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深圳高新区作为53个国家高新区的一员,伴随国家高新区艰苦创业的光辉历程,历经十度春秋。在国家高新区进入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的“二次创业”的新的历史时期,被赋予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先行先试任务,深感任重道远,责任重大。  相似文献   

2.
2006年以来,西安高新区认真贯彻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和高新区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四位一体”的发展定位和“五个转变”的发展要求,自觉肩负打造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历史使命,不断抢抓机遇,大胆创新,在推动自主创新、培育新型产业、聚集创新资源、建设创新集群等方面取得了新的成效。  相似文献   

3.
主题为“创新、合作与发展”的2007国际科技园区北京论坛于2007年11月28~29日在北京成功召开。论坛由科学技术部和北京市政府共同举办,由科学技术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北京市海淀区政府协办。目的是为国际高科技创新区域提供一个加强信息交换、增进国际间相互了解、推进技术经济合作的国际交流平台。来自法国、德国、日本、英国、泰国、中国等国家科技园区的代表参加了本次盛会。  相似文献   

4.
中国在建设科技园区方面取得的成就以及背后的经验让世人瞩目。本文试图解开中国科技园区成功背后的“诀窍”,以此增强国人的信心。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大学科技园“生态谷”建设出发,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提出新型科技园区建设理念。通过“生态谷”项目建设,在生态型园区建设、创新资源集聚平台建设、文化建设和市场化运作等方面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进而提出新型科技园区的建设模式和途径,为我国新型科技园区建设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国内外科技园区政策法规比较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湖北省科技园区发展现状,从湖北省科技园区的立法创新与完善、科技园区行政管理体制的创新与完善、湖北省科技园区产业政策的创新与完善、科技园区创业政策的创新与完善、科技园区税收政策法规的创新与完善、科技园区知识产权战略创新与完善六个方面提出了湖北省乃至全国科技园区政策法规方面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技成果》2005,(15):16-18
建设农业科技园区是党中央、国务院为解决"三农"问题提出的一项新举措.湖南省委、省政府迅速启动了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的试点工作,2002年湖南省批准了浏阳农业科技园区、沅江农业科技园区、祁东农业科技园区、湘潭农业科技园区、永大农业科技园区、汩罗生态农业科技园区为第一批6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区(试点).至此,湖南省现有1个国家级、6个省级共7个农业科技园区.  相似文献   

8.
<正>“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这是一种豪情与诗意,也是当今中国正创造的奇迹。中国人对未知的好奇、对探索的渴望、对困境的思考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期待,推开了一扇扇崭新世界的大门。地球表面约71%的面积是海洋,如果说人类对太空的了解为10%,相较之下,人类对海洋的了解程度还不到5%。在人类从未踏足过的深海,现在也有中国人探索的身影。伴随着“蛟龙”号、“深海勇士”号、“奋斗者”号、“海斗一号”等深海潜水器成功投入使用,飞速发展的深海科技将深海探索推向了前所未有的热度。  相似文献   

9.
李约瑟的世界和世界的李约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人的“李约瑟情结”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1)将李约瑟的贡献片面地理解成为中国古代科技成就树碑立传;(2)将其写作《中国的科学与文明》的最终目的理解成回答“中国何以未能产生近代科学”的问题;(3)为中国的历史由外国人书写的事实感到不安。因此,要想对这位当代文艺复兴式的学者有一更清楚的认识,就必须跳出中国的圈子来审视他的思想和工作;而要想看清“世界的李约瑟”,就得对“李约瑟的世界”有所了解。 所谓“李约瑟问题”并非始于李约瑟,早年来华的耶稣会士和欧洲一些启蒙思想家就已关注到中国社会与科技的“落后”问题,任鸿隽1915年的文章《说中国无科学之原因》首开中国知识界讨论这一问题的先声,20世纪 40年代李约瑟与中国知识分子的讨论互相启发,构成他日后写作《中国的科学与文明》的一个重要动力。 受到生物进化论和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影响,李约瑟成为一个“科学进步论”的坚定信奉者。他与当时在剑桥的一批左翼知识分子一样,对社会问题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并相信科学是一种推进社会进步的强大力量。这导致他投身反法西斯运动来到中国领导中英科学合作馆,其后又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部的首任主席。但是李约瑟又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基督教的博爱精神  相似文献   

10.
100多年前,维克多·雨果在《悲惨世界》中写道,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每当夏季来临,暴雨不断,“城市的良心”便不得不经常接受考验。2012年7月21日,北京的排水系统就经受了一次考验,77人死亡的结果让人不禁感叹北京的排水系统仍然脆弱。了解英国伦敦、  相似文献   

11.
《科学大观园》2009,(17):5-5
湖南人以敢为人先著称。今日,事实再次证明了这一说法。在浏阳河畔,一面用特制的烟花制作的长42米、宽28米的焰火国旗,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冉冉升起,创造了“世界最大的焰火国旗”基尼斯纪录。  相似文献   

12.
世界博览会,又称国际博览会及万国博览会。举办世界博览会的目的是通过一个国际性的展览平台,使参与的国家在特定主题下得到广泛的联络与交流。世界博览会是对社会文明智慧的一种记录和对未来的前瞻。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技成果》2007,(21):39-41
根据党中央“十六大”“建设现代化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部署,围绕国家“十一五”规划和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城乡统筹的思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全面繁荣农村经济”的方针要求,通过建立良好的软、硬环境和完善的创新网络,营造鼓励创新的文化氛围,在中国农业大学建成“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研究型大学和世界一流的农业大学之际,  相似文献   

14.
王晓敏 《科学大观园》2009,(23):I0002-I0003
据英国媒体报道,法国摄影艺术家亚历山德拉·杜鲁特·卢兹利用特殊摄影技栅Ⅱ计算机技术,将世界上最著名的建筑物放到了“微型星球”上。至今,亚历山德拉已创作出400余幅“微型世界”的图片。亚历山德拉说,上帝用6天时间创造了世界,而他只用几个小时就能制造一个微缩星球。  相似文献   

15.
人类的社会历史行为如果超出生态界限,则会出现对于人类来说的“生态矛盾”。生态矛盾表现为人类既依赖于生态,又反过来破坏生态的悖论。在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的背景下,这一矛盾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历史进程。生态矛盾触动了“人类物种是持存还是毁灭”这一世界历史的存在论基础,但生态矛盾并没有改写马克思所确立的人类自由和解放这一世界历史目的。相反,生态矛盾作为资本逻辑向人和自然之间生存界限的拓展,本质上构成了世界历史的“自然辩证法”环节。依此原理,马克思的“三形态”说平行蕴含着人类文明形态的螺旋上升式演进:农业文明(人的依附性)——工业文明(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生态文明(自由人的联合体)。在这一辩证运动中,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既是生态矛盾的解决之路,也是实现世界历史目的的积极条件。  相似文献   

16.
逆世界     
《科学大观园》2013,(19):52-53
剧情简介 这是一部由卢森堡、丹麦、加拿大、英国、美国、法国联合摄制的科幻爱情片。 在一个上下颠倒的双生世界.人们像生活在平行世界中一般各自生活工作,互不干涉。法律规定任何人不能和另一个世界的人沟通,更不能试图跨越到另一个世界去。活在“下界”的亚当与生活于“上界”的伊达在年少时已在高山的山顶上结识并互有好感。  相似文献   

17.
论世界4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卡尔·波普尔曾提出三个世界的理论。本文认为符码世界是世界4。世界4不是物理实体。也外在于主观意识,并且不同于世界3,是表征性的而不是反映性的。世界4也有别于语言,它是二阶性的符码。世界4是虚拟自然,是原生自然、人工自然之后的第三自然;世界4所创造的虚拟主体则是自然主体、身份主体和契约主体之后的第四主体。本文还批判了符码拜物教,指出文明的进步将消除符码拜物教。  相似文献   

18.
在2000年多前的先秦时期,中国就出现了“海耕”。至宋代,中国出现了第一次“海耕”热潮,明清时期中国出现了第二次“海耕”热潮。从中国古代“海耕”的起源时间之早,及其广度和深度,都说明中国是世界海洋农牧化的先驱。  相似文献   

19.
《科技术语研究》2013,(6):59-62
世界历史world history一门重要的历史学科,内容是对人类历史自原始、孤立、分散的人群发展为全世界成一密切联系整体的过程进行系统探讨和阐述,以研究和阐明人类历史的演变,揭示演变的规律和趋向. 世界古代史 ancient history of the world 又称“世界上古史”.世界历史的断代分期,一般指人类社会经历的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阶段.  相似文献   

20.
西方后现代哲学家哈贝马斯创立的普遍语用学,将“言语的有效性”置于“生活世界”之中,把仅仅作为陈述事实命题或保证形式上的“有效性”范畴推广到规范性的社会领域中来,从而把一般的“言语的有效性”范畴拓展为一种具有多种要求和多重意义上的“普遍有效性”。由此,哈贝马斯不仅证明了“交往理性”的“普遍性”,而且也努力通过“奠立社会科学语言理论基础”和方法论,为重新确立社会科学、人文学科和自然科学的自主性,提供了一种新的界定标准与研究架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