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英汉民族"马"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为理解英汉语"马"概念隐喻奠定了认知基础。通过隐喻认知,"马"实现了从特定的具体概念向多个抽象概念的转变。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系统地对比分析英汉语中的"马"概念隐喻投射,发现英汉两种语言中共享大多数"马"概念隐喻投射,但是英汉语各自特有的"马"概念隐喻投射分布不均衡。进而也证明了认知的重合性决定了英汉语"马"概念隐喻的偶合;认知的差异性导致了英汉语"马"概念隐喻的失配;认知的趋同性推动了英汉语"马"概念隐喻的交融。  相似文献   

2.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人类基本的认知活动,而空间隐喻在人类的认知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许多抽象概念都必须通过空间隐喻来构建。结合大量的语料,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系统地对比分析了空间维度词"深"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隐喻投射。结果发现:英汉两种语言中"深"的隐喻投射主要集中在时间域、颜色域、社会地位域和程度域。  相似文献   

3.
隐喻是认知主体通过推理将一个概念城映射到另一个概念城的过程。隐喻可以使人们在不同事体之间建立联系,加深对事体的理解。介词在其空间概念的基础上通过从具体到抽象的隐喻投射产生了大量不同的义项,发展了丰富多彩的隐喻含义,并最终形成了介词的多义性网络。介词under的原型义及在数字、条件和抽象概念等方面的意义延伸,值得进行系统性地研究分析。从认知学的角度运用空间隐喻对介词惯用法作出合理的解释,对英语教学尤其是词汇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指示语可分为人称指示语、时间指示语、空间指示语、语篇指示语和社交指示语。隐喻是人们对抽象范畴进行概念化的有力的认知工具。人们常常把熟悉的、具体的概念域投射到抽象的概念域上,以便认知抽象概念域中的一切,其中包括指示语。  相似文献   

5.
马秋月 《科技信息》2009,(14):211-212
认知语言学认为,任何语言现象都是有理据的。本文基于认知语言学的识解理论,从空间关系的视角探讨了汉语中“前”的语义网络构建,试图以具体的语言事实检验空间概念及其空间意义拓展的观点。文中指出,在汉语中,“前”所投射的主要目标概念.为相对抽象的时间域,与“前”有关的词语用于隐喻抽象概念的为数众多,这验证了认知语言学中意义是概念化的结果的观点,说明空间概念作为人的经验之一构成了理解其他概念的基础,基本的空间意象图示是人们对抽象领域概念化的认知工具。  相似文献   

6.
指示语可分为人称指示语、时间指示语、空间指示语、语篇指示语和社交指示语。隐喻是人们对抽象范畴进行概念化的有力的认知工具。人们常常把熟悉的、具体的概念域投射到抽象的概念域上,以便认知抽象概念域中的一切,其中包括指示语。  相似文献   

7.
“下”(down)的空间隐喻在汉英语中使用广泛,主要被用来建构抽象概念:时间、方位、状态、社会地位和等级、价值和数量、品质和水平、情绪。这些概念都是生活中的基本的、重要的抽象概念。人们需要借助空间隐喻来理解这些概念,这证明了空间隐喻对人们认识世界的重要意义。空间隐喻也存在跨文化、跨语言的差异,从而丰富了对比语言学、跨文化交际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隐喻是人们借助具体形象概念来理解抽象概念的一种思维方式和手段。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人类基本的认知活动,而空间隐喻在人类的认知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许多抽象概念都必须通过空间隐喻来构建。以隐喻的相关理论为指导,从时间的横向坐标运动和纵向坐标运动方面对英汉语言中隐喻概念加以比较,分析了异同产生的原因,揭示了英汉时间隐喻概念所蕴含的文化意义,有助于认识自身文化,学习西方文化。  相似文献   

9.
通过考察"冷"和"热"两个词的概念隐喻,发现"冷"和"热"投射的目标域都涉及到情绪域、态度域、场景域、颜色域、战争域、疾病域,但也存在一些差异。总体而言,"冷"和"热"两个词隐喻投射呈现的是一种异同共存、同大于异的关系,基本呈对称分布,说明这两个词在构建抽象概念系统中所起的作用基本相当。同时,还概括了这两个词构造隐喻的句法构成形式和语义结构,模拟了一个隐喻认知模型。  相似文献   

10.
隐喻是人类认知世界的重要手段。空间隐喻作为一种意象图式隐喻,在人类的认知活动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许多抽象概念都是由空间隐喻构建的。IN和OUT均表现为一种空间意象图式,是以人体为容器原型的隐喻投射。容器的空间性状都被投射到了非空间事物或概念上,使抽象和未知的概念更具体,更容易被感知。杂乱无章的语言现象归纳到了容器隐喻里,同时丰富了语言表达。  相似文献   

11.
通过举例说明从高中的数学知识引入概念或从几何的角度讲解概念,可以将线性代数中的抽象概念形象化、简单化,便于学生理解掌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2.
针对计算机网络课程内容多、概念抽象等特点,探讨了运用类比手段把抽象问题具体化的方法,以帮助学生掌握和理解抽象概念。教学实践表明,类比教学能使复杂、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学生易于接受,在学习过程中还能触类旁通,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集合理论在高等代数课程教学中的特殊作用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代数课程是数学类专业的基础主干课,也是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论工具。调查显示,低年级的大学生在对这门课的学习中普遍感觉到较为抽象、难以理解。相对而言,集合是我们接触较早的概念之一,理解也比较好,如何用集合的理论理解高等代数中的一些复杂思想与抽象概念是本文将重点探讨的一个话题,以便对该课程的教与学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与人类语言的发展规律息息相关,而且也是一种认知现象,与人的思维方式和思维发展紧密相连。根据莱考夫和约翰逊的概念隐喻和意象图式理论,对英、汉语中的"猪"和"狗"进行图式映射析比,从中发现其意象图式结构能从始源域分别被投射到目标域之上,使得我们能够认识周边更加复杂的事物。研究结果表明:许多抽象概念结构部分源起于意象图式结构,抽象思维在一定程度上是隐喻思维。  相似文献   

15.
在康德的哲学体系中,"先天"和"经验"是一对重要的范畴,是理解康德先验哲学的关键,但过于思辩,难以理解。科学在发展,哲学也在发展,今天可以更好地理解"先天"和"经验"这对范畴。通过结合目前科学及哲学的成果,从逻辑必然性出发,可以进一步阐述并澄清"先天"概念。  相似文献   

16.
隐喻是人类借助具体概念理解抽象概念的一种手段和思维方式。在汉英两种语言中皆存在时间——空间隐喻、时间——金钱隐喻、时间——实体隐喻,这说明时间的隐喻性思维具有跨文化相似性,它在一定程度上为思维决定语言提供了例证。  相似文献   

17.
隐喻是人类借助具体概念理解抽象概念的一种手段和思维方式。在汉英两种语言中皆存在时间——空间隐喻、时间——金钱隐喻、时间——实体隐喻,这说明时间的隐喻性思维具有跨文化相似性,它在一定程度上为思维决定语言提供了例证。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真空微电子触觉传感器的工作原理。采用半导体集成电路加工技术和硅微各向异性腐蚀及氧化锐化工艺,在电阻率为3~5Ω·cm的n型(100)硅片上制备了真空微电子触觉传感器的场致发射阴极锥尖阵列,锥尖密度达3900个/mm2,起始发射电压为2~3V,反向击穿电压大于30V,收集极在20V在电压时,单尖发射电流达0.2μA,实验结果表明这种真空微电子触觉传感器具有良好的触觉效应。  相似文献   

19.
梳理较喻句的句法构成特征,尝试运用隐喻思维和概念合成理论对较喻句的形成进行解释。研究发现,从"喻"到"较",是原发思维到继发思维的进展。本体和喻体作为两个输入空间,其核心元素形成对应映射并且被投射至合成空间,在新涌现的层创结构中形成对比关系,同时本体和喻体的整体意象也被投射在合成空间中形成叠映。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引入线矩形、线扇形和面圆柱体等微分概念,给出了对定积分元素分析法更本质、更通俗的理解,突破了"定积分在几何学上的应用"这一教学难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