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好奇心的产生和培养与环境刺激息息相关。丰富多彩的环境是激发和培养好奇心的必要条件,而单调、枯燥的环境则会抑制学生的好奇心。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创设适宜环境(包括自然环境、问题情境、情绪气氛)对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极为重要。师者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
好奇心透视     
好奇心是人类重要的认知动因,也是人生快乐源泉之一。对如此基础性的心理资源,国内相关学科关注不够,至今弄不清它的运行轨迹,更谈不上对好奇心的培养和塑造。将好奇心从需求心理和功利心理的压抑下解放出来,恢复它的本来面貌,给它铺设造福于人类的阳光大道,是我们学界义不容辞的神圣任务。  相似文献   

3.
孙丽 《青年科学》2010,(8):62-62
所谓“好奇”是人们面对未知事物时,产生的一种本能反应,是一种想要了解和认知事物的心理。对于成人来说,随着知识、阅历的增多,好奇心会越来越少。但是对于幼儿来讲,他们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关键期,他们对各种事物都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  相似文献   

4.
刘坤媛 《科技信息》2012,(34):58+61-58,61
无论是艺术创作还是科学创造活动,至始至终都贯穿着好奇心和探索欲,这就使得文艺和科学的互动成为可能。文艺创作活动中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能够触动和激活科学研究者的心灵,牵动他们的创造活动。理工科院校的学生参与文学艺术活动,可增益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是培养新型人才的一条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5.
杨艳 《海峡科学》2004,(6):54-55
新《纲要》科学领域的目标中提出:幼儿应该“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因此,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应该越来越重视幼儿的操作探索。而幼儿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满足好奇心并产生探索的欲望是需要环境和材料为依托的。材料是物质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幼  相似文献   

6.
张鹏 《科技信息》2009,(30):I0292-I0292
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这表明了好奇心是创新意识的动力源。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打开学生的创新之门。好奇心是一个人的天性和本能,好奇心的大小在一个人生活的各个阶段是可以发生变化的,强烈的好奇心使人们遇事要寻根究源,  相似文献   

7.
星际物质     
好奇心往往是科学发现的驱动力量,本书就是用好奇心来对星际物质实施探索,这些物质存在于银河系各个星球之间的广袤空间当中。星际物质的发现不是忽然闪现在科学家头脑当中的火花,而是成百上千的天文学家几十年辛勤的、耐心的工作所得到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周培书 《科技信息》2012,(31):377-377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积极因素,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教育学研究表明,学生学习的核心驱动力是兴趣,是人天生的好奇心所引起的求知欲。笔者一直注意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创造愉悦的课堂气氛,实施“快乐教学”。近几年的实践表明“快乐教学”不仅能够激活课堂气氛,而且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切实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以下是本人的几点心得:  相似文献   

10.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不是机械被动的,双方都处在积极主动之中,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的作用,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于各种知识信息的接受。而现行的初中英语教材是从讲授字母、音标开始的零起点教材,这对于刚跨入初中的学生来说,的确是一个崭新的领域。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可是由于青少年儿童对于新生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而这种好奇心会促使其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生活     
<正>日本人工好奇心装入机器狗“人工智能”大家已经都不陌生了,但是听说过“人工好奇心”吗?如今索尼正在研制具有人工好奇心的机器人,说准确点儿,是个机器小狗宝宝。在这个名叫Aibo的小机器狗身上所显示出的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与我们在小动物身上所观察到的好奇心非常相似。在得到一个新的玩具或是与其他的小机器狗进行交流之前,它们也是慢慢地去学着探索周围的世界。  相似文献   

12.
兴趣和创新     
重视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3.
于艳娟 《科技信息》2012,(21):287-287
数学使人更聪明。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学习数学能使人更加合乎逻辑、更有条理、更严密、更精确、更深入地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增强人们的好奇心、想象力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4.
素质教育就是指以人的先天禀赋为基础,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通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而形成的具有社会文化价值的人格素质和个性品质,是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综合性的能力和品质。创造素质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在教学中是围绕着培养创造力而展开的。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素质,使其创造潜能转化为创造力,应从多方面做起。一、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好奇心是激发创造力的动力,是创造意识中的主要成份,客观现象新奇的特点,容易引起学生的思考。爱因斯坦说:“思维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对惊奇的不断摆脱。”技校学生大都在1…  相似文献   

15.
要启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教师应改变旧观念,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创新,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和自学能力。  相似文献   

16.
发明创造的动力──好奇心伟大的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1955)说过:“我没有特别的天赋,我只是有强烈的好奇心。”他认为,当我们的头脑里已有的概念同在现实世界遇到的事物和现象发生冲突的时候,我们就感到“惊奇”,而我们认识的发展就是对这种...  相似文献   

17.
《特区科技》2010,(6):35-35
放下杂志,看看周围的人,也许追本溯源你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祖先:他是谁呢?人们愿意为这种好奇心付钱,让“家谱网”获得2亿美元年收入,并在纳斯达克上市。  相似文献   

18.
要论及创造教育,不妨首先从创造性的基础谈起。创造需要三种前提:①非智力因素。高情商为创造活动提供最关键的动力基础,具体包括创造欲、求知欲、好奇心、逆反心、挑战性、自信心、意志力等。旺盛的好奇心产生探索的激情,激发创造欲和求知欲,而持久的激情必须有坚定的意志支持。只有具备较高的抗挫能力(逆反心、挑战性和自信心是其坚强的后盾),顽强的独立自主意识以及不懈努力的毅力,才能在创造过程中跨越障碍,走向成功;②创造性的思维方式为创造活动提供技术基础。创造性思维具有批判性和发散性的特征。批判性就是拒绝盲从,拒…  相似文献   

19.
化学教学应从创设问题情境入手,充分发挥学生的好奇心,并以正确引导,以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20.
我们在路上     
人类,好奇心极强。正是凭着这永无止境的好奇心,我们探索的脚步才能上天、钻地、人海,直至冲向宇宙。如今,我们把目光投向了火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