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我国歌剧艺术在世界歌剧舞台中独树一帜。对传统艺术的吸取促使中国歌剧个性风格的形成,对西洋歌剧优势因素的吸收则成为中国歌剧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在对西洋歌剧优势因素吸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国歌剧,应该具有更强的艺术魅力,达到更高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2.
一百年多前的维也纳著名歌剧,让当代中国观众全场欢呼、捧腹大笑,其精湛的歌剧表演艺术充分预示了西洋歌剧在中国演绎的新体验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本文从不同角度通过四个新体验揭示了大剧院版《蝙蝠》的成功与不足。当然,每一个新生事物的出现都有其两面性,不论是创新还是歧路,都将使西洋歌剧在中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一百年多前的维也纳著名歌剧,让当代中国观众全场欢呼、捧腹大笑,其精湛的歌剧表演艺术充分预示了西洋歌剧在中国演绎的新体验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本文从不同角度通过四个新体验揭示了大剧院版《蝙蝠》的成功与不足.当然,每一个新生事物的出现都有其两面性,不论是创新还是歧路,都将使西洋歌剧在中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歌剧《原野》是中国歌剧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一部巨作,是第一部被搬上国际舞台并产生过巨大影响的中国歌剧。我们说它是中国对西方歌剧艺术探索的过程中具有划时代的典型意义,代表了中国对舶来艺术通过早期的模仿移植,到中期的交融借鉴,再到最后与本民族文化艺术特点高度融合之后的歌剧创作水平。值此《原野》上演20周年纪念之际,本文从《原野》创作的角度出发,探讨了中国作曲家在创作过程中,如何将本民族的因素与西方创作技法巧妙的融合,以期为中国歌剧创作、发展提供一份有意义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5.
歌剧是一种音乐、戏剧、舞蹈综合的艺术形式。歌剧的产生是文艺复兴运动在音乐上的最大成就。这并非是突然而来的偶然现象,而是文艺复兴时代音乐艺术在各个领域发展的结果。一、16——17世纪早期意大利歌剧的影响1.歌剧兴起于16世纪的意大利中世纪末期,意大利有两种从神灵赞歌曲发展而来的宗教戏剧:一是在乡村演出的神迹剧,一是在城市演出的神迹剧。在意大利的宫廷戏剧里还有田园剧,情节剧,幕间剧和用牧歌风格写的戏剧。这些戏剧品种都是歌剧的前身。歌剧起源于16世纪末的佛罗伦萨,那时有一些受文艺复兴思想影响、进步的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6.
歌剧艺术是音乐的重要体裁之一,中国歌剧事业目前正面临种种挑战。通过音乐美学思想、民族性对中国歌剧的影响,传统的继承和吸收借鉴西方歌剧的尺度,歌剧要跟上时代步伐等方面的论述,深刻反思如何寻求中国歌剧的独特魅力,怎样使中国歌剧走出低谷这一复杂问题。  相似文献   

7.
歌剧作为与话剧同源异流的艺术形式,其舞台时空表现方式受西方传统化、哲学观念、美学思想及思雏方式的影响,呈现出再现式的风格,具有鲜明的写实性。但歌剧作为音乐与戏剧的最高的综合形式,音乐本身的虚拟性特征使歌剧的时空表现有别于话剧而显现出一定的表现性风格。  相似文献   

8.
臧琳佳 《科技信息》2008,(17):175-175
罗西尼意大利著名歌剧作曲家,浪漫乐派,喜歌剧大师,其作品《塞尔维亚的理发师》是意大利剧作家斯太尔比尼根据法国剧作家博马舍的戏剧《费加罗三部曲》中第一部的故事编成歌剧脚本。本剧是一部意大利传统风格的二幕喜歌剧,成为歌剧创作中有代表性的精品之一,艺术魅力经久不衰。  相似文献   

9.
在西洋歌剧中 ,重唱艺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艺术形式 ,其表现形式、作品结构和规模多种多样 ,起到了展开剧情、揭示人物心理、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 ,同时传达出作曲家的审美理念。从巴洛克时代到古典、浪漫直到近现代的一些大作曲家 ,有许多影响深远、脍炙人口的精美的歌剧重唱。分析歌剧重唱的审美特征、表现类型、基本结构 ,探究歌剧重唱艺术的审美特征和其丰富的表现手法 ,从中发掘其特有的艺术价值和美的实质 ,可以为我国的歌剧创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十七年中,我国歌剧创作在创作思维上形成几种不同的方式:一种是继承戏曲传统,代表性剧目有《小二黑结婚》、《红霞》、《红珊瑚》、《窦娥冤》;一种是以民间歌舞剧、小调剧作为参照系,创作新型歌舞剧,其代表作为《刘三姐》;一种是以话剧加唱作为自己的结构模式,其代表作为“文革”后出现的《星光啊星光》;一种以传统的借鉴西洋大歌剧为参照系,代表作有《王贵与李香香》、《草原之歌》、《望夫云》、《阿依古丽》;最后一种是以《白毛女》创作经验为参照系,在观念和手法坚持以内容需要为一切艺术构思的出发点,既不受制于、也不拒绝任何一种手法,只要内容需要,可以兼取西洋歌剧手法、板腔手法或话剧加唱手法。  相似文献   

11.
韩春丽 《科技信息》2010,(13):10-10
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歌剧艺术中,广泛流传着“真实主义”的思潮,普契尼是“真实主义”歌剧流派的主要人物之一。他在自己的创作中。继承和发展了意大利传统歌剧的表现手法,并以他对歌剧艺术形式本质上的深刻理解,使得歌剧在戏剧性的表现以及剧情与音乐的贯穿发展中有了很大的改变。这一切都体现在他那富有创造性的优美流畅的旋律和对多声部音乐那丰富多彩的技术超群的艺术处理上。他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和艺术实践,使歌剧的戏剧效果和音乐效果达到了完美的统一,使演员和观众之间达到了十分融洽而有益于理解的交流。  相似文献   

12.
西洋歌剧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16世纪末的欧洲就早已有雏形。但是,当时这类演唱形式并无名称,人类只称呼为"用音乐表演的戏剧。"1640年以后,才简称为"作品"或戏剧音乐,两者一经混合,又成为了"音乐戏剧"后来索性称为"歌剧(opera)"。本文对中国戏剧与西洋歌剧在民族性、虚拟性、程式性方面进行了对比指出了差异。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初的中国随着殖民扩张和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西方新思潮的涌入,西洋歌剧开始大量进人中国,一种新型的音乐艺术进入中国人的视野,并且冲击着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歌剧"这个对于中国人来说并不熟悉的新型音乐艺术和新名词走入中国人的视野,本文以后殖民主义理论为依托对中国歌剧诞生的自我"身份"问题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4.
歌剧是一种戏剧与音乐相结合的艺术表现形式,它精湛的舞台表演、跌宕起伏的音乐旋律以及强烈的戏剧冲突等特点使得歌剧艺术不断的蓬勃发展。其中《苍原》自1995年在辽宁歌剧院首演至今,它表现出了史诗性、开放性、戏剧性等三大艺术特点,在中国它已经成为最具代表性的歌剧经典之一。  相似文献   

15.
人声被称为世上最美妙和声音,而美声唱法则是演唱技巧中最难的方法,歌剧则是集声乐和器乐于一体的艺术。学习声乐演唱的人肯定离不开歌剧的演唱,如果要想演唱好歌剧我们就要去了解歌剧的历史、各个国家的歌剧特色,熟悉有名的歌剧,从而更好的演唱歌剧。  相似文献   

16.
毕莹 《科技资讯》2011,(15):245-245
17世纪的意大利正歌剧形成了较规范的格局,并产生了风格迥异的歌剧流派和颇具代表性的歌剧作家。本文试图以17世纪的意大利歌为蓝本,从诞生、发展以及定型三个方面对其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17.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和精神需求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民族传统艺术以及民族音乐,尤其是中国民族歌剧受到来自流行等多元化音乐的巨大冲击和挑战。本文从西方歌剧入手,就新时期、新形势下如何面对新的市场发展中国民族歌剧作了进一步的分析与思考。  相似文献   

18.
因歌剧《弄臣》中的歌剧主题“诅咒”的戏剧发展的内在要求,曼图阿公爵戏剧形象和音乐形象的塑造和形成的过程其实就是歌剧在舞台空间不断展现和发展的过程之一,要突现歌剧主题,对曼图阿公爵音乐主题的情感要求、发展和形成的基础、主题的内涵以及在歌剧主题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详细分析是必不可少的程序,它是研究这部歌剧的艺术特性不可或缺的步骤,也为揭示这部歌剧在意大利歌剧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作出有力的说明。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他的著名歌剧作品<艺术家的生涯>入手来分析普契尼歌剧的艺术特色,他的作品有着鲜明的现实主义倾向、富有浓郁抒情色彩的旋律、对人物内心世界细致入微的描绘以及对歌剧整体风格的把握,都为他在世界音乐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他的著名歌剧作品<艺术家的生涯>入手来分析普契尼歌剧的艺术特色,他的作品有着鲜明的现实主义倾向、富有浓郁抒情色彩的旋律、对人物内心世界细致入微的描绘以及对歌剧整体风格的把握,都为他在世界音乐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