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印刷排版系统的更新,手写稿件越来越少,铅排校样基本绝迹,因此,图书出版中的校对工作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即从以“校异同”为主的方式向以“校是非”为主的方式转变,也就是说,“校是非”已经成为了校对的主要功能。校对的主要功能的转变,向校对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校对人员尽快适应这种转变,研究“校是非”的特点,掌握“校是非”的规律,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水平,确保图书的校对质量。  相似文献   

2.
李菁 《科技信息》2007,(13):98-99
在现代汉语里,是非问句是要求对方作出肯定或否定回答的问句。用于句末的最典型的语气助词是“吗”,但也可以用“吧”。否定形式是非问句是指谓语中包含否定词(“不”、“没”、“无”等)的是非问句。例如:(1)你们这不是开玩笑吧?【文件名:\人民日报\1996\96N ew s03.tx】t(2)学校今天没有课吗?【文件名:\人民日报\1996\96N ew s12.tx】t(3)在异国他乡不具合法身份的求生如此苦不堪言,还要咬牙硬挺,而无回国谋生的打算?【文件名:\作家文摘\1997A.TXT文章标题:“黑”在洛杉矶作者:黄桂元】否定形式是非问句是根据语法要求,并以否定形式来…  相似文献   

3.
《张协状元》中是非问句根据疑问程度可分为三种类型:有疑而问的是非询问句、半信半疑的是非测度问句和无疑而问的是非反诘问句。三种类型的是非问句句末均不使用疑问语气词。是非询问句有的是只保留疑问焦点的省略式,有的是特殊的回声问。是非测度问句均使用测度疑问副词,即“莫”、“莫是”、“莫非”。测度疑问副词“莫非”的最早用例可能见于《张协状元》。是非反诘问句大多数使用反诘副词,即“岂”、“岂可”、“终不成”。反诘副词“终不成”可能最早出现于宋代,来源于“最终不能成为”或“终究不至于”义的超音步结构“终不成”。  相似文献   

4.
直觉是一种创造性领悟,直觉思维是一种创新思维,直觉思维历来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特别是在大力倡导求实,创新的新世纪,直觉思维更是人们集中探索的亮点,“直觉思维是非逻辑思维”,同时也离不开逻辑思维,它是非思维与逻辑思维的辨证统一,澄清这一认识,既遵循了辨证法,也会避免因认识上的 不全面而造成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晚明个性解放思潮中,对于明末清初戏曲、小说产生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在左派王学影响下,由李贽、汤显祖、冯梦龙、孟称舜等人直接推动而形成的强大的写“情”思潮,它催生了一大批优秀的文学作品。为这一时期的文学史增添了最亮丽的色彩。《牡丹亭》中的主人公杜丽娘形象的浪漫主义色彩,体现了汤显祖的“至情观”。  相似文献   

6.
李贽,明朝晚期著名的思想家,少年饱学,中年入仕,官至姚安知府,继而辞官归隐,不欲还家,这种有才不仕、有官不敢,有家不归之“异端”,随引后入无限之叹求,李贽晚而不归,所归于他生命的永恒追求-“真”与“直”,“真”与“直”是李贽全部思想的基础,亦是他种种行为选择的最终根源。  相似文献   

7.
“童心说”是李贽美学思想的核心。李贽从“童心说”的观点出发,以绝假纯真为审美原则,提倡“自然之为美”,反对“中和之为美”,主张无意为文,反对有意为文的美学思想。这些关学思想,无论在理论上和创作上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拖着伤痕累累的身躯,抚舔着斑斑血迹,中国新时期文学开始艰难地重建着被政治斗争所扰乱的文学秩序和审美规则,并开始了在西方现代主义文艺美学思潮参照下的文体变革创新。但这些努力,随即被一股突兀而来的“后现代主义”思潮所荡涤冲激,其中最突出的,是“新生代”诗潮的突进和破坏──他们公然蔑视根深蒂固的“优美”“意象”等诗学范例,大胆反叛一切既有的“标难化”文学模式,以一种“集香木以自焚”的决绝态度和大无畏的“莽汉”精神,超越一切,“非非一切.破坏一切,以求从根本上刷新诗坛,从而体现出后现代主义的最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9.
“发愤”说和“忠义”说是李贽《水浒传》批评思想的集中体现。前强调小说应是“发愤之作”,“不愤则不作”,即现代所说的创作激情;后是对小说主的概括,肯定了梁山起义的正义性。李贽的《水浒传》批评思想及其艺术分析在当时的“小说界”影响很大,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古代现实主义小说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胡锦涛总书记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全面系统、精炼准确地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及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作为每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集中凝聚,采取荣耻对照的方式,科学界定了荣辱的标准,明确划清了是非的界限,褒奖了真善美,贬斥了假丑恶,从政治、经济、社会、人生、人际等多方面出发,指导人们应该伸张正气、倡导什么,应该抵制邪气、反对什么,旗帜鲜明地为人们的思想行为提供了明确而清晰的指南。  相似文献   

11.
澄清历史是非是和平解决中印边界争端的基础与前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门隅、珞隅、下察隅三个地区是中国的固有领土。所谓“麦克马洪线”是当年英国对中国西藏地方执行侵略政策的产物。我们绝不承认非法的“阿鲁纳恰尔邦”。联合首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中印两个伟大国家 ,通过友好协商的方式 ,在澄清历史是非的基础上 ,去求得两国边界争端的公正合理解决 ,将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  相似文献   

12.
“西方马克思主义”是一股在当今世界影响广泛的西方社会思潮,它借助于西方资产阶级的各种哲学或社会思潮来“补充”马克思主义,因此,“西方马克思主义”名为“马克思主义”,实则一种徒具“马克思主义”形式的变相的西方社会思潮。  相似文献   

13.
有这样一个故事:爷孙俩买了一头驴,爷爷让孙子骑着走时,有人议论孙子不懂孝敬;孙子让爷爷骑着走时,有人指戳爷节不疼孙子;爷孙俩干脆都不骑了,又有人笑话他俩放着驴不骑是傻瓜;结果爷孙俩只好绑起驴扛着走了。如果我们不想“扛驴”,那么我们就不要去听那些个“是非”而受其累。  相似文献   

14.
李贽是明末力倡男女平等的先驱者 ,正由于是先驱者 ,故一度被视为“异端邪说”、“离经叛道”、“有伤风化”。尽管如此 ,李贽在妇女问题上的许多看法对我们今天更好地认识和解决妇女问题仍不失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5.
“商战”思想是早期维新派在西方列强经济侵略的背景下产生的一种要求发展本国资本主义工商业,以抵制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的思想。就“商战”思想的整体而言,它已经具备了“国货”思潮的基本内容,因此,“商战”思想是“国货”思潮的一部分。但是早期“商战”思想只是当时极少数先进人士的思想,面窄、影响小,不具有普遍性。相比之下,“国货”思潮具有普遍性,是大众的思想意识。从这一意义上讲,“商战”思想只是“国货”思潮的萌芽。  相似文献   

16.
在明代士人中,有些士人把儒家的道德绝对化,儒家道德伦理不仅成为他们行为的准则,而且也是处理政治问题的根本原则。但是,把儒家道德伦理绝对化和泛化并不能解决现实政治问题,因而,明代另外一些士人如王阳明、李贽等对这种政治思想进行了反思。公安派文人深受王阳明、李贽等人的影响,提倡无为而治,指出了如何对待小人的原则,表现出了重实效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社会变迁视角,将社会史与思想史结合,对晚明泉州加以考察,探讨李贽思想形成的地域背景,指出泉州作为海外贸易的重镇,多元文化的交汇地,使李贽能够兼容并需,孕育其重商、务实、民主、自由等思想特性。李贽思想是晚明社会变迁的反映,代表新兴的社会潮流,其悲剧在某种程度反映海洋商业文化与内陆农耕文化的碰撞和社会思潮的交锋。  相似文献   

18.
中国画程式是非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赖勇军 《龙岩师专学报》2002,20(4):52-52,62
针对探索中国画发展的过程中否定中国画程式的言论,进行了分析和批判,指出“程式”的合理性和价值以及不足之处,同时,就论者指出的与“程式”相关的文人画问题阐明了看法。  相似文献   

19.
薛伟莲  李雪 《科技信息》2010,(32):187-188
随着互联网络的发展,黑客以及黑客行为充斥着人们的视线,人们已经无法单纯地定义黑客现象的是非,只能从他们所倡导的黑客伦理来综合把握。本文讨论了黑客伦理的内涵、影响以及如何看待黑客伦理。  相似文献   

20.
经过“五四”新文化运动和西方新思潮洗礼的林语堂,在新编历史剧《子见南子》和用英文编撰的《孔子的智慧》中,通过对孔子言行及孔子思想的伦理审评,消解了被汉宋儒家神圣化了的孔子形象,让孔子形象向人性化回归,把他还原成具有再接再厉的可贵精神、顺乎人性的道德修养和近乎人情的、集智慧和喜怒哀乐于一身的活生生的“真人”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