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戴叔伦诗集校注》评介熊飞蒋寅先生的大作《戴叔伦诗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以下简称《校注》)终于和广大唐诗研究者见面了。据本书《前言》,大作初稿于1984年,撰著出版,历时十年。我与将寅先生相交是因了戴叔伦研究。1986年前后...  相似文献   

2.
“楚辞”和“汉赋”是两种不同的文体。可是楚赋混称的现象在汉代却是很普遍的,人们常把屈原作品称做“屈赋”、“骚赋”,把宋玉、唐勒、景差等人的诗歌叫做“楚赋”。刘熙载在《艺概》中就批评了这种现象,他说:“古者辞与赋通称,《史记·司马相如传》言:‘景帝好辞赋’,《汉书·扬雄传》:‘赋莫深于《离骚》,辞莫丽于相如’,则辞亦为赋,赋亦为辞,明甚。”不仅汉人如此,近人、今人也有将楚赋混为一谈的。比如章太炎在《国故论衡·辩诗》中,就将屈原作品列入四家赋中之一家,称为“屈原赋”。郭沫若将屈原诗歌译为今文,书名便题为《屈原赋今译》。我个人认为:把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体作品称“赋”和“汉赋”混淆起来,是不恰当的。从汉赋产生、发展的历史来看,汉赋虽“拓宇于楚辞”(刘勰:《文心雕龙·诠赋》),但它跟楚辞却是完全不同的文体,不能合二为一。  相似文献   

3.
贾谊的辞赋汲楚辞、屈赋之源,开汉代赋体文学之先河,影响了整个两汉赋体文学的创作,本文主要通过对他的《吊屈原赋》和《鹏鸟赋》做深入性探究,明确它在赋体文学流变中的作用,结合《惜誓》《旱云赋》等赋篇研究,总结贾谊辞赋所取得的艺术成就,从而确定它在两汉赋体文学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古书不易读,整理古书尤难,个中甘苦,前人已多言之。近读《曹植集校注》,更加深了这种体会。平心而论,校注者对此书用力甚钜,在吸收前人整理研究成果的同时,时附己意,间有卓见。但也无可讳言,由于曹集的整理工作确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本书无论校勘和注释都存在一些问题,尚有许多可以商榷之处。今不揣谫陋,胪举数例,以就教于校注者并广大读者。一、关于校勘例1,《闲居赋》:“冀芬芳之可服,结春蘅以延伫。”《校注》:“《铨评》:‘程、  相似文献   

5.
学报编辑部副教授李玉宏先生校注的《曲江集》于2004年12月由当代中国出版社正式出版。  相似文献   

6.
《哥伦比亚中国文学史》作为一部具有参考性质的工具书,其中康纳瑞执笔的楚辞部分也充分考虑了读者喜好和阅读习惯。他将楚辞作为骚、赋、骈文等的原型按发展进程进行讲述,行文中着重强调对知识要素与楚辞的流变。同时,他不否认屈原的历史真实性,但对从《楚辞》文本出发解读屈原的做法表现出更为审慎的态度。这体现了中外学者对待文本以及作者态度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楚辞是继《诗经》在诗学史上的又一次进步,奠定了诗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屈原书楚语、做楚声、记楚物,其中包含的思想情感影响了一代又一代文人.他的作品是楚辞作品中的经典,直接影响了汉代赋体的产生和兴盛.《九歌》作为典型的反映楚地文化和楚辞艺术的作品,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8.
《林景熙集校注》(下称校注本)出版了,这是陈增杰先生一部力作。林景熙生前手定的诗集《白石樵唱》,赖章祖程往很完整地保存下来。章祖程和林景熙是同乡同时代人,年辈稍晚,或说是景熙的门人。他为《樵唱》作注(下称章注)有其优势,质量亦高,但太简。陈先生既很好地利用、丰富章注,而补写的条目,更不可胜数。林景熙生前手定的文集《白石稿》,身后散失了,明吕洪辑得二卷,一向太注。陈先生为其校注,尤布本路蓝缕之功。书后附录六个部分资料,更见搜辑之勤。我手头有一本]959年中华书局卜海编辑所出版的《林弄山集》,那是根据…  相似文献   

9.
《唐摭言》是一部专门记载唐代科举制度的笔记小说,由于时代较远、词汇难懂,使之无人问津。《唐摭言校注》的出版,为研究此书提供了便利。然而古籍校注是一件严肃的事情,书中有个别词语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0.
《卜居》是《楚辞》名篇,本文从屈原对秦汉历史巨大影响的角度认同郭沫若先生的作者判断及游国恩先生的写作年代推断。同时,对《卜居》文义试作深层开掘,悼悯华夏的“民族魂”  相似文献   

11.
就汉代以来,特别是20世纪,研究者在屈原和《楚辞》的研究中所形成的,关于《楚辞》研究的价值定位、研究成就、研究模式与方法和《楚辞》研究的热点等问题,作一简要总结与归纳。  相似文献   

12.
江淹的文学创作深受《楚辞》的影响,其诗、赋大量袭用《楚辞》的语言;并继承了屈原发愤抒情的传统,充分展现了他遭受贬谪时的心路历程;他还大量运用比兴的艺术手法,强调文学的讽谏意义。江淹自觉的学习《楚辞》和他崇尚复古的创作主张一致,这也正是他在骈体盛行,追求文学的娱乐价值的时代,表现出独特的创作风格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就汉代以来,特别是20世纪,研究者在屈原和《楚辞》的研究中所形成的,关于《楚辞》研究的价值定位、研究成就、研究模式与方法和《楚辞》研究的热点等问题,作一简要总结与归纳。  相似文献   

14.
王逸章句《楚辞》的动因,源于思想上与屈原的趋同性和地域上的认同感。其章句的独特方式体现在:挖掘《楚辞》的儒家思想,及所承继的《诗经》“比兴”手法,肯定屈原思想与《楚辞》价值。王逸在章句时,凸现了汉人“解经”法,不仅力图将《楚辞》纳入经学研究的范畴,还企望将《楚辞》提高到“经学”的地位,同时在思想和情感上体现了独有特点。  相似文献   

15.
一部视野广阔充满理解和宽容精神的文学史──新编《中国古代文学史》读后樊维纲,蔡宏伟由马积高、黄钧两先生主编,姜亮夫先生作顾问的《中国古代文学史》(湖南文艺出版社1992年出版),是一部适应新形势要求、具有时代风貌的既眼界开阔,又充满理解精神的文学史。...  相似文献   

16.
屈原及《楚辞》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特别是对明末清初的遗民群体有很大影响,明末清初遗民有很浓的"屈原情结",其形成原因是他们有着与屈原相似的时代背景,这种情结的具体表现方式是他们对《楚辞》的注疏和自身诗词赋的创作。  相似文献   

17.
笔者将198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推出由瞿蜕图和朱金城二先生整理的《李白集校注》与其所据之底本即清乾隆刊本王琦辑注《李太白文集》对读,发现其中存有少量失误,随手记录,汇为一帙,以求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18.
楚汉之际,由于楚文化的广泛影响,屈、宋骚体作品,往往成了骚体创作主流之一。骚体不仅影响了汉代文人赋作,亦影响及建安以后的骚体赋篇,尤其是曹植《洛神赋》之艺术魅力与《楚辞》关系最为密切。有关《洛神赋》不乏精辟分析之文,然而有关《洛神赋》与《楚辞》之关系,却鲜少详细论述之作。因此本文论述《洛神赋》与《楚辞》融化创新之关系,并说明《洛神赋》对后世文学之开创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歧路灯》长期以抄本形式流传,1980年中州书画社出版的栾星校注本是三十多年来最为通行的版本。校注本系由多种残本合校、补缀而成,同时并对底本作了删改,文字面貌不但与现存主要底本差异明显,而且与《校勘记》也很不吻合,不利于《歧路灯》的传播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张九龄是盛唐前期的著名作家,也是继张说之后主持风雅的文坛盟主,他在唐代文学史上地位之重要是不言而喻的。但奇怪的是,他的创作似乎一直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他的著作既没有得到完善的整理,研究论著也远不及盛唐其他名家之多。在熊飞先生的《张九龄集校注》出版之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