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以岩心的沉积学标志为基础,结合测井相、地震相划分了头台—茂兴地区扶余油层(泉四段)的沉积徽相。主要有三种相类型:湖泊相(包括滨浅亚湖、湖泛平原亚相和浅湖砂坝微相)、三角洲相(主要是三角洲前缘亚相中的河口砂坝、远砂坝和分支河道微相)、河流相(实为三角洲水上平原的分支河流)。该区油层主要富集于浅湖砂坝、河口砂坝和边滩微相的砂岩中。  相似文献   

2.
鄂尔多斯地区二叠系三角洲沉积特征及其模式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 为研究鄂尔多斯地区二叠系三角洲沉积特征及其形成机理,找出有利的天然气储集体的空间分布规律。方法 观察描述岩石露头剖面13条,钻井岩心62口;室内薄片鉴定158件、扫描电镜和粒度分析样品各50件。结果 探讨了两类三角洲沉积的形成机理,建立了两种不同的三角洲沉积模式;三角洲沉积体系是鄂尔多斯地区二叠系主体沉积类型之一,包括曲流河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二叠系三角洲沉积为一种以河流作用为主的建设性浅水三角洲;三角洲平原部分迅速向前推进并广泛分布,成为砂层集中发育带,分流河道砂体是其砂体骨架;河口砂坝和前缘席状砂不发育,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构成三角洲前缘砂体骨架。结论 河流类型、盆地坡降、构造背景、水动力条件、水介质密度及喷流机制等是决定三角洲沉积类型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3.
通过大量的野外露头勘察、钻井岩心观察以及镜下薄片鉴定等方法,对盆地西缘上古生界的沉积体系特征及不同时期的古地理环境演化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以河流沉积、湖泊沉积、三角洲沉积和障壁海岸沉积体系为主。羊虎沟期,区内主要以潟湖沉积为主,可见条带状分布的潮道沉积,障壁砂坝沉积规模较小,东北部出现扇三角洲沉积;太原期,潟湖沉积范围相对缩小,中部地区自北向南演变为三角洲平原和三角洲前缘沉积,东北部扇三角洲沉积范围进一步扩大;山西期,整体表现为中部自北向南依次发育曲流河、三角洲平原和三角洲前缘沉积,而西部和东部发育浅湖沉积;下石盒子期,北部物源供应充足,研究区自北向南依次发育辫状河沉积、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和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而研究区西北部及东南部的浅湖沉积范围均有所收缩;上石盒子期,北部物源供应相对减弱,北部演变为曲流河沉积,向南依次发育三角洲平原和三角洲前缘沉积,南部浅湖沉积范围整体向北部扩张,同时西南部也出现浅湖沉积;石千峰期,研究区北部沉积范围往南收缩,古地理格局整体表现为中部河流三角洲沉积,而西部、东南部和东部地区以浅湖沉积为主。  相似文献   

4.
利用研究区内26口预探井的岩芯精细观察资料以及100多口井的测井、录井资料,系统性地分析了研究区内沉积特征,建立松辽盆地北部泉头组三、四段地层理想的近似网状式浅水三角洲沉积模式。研究认为研究区是由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向西南入湖而成,泉头组三、四段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三角洲平原、浅湖亚相,可细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决口扇、支流间湾、天然堤、洪泛沉积等微相类型。研究发现,浅水三角洲中多发育较强水动力特征的层理,垂向上出现间断性正、反韵律变化,河道砂多为垂向加积型,形成了"大前缘、小平原"为沉积主体的沉积环境。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建立了整个松辽盆地北部地区近似网状式浅水三角洲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5.
川东北元坝地区须家河组沉积特征一直认为以湖相沉积为主,缺少大型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综合应用钻井、岩心、露头、分析测试数据及地震资料对该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沉积特征进行系统研究,发现元坝地区沉积与前人认识存在较大差异;其一元坝地区地层特征与周边地区特征相似,岩性上可以划分5个岩性段,其中须一段、须三段、须五段以细粒沉积为主,可作为全区地层对比划分的标志层;其二须二、须四段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平原-前缘沉积体系,辫状河道沉积极为发育,是研究区储层发育的主要层位;其三河流三角洲沉积的物源来至北偏东向的米仓山造山带,而不是前人认为的龙门山造山带,这种近源补给模式是研究区发育大型河流三角洲沉积建造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6.
青海湖现代三角洲沉积特征及形成控制因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青海湖是中国内陆最大的高原微咸水断隐湖泊,是研究现代湖三角洲沉积的理想地区,按河流与湖水动相互作用的强弱关系,将其三角洲为2种类型:鸟足形(河探型建设性)三角洲、扇形(河浪探型)三角洲和平直滨岸形(浪控型破坏性)三角洲,前者沿青海湖断隐盆地长轴发布,是湖区最大和最典型三角洲,后者沿盆地短轴分布,形成规模小且发育不齐全,鸟足形三角洲发育完整的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和后三角洲有个亚相,其中三角洲平原亚相由分流河道、废弃河道、洪泛平原、泥沼、沿岸沙坝和风成沙丘组成,三角洲前缘亚相由河口沙坝、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和三角洲前缘席状砂组成,与国内外其它湖三角洲相比,以发育沿岸沙坝和风成沙丘为其特征;平直滨岸形三角洲主要由三角洲平原部分构成,三角洲前缘亚相不发育(属滨岸沉积);湖泊三角洲的形成受气候、构造、地形、河流作用与湖泊作用相对强度以及注入河水与盆地湖水在河口地区的混合等因素控制。  相似文献   

7.
小龙湾地区位于盆缘断层驾东断层和驾掌寺断层之间相对低洼地带,根据单井岩性、沉积构造等分析,沉积相类型主要为陡坡-洼陷带的扇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研究区沙三上亚段煤层主要分布于三角洲平原和滨湖相的泥炭沼泽中,平面上沿盆地陡坡和洼陷带呈长轴条带状排列。研究区沙三晚期处于盆地强烈断陷的回返阶段,在经历了沙三中湖泊相沉积之后,迅速过渡为浅水或水上环境,沉积相类型以三角洲平原相和河流泛滥平原相为主,形成了广泛的平原沼泽相煤层,为下一步有利勘探区。  相似文献   

8.
坳陷湖盆湖岸线的确定方法——以志丹地区延长组为例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通过岩心、测井曲线等资料的研究,对志丹地区延长组沉积相进行了专项研究.结果认为三角洲平原和前缘在岩性、沉积构造、测井曲线、生物化石、沉积组合特征等方面均具有不同的特征,三角洲平原与前缘的界限就是湖岸线的位置.结果显示志丹地区长1油层组、长2、长3、长4+5油层组北部主要发育三角洲平原亚相,长2、长3、长4+5南部为三角洲前缘亚相,长6、长8、长9、长10为三角洲前缘亚相,长7北部为三角洲前缘亚相.  相似文献   

9.
苏里格庙地区二叠系储层特征及有利相带预测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4  
为尽快查明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庙地区的天然气资源 ,对其沉积相和储集层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 :研究区二叠系山西组山 1、山 2段和下石盒子组盒 8、盒 9段发育一套以河流、三角洲和湖泊为主体的陆相碎屑岩沉积体系 ,在山西期以曲流河、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和滨浅湖沉积为主 ,石盒子组盒 8、盒 9期发育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平原、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以及滨浅湖 ;石英砂岩、岩屑石英砂岩和岩屑砂岩是主要的岩石类型 ,成分成熟度较高 ,结构成熟度中等 ;孔隙分为原生孔隙、次生孔隙及裂缝 3类 ,其中以次生孔隙所占比例最高 ;孔隙度通常为 1 .8%~ 1 6.2 % ,渗透率变化大 ,最小 0 .0 1 6× 1 0 -3 μm2 ,最大 5 61× 1 0 -3 μm2 。根据物性、毛管压力等资料 ,划分了 , , , 类储层结构 ,其中 :盒 8气层组辫状河河道砂坝以 , 类储集岩为主 ,是本区最有利的储集相带 ;山 1气层组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相和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相储集性能次之 ,主要为 , 类储集岩  相似文献   

10.
河流沉积学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河流沉积学的研究不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生产实践和洪灾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为了使研究能够全面把握河流沉积学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从河流分类、河流沉积作用的模拟实验、河流沉积相模式、河流沉积物形成的影响因素和古河道重建等方面,对河流沉积学的进展作了比较全面的回顾.在此基础上认为,河流层序地层学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不同河型沉积物的识别还有待从方法上进行加强;分汉河和网状河的多河道形成机理的理论探讨和水槽模拟实验有待深入开展;河型及其沉积物的时空转化模式及影响因素需要进行系统的综合研究;等等.期望将来的研究能够在上述薄弱环节上有所突破,从而使河流沉积学的研究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1.
赣江下游中支网状河位于赣江现代三角洲平原上 ,它们具有重复分叉合并、快速加积、低坡降、低弯度等特点 ,其河道具有较高的侧向稳定性 ,并且发育天然堤、决口扇、废弃河道、河间漫滩、湖泊、沼泽和江心洲等地貌单元。网状河道的沉积物多以沙砾石和中细沙为主 ,概率累积曲线多为三段式 ,并以跳跃组分为主。砂体内部主要发育槽状交错层理。河道间其他地貌单元 (如河漫滩、湖泊和沼泽等 )以细粒沉积物为主。河口盆地的上升、三角洲地带水流的扩散、长江倒灌水流的顶托、坡降很低以及江心洲稳定等是赣江网状河形成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前人对辫状河储层的研究往往笼统地将其作为一种储层类型,对不同类型辫状河储层研究较少。在文献调研和露头观察的基础上,以苏丹FN油田为例,按“层次约束”思路,参考Miall等关于河流相的构型界面分级体系,对分汊与游荡型两种辫状河储层内发育的隔夹层层次结构及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分汊型辫状河隔夹层主要包括泛滥平原沉积、泥质充填或半充填河道、落淤层及沟道细粒沉积。而游荡型辫状河隔夹层仅包括泛滥平原沉积和少量泥质半充填河道。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的隔夹层在岩石类型、发育程度、厚度及展布特征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对底水油藏水进方式及剩余油分布的控制各不相同。最后总结了隔夹层在垂向上影响剩余油分布的5种模式及其相对应的剩余油富集区。  相似文献   

13.
印尼西纳土纳盆地更新世河流体系发育,以地震剖面和切片资料为基础,在盆地内K区块Muda组上部的沉积中识别出了近南北向的辫状河、东西向曲流河和高弯度分流河道三种河流类型。基于河流的切割关系,判断辫状河发育最早,曲流河次之,分流河道最晚。河流类型的演化反映了一个相对海平面上升的过程;早、中期河流方向的改变反映了相对海平面上升明显受构造作用控制。此外,中期曲流河和低弯度河流共存的现象,说明河流沉积还可能受坡度等其他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东非裂谷系盆地近年来不断取得油气发现,Tanganyika盆地与已发现含油气盆地构造及沉积特征相似,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本次研究根据地震反射界面接触关系及界面上下地震反射特征,识别出4个层序界面:T14、T12、T5、T2,相应地将盆地沉积地层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SQ1-SQ4。在层序格架控制下,根据地震相外部反射形态及内部反射结构,识别出河道充填状、强振幅席状、弱振幅席状、楔状、透镜状、丘状、叠瓦状共7种地震相类型,反映河流、滨浅湖-深湖、深水等深流、扇三角洲等不同沉积体系。结果表明研究区SQ1层序时期,缓坡带孤立半地堑发育三角洲沉积,洼陷中心以滨浅湖-深湖相沉积为主;SQ2层序时期缓坡带作为统一的构造单元发育河流及三角洲沉积,洼陷中心以发育三角洲及浊流相沉积为特征;SQ3层序时期构造抬升,缓坡带发育大型曲流河沉积,洼陷中心三角洲及浊流沉积规模进一步扩大;SQ4层序时期裂陷进一步加剧,洼陷中心发育洼陷中心发育深水等深流沉积,边界断层陡坡带发育大规模扇三角洲及滑塌沉积。  相似文献   

15.
 以克拉玛依油田一中区和三4 区为例,以建立整个一三区的地层对比格架为基础,结合前人研究成果、野外露头资料和测井解释,将一中区及三4 区辫状河和曲流河分别划分为3 种亚相4 种微相。对各个单砂层时期沉积的单河道砂体进行识别,总结了识别单河道砂体的5 种常用方法。综合运用这5 种方法,将一中区和三4 区单河道砂体归为3 类7 种(完全切叠式、不完全切叠式、交错式、单边对接式、多边对接式、似对接式,孤立式),对不同类型单河道砂体的宽度、厚度、宽厚比进行了统计,表明河流相单砂体宽度和厚度成正相关关系;通过两个区块克下组不同单河道沉积时期的单河道砂体平面分布图,认为河流相辫状河单河道常由连片状砂体和交织带状砂体组成,曲流河单河道通常由带状砂体和交织带状砂体组成。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宝鸡市近年来的水环境污染状况,以渭河及渭河的三条主要支流清姜河、石坝河、金陵河等四条河流为研究对象,根据十五个监测断面的数据,采用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法对四条河流水质进行评价.通过评价得出: 2007年各河流判定为轻度污染,2008年嘉陵江、清姜河、石坝河、金陵河判定为轻度污染,渭河判定为中度污染.且2008年较2007年相比渭河、清姜河、石坝河、金陵河水污染程度都有所上升.  相似文献   

17.
采用功率谱和方差分析法,对福建省三条主要河流的洪水序列进行周期分析.为论证所得 周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文中提出一种计算具有历史调查洪水资料的不连序序列周期的方差分析 法.并用历史调查洪水资料进行计算.结果表明:闽江流域长期洪水过程有一个7年显著的周期,九 龙江和晋江流域分别为6年和15年.  相似文献   

18.
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岩性地层油气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东斜坡是新疆油田深化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和实现油气增储上产的重要战略领域之一,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综合运用钻井、测井、分析化验以及地震资料,对该地区二叠系梧桐沟组沉积、储层和成藏进行了综合研究。梧桐沟组沉积相类型为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相,其中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和平原的辫状河道砂体为最有利的储集砂体;通过储层综合评价,将储层分为4 类,梧桐沟组储层主要为III 类较好储层。梧桐沟组岩性地层圈闭具有油源近、物性好、盖层厚、较可靠的特征。深化本区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关键是做好层序地层学指导下的储集体预测技术的综合应用,从而对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超覆型砂体和平原辫状河道砂体进行更有效的预测和识别。  相似文献   

19.
船撞桥设计理论的现状与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世界范围内船舶与桥梁相撞的事件时有发生,已经成为航道桥梁工程设计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国在长江等航运繁忙的河流上修建了大量的桥梁并计划建造更多的桥梁。同时配合同-三线的建设和沿海岛屿的开发,正在和将要建设众多的跨海湾和跨海峡的桥梁工程。因此解决船撞桥梁的问题,以及制订相应的设计规范或设计掼成为摆在我国桥梁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为此概要地介绍了船-桥相撞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回顾此问题研究的国内外现状,并对今后应进行深入研究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陇川微型断陷盆地露头剖面和钻井岩心的岩性相分析,结合地震相、测井相研究,认为陇川微型断陷盆地河流沉积类型主要有砾石质辫状河沉积、低弯度河流沉积和交织河沉积,并讨论了河流的变迁及盆地中油气储层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