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Arc GIS10.0和Geo Da095i软件,采用成本加权距离算法计算上海市星级酒店整体可达性,并测算乡镇街道单元的酒店可达性及其空间差异.结果表明:(1)上海市星级酒店可达性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随(到酒店的)距离增加而衰减的状态且交通网络指向性明显;(2)上海市星级酒店可达性整体较好,酒店等级越低,其可达性越好;(3)乡镇街道单元的星级酒店可达性呈现出以可达性"高地"为主、"洼地"与"谷地"并存的局面;(4)星级酒店可达性集聚程度总体较低,但酒店等级越高,可达性集聚程度越强;(5)可达性热点区域表现出以中心城区为核心的圈层空间格局;(6)上海市星级酒店可达性空间分异是酒店空间布局、交通路网结构、旅游资源禀赋、经济发展程度和城市空间格局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酒店空间布局和交通路网结构是最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针对贵阳市内部旅游小交通建设滞后于对外大交通发展所导致的旅客"进得快,散得慢"的问题,基于城市交通路网结构,采用GIS可达性空间分析法,对贵阳市旅游景点可达性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贵阳市中心城区旅游景点的可达性整体较优, 91.76%的区域旅游景点可达性在30 min之内,但其内部可达性分布差异较显著,具有明显的交通指向性特征;区域内98.15%的城镇居民可在30 min内到达最近的旅游景点,但各行政区城镇居民的出游便捷性存在较大差异;各旅游景点的服务面积、服务人口差异明显,城市核心区的旅游景点服务面积较小,但服务人口更多;以乡镇社区为基本计算单元的整体景点可达性呈现出以城市核心区为中心的不规则的圈层结构,距离骨干路网越远,可达性越差,可达性差异在各行政区内部、乡镇社区之间的表现较为显著;影响可达性的因素主要有旅游景点空间分布、路网结构的地区差异以及自然和人文环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可达性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3.
以南京市615个休闲旅游点为例,按资源性质与休闲方式将其分为自然游憩类、文化休闲类、康娱游憩类和专项休闲类,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研究了南京市休闲旅游资源的空间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南京市休闲旅游资源总体呈主城区密集周边城区稀疏的特点,空间分布上呈显著集聚,4类休闲旅游资源空间集聚程度差异明显;(2)全市休闲旅游资源整体呈大聚集、小分散的空间分布特征,其中康娱游憩类主要沿传统商圈布局,文化休闲类在空间上分布较为稀疏,自然游憩类总体集聚度不高,专项休闲类具有小聚集、大分散的空间分布特征;(3)休闲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尺度依赖性,且各类休闲旅游资源在不同空间尺度下的分布格局不同;(4)交通条件、资源禀赋和空间集聚等因素对南京市休闲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以胶东半岛A级旅游景区作为研究对象,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研究胶东半岛A级旅游景区时间和空间分布的集中性特征.研究发现:(1)胶东半岛整体区域及各地级市的A级旅游景区的时间演变呈现相似的特征,2000-2014年A级旅游景区持续波动增长,2015-2017年A级旅游景区增长趋于平缓,各地级市A级旅游景区的数量随时间的演变差距逐渐拉大;(2)从区域整体范围来看,胶东半岛A级旅游景区在空间上呈集聚状态,集聚状况大致呈"南北高,中间低"的分布态势;(3)从市域范围来看,青岛市和烟台市的A级旅游景区分布呈集聚态势,威海市旅游景区的分布呈均匀态势,3市均存在旅游景区密集区.最后,从全域旅游发展理念出发,对优化胶东半岛区域A级旅游景区的开发、整合以及旅游业地区联合发展提出针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   

5.
《贵州科学》2021,39(3)
交通可达性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是交通地理学持续关注的重要议题。以县域单元为研究对象,结合地理空间分析技术和数理统计方法,探究贵州交通可达性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特征及其空间格局。研究结果表明:(1)县域交通可达时间表现出可达性优的县占比多与可达性差的县占比少的等级差异现象,可达性强弱与城市人口规模呈现线性不匹配特征,呈现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县域占比少与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县域占比多的相对差异较大的"跷跷板"效应;(2)县域可达时间表现出强烈的空间差异且呈现以贵阳为核心向边缘逐渐递减的圈层式空间分布格局,可达性潜力呈现以贵阳都市圈和遵义中心城区为核心的区域强与以铜仁市、黔南州东部、黔东南州东南部、黔西南州西南部、六盘水市和安顺市南部组成的区域弱的"马太效应"现象,经济发展核心区与经济发展水平洼地连片带表现出强烈的空间不均等性且经济发展水平相对差距较大;(3)以贵阳都市圈和遵义中心城区及周边地区组成的区域是贵州县域可达性最优地区、县域可达性潜力最优地区和经济发展核心区。因此,未来应重点发展具有可达区位优势、潜力优势和经济基础优势的以贵阳都市圈和遵义中心城区及周边县域组成的经济发展核心区,扩大对黔中城市群的经济辐射,提升贵州县域经济发展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6.
零售药店作为医疗服务基本单元,是反映人们生活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兰州市中心城区为例,借助GIS空间分析方法对基于街道尺度的兰州市2019年零售药店的POI数据进行分布研究及可达性评价。结果显示:(1)零售药店分布格局呈现"东密西疏"特征,总体分布表现出沿商业中心、交通要道、综合居民地分布的趋势;(2)零售药店具有多核心的斑块状集聚特点,在3.15 km距离范围内呈现显著聚集态势,边界效应对其聚集分布影响较小;(3)以街道为单元的药店可达性水平与分布格局相呼应,可达性高水平街道集中出现在城关区黄河南岸。零售药店的分布及可达性水平与城市内部人口的分布、交通的便捷、商业的发展有较高的关联性,进一步合理配置零售药店资源是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研究旅游景点空间结构分布特征,对优化全域旅游业态布局,提升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POI数据,以洛阳市旅游景点为研究对象,运用核密度分析、标准差椭圆、叠置分析、空间相关性分析、最近邻指数等方法对洛阳市旅游景点空间布局及便利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洛阳市旅游景点空间分布呈现中心城区集聚、以“条带状”向县域拓展的特征,且主要集聚于洛龙、西工、涧西和老城区交界处附近;其空间分布方向呈西南—东北走向,与洛阳行政区划形状相吻合;餐饮、住宿、交通等服务设施与旅游景点的空间匹配度不同,其中交通设施与旅游景点的空间匹配程度最高,旅游景点倾向于分布在交通发达、食住便捷的区域;便利度空间上呈沿中心城区向四周阶梯递减、县域块状分散的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8.
贵州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格局及因素分析主要是依托Arc GIS软件,从空间类型、密度、关联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主要有:(1)集聚分布为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特征;(2)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核密度最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贵阳市、安顺市、黔东南州等三个市/州行政驻地周边,并且其空间分布与该省的交通分布具有明显的一致性;(3)A级旅游景区整体发展状态较为活跃,并且其空间分布模式表现为由点状到带状再到点状;(4)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格局深受地理环境、资源禀赋等自然要素的影响,其数量与人均GDP、人口分布等人文要素的相关性不显著,而交通条件对其空间分布格局影响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基于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综合交通路网络,利用GIS空间分析中成本距离算法,选取平均旅行时间和可达性系数指标,对示范区五星级农家乐空间可达性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示范区农家乐空间布局呈现"大分散,小集聚"圈层结构。依据缓冲区范围内的农家乐个数,将其空间布局归纳为"交通依赖型"、"景区辐射型"、"都市边缘型"3类;示范区内的农家乐平均旅行时间都在3h以内,平均用时1.794h,综合交通网络较发达。但可达性系数极差达到0.964,可达性空间分布不均衡现象突出,内部差异显著;可达性空间格局表现为以农家乐为核心的距离衰减规律且交通网络指向性特征明显。农家乐空间分布和交通路网结构是影响可达性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0.
研究公共交通方式下的旅游景点可达性,对建设环保、低碳的旅游城市具有重要意义。将贵阳市星级酒店与居住小区视为客源地,选取平均可达时间和可达性系数作为评价指标,采用GIS网络分析法,分析贵阳市星级酒店与居住小区到达旅游景点的公共交通可达性,探究轨道交通对旅游景点可达性的影响程度及机理。研究表明:1)无论是常规公共交通,还是常规公共交通+轨道交通,贵阳市星级酒店到达旅游景点的平均可达性都优于居住小区,轨道交通开通后,星级酒店和居住小区到旅游景点的整体平均可达性优化率分别达到了18. 25%和17. 34%; 2)轨道交通开通后,星级酒店和居住小区到旅游景点的可达性系数极差分别为1. 23和0. 87,旅游景点的可达性水平不均衡分布现象较突出,内部差异显著; 3)无论是常规公共交通,还是常规公共交通+轨道交通,星级酒店和居住小区到3A级旅游景点的平均可达性均最高; 4)轨道交通能有效提高贵阳市各旅游景点的可达性。轨道交通开通后,星级酒店与居住小区到各旅游景点的平均可达性优化率最低均达到了7. 78%。  相似文献   

11.
研究旅游经济的空间差异及其空间依赖关系,对促进区域间旅游业的合作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采用ESDA、因子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对东盟与广西的人均旅游GDP的空间关联结构及旅游经济综合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全局Moran's I指数为正,东盟与广西的人均旅游GDP之间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关系,人均旅游GDP相似的区域在空间上呈集聚分布;(2)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表明东盟与广西的人均旅游GDP之间不但具有空间依赖性,而且具有空间异质性;(3)4个驱动因子对旅游经济综合水平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旅游接待能力服务业经济发展水平旅游资源禀赋旅游交通可进入性;(4)东盟与广西旅游经济综合水平整体呈现"一核一带一区"空间格局,具体为:"西泰国湾旅游经济核心区"、"三大群岛旅游经济滞后带"及"北部低层次发展区"。  相似文献   

12.
基于新浪微博平台的旅游微博注册数,利用空间分析、空间自相关及多元回归分析方法,探究了西北五省旅游信息化发展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西北五省的整体旅游信息化水平不高.从省域来看,陕西省发展较好;从省内来看,省会城市具有领跑效应;从旅游主体类别来看,旅游企业发展较好;(2)西北五省的旅游信息化发展格局表现出显著的"低—低"集聚效应;(3)经济发展水平、互联网发展水平及旅游发展水平是制约西北五省整体旅游信息化发展的显著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以中原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利用城市职能强度模型和修正的空间引力模型对城市群内各城市空间联系强度及结构进行测算与分析.结果显示:(1)中原城市群各城市职能强度、综合发展质量及城市空间关联程度存在显著差异,“核心-边缘”特征明显,存在严重的两极分化和断层现象;(2)中心城市存在单极化发展、职能弱化和辐射带动作用不强的问题;(3)城市联系强度表现出强烈的城市发展质量水平特征、交通可达性与空间集聚性.  相似文献   

14.
发展休闲农业旅游是实现农业与第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路径。以广西为例,从数量、类型、等级和空间属性4个维度构建了区域休闲农业旅游资源综合指数,综合运用资源丰度指数、变异系数、自然断点法和相关系数等方法,探究了县域休闲农业旅游资源的开发空间特征,并提出了空间优化策略。结果表明:(1)县域休闲农业旅游资源整体质量水平一般,吸引力有限,组合类型不够丰富,但是有一定的资源数量规模,开发潜力比较大。(2)县域资源的等级空间表现出连片团状、零星状和环状的发展特征,具有星棋罗盘状、不规则"田"字型格网状、浅"V"型、长带状的空间组合形态特征。(3)区域资源的等级空间表现出连片团状、带状、圈状和环状的发展特征,具有"扁担"型、"马鞍"型、"川"字型、星棋罗盘状的空间组合形态特征。(4)区域休闲农业旅游资源的整体开发水平与区域空间规模、资源数量规模密切相关;在资源类型有限的条件下,通过整合空间和资源,发展特色休闲农业,构建3个发展核、2个发展区、8条发展带和3个发展圈,可以优化区域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空间,满足城市居民和旅游者的休闲需求。  相似文献   

15.
当前旅游景区空间格局的研究逐步成为热点,国家森林公园作为各类森林公园中的最高级别,其空间演变特征具有代表性。选取华东地区1992—2017年国家森林公园数据,运用最邻近指数、标准差椭圆和核密度分析等方法进行数理和空间分析。结果发现:(1)1992—2017年华东地区国家森林公园空间分布经历了由离散到集聚的过程,2005年以后集聚性减弱并趋于稳定;(2)分布重心向偏南方向移动,并稳定在宣城市西部;(3)核密度整体不断增强,高密度区域主要在北部和中部,辐射范围不断扩大,南部核密度增幅较大,高密度区域较少。文章建议加强省际合作,协调华东地区国家森林公园发展,打造南部特色森林旅游品牌,合理规划和完善交通设施,增强竞争力。研究结果对促进森林公园合理规划和森林资源有序开发、推动森林旅游市场发展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探索乡村旅游地空间分异规律,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下文简称“广西”)378个乡村旅游地为研究样本,采用最邻近指数、核密度估计法、冷热点分析和地理探测器方法,系统研究乡村旅游地空间分异特征、影响因素及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广西乡村旅游地类型、等级的区域分异特征明显。(2)广西乡村旅游地空间分布核密度差异较大,呈现多核心集聚分布格局,乡村旅游地发展冷热点区域分布失衡,表现为“两翼冷,中间热”特征。(3)广西乡村旅游地空间分异是多因素交互作用结果,旅游水平、资源禀赋作为核心拉力,宏观政策、经济水平作为核心推力,影响较大;自然环境作为次要拉力,市场潜力作为次要推力,交通可达性作为阻力因素,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7.
以哈尔滨主城区260个旅游景点为研究对象,采用GIS核密度法计算旅游景点(POI)密度以分析旅游空间结构,运用句法理论探究不同尺度下城市空间可识别性水平,通过双变量相关性分析道路空间结构与旅游景点的集聚程度.结果表明,道路结构指标中,与旅游景点分布关联最强的是深度,道路连接值、整合度和深度值与旅游景点POI密度呈显著正相关;选择度与旅游景点POI密度呈显著负相关.哈尔滨旅游景点总体呈现"内部智能,外部迷失"特征,景点集聚分布呈现为"核心-过渡区-边缘区"的核心多层次结构.根据道路和景点关联情况,有针对性地对路网规划和景点布局提出可行性意见.  相似文献   

18.
运用AHP法对福州市晋安区31个主要旅游景区(点)进行了综合评价,在GIS支持下将评价结果可视化并划分为四个等级,在此基础上再借助GIS软件对各等级景点进行空间分布特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晋安区的高等级景区所占比例低,景区多而不精;主要景区呈"带状"、"圈状"和"孤岛状"的分布特征;集聚空间分布呈"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福州市晋安区主要旅游景区(点)开发缺乏整体统一的规划.  相似文献   

19.
利用ArcGIS 10.2软件作为数据分析平台,采用集聚度分析、均衡度分析、空间关联特征分析、皮尔逊相关系数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保山市110个温泉旅游地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58.18%的温泉旅游地分布在腾冲市和隆阳区,其次为龙陵县和昌宁县,施甸县最少;(2)保山市温泉旅游地空间分布整体呈现集聚特征,且集中程度高,但其空间分布不均衡,热点区较少;(3)温泉资源禀赋、坡度、周边旅游景区是保山市温泉旅游地的主要影响因素,交通路网、经济发展水平和海拔是保山市温泉旅游地分布的次要影响因素,影响力较弱的是河流.保山市应以腾冲市和隆阳区为核心区域,发挥其辐射和带动能力,形成点—轴—面的空间发展格局,使温泉旅游地空间布局由集中向均衡方向发展;通过增加温泉旅游地的数量,提升温泉旅游地与周边旅游景区的关联度,加大开发力度等方式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  相似文献   

20.
以福州主城区为研究对象,借助ArcGIS软件和sDNA模型,运用核密度、椭圆标准差等空间分析方法和空间句法分别研究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和道路结构特征,并分析二者的关系.结果 显示:(1)自然景观旅游资源呈"东—西"走向,多核心均匀分布,与道路结构相关性最弱;(2)人文景观旅游资源依托局部可达中心形成三个集聚核心,与道路结构呈中等相关;(3)休闲娱乐旅游资源形成多个"抱团式"集聚核心,受道路结构影响最大,但存在服务半径受限的短板;(4)整体而言,旅游资源与道路结构呈较强相关性,且空间分布方向与人文景观、休闲娱乐旅游资源一致,均为"西北一东南"走向.研究结果可为福州主城区的旅游空间规划和道路交通布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