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据史书记载,景德镇制瓷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新平治陶,始于汉世".就从这个时候起,景德镇地区就已在商周原始瓷器的基础上,烧制出"器表施有釉"的"青瓷器". 唐帝国建立后,瓷器已有相当成就.20世纪50年代,在景德镇市区周围黄泥头、白虎湾、腾梅亭、湖田等地发现的五代窑址以及挖掘出来的大量碎片,以实物证明了那个时期这里就已烧造出各式各样的瓷器,主要是青瓷和白瓷,且以青瓷为多,器型主要是盘、碗、壶、水盂、碟等.瓷胎有厚有薄,釉色近似越窑的色彩,略带绿色,与玉器很像,被称为"假玉器"是很贴切的.  相似文献   

2.
瓷从山水来     
在景德镇的东端,有一个风光秀美的古镇--瑶里.逶迤清丽的瑶河静静地流淌了几千年,呈"Z"字形的河水将瑶里古镇一分两半.作为景德镇陶瓷的发祥地,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这里就窑火熊熊,直到明朝初年,景德镇兴建官窑,这里的瓷窑外迁,瑶里才逐渐沉寂下来. 瑶里古名窑里,顾名思义,它应该和制瓷行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自古以来,瑶里就是景德镇制瓷原料釉的中心,今天这里仍然遗存下来大量的古作坊.在饶南古窑遗址的手工业作坊里,依然保存着制瓷原料--釉果的加工过程.  相似文献   

3.
人们对瓷器都很熟悉,包括实用瓷器和观赏瓷器.但要提起"刻瓷艺术"可能有些人就不太了解了.什么是刻瓷艺术呢? 刻瓷又叫瓷刻,顾名思义,就是在烧好的瓷器上直接雕刻,其内容包括书法、山水、人物、花鸟、动物、人物肖像等.可以说刻瓷艺术是从瓷艺术中派生出来的一门独立艺术,是绘画、书法艺术与瓷艺术相结合的产物,是用瓷作为载体,用刀錾等工具代笔作画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既有书法、绘画艺术之美,又保留了瓷质自身之美.  相似文献   

4.
在琳琅满目的景德镇瓷器中,最著名的有典雅素净的青花瓷、明净剔透的青花玲珑瓷、五彩缤纷的颜色釉瓷、古朴清丽的粉彩瓷等.这些珍贵的名瓷,被人们誉为"中华民族文化之精华"、"瓷国之瑰宝". 青花瓷属釉下装饰品种.其瓷胎骨细腻、晶莹柔润,其花清新明丽、幽静雅致,其釉光亮洁净、白中泛青,其色青翠欲滴、永久不褪.  相似文献   

5.
北宋瓷器是中华瓷器史上难以逾越的高峰,它反映了那个奢华无比的时代人们的审美情趣和精神追求。但凡每一件北宋瓷器.都蕴含着一些精绝奇巧的制瓷工艺和其背后的精神图腾。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是瓷器的产地,与瓷器相关的艺术有千千万万种,而刻瓷艺术独具一格。刻瓷,顾名思义就是用特制刀具在瓷器上进行雕刻的技艺,它以优质瓷器为载体,以镌刻痕迹的深、浅、浓、淡为艺术手法,以线条部位的韵律性彰显出书法的韵致与绘画的意境,可谓是"瓷赖画而显,画依瓷而传"。目前有关刻瓷的起源说法不一,早在秦汉时便有剥凿瓷釉的方法,称为"剥玉",是刻瓷的前身。从魏晋开始,帝王、官宦和一些文人墨客在赏玩瓷器之余,很想把咏诗题文的墨迹留存于其上,以便永久  相似文献   

7.
青花瓷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朵奇葩.始于唐,而盛行于元朝,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属青花瓷发展的鼎盛期.乾隆晚期,随着国力逐渐由盛转衰,以景德镇为中心的制瓷业开始走下坡路.直到清末,光绪时期的制瓷工艺出现了一个回光返照式的发展,在很多器型、釉色、青花发色上均仿制前朝,而仿制盛世康熙瓷居多,故而在古玩行内经常有人说光绪青花为小康.在清王朝的最后几十年内,国外对中国这块沃土虎视眈眈,而国内政府又腐败无能,在这样一个内忧外患、动荡不安的时代,位于江西东北部的景德镇,诞生了一位近代青花陶瓷绘画大师--王步.  相似文献   

8.
颜色釉作为中国制瓷史上的一朵奇葩,正日益被瓷器爱好者所追捧,然而较之已被人们熟悉的红釉、蓝釉等釉色,孔雀绿釉则稍显神秘.事实上,孔雀绿釉这一品种正悄悄地受到市场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正>新石器时代晚期,半坡人从烧制陶器的过程中获得启发,用火烘烤泥墙,使之坚硬耐久。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我国已经生产出原始瓷。之后,经过1000多年的改进和提高,至东汉时已有了质量上乘的瓷器。陶器以及后来的瓷器,之所以被誉为"土与火的艺术",就是因为陶瓷的制作工艺中离不开人们对火焰的利用和对温度的控制。  相似文献   

10.
正刻瓷作为我国民间一种独特的手工绝技,以瓷为"纸",以刀代"笔",在素面瓷器上通过镂、凿、刻划出各种图形和图案。刻瓷所用的特制刀具用高碳钢和金刚钻石制成,顶端呈锥状,便于在坚硬的瓷器表面刻、凿。刻瓷的步骤分为两大步。首先是构思,或者称之为起稿。每个刻瓷师在雕刻之前,要将所刻画的内容仔细的想象在作品表面。这一步不仅需要刻瓷师具有深厚的艺术底蕴,也需要刻瓷师有丰富的制作经验。起稿之后便是落稿。刻瓷师要先用毛笔和墨水将所构思的内容描绘在作品表面,为之后的下刀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1.
正在中华文明灿烂的历史长河中,陶瓷无疑是中华民族最具有代表性的成就之一。拥有5 000年悠久历史文化的中国,早在欧洲掌握制瓷技术之前1 000多年,就已经能制造出非常精美的瓷器。传统意义上的陶瓷,是指以天然黏土和各种矿物为主要原料,经  相似文献   

12.
《科学之友》2014,(4):30
<正>瓷器是展示中国形象的名片,是代表民族文化的符号,承载着5000年的灿烂华夏文明。在中国长达数千余年的陶瓷文化史上,汝官瓷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汝瓷在北宋被列为五大名瓷(汝、官、钧、哥、定)之首,并钦定为宫廷御用瓷;其烧瓷时间较短,南宋时已有"近尤难得"之叹,并有"青瓷之首,汝瓷为魁""宋瓷为贵,汝瓷之最"的美誉;民间更有"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片"的传说。汝窑的工匠,以名贵的玛瑙入釉,烧成了具有"青如天、面如玉、蝉翼纹、晨星稀、芝  相似文献   

13.
民国初年,在浙江龙泉的一个小山沟里,几乎每天都有数百人在这里拼命地挖掘,他们挖开遗址,撬开坟墓,搜寻的却不是金银财宝,而是一种传说中的古代瓷器,疯狂的盗掘者甚至连破碎的瓷片都装箱运走。他们要挖掘的,是一种奇特的瓷器——哥窑瓷。哥窑,虽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但  相似文献   

14.
驼鸟蛋看上去比柚子还要大,其表面就像瓷器一样莹莹发光,但最特别的地方却由于它完美的包装,驼鸟蛋的蛋壳实际上是一个理想的保鲜盒.那么驼鸟蛋保鲜的奥妙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15.
<正>2014年12月,以阳泉市张文亮刻花瓷文化有限公司为申报主体和保护单位的"平定黑釉刻花陶瓷制作技艺"被列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填补了山西省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陶瓷技艺类的空白。作为中国传统民间陶瓷中的艺术珍品,山西省平定黑釉刻花瓷在陶瓷史上有着独特而重要的地位。然而,在长达近千年的历史中,黑釉刻花瓷制作工艺在平定这块黄土地上,悄然隐匿。直到20世纪60年代,历经无数次磨难,在山西省古陶瓷研究专家水既生的带领下,才成功地将这一失传近千年的黑釉刻花瓷制作工艺重放光  相似文献   

16.
鸵鸟蛋--天然的冰箱 鸵鸟蛋看上去比柚子还要大,其表面就像瓷器一样莹莹发光,但最特别的地方却在于它完美的包装,鸵鸟蛋的蛋壳实际上是一个理想的保鲜盒.那么,鸵鸟蛋保鲜的奥妙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17.
绛州澄泥砚与端砚、歙砚、洮砚齐名,并称"中国四大名砚",在中国砚史上占有重要白勺地位.它属于边缘学科、综合艺术,较之其他的石雕砚种,其制作更为复杂.它取绛州汾河泥做原料,经特殊焙烧工艺制成,珍贵奇特.它属于陶瓷却又别于陶瓷,是界于陶与瓷之间的一种炻器.  相似文献   

18.
《科学通报》2012,(33):3212
邢窑以生产白瓷著称于世,邢窑白瓷开创了中国瓷器发展史上"南青北白"的局面,人们常用"类银似雪"来形容邢窑白瓷的釉色之白.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其遗址在河北省临城、内丘、邢台等地区相继被发现.内丘城关西关北窑址的隋代灰坑中出土了一批具有透影性能、胎  相似文献   

19.
正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这样记述制瓷工艺之繁多:"共计一坯之力,过手七十二,方可成器。其中微细节目,尚不能尽也。"而珐华是陶瓷中的极品,它集彩绘与雕塑于一体,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综合装饰艺术语言。较之琉璃和其他的陶瓷工艺,它的色彩更丰富,制作工艺更繁复,烧造难度更大。2016年,张勇勇和他的团队创建了晋城地区琉璃制品最高的窑炉——"朝元窑"。  相似文献   

20.
<正>战乱中失传的绝技平定窑自先秦已陶,宋金时期,所产的白瓷,白、薄、润、透,具有极高的工艺水平,制瓷、烧砂等传统产业,源远流长,久负盛名。20世纪四五十年代,平定汇集了河北邯郸,山西昔阳、寿阳及平定当地的诸多工匠,烧造陶瓷,其间烧造工艺极为独特,以"木棍为炉条",平铺炉码,上铺无烟炭块,进而烧造,是为一绝。中国陶瓷工业协会顾问、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