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采用超声辅助电催化氧化法协同降解苯酚,考察电解质种类及浓度因素等对苯酚降解率的影响,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苯酚的降解率.实验结果表明:NaCl和Na2SO4均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苯酚的降解,但NaCl(30.40%)作电解质时对苯酚的降解效果要明显优于Na2SO4(17.17%),且当NaCl电解液浓度在0.12~0.16mg/mL范围内时苯酚的降解效率最佳;超声波和电催化氧化两种降解技术同时进行具有很好的协同效应,降解率最高可达96.43%,实现真正意义上的1+12.  相似文献   

2.
三维电极法降解苯酚废水中·OH的测定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三维电极法电催化氧化降解苯酚废水,研究了苯酚的降解机理,证实了苯酚的降解机理主要是羟基自由基机理。实验结果表明,羟基自由基的生成量决定苯酚的去除率。同时,羟基自由基的生成量与三维电极体系的电极种类、槽电压、溶液pH值和空气流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Ti/α-PbO2/β-PbO2电极电催化氧化处理苯酚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电催化氧化法,以自制Ti/α-PbO2/β-PbO2电极为阳极,在室温条件下对苯酚模拟废水进行降解研究,探讨电流密度、电极间距、pH值及苯酚初始质量浓度对苯酚降解效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电流密度为600 A·m-2,电极间距为1.0 cm,pH值为3,苯酚初始质量浓度为100 mg·L-1的条件下,苯酚降解效率达92%以上.紫外光谱等实验结果表明,苯酚在氧化降解过程中会产生苯醌等中间产物,苯酚及其中间产物最终被矿化为CO2和H2O.  相似文献   

4.
该文研究了铁系搀杂改性的PbO2电极对对硝基苯酚污水电催化降解,对硝基苯酚在铁系搀杂改性PbO2电极上的电催化研究表明,在室温下进行电磁搅拌,溶液pH值为5.5,对硝基苯酚初始浓度为60mg/L,槽电压为5V,电解时间为100min,对硝基苯酚的降解效果最好,去除率达到96%。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对硝基苯酚在铁系搀杂改性的PbO2电极上的电催化降解接近于一级动力学反应。  相似文献   

5.
电催化氧化降解酚类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电催化氧化技术(Elcctrocatalysis Technology)降解酚类化合物,以紫外-可见光谱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研究了苯酚降解的机理,利用有机分子结构的理论及循环伏安曲线对不同酚类化合物降解的差并进行了分析,实验发现本体系对多羟基酚类化合物具有很好的降解效果,5种酚被氧化降解的趋势依次是:邻苯二酚〉间苯三酚〉对苯二酚〉间苯二酚〉苯酚,邻苯二酚的CODCr去除率可达到95%以上。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Ti/Pb O2电极的导电性能和电催化活性,通过涂覆法在钛板基体上裹覆萘酚-碳纳米管膜作为底层并通过电沉积法制备Pb O2改性电极;通过单因素变量法,研究了p H、电流强度、电解时间等因素对该电极电催化氧化苯酚模拟废水性能影响,并进行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改性电极导电性能增强,在最佳条件p H=6,I=1 A下降解1 h,苯酚去除率达到46. 2%,但反应产热,电能消耗增加;反应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电催化体系、厌氧微生物体系和厌氧微生物电化学催化体系(电生物体系)对五氯酚(PCP)的降解,研究发现电生物体系的降解效率较电催化体系提高85.2%,较微生物体系提高18.5%.电生物体系中PCP脱氯的途径为:PCP先间位脱氯主要生成2,3,4,6-TeCP和2,4,6-TCP,而后2,4,6-TCP脱氯主要生成2,4-DCP,再经对位脱氯生成邻氯酚和苯酚;苯酚在阳极附近多菌种协同作用下进一步氧化,从而减少苯酚的积累加快了PCP的还原转化.电生物体系通过微生物对电子的"长"距离传递和生物还原转化,形成了电化学与生物的交互反应过程,提高了PCP的降解效果.  相似文献   

8.
甘油除了作为直接醇类燃料电池(DAFC)的燃料外,同时还发生了电催化氧化反应.本文主要综述了甘油在电催化氧化方面的研究进展;评述了甘油作为DAFC燃料的特点并分析了碱性直接甘油燃料(DGFC)电池的优势;概述了甘油进行电催化氧化反应的机理及其性能.最后针对研究现状及目前存在的一些关键性问题,展望了甘油电催化氧化在今后的研究重点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Sb掺杂SnO2胶体前趋体,经活性炭吸附后制备炭载氧化物复合电催化剂.X-射线粉末衍射(XRD)法研究表明,炭载复合电催化剂中的氧化物是四方晶系金红石结构SnO2,Sb的掺杂可减少n型半导体SnO2的带宽,提高电催化活性;同时使得苯酚在电极上氧化表观活化能从10.01kJ·mol-1降至9.01kJ·mol-1;循环伏安(CV)法研究表明,苯酚在Sb掺杂SnO2-C/Ti电极上的氧化峰电流与扫描速率平方根之间是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0.
采用电化学方法在铂基体上制备铂、锡共修饰聚吡咯修饰电极,以提高对有机小分子的电催化氧化.对其制备条件及电化学性质进行了讨论,并用于甲醇的电催化氧化,循环伏安及放电实验表明具有较好的电催化活性,比裸铂电极上的电流峰高近30倍.进而探讨了甲醇在该电极上的电催化氧化机理,认为电催化活性的提高是由于Sn在电极表面的吸附和在PPy膜中的嵌入,吸附活性氧,减少铂电极表面的中毒.  相似文献   

11.
采用焙烧的P-25 TiO2作为光催化剂,研究了Cr(VI)-苯酚共存污染体系中Cr(VI)的光催化还原及苯酚的光催化氧化,并考察了pH值、气氛和初始浓度等对其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r(VI)-苯酚共存体系中Cr(VI)及苯酚的去除率均较Cr(VI)和苯酚的单一体系高;酸性条件下有利于Cr(VI)的光催化还原,中性条件下苯酚的光催化降解率最高;气氛对Cr(VI)-苯酚共存体系中Cr(VI)的光催化还原及苯酚的光催化氧化均无明显影响;增大苯酚浓度可以有效的提高该体系中Cr(VI)的光催化还原,增大Cr(VI)浓度可以有效的提高该体系中苯酚的光催化氧化;Cr(VI)离子的光催化还原遵循L-H动力学规律,而苯酚的光催化氧化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  相似文献   

12.
均相和非均相Fenton型催化剂催化氧化含酚废水   总被引:31,自引:4,他引:31  
研究了均相和非均相Penton型催化剂催化氧化含酚废水.对均相催化氧化反应进行正交试验和单因数试验,确定其氧化降解特定废水的最优化条件.在Fenton反应机理的基础上,探讨了Fe^3 在均相和非均相条件下的催化氧化机理;制备了Fe^3 /人造沸石和Fe^3 /活性炭催化剂;进行了非均相催化氧化降解高浓度含酚废水的试验;比较了均相和非均相催化氧化反应对苯酚降解率的影响.结果发现非均相反应能大大提高苯酚降解率,使用Fe^3 /活性炭为催化剂时可使苯酚的降解率达到93.02%.  相似文献   

13.
赵杏花 《太原科技》2010,(10):101-102,104
针对酚电解氧化降解过程中生成的微量降解中间产物——苯酚、苯醌、对苯二酚和顺丁烯二酸酐在一定争件下能与显色剂生成有色化合物的特点,提出了分光光度分析法,并分别绘制出标准曲线,通过对其测试条件及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分光光度分析法是在氧化降解过程中简便易行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4.
网络参与是一种体制外民主参与的新形式,完善了公众参与的手段和渠道。但是,由于存在着非理性、道德缺失等诸多问题和局限性,对民主政治发展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为了使网络参与走上规范性和有效性辩证互动的发展轨道,伦理的引导和规约必不可少,应对网络参与进行认同与反思前提下的伦理省思,使其在道德规范与制度引导下保持理性限度,并在自由与自律的张力中对网民进行道德约束。  相似文献   

15.
将新型套管式微反应器应用于苯酚溶液的臭氧氧化处理体系,考察了套管式微反应器微孔孔径、内外管环隙、苯酚溶液初始质量浓度、温度、pH值和气液比等因素对苯酚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苯酚去除率随着套管微孔孔径、内外管环隙和苯酚溶液初始质量浓度的增大而减小;随着气液比和温度的增大而增大;而随着溶液pH值的增大,苯酚去除率则先增大后减小。初始质量浓度为100 mg/L的苯酚溶液在pH为11,气液比为13,套管内管孔径为10 μm,内外管环隙为250 μm,温度为25 ℃的条件下,苯酚去除率可达99%以上。  相似文献   

16.
制作了多壁碳纳米管电极,并将其应用于苯酚的氧化处理上.结果发现有很好的氧化峰出现在电位窗口内,峰电流在一定范围内与苯酚的浓度成良好的线性关系.长时间恒电位氧化实验表明,能克服传统碳电极的缺点,电极表面没有积垢,电极的重现性较好,可以逐渐将苯酚氧化.  相似文献   

17.
采用实验室试验研究了高铁酸盐氧化分解水中酚类化合物的效果。研究发现,高铁酸盐能够在短时间内氧化地表水中的苯酚,10min可以分解80%以上。后续采用硫酸铝混凝可以强化苯酚的去除。另外,高铁酸盐氧化酚类化合物受pH影响较大,在中性和弱碱性条件下,高铁酸盐的氧化速率最高。酚类化合物的最优氧化速度pH区间与其pKa相关。酚类化合物苯环上的硝基和氯取代基也是影响氧化速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将TiO2催化剂与生物膜组合为一体,开发了一种光催化氧化与生物降解一体式反应器,并用于苯酚的处理.分别比较5种方法降解苯酚的效率,即在单独的光催化氧化、单独的生物方法、先光催化氧化再生物降解、先生物降解再光催化氧化以及光催化氧化与生物降解一体化等条件下的降解效率,重点比较苯酚矿化的程度.结果表明:采用单独的生物方法对苯酚进行降解时,苯酚的降解速率比单独的光催化氧化要快,但两种方法对苯酚的矿化程度较低,即相应的COD去除率小于50%.当光催化氧化/生物降解和生物降解/光催化氧化分别进行分步组合并对苯酚进行降解时,苯酚的降解效率有所提高,相应的COD去除率分别提高到70%和60%.而采用光催化氧化与生物降解一体化方法对苯酚进行处理时,苯酚的降解效率进一步提高,同时COD的去除率高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19.
合成了Cu2(oxheel)双核铜配合物;研究了它作为过氧化物酶在缓冲溶液中以及在两种不同的表面活性剂胶束中催化过氧化氢氧化苯酚的反应;建立了金属配合物催化苯酚氧化的动力学数学模型;讨论了过氧化氢/催化剂摩尔比、体系温度、体系pH和胶束微环境对催化反应速率的影响.并对双核铜配合物催化苯酚氧化反应的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