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新时期树立了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阶段性发展目标,这个阶段性的发展目标带来的是新阶段"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新的发展观是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所应当出现的,是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发展新阶段转型的.在"以人为本"发展观中需要体现实践唯物主义的历史发展辩证法,需要体现"执政为民"的政治文明建设和制度文明创新,以达到整体发展与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发展目的.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并提出“五个统筹”的目标和任务。这是一种全新的科学的发展观,以人为本是其核心,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一次重大突破。本文力图从以人为本发展观的要求着手深入分析河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差距。进而提出在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3.
刘晓红 《甘肃科技》2004,20(9):192-193
《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 :“坚持以人为本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这是发展观的新发展 ,是新的科学发展观。新发展观有其新蕴涵 ,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 ,必将促进中国的新发展 ,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以人为本”的发展现和“以物为本”的发展观是截然对立的。“以物为本”的社会发展观实际上是马克思所批判的“人依赖于物”的“物化社会”的意识形态,即“拜物教唯物主义”,其现实危害相当严重。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是“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的灵魂。落实“以人为本”的发展观,需要深刻理解马克思关于“人是目的”、“人的本质”及“人的自由”等重要思想,强调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一社会主义最高原则,才是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哲学理想。  相似文献   

5.
本文着重探讨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认为以人为本反映了人与万物相统一的和谐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观的本质,也是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群众观的必然要求。同时,以人为本还包含着依法治国法治观的客观需要,体现了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新的价值观内容。以人为本思想与理念的提出,是我党对社会经济发展客观必然性深刻认识的产物,也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和党的执政规律科学把握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指针。科学的农业发展观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地协调发展;根本要求是统筹兼顾,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不断地增加农民收入,维护好、发展好农民的根本利益。因此,我市在制定农业“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时,始终贯穿了科学的农业发展观。  相似文献   

7.
依法行政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核心与关键。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应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依法行政要以“以人为本”为基本宗旨,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发展方式,以“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为基本目标,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同时强调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入。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是指导我区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指南。本对以人为本的发展现的深刻内涵进行了分析,并就西藏在跨越式发展和小康社会全面建设中如何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0.
王栋 《甘肃科技》2009,25(12):97-99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按照中央关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2004年9月,全国公路勘察设计工作会议提出了“六个坚持、六个树立”的公路勘察设计新理念。这一理念作为新时期公路勘察设计工作的理论核心,也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在公路设计和建设中的具体体现。就“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在公路设计中的具体体现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王志 《科技信息》2009,(8):311-31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基本特征”,凸现人的社会主体地位。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所以,建设和谐社会最本质的是全面提高人的素质。这种和谐社会的建立,体现在精神风貌上,表现为文明健康向上,不断追求人类和社会历史进步;体现在个人人格和品质上,应该表现为具有关爱、互助、谅解、尊重、诚实的品格。塑造具有健康和优良品格的人,是以人为本的终极目标,只有塑造了具有健康和优良品格的人,才能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发展目标。因此,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而和谐社区建设是增强社会和谐的基础,在开展构建和谐社区工作中,加强社区图书馆建设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2.
王载册 《科技资讯》2006,(17):213-214
今年“两会”期间,胡锦涛总书记在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看望政协委员时,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全国上下反响热烈。“八荣八耻”的荣辱观涵盖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时代要求。反映了社会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明确了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是马克思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系统总结,是新时期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系统总结,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每个人来说,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就是要把“八荣八耻”内化为信念,落实于行动,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  相似文献   

13.
切实担当起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模范先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徽科技》2004,(3):1-1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一”,强调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这样完整地提出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辰,牢固树立和  相似文献   

14.
韩艳红 《科技信息》2009,(23):I0335-I0335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方针。“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  相似文献   

15.
<正> 《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并提出“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目标和任务。这是一种全新的科学发展观,是我党对发展理论的一次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6.
“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是我党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我们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必须通过对经典著作中的研读和澄清对“人”的理论误区,把握“以人为本”的精神实质。同时,要从社会主义建设的正反面实践中认识“以人为本”,从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中看待“以人为本”。明确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17.
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卿  李征 《科技信息》2008,(5):195-195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对长期发展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升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现代化建设始终要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大学是社会的重要细胞,大学生是社会成员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大学生的积极参与和积极努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搞好平安校园建设,搞好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就会保持高校奋发向上的良好氛围,促进高校的稳定,进而对社会主义政治稳定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毛泽东提出了许多有宝贵价值的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观点;邓小平从特定时代的中国国情出发,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和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社会发展观;江泽民站在时代高度,提出了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的发展观;以胡锦涛为代表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在我们党不断完善的发展观的指导下,我国社会主义事业逐步得到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9.
李咏馨 《科技信息》2008,(19):193-193
人权入宪是中国宪政的进步和政治文明建设的硕果,是执政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等思想理念的法律化。以人为本是谋求人的全面协调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体现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党对执政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升华和创新。  相似文献   

20.
我国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应如何与时俱进,转变思路,创新内容和方法,这是我们在具体实践中经常遇到并需要认真探索的问题。江泽民在庆祝建党80周年大会上提出了“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对思想政治工作来说,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期望,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