽南地域文化性格的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陪楼》既反映了作家对于鼓浪屿历史与文化的深刻理解,也是作家对于闽南地域文化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20.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全新媒体形态,借助新媒体时代高效的参与互动性、个性化的信息源、多媒体的信息组合等特点可以提升中原文化的内涵和时代价值.但新媒体是把双刃剑,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原文化要积极利用新媒体这一有效平台,从着力推动中原文化的认同机制、深入推进中原文化传播的创新机制、建立健全中原文化的长效传播机制、逐步健全中原文化传播的保障机制四个方面实现中原文化的价值认同和文化自觉,推动中原文化在新媒体时代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