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杜艳娟 《科技信息》2012,(26):322-322
古人云:"学则思疑,学贵善疑。"著名科学家李政道也说:"学问,学问,要学习提问。"可见,"问"是思维的开端,是创新的基础。现代教学提倡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会质疑问难,进而分析和解决问题。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疑问。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疑为线索,以思为核心",逐步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使其养成多思善问的习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创设情境、  相似文献   

2.
徐福敏 《科技信息》2009,(12):253-253
语文学科在课堂教学中,要以人为本,实施有效教学,在探索性、自主性、研究性的学习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课程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那么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从事语文教学的语文教师应该如何做才能实现课改的目标呢?这是语文教师要思考的,而且必须思考的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语文教师要想真正提高实际语文教学水平,一定要激发问题意识,创设问题情境。  相似文献   

3.
为培养中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主动探索、自主创新的能力,教师需要在数学课上努力创设一个与之适应的教学情景,以激发学生自觉地去发现、去探索、去大胆地尝试,以达到促进其思维发展的目的。下面笔者就设置教学情景中的设疑、激疑两个环节谈几点做法,供大家参考。一、创设问题的情境一一眨眨“问题是最好的老师”,数学问题的解决是从新的数学问题情境中开始的。在教学中教师应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保持积极进取的心境,思维持续处于活跃状态。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常常可以采用以下的方式…  相似文献   

4.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我们在课堂中往往不敢放开时间让学生发问,一是因为没有耐心,等不到学生问题的提出;二是害怕学生提出一些与教学重难点联系不紧密、不着边际的问题耽误教学时问。因而在教学中这一环节的主要活动往往是教师向学生设疑,然后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加以点拨讲解,这样多少还带有些“灌输”的成分。久而久之,使得学生没问题可问,甚至是怕问问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我们的语文教学越来越走向规范化和科学化。新课标中明确提出“发展他们的探究能力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5.
大教育家孔子认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宋代著名学者陆九渊也认为,“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可见,课堂提问与教学的关系。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是教师组织、引导、参与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双边活动,这其中,教师的“主导”起着关键作用。这里的“主导”,很大程度上靠质疑问难来实现,有人认为提问是教师最重要的语言活动,是教师所有教学技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教学水平的一个综合体现。  相似文献   

6.
1.通过提出问题优化思维情境教师在教学中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这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思启于疑,一堂课中,教师巧妙地提出几个恰到好处的问题,诱发学生深思,使学生很好地进入到思维状态之中,并能长久地保持良好的听课情绪,就会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提高素质教育。何时间,何处问,问什么,大有学问。这首先要求教师教材熟,知识广,知学情。要在备课上精心设计,巧妙安排。在讲、练、读、议各个教学环节中,让学生都带着问题去思考,不仅促进他们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一节课上学生始终带着旺盛的精力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7.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目前正在进行中,各大校园也都纷纷的拿出了改革方案,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小学语文教学有了改善,出现了许多的创新教育方法,语文教师们也是付出了许多的辛苦,教学效果有所提升,这些改变和优势还是可以看得见的,可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是目前语文教学需要进行改善的地方。该文就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简单的探讨分析,并且对于如何改进这些不足之处,给出了笔者的一些建议,希望可以为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一定的帮助,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付出自己的一点力量,让小学语文教学能够更加的完善。  相似文献   

8.
在化学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学中教师多利用化学与物理、生物等学科的交叉知识创设教学情境,而对于运用历史、地理,特别是语文知识创设情境则涉猎较少.本文将语文知识与情境创设有机结合,并将其运用于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反思,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创新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是创造教育着力培养的最可贵的思维品质。包括创造性形象、直觉能力、洞察能力、预测能力和捕捉机遇的能力等。现在我结合政治课教学的现状谈谈任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一、设疑启迪,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浓厚兴趣心理学家认为“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宋朝著名教育家陆九渊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创新思维的兴趣是从问题情  相似文献   

10.
卓金俊 《海峡科学》2006,(9):131-131,133
随着新课改活动的不断深化,一线教师已不满足于模仿操作、累积经验的层面,对诸如什么是问题情境、数学问题情景教学的理念是什么等问题作了深入的理性思考。课程标准倡导的“让学生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或应用’的数学活动过程”的课堂教学模式已为广大教师所认可。但是,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尤其是如何创设有效的数学问题情景、怎样的数学问题情景才是有效的问题情境等问题,还困惑着不少教师。下面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学习认识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1.
根据教育心理学尝误原理,对于一些知识照本宣科或正面讲述,不一定就使学生掌握得很完整,理解的很深刻,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设疑置障、挖一些陷井,使学生踏陷失误受挫,反而能让学生打上难以磨灭的印记,使学生从失误中吸取教训,吃堑长智,变得聪明起来,笔者曾在二次函数教学中对教材中的重点,教学中的难点,解题中的疑点,运用设陷尝误矫正的手段,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吃堑、长见、睿智。  相似文献   

12.
吴荣涛 《科技信息》2011,(27):I0330-I0330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的能力、勇于创新的精神。我认为强化问题意识是语文学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陶行知先生说创造始于问题、发问千千万,起于一点问,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可见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石。那么何谓问题意识呢?所谓问题意识是指人类认知过程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  相似文献   

13.
安燕 《咸宁学院学报》2010,30(11):229-229,235
明代诗人祝允明说:“身与事接而境生,境与身接而情生。”这在教学活动中同样适用。情境教学已成为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的重要方法,其类型之一是:借助问题创设教学情境。在课堂教学中,本人发现生活化的问题情境贴近学生,共鸣强烈,更易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更有效地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作为工具有效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周大力  周丽萍 《科技信息》2007,(11):173-174
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师的常规武器。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学会“善问”、“巧问”。如何提问才是巧妙的、有价值的呢?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吃透”教材,选准切入点:关键点;疑难点;兴趣点;矛盾点;模糊点;忽略点;空白点;迁移点;  相似文献   

15.
问题呢境就是一种适度的疑难情境。在启发式教学中,设置的问题要难度适宜,进行恰当的启发和引导,并及时加以总结。  相似文献   

16.
可丽 《科技资讯》2012,(9):199-199
近年来,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而为了能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更好的学习和掌握语文知识来创设课堂教学情境也日益为人们所重视。创设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情境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教师运用富有表现力、感染力的语言创设语文教学情境;通过课堂中的多向交流来创设语文教学情境;利用多媒体课件等辅助教学工具创设语文教学情境等。  相似文献   

17.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可见疑是思之始。学生有疑问才会去思考问题,寻觅答案,以激起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爱因斯坦曾说过:“提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有经验的教师常常把设疑作为教学的关键环节来抓,在课堂上教师如能巧设疑点,善设疑难,创造质疑情境,启发学生由浅入深地设问,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形成一种内在的需要和渴望,从而去主动地探索知识,逐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没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新课标一改往日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传统教学方式,让人感受到了一种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只有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主人,我们的语文教学才会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19.
汤秋 《长春大学学报》2014,(10):1476-1479
基于问题的学习也称作抛锚式教学,基于问题的语文学习应特别关注设置问题情境、设计驱动问题、依托问题设计等三项内容进行具体活动的学习活动操作。注重信息技术在基于问题的语文学习中能够起着重要支持作用的同时,也要防止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机械运用。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新课标一改往日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传统教学方式,让人感受到了一种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只有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主人,我们的语文教学才会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