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计算机网络中流量监测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首先介绍了网络流量监测技术的模型与实现,然后对三种主要网络流量监测技术的特点和功能进行了比较和分析。最后,给出了三种技术的不同适用场合。  相似文献   

2.
网络流量监测对网络的资源分布、容量规划、服务质量分析、错误监测与隔离、安全管理都十分重要,文中对常用网络流量监测技术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其特点,并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3.
网络信息监测技术是下一代互联网安全防御体系的关键技术.目前存在的网络流量监测技术大多没有动态预警和控制功能,且不支持IPv6.本文给出了一个可扩展的网络流量动态监测预警体系,该体系基于"流"的监测方式,形成以流量分析、入侵检测和统计报表联动预警控制的动态安全防御体系,能够以串联或者并联方式部署,灵活性高.实验表明,该体系数据获取率高,通过各个模块的联动,有效提高了网络监控实效.  相似文献   

4.
基于给出的sFlow采集器设计框架,研究了采集器的线程管理和性能监测技术,设计了能适应网络流量变化,并长期稳定工作的采集器.  相似文献   

5.
信令监测系统在通信网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证通信网的顺畅,了解网络流量和性能指标,及时发现、定位和解决通信网络中故障,是通信网研究的一个热点和难点问题。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信令采集分析方式的监测系统,通过监测和分析通信网中的信令消息,实时提供网络流量和性能统计指标。较好地保障了通信网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6.
一个网络流量监测与预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一种网络流量采集及存储方案, 解决了大型网络流量监测的海量数据存储难题; 将流量预测引入网络管理系统, 实现了基于ARMA模型的网络流量预测. 给出了流量数据获取方法, 采用一种“整点平均”流量速率计算方法以提高准确度; 对几种不同流量数据采集存储方案进行了测试比较; 实现并分析了基于ARMA模型的网络流量预测; 给出了一种基于Trap扩展定义的流量超越阈值告警处理方法. 在南昌市大型电信数据网络上的应用表明, 该系统在网络流量监测与预测方面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且具备良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7.
天津市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遥感监测为主、地面监测为辅的立体监测技术手段,建立生态环境监测指标和评价方法,并对天津全域进行了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  相似文献   

8.
海洋环境监测技术综述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刘岩  王昭正 《山东科学》2001,14(3):30-35
本文结合国际、国内生态环境监测技术水平及发展趋势的讨论,论述了海洋监测技术对于社会发展的和经济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及世界各海洋国家在此方面所做的大量工作和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同时又对国内近几十年来海洋监测技术的发展做概括,客观翔实的提出了与国外的差距和不足,尤其针对我省海洋监测技术做了现状分析,提出了发展海洋监测技术的框架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采用NetFlow数据采集工具获取网络流量数据,对流量数据预处理后从时域和频域两个方面提取网络流量运行特征;通过特征匹配判定当前网络安全状态后,采用时间微分博弈求解判定为异常的网络流量的时间点,以确认异常是否存在从而降低误报率.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探讨数字电视的监测技术为切入点,研究了数字电视监测技术及介绍了一些监测设备,并介绍了非法信号的攻击手段与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1.
In order to understand how a network is being used or whether it is being abused, an administrator needs to inspect the flow of the traffic and "infers" the intent of the users and applications. So the network traffic measurement and analysis are crucial to network monitoring, reliable DDoS detecting and attack source locating as well. In this paper, we discuss the principle of real-time network traffic measurement and analysis through embedding a traffic measurement and analysis engine into IP packet-decoding module, and emphasize the implementation of visualizing the real-time network traffic, which are helpful to network monitoring and network traffic modeling.  相似文献   

12.
网络业务监控通常应用于大型企业级网络监控,通过分析企业网中承载的业务数据,实现对网络中业务类型及不同业务对应的终端分布情况的监测.提出了一种基于社区挖掘的网络业务监控方法,该方法的输入为企业网中IP通联数据,通过构建IP通联图,并基于IP通联图进行社区挖掘,输出IP通联社区,每个社区代表一种业务类型,社区内节点代表相应的业务终端.通过对某大型跨国企业网络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与传统业务监控方法相比,该方法不仅能够有效发现各业务网络,实时监控业务网络状态,且能对网络中出现的新业务进行预警.  相似文献   

13.
采用当前方法进行光纤网络流量异常监测过程中,特征选择法无法全面描述流量异常特征监测的不足,存在监测效果较差的问题。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特征选择法的异常流量监测方法。首先采用分光方式对光纤网络流量进行分析,获取光纤网络流量时间序列,并描述用于流量异常监测的多时间序列之间的相互关系,然后利用改进特征选择法对网络出口流量进行特征提取。利用聚类算法选择网络流量异常最优类数和聚类中心,来对网络流量异常现象进行过滤,从而实现网络异常流量特征抽取、特征选择改进算法和网络流量异常监测的研发,从而提高光纤网络流量异常现象监测的准确度。仿真实验结果证明,通过这种方法,能有效地对网络流量异常现象进行监测,且算法简单,能够满足网络流量异常监测的应用需求,实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NetFlow技术及其在互联网异常流量监测方面的应用,提出如何在网络层对互联网异常流量采取防护措施及其技术组成,并给出了相应的安全策略.  相似文献   

15.
P2P流量监控技术的研究及现网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2P (Peer-to-Peer) 已经成为网络带宽的主要消耗应用,对P2P应用的识别以及P2P流量的监控是电信运营商关注的重点之一。从理论上对P2P应用的流量采集、流量分析、流量控制技术和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在城域网现网中,利用具有流量监测分析和控制能力的硬件平台,对P2P流量的感知和控制进行实验,验证了通过流量监控设备对P2P流量的分析和管理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由于传统系统受到网络时延和信号干扰的影响,导致系统监测效果较差,提出了基于改进特征选择法的移动通信网络流量异常监测系统.利用报警装置对异常数据进行警示,并通过显示模块显示监测结果,解析全部网络流量特征.根据特征选择流程,获取网络流量异常特征,实现对异常网络流量的实时监测.提取异常流量并展开分析,采用改进特征选择法对异常流量进行选择,由此实现移动通信网络流量异常监测系统的设计.实验结果显示,该系统最高监测准确率可达88%,保证移动通信网络能在安全稳定条件下运行.  相似文献   

17.
随着近年来网络使用的普及,针对网络流量分析领域的研究越来越多.提出了各种流量分类算法,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识别网络带宽中的流量组成.基于对多种不同的流量分类算法的研究发现,网络流量的成流过程作为流量分类算法的基础性工作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并发现数据包成流的定义也各不相同.描述了一种基于数据包五元组的网络流量成流过程,对某校园网络流量实现了离线式的数据包成流,并针对成流过程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给出可能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8.
针对在线流量分类所面临的特征计算复杂和分类性能不稳定问题,利用流开始的前 5 个数据包(排除三次握手数据包),计算数据包大小、负载大小和到达间隔时间等网络流量的统计特征,通过分析 3 种机器学习算法(C4. 5、BayesNet 和NBTree)分类的结果,研究可用于在线流量分类的特征以及这些特征应该满足的条件。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特征计算简单,能快速有效地区分不同的流量,对于不同的机器学习算法,均取得了较高的分类准确率(92%以上),适用于在线流量分类。  相似文献   

19.
在线数据融合方法在网络流量检测中一直有融合精确度低、接收点差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网络流量监测中在线数据融合方法,采集网络流量监测中的实时在线数据,通过卡尔曼滤波法对在线数据进行预测,获取网络流量状态值;并以此为基础,通过时空综合分析,计算节点的量测实时方差;并依据最小二乘准则,对数据进行加权处理,求出加权系数,引入加权数据融合算法,实现在线数据的融合。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融合方法不仅融合精度高,而且所需能耗低,适应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