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蔡元培是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和政治家,他在伦理学、美学、大学教育等方面的成就广为人知,但其职业教育思想还没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概述了蔡元培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并着重介绍蔡元培关于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思想,希望这些思想能够对我国现代职业教育教师的培养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号孑民,浙江绍兴人,是近代中国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撰写了我国第一部《中国伦理学史》,翻译泡尔生《伦理学原理》,创建爱国女学,发起、组织、领导“社会改良会”和北大进德会。蔡元培一生以道德教育和美育为职志,为破除封建的伦理纲常和道德观念,传播西方资产阶级人道主义伦理思想,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史上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近人对魏源的研究和评论很多,并把他与龚自珍并列为中国近代启蒙思想的先导。魏源的著述面很广,对他的研究也是多方面的,有从他师承公羊学派,而专论其变易思想的;有从他超脱乾嘉讲求经世致用之学而探讨他对晚清学风影响的;有从他的名著《海国图志》论清王朝中先进人物如何开始放眼世界的;也有就其《元史新编》等著作论元史研究及其历史编纂学的见解的;还有从《圣武记》探讨魏源对清史研究的贡献的,等等。但是通过魏源对《明史》及明史编纂的有关论述来探讨魏源对晚清时期的明史学发展的关系,则较少被人注意。  相似文献   

4.
郑德 《长春大学学报》2007,17(11M):147-149
蔡元培是“美术学”一词在中国近代较早的传播者和使用者之一。考察蔡元培对这个词汇的获知渠道,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美学词汇和美学学科在中国近代的最初传入情形。阅读和与日本人士交往,是蔡元培早期获取新知的主要渠道。前者使蔡元培的思想视野进一步开阔,而后者则使他获得了接近近代知识源的优势。通过这两个渠道,蔡元培较早的从教育的角度了解了“美术学”一词。  相似文献   

5.
内藤湖南作为近代著名的汉学家,对中国史学有着较为独特的认知。其著作《中国史学史》不仅对中国史学著作进行梳理和解析,而且也传达出对于中国史学发展脉络的探索。文章基于此探讨内藤湖南对中国史学的认知。首先在《中国史学史》本体论的基础上概观和剖析内藤的观点,其次对内藤湖南《中国史学史》的治学特色和独到的学术观点进行研究,可以看出内藤在探讨中国史学大势时是以“宋代近世说”为前提,并且是为其整个东洋史学说服务的。  相似文献   

6.
《衡阳师专学报》2012,(1):F0003-F0003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1980年创刊,是由湖南省教育厅主管、衡阳师范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本刊自1982年第3期起开辟“船山研究”专栏,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传承文明,服务社会”的学术宗旨,研究内容以船山哲学、史学、诗学及其生平研究为主,并涉及船山伦理学、宗教学、民族思想、政治思想、经济思想、教育思想等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黎庶昌(1837-1898).字莼斋.别号黔男子,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外交家和思想象。他既有唯物主义无神论思想,又对佛教文化建设尤为大小。因此,考察他与佛教的关系,对于研究他的Z想和性格是很有意义的。黎庶昌出生于贵州遵义东乡沙滩村的一个封建立大夫家庭,自幼深受儒家文化思想的薰陶,青少年时代就已习《诗人《书人《礼》等儒家经典。醉心于《史记入《汉书》和《通鉴》,倾慕诸葛亮、司马光、范仲淹等古贤之为人,立志建功立业.然而,黎庶昌读书受业之所乃贵州清代佛教名寺离门寺,放他对之有深厚的感情.禹门寺在沙滩村南约一里…  相似文献   

8.
蔡元培是我国近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社会教育思想是他的教育思想中的重要的一部分。蔡先生所说的教育,并非专指学校教育。他明确指出,“教育并不专在学校,学校以外,还有许多机关。”(《蔡元培教育文选》第125页,下称《文选》)他又说,“教  相似文献   

9.
魏源是中国近代社会转型时期的“界碑式”的人物。魏源经世致用思想的发展轨迹是由经学而史学,其成就不在经学而在史学,他以史学为经世之术,开传统史学向近代史学过渡之先河;魏源晚年专心于佛学,作为中国走向现代世界的先驱者,他的思想具有了现代意识的“异端”色彩。  相似文献   

10.
魏源(1794-1857)是中国近代伟大的启蒙思想家,是中国近代第一批"睁眼看世界"的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是反侵略的爱国主义者,被誉为中国近代"改革开放之父"。他著作等身,2004年岳麓书社出版的《魏源全集》,计20册,共1100余万字,其学术理论,涉及到政治、经济、经学、哲学、文献学、文学、史学、  相似文献   

11.
傅斯年是近代著名历史学家,他在史学本体论上有比较独特的认识,其史学本体论思想大致涉及史学对象论、史学目的论和史学工具论三个部分,概括起来是:历史学是一门以科学的方法研究史料,进而求得真实的历史事实的学科。但傅斯年的史学本体论本身并不十分体系化,所遗留的问题仍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2.
梁启超作为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一生专著众多,《饮冰室文集》为其著名的代表作。他的法律思想主要包括变法思想、立法思想和法史学与法理学思想,这些思想都是梁启超在不同阶段思想的体现。梁启超的法律思想对当时中国的法制近代化做出重要的贡献,推动了中国法制近代化的进程,是中国法制近现代史中不能忽视的历史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3.
郑德 《长春大学学报》2007,17(6):147-149
蔡元培是"美术学"一词在中国近代较早的传播者和使用者之一.考察蔡元培对这个词汇的获知渠道,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美学词汇和美学学科在中国近代的最初传入情形.阅读和与日本人士交往,是蔡元培早期获取新知的主要渠道.前者使蔡元培的思想视野进一步开阔,而后者则使他获得了接近近代知识源的优势.通过这两个渠道,蔡元培较早的从教育的角度了解了"美术学"一词.  相似文献   

14.
传记史学理论在中国近代虽然不甚发达,但传记史学却颇为兴盛。柳诒徵不仅在中国文化史、史学理论等方面成就显著,在传记史学方面也颇有建树,他传、自传多有行世,而其传记的注重教化、学术性、真实性等特点,也昭示了中国近代传记史学的特有面向。  相似文献   

15.
蔡元培是"美术学"一词在中国近代较早的传播者和使用者之一。考察蔡元培对这个词汇的获知渠道,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美学词汇和美学学科在中国近代的最初传入情形。阅读和与日本人士交往,是蔡元培早期获取新知的主要渠道。前者使蔡元培的思想视野进一步开阔,而后者则使他获得了接近近代知识源的优势。通过这两个渠道,蔡元培较早的从教育的角度了解了"美术学"一词。  相似文献   

16.
从历史哲学和政治伦理学角度,在追索先秦天道观演变的基础上,分析《天问》中怀疑思想的内涵,并挖掘其背后的理性精神和文化意义。在《天问》中,屈原主要从舜、鲧、禹等历史人物和夏、商、周三代历史等角度质问,否认了有一个天道的历史和神义的世界。  相似文献   

17.
冯友兰先生一生从事哲学研究,他的“三史”、“六书”影响广泛,他的“新理学”体系,是对宋明理学的继承和发展,他的《新事训》是一种人生哲学,并融人了中西文化观,他的《中国哲学史》是对中围哲学发展史进行了深人研究,冯友兰先生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  相似文献   

18.
蔡元培教育思想博大精深,教育实践丰富多采。美育思想是蔡元培教育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古代美育传统的继承,对西方近代美学理论的汲取,是蔡元培美育思想的源泉  相似文献   

19.
梁启超不仅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思想家和政治家,而且也是中国近代历史学的创始人。梁启 超,作为资产阶级的史学领域的拓荒者,他的史学思想和政治思想一样,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曾经起过进步的作用; 但是当时的历史观和政治上的改良主义,又决定了他不可能对科学历史做出真正的科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近代美育史上,蔡元培是最具影响的人物之一,他在对传统美育观的否定过程中,完成了从以类和群体为重心的美育观到以个体为重心、以健全人格为目标的近代社会美育观的转变。蔡元培给予美育以独立的学科地位,在生活中实施美育。蔡元培的美育思想闪耀着人文主义的光芒,体现出现代性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