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7 毫秒
1.
黄河下游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对于区域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以黄河下游22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选取2000年、2006年、2012年和2017年4年相关数据,将碳排放作为非期望产出,运用超效率SBM模型对黄河下游生态效率进行测度,同时从投入产出角度尝试探讨研究区生态效率损失的成因,最后结合Malmqusit指数及其分解指标对生态效率进行了动态分析。结果表明:1)黄河下游生态效率整体呈现波动中缓慢下降趋势,但下降幅度不大,研究期内生态效率值处于超高水平的城市呈递减趋势,在研究期末下游城市的生态效率水平分化较为明显;2)造成黄河下游城市生态效率损失的原因主要在于投入要素和非期望产出要素的冗余率过高,投入要素的冗余主要在于用水、用电量较高,非期望产出要素的冗余主要在于“三废”的排放;3)4个研究年份,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对于黄河下游生态效率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2.
辽宁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中较具发展优势的省份,要实现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必须注重生态效率的提高和资源环境状况的改善.以辽宁省14市2005—2015年面板数据为支撑,构建生态效率投入产出模型,利用三阶段DEA模型对辽宁省14市生态效率进行了测算,运用空间自相关法分析了生态效率的空间效应和关联模式,构建Tobit回归模型分析了生态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2005—2015年,辽宁省14市的生态效率值呈现出缓慢上升的趋势,整体生态效率水平偏低,中部东部西部,生态效率增速整体呈波动下降的趋势;14市的生态效率整体存在非显著的空间负相关,高低聚类和低高聚类单元较多,随机性较大,2005—2015年邻域单元生态效率从低低聚类变为高低聚类,生态效率空间差距有所扩大;经济产值、产业结构和生态技术水平对生态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城市化水平、生态压力对生态效率有显著的负向作用.  相似文献   

3.
李新安  李慧 《创新科技》2021,21(6):61-73
绿色技术创新是影响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与碳排放的重要因素变量.基于构建的数据包络分析(DEA)与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相结合的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测算方法,通过运用面板数据回归及动态面板的GMM拓展模型对我国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与碳排放关系进行了实证测算.研究发现:①在变动趋势上,我国制造业2007—2017年的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指数整体呈上升趋势,尤其在2014年后该指数出现了快速增长,且东部地区的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指数的提升趋势要显著高于中西部与东北地区.②从省域空间制造业碳排放变动来看,样本期间制造业能源消费总量保持持续增长,碳排放量总体上也呈明显上升态势,但自2014年后增速开始放缓.制造业因行业和区域差异碳排放存在较大差距.③绿色技术创新对制造业整体及劳动密集型行业的碳排放存在显著抑制作用,对资本密集型行业制造业的碳排放则因规模效应大于生态效应而存在正向作用.因此,需要通过推动制造业绿色转型,加大绿色技术研发,发挥绿色技术溢出效应和强化绿色低碳技术交流合作等措施,着力促进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和高质量发展,以实现碳减排.  相似文献   

4.
为优化区域生态环境,促进安徽省生态文明建设,论文采用生态足迹模型分析了安徽省生态环境承载力的现状,利用能源生态效率指标和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指标分析了安徽省财税政策的激励作用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安徽省生态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且有加剧趋势;安徽省的财政支出还无法满足有效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的要求,2003年以来安徽省财税政策对生态经济建设的激励作用在不断弱化。因此安徽省应通过建立财政投入长效机制、加大生态重点薄弱环节投入、优化财税政策体系等手段促进安徽省的生态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5.
为了准确反映贵州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现状,找出发展过程中的不足,以贵州省各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对贵州省不同地区的生态经济发展情况进行研究。具体而言,将生态经济系统的运行划分为生产和污染治理两阶段,应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将一个已有的单阶段环境DEA模型扩展为两阶段环境DEA模型,以克服原有模型不能将评价对象的经济效率与环境效率分开测度的局限性,并将新模型应用于2013—2015年贵州省6个地级市的生态效率评价之中。结果表明:贵州省生态效率整体向好发展,但区域发展差异依然存在;相比生产子阶段,各地级市污染治理能力差异较大;贵阳市生态效率逐年下降,发展形式不容乐观。基于各指标的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情况,进一步剖析了各地级市的生态效率发展模式。最后,根据不同地级市生态效率发展现状,给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2010-2019年西部地区农业生态效率水平并探讨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因素。方法 运用非期望超效率SBM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测度农业生态效率,并运用面板Tobit模型对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 (1)2011-2019年,西部地区农业生态效率整体呈现出“N”型趋势,且地区间差异较大;(2)2019年甘肃、内蒙古、宁夏、青海、四川和云南的生产要素投入和碳排放产出均存在不同程度冗余;(3)西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出“U”型趋势,且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由技术进步驱动;(4)西部地区农业生态效率受到规模化水平、机械化水平、受灾率、农民收入水平、环境规制水平与技术投资水平等多方面影响。结论 需从农业要素节约、高效投入,严格控制农业碳排放和加大农业技术投资与环境污染治理投资3方面对西部地区农业生态效率进行提高和改进。  相似文献   

7.
【目的】测算了森林生态效率,分析其时空演变规律,为维护森林生态系统健康及拟定区域“碳达峰、碳中和”实现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DEA)的BCC模型和Global Malmquist模型,从时间和空间二维视角,对2009—2018年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未包含港澳台地区)森林生态效率的动态变化进行测度。【结果】观测期内我国森林生态效率非DEA有效省份显著多于DEA有效省份,全国整体纯技术效率较高,但存在投入冗余与产出不足问题,区域规模效率出现下降趋势;技术效率变化指数与技术进步指数变动态势相反,造成森林生态效率的Global Malmquist指数波动幅度较大;较高、高森林生态效率地区由东北、西南地区向中西部地区扩展演化。【结论】我国森林生态效率总体呈上升趋势,综合效率水平不高但纯技术效率较高;多数省份处于效率改善阶段,省域森林生态效率差异较大但呈现逐步均衡化倾向。  相似文献   

8.
以淮河流域为例,采用生态足迹评价方法,分析了2005~2016年间水资源生态足迹的基本特征和变化过程.结果显示: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经历了先升后降的变化过程,不同账户的水资源生态足迹差异较大,农业用水的水资源生态足迹最大,生态环境用水的生态足迹最低,工业用水的生态足迹为减少趋势;万元GDP水资源利用的生态足迹不断减少,表明水资源利用效率为不断提高趋势;水资源压力总体呈上升趋势,水资源生态赤字最大年份为2013年,之后逐渐降低,但仍然处于不安全状态.研究结果可为淮河流域未来水资源用水结构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参考.  相似文献   

9.
我国生态效率指标设计及其应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尝试借鉴德国环境经济账户中的生态效率指标,并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构建适合度量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生态效率指标。然后应用构建的生态效率指标分析我国1990~2005年生态效率的历史趋势,发现我国1990~2005年各种自然输入要素的生态效率都呈现增长的态势,但是增长的速度都仅仅使自然输入要素与经济产出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弱脱钩。根据生态效率的历史趋势预测2020年我国可能的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发现如果维持目前经济增长模式,尽管到2020年我国完全可以实现经济发展比2000年翻两番的战略目标,但是同期能源消耗量、原材料消耗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也都将超过翻一番,能源消耗量甚至接近翻两番,而废水排放量也几乎翻一番。  相似文献   

10.
近20年青岛市生态足迹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绪良  付炳中  王军 《江西科学》2008,26(3):493-500
概括及评述了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生态盈余、生态效率和能源生态足迹的计算方法,利用1986年、1995年、2004年3个年度的数据分析了近20年青岛市生态足迹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近20年青岛市生态足迹增加,生态承载力则明显下降,生态足迹和承载力的变化造成生态赤字进一步加大,同时生态效率也呈增加趋势。提出了通过发展现代科学技术提高生态效率,改变生产和消费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控制城市化发展水平,进行广泛的环境教育等降低生态赤字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1.
分别运用索洛余值法(C-D法)和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构建能源回弹效应的测算模型,测算辽宁省1986~2014年的能源回弹效应.结果表明:辽宁省存在比较明显的回弹效应并呈上升趋势.说明不能只注意技术进步提高能源效率,而忽视回弹效应,要将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调整、能源价格改革和市场调节等手段相结合,推进辽宁省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耕地生态风险评价关系到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文章以2005-2014年广州市耕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广州市耕地生态风险形成的生态风险因子;从自然压力生态风险、经济压力生态风险、社会环境压力生态风险3方面,共选取22个指标来构建广州市耕地生态风险评估体系,对广州市耕地生态风险进行定量评价及分析.结果表明:①广州市耕地生态风险形成的生态风险因子包括:产业结构升级、人口增长、土壤污染和耕地非农化,其中人口数量与耕地数量是直接呈负相关关系,人口因素对耕地变化量的影响最显著;②在2005-2014年10 a间,广州市耕地自然压力生态风险和经济压力生态风险总体呈下降趋势,社会环境压力生态风险呈波动上升趋势,耕地的社会环境压力生态风险自2005-2014年增大了3倍,近3 a依然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镁资源及其镁质材料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采用碳足迹分析方法,定量核算与分析中国原镁生产过程中的碳足迹及生态压力动态变化过程,以期为镁产业绿色发展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 2010~2015年中国原镁生产过程中的碳足迹总体上逐年增加,且增长趋势不断加大; 2)研究期间原镁生产过程产业的碳排放压力与碳足迹生态压力总体呈上升趋势且基本一致,环境压力逐步增大,表明林地与草地碳汇的增长速度已不能满足原镁生产过程中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增加速度; 3)由于2015年全球镁市场低迷、需求缩减,导致中国原镁减产,因此碳排放压力和碳足迹生态压力较2014年有所降低; 4)为了使中国镁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需要进一步推动节能减排新技术以减少能源消耗,增加林地与草地面积以增加碳汇储量,进一步完善碳排放交易市场以启动碳排放交易,平衡环境与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改善生产环境.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旅游扶贫生态效率的概念,并从农户参与旅游的角度,构建了农户旅游扶贫生态效率的投入产出指标:农户旅游收入、参与旅游人数、旅游能源消耗、旅游占地面积、用水量、用电量。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对陕西省延安市4村89户的旅游扶贫生态效率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案例地旅游扶贫生态综合效率偏低,平均值为0.59,有效率仅占12%;技术效率对综合效率影响程度大,旅游扶贫规模效率总体较好。旅游扶贫投入指标中,旅游用水量、旅游能源消耗(碳排放)存在较大冗余。最后,提出了农户旅游扶贫生态效率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基于DEA交叉模型的西部地区生态效率时空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基于DEA模型的生态效率投入产出指标体系,以2005-2009西部地区11个省份截面数据为样本,采用DEA交叉评价模型和空间对比分析方法,对西部地区生态效率进行时空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从时间上看,西部地区生态效率总体上呈现出增加的趋势,省份之间的差异进一步扩大,其中,陕西一直处于首位,而宁夏一直处于末位.从空间上看,西部地区生态效率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东南区域整体上要高于西北区域,但是区域间的这种差异呈现出增大的趋势,生态效率分布的重心逐渐向区域中心集中,经济条件好的省份生态效率水平相对较高.最后,依据以上研究发现,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徐秀军 《世界知识》2022,(14):25-27
<正>6月22~24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四次会晤系列活动在北京举行。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成立1 6年来,金砖国家合作逆势前行,经济、政治、人文“三轮驱动”,不断取得新的进展。金砖国家用行动与成就,为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包容、开放的方向发展贡献了力量。  相似文献   

17.
经济全球化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经济全球化需要健康的国际经济秩序作为基本保障。在新国际经济秩序的构建中,金砖国家金融合作的成果以及文化取向所起的作用令人瞩目。金砖国家金融合作强调"对话"与"合作"的价值观和思维模式,与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多元文化精神所强调的价值观和思维模式相一致。实施金砖国家金融合作文化战略,是顺应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时代潮流的必要选择。  相似文献   

18.
根据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以北京市2001—2013年水资源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为参照,对上海市同年份的水资源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计算并对比分析了利用现状;引入机器学习中的支持向量回归机SVR,对上海市2014—2016年生态足迹进行了预测,并给出可能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2001—2010年上海市历年水生态足迹基本持平且数值较大,2011—2013年较往年出现明显下降.2001—2013年一直表现为生态赤字,水资源差值生态压力指数年均值为-3.083 11,说明本地的水资源无法自给自足,需要过境水的补给来满足生产生活的需求.上海市万元GDP和万元工业GDP生态足迹呈下降趋势,说明产业结构在优化,水资源经济效益在提高,但其年均值都高于北京市,仍存在改善空间.预测2014—2016年生态足迹总体呈上升趋势,水危机形势日益严峻,保护水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9.
生态效率作为度量区域可持续发展状况的综合指标,能反映出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耦合协调水平.探讨黄河流域生态效率时空动态及产业结构转型对其驱动影响,可为黄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支撑.采用非期待产出超效率SBM模型对2009-2018年黄河流域地级市生态效率进行测算,将产业结构转型分解为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度化两个维度,并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分析产业结构转型、科技创新、城镇化水平等因素对生态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黄河流域生态效率和产业结构高级化整体呈上升态势,下游地区生态效率较高、产业结构相对合理;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高级化、科技创新、对外开放等对生态效率表现出正向影响,城镇化水平对生态效率表现出负向影响.黄河流域应持续推进产业结构转型,提升科技创新和对外开放水平,同时应注重城镇化向资源节约集约、生态环境保护方向的根本性转变.  相似文献   

20.
当前人们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和自然资源日渐短缺的现状,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结合浙江省2003-2017年统计数据,从资源环境角度出发,运用TOPSIS综合评价模型,分析了浙江省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的影响情况,又引入绿色GDP核算模型,对浙江省2003-2017年的绿色GDP进行核算.结果表明:近15年来浙江省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的负面影响,除个别年份出现波动外,整体呈减弱趋势,资源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成效.2003-2017年浙江省绿色GDP占GDP比重在83.53%~92.82%之间,整体呈上升趋势,且受到绿色GDP增速与GDP增速的影响.自然资源耗减成本占GDP比重下降,但经济发展中仍对能源和水资源的依赖程度较大,建议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