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这儿笼统使用的“洗澡”这个词,在日本语中因洗浴方式的差异而被区分为:风吕、汤浴、水浴、行水,还有外来语。水浴是在河里或井边洗凉水澡,行水是冲澡,就是西洋式的淋浴,最能代表日本人洗澡风格的,是风吕和汤浴。这两个词意思相近,都有在滚烫的热水里泡的意思。  相似文献   

2.
杨新兴 《前沿科学》2011,5(4):26-29
在汉语辞书中,“尺度”一词的释义是:(一)计量长度的定制;(二)标准,规则。在国内科学研究领域里,有一些专家、学者,把大气团运动的距离、范围、规模,说成是“大气运动的尺度”;把大气团运动持续的时间长短说成是“时间尺度”。在汉语里,“尺度”一词的含义,与距离、范围、规模、长度等语词意思毫无关系。用“尺度”一词,替代距离、范围、规模、长度的做法,在汉语语词用法上没有任何依据,而纯系是对于尺度一词的误解、错用。所谓“大尺度”“小尺度”“中尺度”的说法,更是文理不通,不合逻辑。  相似文献   

3.
现代汉语的词汇中,有一类特殊的词,因其内部两语素可离可合而被称为离合词,如“洗澡→洗一个澡”、“离婚→离过婚”、“挨打→挨不得打”等。学界对离合词的探讨已有相当多的成果,但对于其成因却一直未能达成共识。本文引入独立象似性概念,并结合“连续统”理论探讨动宾式离合词的成因,力图为离合词的成因探究提供一种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4.
崇阳话中表程度的副词很丰富。其中,“点子”和“点把”使用得较为频繁,意义和用法比较复杂。当然,未加特别说明,本文中的“点子”是表示少量的意思,并非等同于“主意”的名词“点子”。纵观汉语发展史,“点子”这个词在现代汉语口语是存在的,但在近代汉语里出现得很多。“点把”这个词近代汉语和现代汉语都没见到,但在方言里并不罕见,尤其是湖北等地的方言中.如武汉话。本文通过描述、比较武汉话崇阳话中的“点把”和“点子”,来深入分析崇阳方言中较为特殊的“点子”和“点把”的意义及用法。  相似文献   

5.
无论英语或汉语总的说来在一个句子中,动词总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英语和汉语各有其本身 的特点,例如,在一个英语句子中只能有一个动词,而汉语有时则可使用两个或者更多的动词, 因此在英译汉时通常有必要将英语中除谓语动词之外的一些词译成汉语的动词。这不仅符合汉语 的表达习惯也忠实于原文。本文主要阐述了抽象名词(特别是动作名词action-nouns)的翻译方法,其中包括根据不 同上下文将“动作名词+of名词”的结构译成汉语的“主谓”结构或“动宾”结构. 此外,也涉及到将英语中动名词以及“to be+形容词”,“to be+介词”,“to be+付 词”等结构译或相应的汉语动词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纪伟伟 《科技信息》2010,(9):249-249,268
本文是关于现代汉语新现象“动宾动词+宾语”现象的分析和总结,分析了这一结构与英语的关系。文章介绍了“动宾动词+宾语”产生的基础,从内外两个方面介绍了古汉语和英语对这一现象的影响,说明了其结构特点和内在规律,阐释了这一用法与英语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古代汉语中“何所+动词”的句法应怎样理解?长期以来,人们一直采用“所+动词”作主语“何”作谓语的“主谓倒装说”。笔者先前也信奉这种说法,但是后来发现了一些问题,本文即拟就发现的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 “主谓倒装说”产生的依据,是把句子里的“所”看作代词(也有人认为是助词),并且认为凡是“所”后出现动词甚至动宾词组,都必定是与之构成所字结构充当句子的某种成分。这可说是当前一种带  相似文献   

8.
论助动词“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助动词“见”的词性、词义和用法,并对《汉语大词典》的一些说法提出商榷意见。  相似文献   

9.
现代汉语中“的”兼属多种词类,具有多种语法功能:属于结构助词,可以作定语的标志,可以作“的”字短语的标志。可以附着于动词后面,强调行为动作发生的时间,还可以插入动宾之间,改变其结构关系。兼属语气助词,表陈述语气,表示“确实如此”的语法意义。“的”有时是实词。“的”作为实语素,还可以充当合成词的构词成分  相似文献   

10.
“毕兹卡”是土家语对土家族的自称,“毕兹卡”的具体翻译成汉语是什么意思?最传统的说法是“毕兹卡”是“本地人”的意思。但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考察,土家语“毕兹卡”与汉语“本地人”没有对译关系,也就是说,土家语“毕兹卡”中没有汉语“本地人”对应词来对译。从语言学、民俗学和历史学的角度看“毕兹卡”是“男人哭嫁的民族”的意思。  相似文献   

11.
“得”字在现代汉语和永新方言中,含义和用法上都是一个很有特色的词(或语素)。本文通过现代汉语和永新方言相应“得”字的比较,探寻它在二者间的共性和差异,从一个角度比较现代汉语与永新方言的关系。本文比较的范围以永新方言“得”字的含义和用法为准,凡是永新方言中所不具有的含义和用法,只列出,不讨论。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语料大都来自《现代汉语八百词》和《现代汉语动词》。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代汉语中,“给”具有动词、介词、助词等多种用法,是一个使用频率相当高的重要词语.而上古汉语的“给”则用作形容词、动词,出现频率却很低.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探究"志哀"一词的含义、特点及用法,通过揭示媒体误用志哀的现象,以引起人们对汉语规范问题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通过”作为介词的用法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文章利用隐喻、“非终结性动词”以及认知图景等理论,从历时的角度,对“非终结性动词”理论作了进一步的探索,提出“相对非终结性”的说法,解释了部分“通过”从动词向介词衍化以及语义发展的过程。同时分析了动词义和介词义之间在语义上的延续。最后阐述这种探索方法给予汉语介词研究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5.
说“得”     
“得”在现代汉语中代表了几种不同层级、不同类属的语言单位,各具不同的功能,表示不同的意义.“得_1”是一个半虚语素,是判别动词词性的后缀之一,表示“已经得到”的意思.“得_2”是一个普通的能带宾动词,具有一般动词的功能,表示“拿到”、“占有”的意思.“得_3”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能愿动词,表示“要”或“可以”等多种意思,除具有一般能愿动词的语法功能外,还可以充当可能补语.“得_4”是结构助词,用于中心语与补语之间,充当补语的标志,对补语的语用意义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伊”考     
“伊”是汉语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的含义是丰富的,用法是多样的。它主要活跃于实际的口语中,经籍传注和先秦诸子文章把它看成俗字,因此历来字书对“伊”,缺乏全面记载分析。它的主要用法应包括名词、人称代词(特别是第三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判断词、动词、语气词等。  相似文献   

17.
“Ifonly”与“Onlyif”是两个常见的连接词,但在外语教学中容易被忽略,造成学生的误用。该文对这两个词的用法进行了归纳、比较。  相似文献   

18.
论古代汉语名词使动用法与意动用法的区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名词活用做一般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名词的意动用法各有不同的特点。名词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句子里,主语决定了动宾关系的建立、主语的约束力决定了动宾结构的语义关系是否含有动态变化的意义。动宾关系含有动态变化意义的句子是名词的使动用法,动宾关系不含有动态变化的意义而且只是一种主观类属关系的句子是名词的意动用法。  相似文献   

19.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都有判断句式,但是两者的表达方式并不一样.现代汉语的判断句一般是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用“是”表示肯定判断,在“是”前加“不”表示否定判断.这种判断句中的“是”传统称之为系词.古代汉语中的判断句则不完全是这样,呈现出一种比较复杂的情况,甚至有没有判断词存在,至今学术界都还有争议.杨树达先生《高等国文法》、《词诠》,杨伯峻先生的《论语译注》等书,总结了前人研究成果,认为先秦文献中已有系词的用法(杨树达称“不完全内动词”、杨伯峻称“连系性动词”).王力先生在《汉语史稿》、《古代汉语》等书里,则指出先秦无系词,至于“是”字作为系词是汉以后的事了.有的古汉语专著则肯定“是”是个专门的指示代词,不是表判断的判断词.有的同志认定如果有系词“是”,也是由指示代词虚化而来的.  相似文献   

20.
上古汉语中广泛使用的表“率领”、“携将”、“携带”义的“以”字,以往都释为介词。本文从“以”字表示明显而具体的动作、位置的分布、与动词互为异文、训诂学家把它解为动词,后世取代它的词的词性,“以”字古字形所示本义及词义引申等几个方面,论证了它的动词性,否定了以往的介词说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