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合理的居住建筑通风设计不仅可以提高室内空气品质、满足人体的热舒适要求,而且可以降低建筑能耗。本文梳理了近年来我国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通风设计的研究现状与标准规范,探讨了现有标准规范不全面、技术指标不统一、技术术语内容界定不明确、标准精细化不够、通风设计研究缺失、研究深度不够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为设计研究与标准规范的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胡腊春 《广东科技》2007,(12X):35-36
惠东县城居住建筑类型,由于某些特定的历史原因,个体经济比较发达的经济特征,追求对独立、私密、大面积等居住条件的居住心理,土地廉价的物质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形成了鲜明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提出基于BIM 技术的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方案,探讨基于BIM 既有居住建筑的节能改造方案设计流程。以某小区居住建筑节能改造为研究案例,对居住区建筑现状进行实地调查,同时分析其节能潜力,依据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和建筑节能改造技术导则等规范设计出3套方案,利用BIM 技术对比3套方案的节能效果和节能改造费用,结合节能改造经济性分析,最终选择第1套方案。  相似文献   

4.
依据建筑节能设计执行的标准,介绍了居住建筑围护结构的设计方法,着重对"居住建筑节能设计登记表"法和"居住建筑节能设计热工计算表"法中的计算方法进行了解释说明。  相似文献   

5.
正广义的旧房改造不是单纯的房屋单体更新改造,而是对整个街坊的综合改造。旧房改造可以界定为:是对居住环境、居住功能、房屋的改造和完善,即对街坊内存量房屋拆、改、留的综合改造。其含义是:房屋的居住质量和居住功能不能满足现代居住标准的要求,从而在一定经济条件下,对居住  相似文献   

6.
居住建筑室内环境的行为心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居住空间与人的关系的分析和研究,提出在住宅设计中应充分考虑人的行为心理因素,才能创造出适合于人的良好居住环境。  相似文献   

7.
张月 《工程与建设》2022,(1):234-235
为降低居住建筑的热量损失,提高其隔热保温性能,确保居住建筑符合绿色建设标准,基于绿色建筑理念,开展对居住建筑设计方案的创新研究.通过节能墙体材料应用与种植屋面设计、建筑围护结构节能设计、居住建筑中水利用系统设计等提出一种全新的居住建筑设计方案.通过对新设计方案进行绿色环保性能研究,进一步证明新的方案能够有效降低建筑热量...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现状的研究叙述,总结出现存居住建筑的几个特点,进而提出了居住建筑作为一种建筑观念,在满足一般居住功能的前提下向着多样化、个性化发展的发展方向及对设计师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温州于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后辟为商埠,这也成为温州建筑风格演变的一个重要转折.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西式建筑成为温州近代建筑的重要形式,近年调查发现的三垟周衡平宅是温州典型的近代建筑,很大程度上保存了原有的建筑风貌.对于研究民国时期温州大型居住建筑的布局、建造技术实为不可多得的实例.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建筑节能工作的开展,在新建居住建筑中有效地推广节能建筑产品、完善居住建筑节能的市场机制,就成为一种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以公共经济学为视角,从节能居住建筑的公共经济属性、居住建筑节能的外部性及其内部化处理等两个方面,对新建节能居住建筑的经济特征进行了分析,指出新建节能居住建筑是一种准公共产品,具有较大的正的外部性,其市场化推广需要政府采取一定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1.
浅谈居住建筑节能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铮  芦涛  侯昕伟 《科技信息》2010,(17):I0334-I0334
有关《河南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寒冷地区)》的一点理解,望大家指教。  相似文献   

12.
明永忠 《科技资讯》2006,(12):51-52
分析当前居住建筑常见渗漏原因,并提出处理意见。  相似文献   

13.
城市老年居住建筑环境研究概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该研究项目的主要框架,根据我国城市率先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基本国情,分析了城市老年居住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和现状,并借鉴国外实践经验,提出了改善城市老年居住环境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14.
为了对围护结构设计进行评价,采用数学方法建立居住建筑围护结构能耗及热工性能评价(EETP)指标,该评价指标包含建筑几何参数、热工参数、气象参数、制冷与制热系统的运行时间和能效比.以上海地区为例,建立了EETP指标与围护结构累计耗冷量、耗热量及制冷、制热、全年能耗的计算公式,算例表明该算法简单准确;与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的规定性指标对比,得出满足该标准最低要求时上海地区围护结构EETP全年指标的极限值为0.871W/(m3.K).  相似文献   

15.
文章提出了传统居住建筑的保护与更新应当充分认识到维护居民利益,正确处理保护传统民居与改善传统民居居住条件的关系,从而有效地、多途径地保护传统居住建筑,使传统的居住文化精髓在当代居住建筑设计中得以传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6.
战天英  赵廉洁 《科技资讯》2011,(36):252-253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居住建筑火灾日益增多。本文就居住建筑的火灾危险性和发生火灾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此分析提出了相应防范对策,从而预防和减少居住建筑火灾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杨黎 《科技信息》2010,(28):342-342
结合当前茅坪镇居住建筑的现状,本文对茅坪镇建东村的居住建筑在设计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秭归县茅坪镇建东村建设过程中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30年,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人们在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时,也加大了我国能源资源供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据报导,仅建筑耗能就占全国能源消耗近30%,因此,开展建筑节能,缓解我国能源供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刻不容缓的工作。而建筑节能要从着力提高居住建筑技术.即从居住的建筑布局、居住的围护结构等为切入点.发挥建筑的工艺技巧.实施防热建筑来达到节能。  相似文献   

19.
试图从建筑风水的角度来阐述居住建筑环境如何更适合人。基于建筑风水与 营造学、造园学构成了古代中国建筑规划设计理论的三大支柱,提出具体的居住外部环境设计中如何运用风水理论。  相似文献   

20.
 新建居住建筑的节能效果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如何对其节能效果进行客观、准确、合理地评价,一直是建筑节能领域研究的重点内容。基于可拓理论,提出了一种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新建居住建筑节能效果评价方法——可拓方法,并详细介绍了该评价方法的步骤。以实际工程为例,综合考虑多种影响因素,建立了居住建筑节能效果综合评价指标及其量值标准,采用简单关联函数计算各评价指标的权重,有效避免了主观因素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引入可拓学,构建了新建居住建筑节能效果可拓评价的物元模型,通过关联度和等级度计算,客观全面地给出了居住建筑节能效果综合评价结果。实例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保证节能效果评价的质量和效率,实际操作简便,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