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回顾性分析102例孤立性肺结节(SPN)病例,搜集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特点。在102例病例中,70例确诊为肺癌,32例为良性病变,男46例,女56例,平均年龄(58.0±11.5)岁,结节标准化摄取值(3.70±3.54)(SUVmax值),均经病理学诊断或者随访3年以上;~(18)F-FDG PET/CT检查的灵敏性、特异性、精确度分别为88.1%、85.7%、87.4%,SPN为肺癌结节中,年龄≥55较年龄55的明显多,血清肿瘤标记物在良恶性结节中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PN有无分叶、毛刺、空泡征、胸膜凹陷征在良恶性结节诊断中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DG糖代谢比值(T/NT)良恶性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通过对102例孤立性肺结节的临床及影像学~(18)F-FDG PET/CT影像学特点研究分析,表明~(18)F-FDG PET/CT影像学特点及临床表现对良恶性的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18)F-FDG PET/CT可为无法获得病理结果患者提供理想的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2.
探讨肿瘤标记物癌胚抗原(CEA)测定对~(18)F-FDG PET/CT发现直结肠FDG局灶性高代谢灶癌变判断的临床价值。回顾性分析56例意外探测到结直肠局灶性高摄取灶病例,同时行血清CEA测定,将肠镜及病理结果作为标准分组。各组血清CEA水平数据汇总后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计算血清CEA水平测定的诊断效率。结果表明:56例结肠局灶性高代谢病灶中,结肠镜及病理检查出结肠癌及腺瘤共43例,阳性预测值(PPV)为76.8%;其中直结肠癌26例,腺瘤17例,其余13例(23.2%)为炎性及生理性改变。结肠癌组、腺瘤组及良性病变组(炎性和生理性摄取)的血清CEA水平分别为(15.0±17.1)μg/mL,(2.23±0.96)μg/mL,(2.51±0.90)μg/mL,恶性病变组与腺瘤组及正常组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F=8.277,P=0.001。结肠癌组与癌前病变组及生理及炎性组之间P值分别为0.001和0.001。血清CEA水平探测局灶性浓聚灶结肠癌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分别为:84.6%、83%和83.9%。说明~(18)F-FDG PET/CT偶然发现结肠局灶性高摄取病灶中癌前病变和恶性病变阳性率很高,血清CEA水平对局灶性直结肠偶发FDG浓聚灶的恶变诊断具有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孤立性肺结节(SPN)的临床及影像学18F-FDG PET/CT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 年07月至2015 年7月间的 102例孤立性肺结节(SPN)病例,搜集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特点。结果:在102例病例中,70例确诊为肺癌,32例为良性病变,男 46例,女56例,平均年龄(58.0±11.5)岁,结节标准化摄取值(3.70±3.54)(SUVmax值),均经病理学诊断或者随访3年以上;18F-FDG PET/CT检查的灵敏性、特异性、精确度分别为88.1%、85.7%、87.4%,SPN为肺癌结节中,年龄≥55较年龄<55 的明显多,血清肿瘤标记物在良恶性结节中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PN有无分叶、毛刺、空泡征、胸膜凹陷征在良恶性结节诊断中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DG糖代谢比值(T/NT)良恶性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102例孤立性肺结节的临床及影像学18F-FDG PET/CT影像学特点研究分析,表明18F-FDG PET/CT影像学特点及临床表现对良恶性的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18F-FDG PET/CT可为无法获得病理结果患者提供理想的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核磁共振成像(MRI)与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成像(18F-FDG PET/CT)对海马硬化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术后病理证实为海马硬化的71例癫痫患者并行手术治疗,术前均行MRI及18F-FDGPET/CT检查。比较这两种方法检出海马硬化的阳性率和准确定位率。结果:18F-FDG PET/CT对海马硬化阳性表现61例(61/71,85.92%),准确定位24例(24/61,39.34%),MRI对海马硬化阳性表现43例(43/71,60.56%),准确定位28例(28/43,65.12%)。18F-FDG PET/CT对海马硬化的阳性检出率较MRI高,但准确定位率较MRI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MRI,18F-FDG PET/CT对海马硬化诊断有较高敏感性,但病变范围较广,特异性偏低。若联合两种检查手段,将更有助于癫痫灶的准确定位。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常规MRI对多发性恶性胶质瘤和转移瘤鉴别诊断的作用。病例包括2004年7月~2006年12月间收入脑外科在术前来我科做MRI检查的8例多发性恶性胶质瘤和15例多发脑转移瘤患者。8例恶性胶质瘤中,星形细胞瘤Ⅲ级即间变型(恶性)胶质细胞瘤(anaplastic astrocytomas)1例,星形细胞瘤Ⅳ级即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multiforme glibolastoma)7例。15例脑转移瘤,除8例有明确肺癌病史其脑内多发弥漫结节状转移病灶未能手术外,其余7个病例均做了开颅手术,得到了病理证实。这7例转移瘤中原发瘤2例为乳腺癌,3例为肝细胞癌,3例为卵巢癌。结果:15例脑转移瘤中,1例位于脑干外,余14例病灶位于皮质内或皮层下。呈环状强化,有大的壁结节,或整个结节均匀强化。8例多发性恶性胶质瘤中,病灶都位于同一大脑半球且各个肿块之间相距较近。病灶边界不清,5例病灶位于皮髓质交界处3例肿瘤位于髓质深部及基底节区,瘤内有大片状或多数小斑片状坏死无强化区,有完整或不完整的强化环。脑转移瘤和恶性胶质瘤MRI的鉴别诊断要点有:①转移瘤患者年龄比胶质瘤大,常有原发瘤病史;②转移瘤易多发且位置表浅,瘤脑界面一般比胶质瘤清晰;③转移瘤单发时,整个肿瘤均匀强化比胶质瘤多见,环状强化时转移瘤环壁相对规则;④胶质瘤多发时病灶相对集中。但这些征象缺乏特异性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常规MRI对多发性恶性胶质瘤和转移瘤鉴别诊断的作用.病例包括2004年7月~2006年12月间收入脑外科在术前来我科做MRI检查的8例多发性恶性胶质瘤和15例多发脑转移瘤患者.8例恶性胶质瘤中,星形细胞瘤Ⅲ级即间变型(恶性)胶质细胞瘤(anaplastic astrocytomas)1例,星形细胞瘤Ⅳ级即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multiforme glioblastoma)7例.15例脑转移瘤,除8例有明确肺癌病史其脑内多发弥漫结节状转移病灶未能手术外,其余7个病例均做了开颅手术,得到了病理证实.这7例转移瘤中原发瘤2例为乳腺癌,3例为肝细胞癌,3例为卵巢癌.结果15例脑转移瘤中,1例位于脑干外,余14例病灶位于皮质内或皮层下.呈环状强化,有大的壁结节,或整个结节均匀强化.8例多发性恶性胶质瘤中,病灶都位于同一大脑半球且各个肿块之间相距较近.病灶边界不清,5例病灶位于皮髓质交界处3例肿瘤位于髓质深部及基底节区,瘤内有大片状或多数小斑片状坏死无强化区,有完整或不完整的强化环.脑转移瘤和恶性胶质瘤MRI的鉴别诊断要点有①转移瘤患者年龄比胶质瘤大,常有原发瘤病史;②转移瘤易多发且位置表浅,瘤脑界面一般比胶质瘤清晰;③转移瘤单发时,整个肿瘤均匀强化比胶质瘤多见,环状强化时转移瘤环壁相对规则;④胶质瘤多发时病灶相对集中.但这些征象缺乏特异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应变率比值法对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8例甲状腺疾病患者83个病灶行非探头加压式超声弹性成像检查,计算正常腺体组织与病变区组织的弹性应变率比值(SR),以病理结果为诊断标准,绘制ROC曲线并确定鉴别良恶性病灶的最佳诊断界点.结果 83个病灶中经病理诊断恶性病灶34个,良性病灶49个;恶性病灶SR为3.886±0.572,良性病灶SR为1.759±0.629,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下面积为0.938,以3.26为最佳诊断界点时,诊断的敏感性为85.3%,特异性为91.8%,准确率89.2%.结论超声弹性成像对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诊断脑血管性疾病及脑损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8例脑血管性疾病、11例脑损伤患者行1.5T磁共振检查,扫描常规T1WI、T2WI、T2FLAIR、DWI及SWI,脑血管疾病患者中5例行增强扫描,分析比较SWI与其它序列在显示病变中的优势与不足.结果:SWI能清晰显示18例脑血管性疾病、11例脑损伤中的出血灶,病变范围、边缘及边界的显示都较其它常规序列清晰.结论:SWI能够提供比常规MRI更加详细的信息,有助于显示静脉的解剖结构、隐蔽性血管疾病、出血、脑部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碳水化合物含量饮食对大鼠脑组织葡萄糖代谢的影响.方法:75只SD大鼠,随机分成3个饮食组:低碳水化合物(LC)组、中碳水化合物(IC)组和高碳水化合物(HC)组,每个饮食组又分为一餐、二餐、三天、五天、七天等不同喂养时间组(5只/喂养时间/饮食组).经尾椎静脉注射18F-FDG后1h,处死大鼠,取脑组织和肝脏组织,以γ放射免疫计数器测定其单位质量的放射性计数,并计算每克脑组织与肝脏放射性计数(脑/肝)比值.结果:LC组脑/肝比值明显高于其他两个饮食组(F=15.417,P<0.01); IC组和H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C组经一餐、二餐喂养,大鼠脑/肝比值虽有增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经过三天、五天的喂养时间,脑/肝比值逐渐增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明显高于一餐和二餐组(P<0.05).IC组和HC组,经过不同喂养时间,大鼠脑/肝比值均无明显变化,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0.374和0.405,均P>0.05).结论:一餐乃至一天的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对脑组织葡萄糖代谢的影响不大;持续3天以上的低碳水化合物饮食,才可以提高脑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  相似文献   

10.
采用了SnCl2·2H2O为还原剂,丁二酰二酰肼(SDH)为N3-离子提供体,在室温下制备[99mTcN]2+中间体,然后与仲丁基黄原酸盐(SBXT),正丁基黄原酸(BXT)2种黄原酸盐配体发生配体交换反应得到放射化学纯度大于90%的[99mTcN(SBXT)2],[99mTcN(BXT)2]配合物.2种配合物均为体外稳定性良好的脂溶性物质.小鼠体内生物分布结果表明:2种配合物在小鼠心肌中有一定的摄取量,但是二者的靶与非靶比值均偏低,不适合作为心肌显像剂.[99mTcN(SBXT)2]的心脑摄取要优于[99mTcN(BXT)2],表明改变黄原酸盐配体氧原子上的基团有望得到一类新型的心脑显像剂.  相似文献   

11.
聚酯废弃物形成的白色垃圾对环境的污染日益严重,采用生物方法降解聚酯是目前国际上研究的热点.对苯二甲酸是合成聚酯的主要原料,其本身也具有一定的毒性.作者采用从活性污泥中提取的菌株和粗酶液,对对苯二甲酸和聚酯薄膜进行生物降解探讨.实验结果和动力学分析表明,提取的菌株和粗酶液对对本二甲酸有很好的降解作用,对PET薄膜也有明显的刻蚀痕迹.  相似文献   

12.
酶对DTP及PET纤维的降解性能探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采用对苯二甲酸二乙酯作为PET的模拟物,选用4种脂肪酶对DTP和PET纤维的降解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采用碱滴定、紫外分光光度计以及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测试。对DTP降解液的pH值变化以及酶对DTP的降解率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虽然酶对PET纤维的降解率很低,但通过SEN(电子扫描显微镜)和HPLC观察显示,纤堆表面仍然有被刻蚀的痕迹存在。  相似文献   

13.
使用二甲亚砜(DMSO)改性高岭土,改性的高岭土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通过熔融挤出的方法制得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分析的方法验证其为纳米复合材料,再利用DSC和偏光显微镜研究该复合材料的热性能和结晶性能.  相似文献   

14.
PET在超临界甲醇和乙醇中的降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索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 PET)在超临界甲醇和乙醇中的降解规律 ,并通过红外、色谱等分析手段研究降解后单体回收率与温度、压力及反应时间的关系 .确定超临界甲醇和乙醇中 PET降解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15.
聚酯(即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薄膜是一种性能优异的高分子材料,用途广泛。在加工应用中人们都会遇到它的表面化学问题,如润湿、吸附、粘接等。本工作用光电子能谱(XPS)及扫描电镜(SEM)考察聚酯薄膜的表面结构,用接触角的测定研究聚酯薄膜的表面性质。 样品 聚酯电容器薄膜,日本Toray公司产品,C20型,厚度6μm。  相似文献   

16.
The degradation of diethylene glycol terephthalate (DTP) and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ET) fiber by microbe was studied. The degree of DTP degradation was determined by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 to be more than 90%. The products after degradation of DTP and PET fiber were various. The degradation of DTP can be described by the first-order reaction model. The degradation of PET fiber was found to be little, but surface erosion of PET fiber could be clearly seen from the SEM photographs indicating there occurred some traces of biodegradation on the PET fiber surface.  相似文献   

17.
镀银导电纤维的制备和性能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短切聚酯纤维进行化学镀银,制备了用于导电高分子材料的导电填料,探讨了氨水浓度、装载量及稳定剂对纤维化学镀银的影响。实验表明,φ=0.10的氨水有利于化学镀银;通过调整装载量,可提高纤维的增重量率和硝酸银的利用率;稳定剂的加入可阻止镀液自分解,但对包覆层的均匀性和致密性有影响。电性能测试表明,镀银纤维的体积电阻率可达3.35×1-0 3Ω.cm,以其作为导电橡胶填料,当含量为w=0.40时,其电阻率为1.54×1-0 1Ω.cm。  相似文献   

18.
鼎纶是一种新型仿毛纤维。以鼎纶作为主要原料开发的多组份、低比例毛的混纺织物,具有低成本、高品质的特色。对原料选配、织物组织结构设计到加工工艺的整个开发过程作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介绍。  相似文献   

19.
From the effects of the composition of the three kinds ofblended systems, the antistatic agent content and theblending methods on the spinnability, the antistatic prop-erty, and the wash fastness of PET filament, it is foundthat the antistatic behavior of the (PET) - (PEG) -(SDBS) - stearate quaternary system is improved greatlydue to the synergefic effect of the combined antistaticagents and the volume resistivity of the fiber made.Thereof reaches 10~8 ~ 10~9Ω·cm after being washed 20 tines in saponaceous water at 40℃. Its spinnability anddrawing behavior are good. The effect of the antistaticagent content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y of PET fila-ment is also studied.  相似文献   

20.
就以不同刚性分子链热致液晶聚合物(LCP)为分散相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共混物在加工温度范围内的流变性能,共混物熔体经过一系列流场发展起来的形态结构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PET/LCP共混物为切力变稀的非牛顿流体,共混物熔体的粘度介于两种纯组分高聚物熔体之间,并且各组成的流动曲线于γ=600s~-1时相交;LCP熔体粘度对剪切速率的依赖性比PET熔体大;随着LCP含量增加,共混物的粘流活化能下降;LCP材料性质不同,对共混物流变性能将产生不同的影响。当分散相流体粘度大于基体高聚物的熔体粘度时,分散相很难变形;当分散相流体粘度小于基体时,则分散相的形态发展与加工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