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愿望、观点而产生的心理体验。一般说来,凡能满足人的需要,符合人的愿望、观点的客观事物,就使人产生愉快、喜爱等肯定的情感体验;反之就使人产生烦闷、厌恶等否定的情感体验。这就要求在物理教学中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和认知特征,从物理学科自身的特点出发,通过恰当的途径和方法,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师生的积极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丰富学生的学科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2.
刘向男 《科技信息》2009,(25):244-244
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体验,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的反应方式。表现为:或高兴、欢乐,或忧愁、悲伤,或赞叹、喜爱,或惊恐、厌恶。  相似文献   

3.
人们经常处在一定情绪状态下。不同情绪在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中起着作用,而且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甚至还影响到人们的健康。心理学家认为:“情绪是心理健康的窗口”。这是非常有道理的。一、情绪的含义及主要特征(一)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观点而产生的心理体验,是人在认识或作用于客观事物时,根据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各种相应的内心体验和外部表现。这里所谓是否符合于自己的需要,决定于客观事物和人的需要之间所存在的关系。这种关系的不同,人对客观事物就抱有不同的态度,…  相似文献   

4.
人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事物的时候不是无动于衷的,都会依据是否符合各自的需要而产生主观体验,这就是情感。情感是人脑对事物与人的需要观点之间的反映,是对客观事物所持态度的体验。语文数学中的情感教育就是在具体锅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根据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针对语文教材的实际,凭借有效的教学手段,把自己和作品的情感传达给学生,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积极的社会情感。  相似文献   

5.
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观点而产生的体验。“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块土壤上。”苏霍姆林斯基的这句名言,深刻地揭示了情感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作为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以情感来打开学生心灵的门扉,使积极的情感成为课堂教学的动力,这样的课堂教学将是“师生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叶澜语)。  相似文献   

6.
<正>情趣体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其需要所产生的态度的体验。客观事物符合人的需要,他就会持欢迎的态度,而体验到喜爱、愉快、崇敬的情感;不符合人的需要,他就会持拒绝的态度,而体验到憎恨、愤怒、鄙视的情感。[1]故古代就有"六情"和"七情"之说。人是感情的动物,人的情感是多方面的,主要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积极的情感使人生活昂扬向上,使生命充满阳光,而情趣是指情感中积极的一面。  相似文献   

7.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体验,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的反应方式,表现为:高兴、欢乐、赞叹、喜爱、忧愁、悲伤和厌恶等。初中生由于年龄小,知识根底浅,活泼好奇,偏爱形象思维,乐于接受教师的富于情趣的教学方式.为此,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倾注情感的感化,熏陶,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体验,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的反应方式.表现为:或高兴、欢乐,或忧愁、悲伤,或赞叹、喜爱,或惊恐、厌恶. 针对初中生年龄小、知识根底浅、活泼好奇,偏爱形象思维的特点,笔者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倾注情感的感化、熏陶,收到良好的效果.具体做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它是人对待外界事物的态度 ,是人对客观现实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 ,与周围现实发生相互作用 ,产生多种多样的关系和联系。主体根据客观事物对人的不同意义而产生对这些事物的不同态度 ,在内部产生肯定或否定的体验。当客观事物符合个人需要时 ,产生满意、愉快、热爱、欢乐等积极的情感体验 ;否则 ,就会产生忧伤、痛苦、厌恶、恼怒的情感体验。常言说的“七情”(喜、怒、哀、乐、爱、恶、惧 ) ,都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  相似文献   

10.
人是有理性有情感的。理性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合理的思维判断,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具有某种独特色彩的体验。高校学生偏爱理性思维,有着丰富的感情需要,喜欢追求生活中的哲理。因此,做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应当合理利用理性和情感,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相似文献   

11.
一、情感的教化陶冶功能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即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内心感受,是人们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人的认识过程总伴随着一定的情感反映或体验,认知过程与情感过程的产生和发展始终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爱憎、褒贬、哀乐、喜怒。无不是情感的具体表现。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即对人的陶冶教化作用,是它本身固有的特点,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不可忽视也不应被忽视的。  相似文献   

12.
情意是人对于客观现实的态度的体验.情感是由客观事物是否满足个体的需要而产生的,它反映了客观事物与个体需要之间的关系,它是人们学习和工作的动力.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学校教育也越来越重视情感教育.本文对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刘会丽 《科技信息》2007,(12):174-174,114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内心感受,是人们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良好的情感促使人们健康生活、和谐交际,促进人格力量的形成。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学生的认知和情感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优良的情感品质,使学生成为身心和谐发展的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14.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适合社会与个人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态度体验,它是衡量个体与社会文明的重要尺度。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就是用感性的语言,去点燃学生心中的诗意,张扬学生的个性,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相似文献   

15.
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情感是人对于客观现实的态度的体验.情感是由客观事物是否满足个体的需要而产生的,它反映了客观事物与个体需要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许娜 《科技资讯》2005,(24):86-86
情绪和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重要的心理品质之一,只有充分而有效地运用情绪情感具有的动力,调节,信号,感染功能,唤上进心学生积极健康的情绪,使学生将“理智的思考”寓于“感情体验”中学习声乐知识技术,形成技能,才能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而有收获。  相似文献   

17.
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情感是人对于客观现实的态度的体验。情感是由客观事物是否满足个体的需要而产生的,它反映了客观事物与个体需要之间的关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要以各种方式引发学生积极学习的兴趣,调动和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采用“寓教于乐”的方法,运用自我实践以情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下面谈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8.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需要的内心体验,是人的一种特有的高级需要。语文教学情感尤为重要。语文教师可以从不同的方面有效利用情感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9.
学科情感是课堂教学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的动态因素,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体验。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基本构成要素.每位学生都有各自感情,学习情感的产生与表现对教与学会产生很大影响。本试图回答培养化学情感的几种途径,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0.
周洪林 《科技信息》2011,(33):284-284,319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的体验,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因素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积极丰富的情感能促进认识过程、意志过程,使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发展。数学教学中尤其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因而学生的情感必然成为影响数学学习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