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本文简称为《反不正当竞争法》颁行已历五年,该法在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维护公平竞争,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因立法上的原因和其本身兼具市场行为法和市场秩序法的特点,使其与相关法之间难免出现适用条件难以分辨、竞合现象错综复杂的情况。本文以竞合现象的处理为核心,兼顾各相关法的适用条件,探讨《反不正当竞争法》与相关法的功能协调。  相似文献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将保护消费者利益作为立法宗旨之一的同时实质上并未将消费者利益保护具体化。经营者之间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会给消费者利益带来隐性损害,《反不正当竞争法》有必要加强对消费者利益的保护,其对策是完善《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相关规定、加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有关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对商标反淡化的规定存在着很多不足,商标"淡化"的概念和保护对象不明确,法律救济措施不利等,都要求必须尽快完善其在商标反淡化方面的立法,以便更好地维护驰名商标在公众心中的声誉与形象。  相似文献   

4.
知识产权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是学界讨论的热点问题,学者的观点也相去甚远,占主流的观点是反不正当竞争法对知识产权法进行补充,提供兜底保护。反不正当竞争法对知识产权法进行补充,对知识产权法无法提供保护的知识产品提供兜底保护;对于两法有交叉的部分,应该根据当事人的选择进行适用。另外对于“红罐之争”,通过对其中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问题的分析,主要从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的客体出发,对其法律适用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2008年以来,德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再次在一般条款上进行补充性立法,增加了针对消费者的不正当经营行为的"黑名单"条款。这不仅是德国反不正当竞争法2004年修改之后对消费者保护的又一次完善,更体现了德国立法者对一般条款具体化的努力。现在,德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一般条款适用的具体化程度很高,大大降低了适用一般条款的安全性风险。  相似文献   

6.
在竞争法(特别是反不正当竞争法)视野中,对行为人侵害的"其他经营者具体权益"的具体理解,特别是在抽象竞争行为中,行为人所侵害的"其他经营者的权益"是利益还是特定的权利的理解,都有待论证。本文拟从经济学原理方面讨论公平竞争权应由法律明确确认,以完善对经营者公平竞争权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7.
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立法目的在于“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鼓励和保护公平竞争,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认定不正当竞争行为需要以竞争关系的存在为基础,若仅以直接竞争关系为前提,那么不利于经营者以及消费者权益的保护;但是如果不顾及竞争关系,那么市场秩序将会遭到破坏。因此对竞争关系做出客观的界定是必要的,在承认直接竞争关系的前提下,部分间接竞争关系也可以作为认定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前提。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3条对有奖销售的相关规制,认为该条款在禁止"欺骗性有奖销售"上需作开放式的列举修正;对禁止"质次价高"的有奖销售条款应予删除;对"巨奖销售"中最高奖的限额应作弹性修订。  相似文献   

9.
从事营利性服务似乎是界定公立非营利性医院作为经营者的标准,而法律对于什么是营利性服务并没有进一步规定。公立非营利性医院是否属于经营者,不仅是《反不正当竞争法》司法实践中遇到的主体资格问题,也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司法实践中经常面临的先决问题。  相似文献   

10.
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是一部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法律,本文对《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局限及其未来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五至十五条列举了该法规制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主要是混淆行为、虚假宣传行为、侵犯商业秘密行为、低价倾销行为、商业诋毁行为等11种。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不正当竞争行为也呈现出新的形态,目前有关法律规定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不能涵盖层出不穷的不正当竞争行为。面对反向假冒、比较广告、新型混淆行为、附赠式有奖销售等具有不正当竞争性的新型不正当竞争行为,需要将这些行为纳入到《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调整范围内加以规范,以建立良好的竞争秩序。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不断深入发展,市场竞争中的不法行为也日益增多,商业混同行为就是典型表现之一。本文分析了商业混同行为的概念和特征,以及我国现行反不正当竞争立法中对该行为规制之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一般条款规定了诚实信用原则,通常作为兜底条款起补充作用,对于王跃文案,该法有两项可供选择的具体规定,而法院的判决适用了一般条款,属于法律适用错误.适用一般条款应遵循如下步骤:首先,应对法律规定的各类不正当竞争行为逐一审查,在确定本案不属于任何法律规定的具体不正当竞争行为时,才能适用一般条款:其次,在适用一般条款时,应比照具体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规范目的和类似行为进行认定,积极运用个别类推和整体类推等方法填补法律漏洞.  相似文献   

14.
经济法是为弥补私法对社会整体经济秩序调整之不足而产生的。传统学说强调经济法对私法的补充功能,鲜有强调两者的协调性及私法对经济法的补充作用,从而导致一些危害市场竞争秩序的行为被反垄断法所禁止,但却被私法认可的矛盾境遇。然而,经济法维护的竞争秩序恰恰也是私法所倡导的财产流转秩序的前提和基础。经济法中的社会公共利益与私法中公序良俗所倡导的社会经济秩序相统一,因此可以通过私法中的公序良俗原则将竞争秩序引人到私法秩序,从而确保经济法与私法在规范危害市场竞争秩序行为时的统一。同时,为了保障私益救济对公力执行的补充作用,经济法应为私法权益的实现提供一定的制度支撑。  相似文献   

15.
创新能力是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学科竞赛是培养创新人才有效的途径。该文通过对西南石油大学"飞思卡尔"杯智能车竞赛的学生选拔和培训工作,分析了学科竞赛在培养学生创新素质方面的作用,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部分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6.
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是《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的一项重要权利,对其应当按照使用在先等原则予以认定和保护。经过注册的商标被侵权时当然能够从法律上得到救助,未注册已知名或驰名的商标权利受到侵害,却往往难以得到法律的救助。法律的漏洞被利用以后,商标“窃权”与“维权”之战在我国市场上屡有发生。知识产权在宴际操作和运用上,我国远不及西方发达国家,在加入WTO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为了市场主体有一个公平竞争的有益环境,进一步完善商标法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7.
“生态人”指的是反映在生态法上的人类形象。20世纪中叶以来,生态危机日趋严重,传统的“主客二分”的研究模式不能解决日益紧张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因而有必要确立新的“生态人”模式。与“经济人”、“社会人”相比较起来,生态人是“大我”的人,是“利他”精神向其他物种扩展的人,是“有限理性”人。  相似文献   

18.
体育竞赛表演的法律保护一直是饱受争议的问题.本文从"必要性"和"可行性"角度下对此问题进行了分析;从洛克的劳动理论、人格财产论、经济激励理论及社会现实需要的角度论述了体育竞赛表演的必要性;尽管我国著作权法及实施条例也没有把体育竞赛表演纳入到表演法律保护中,但国外有的国家把部分体育项目纳入到表演的法律保护中,本文认为体育舞蹈、武术、花样游泳、花样滑冰、艺术体操、健美操等体育项目受著作权法保护完全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企业间的竞争已由过去的质量、价格竞争转变为信誉、企业形象和服务水平等综合素质的竞争,进而发展为打造知名品牌的竞争。一切成功企业最终经营的并非"产品"而是"品牌"。温州的中小企业在历经多年的蓬勃发展之后,陷入了瓶颈期,而解决这一困境的方法就是利用品牌战略来实现突围,走创立品牌、注重品牌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