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周霞 《海峡科学》2004,(10):18-21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跨国公司对华R&D投资也呈加速化的态势.本文在分析了跨国公司对华R&D投资的动因、特点及其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应对跨国公司R&D投资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策略的分析入手,深刻地反思了国际资本通过兼并收购、控制企业、垄断市场而构成对我国经济安全的威胁的严重后果,指出中方企业与跨国公司竞争在资本、技术、品牌等方面的劣势,并进而提出我国企业自我防范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人力资本流动是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技术和知识溢出效应产生的重要载体。分析了跨国公司在华投资人力资本溢出效应的产生机理和决定因素,并通过模型分析论证了跨国公司对华投资人力资本溢出效应与外方人力资源培训投入力度、人才本土化程度和双方技术差距等因素之间的关系,最后就国内企业如何提高跨国公司人力资本正向溢出效应提出了有效建议。  相似文献   

4.
加拿大对华直接投资始于1978年,是发达国家中对华投资较早的一个.时间虽然很长,但是投资规模却相对较少,这种反差引发了人们对该问题的思考.从产业、部门、政府和投资环境等角度,深入分析了加拿大对华投资的现状以及对华投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德国对华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汽车、机械设备等资金和技术密集型行业,投资行业符合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和外资质量的提升。本文探讨德商对华的直接投资为什么一直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以及在增加投资中遇到的障碍。  相似文献   

6.
跨国公司对华FDI就业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跨国公司在华直接投资的就业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外资企业从业人数增长率与实际外来直接投资(FDI)存量增长率之间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而不同时期FDI存量对外资企业从业人数的影响各异;通过分析跨国公司固定资产投资与我国就业的关系可知,外商投资企业的直接就业效应远小于其他经济类型企业.  相似文献   

7.
张威 《世界知识》2008,(8):48-50
与日本对华投资初期相比。日本企业对华投资的目的发生了较大变化。 目前。日本企业对华投资的态度总体上依然比较保守。 对于日本企业对华投资所出现的变化及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以平常心客观对待。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韩国开始对中国项目逐年加大投资力度。韩国对华投资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合作以及资金投入的项目趋于高端,投入资金涉及的领域逐渐扩大,单项投资规模增大,投资方式以独资或控股为主。因此,应针对韩国对华投资的特点,采取增加投资种类、调整投资企业模式、提高投资服务水平等措施来促进韩国企业直接投资。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相继制定了一系列吸引外资的政策,使得我国利用外资数额不断增大,成为发展中国家第一大外商投资国。文章从近代外国对华资本输出与当今外商对华投资发生的背景和目的、比重和来源、内容和范围、性质和结果等方面的比较分析,得出了“近代是外资利用,当今是利用外资”的结论,澄清了人们的一些模糊认识。  相似文献   

10.
绿地投资是国际直接投资的重要进入方式之一,与跨国并购相比,外商绿地投资对东道国就业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为了考察外商对华绿地投资是否具有就业创造效应,以及就业创造效应受哪些因素影响,本文基于2003—2015年外商对华绿地投资项目数据,实证分析了外商对华绿地投资的就业创造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外商对华绿地投资不仅具有显著的直接就业创造效应,而且具有显著的间接就业创造效应;分地区来看,外商绿地投资的直接就业创造效应在我国东部地区表现最好,间接就业创造效应在我国西部地区表现最好。最后,本文提出了利用外商绿地投资促进我国就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韩国对华直接投资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波 《今日科技》2003,(11):33-34
韩国是我国的近邻和重要的贸易伙伴,自1992年8月中韩两国正式建交后,韩国对华投资增长迅速,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在外商在华投资中的地位迅速上升,已成为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第七大来源地,而中国也成为韩国的第一大海外投资对象国。截止2002年底,韩国对华累计投资额达到151.99亿美元,占全部在华外商投资额的3.2%。本文就韩国对华投资的一些情况做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12.
浅谈跨国公司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环境保护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祖强  张婕 《科技与经济》2006,19(4):51-55
跨国公司的对华直接投资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但同时对我国的环境保护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产生重要影响,这种影响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因此,依据我国目前的整体经济发展水平,适时调整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结构和方式,更新引资理念,在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过程中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构筑可持续发展的引资战略是十分必要而迫切的。  相似文献   

13.
自上世纪70年代末日本开始对华直接投资以来,经过20多年的发展,日本已成为中国吸收外资的主要来源国之一。在日本对华直接投资产生、发展、调整、再发展的过程中,其本身发生了若干历史性的变化,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展望未来,尽管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前景仍存在着诸多不确定因素,但是其扩大与发展仍是主流。  相似文献   

14.
徐广军  钞瑾 《科技信息》2007,(30):123-124
近年来,跨国公司对华技术转移步伐加快,呈现出新趋势,表现为:转移技术层次逐步提升,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活动日趋活跃、由原来被动的技术转让变为自觉的技术投入,与内资企业的技术交流与合作更加频繁,对技术控制有所增强,FDI比重上升等等。这些新特点对政策选择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战后日本的对华ODA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政策目标.20世纪80年代,其对华ODA政策的主要战略意图是在经济方面利用ODA促进出口,从侧面支持企业的对华投资及确保资源的稳定供应;90年代,日本的ODA政策从"开发援助"转向"战略援助",非经济因素明显增加,日本旨在利用ODA在经济和政治两方面牵制中国.进入21世纪,日本政府开始大幅削减对华ODA贷款,开始视中国为战略对手,多方面对中国进行牵制与防范.日本对华ODA促进了中日两国经济与技术合作的发展,使合作双方都得以受益.  相似文献   

16.
跨国公司在中国大地上遍地开花,各种广告牌、海报、商品不断地进入人们的眼球.笔者认为,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并迅猛发展,在带来其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同样存在消极作用.本文从经济与国家主权角度,分别论述跨国公司的两面作用,并针对其消极影响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7.
在研究与开发全球化迅猛发展的背景下,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看好中国巨大的市场空间,纷纷投资中国.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使中国市场的战略地位在全球凸现,跨国公司开始对华进行战略性投资.北京由于人力资源和研发方面的基础条件,正在成为跨国公司重要的研发投资地.跨国公司来北京建立研发机构,加快了国际技术转移,给北京技术市场带来深远的影响.   ……  相似文献   

18.
基于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技术进步影响的技术引进、技术创新与技术市场化3个阶段,构建欧盟对华直接投资对中国技术进步影响的回归模型,并利用中国20个样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对相关方程进行估计.结果显示,欧盟对华直接投资对中国的技术引进没有明显作用,对技术创新具有一定促进作用,但对中国技术市场规模的扩大是不利的;分区域、分技术活动阶段来看,欧盟对华直接投资仅对中部地区的技术市场化具有促进作用,对东部和西部地区的技术活动各阶段均未表现出明显的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19.
反倾销正逐渐成为各国保护本国工业、限制进口的主要措施。然而一国是否实施反倾销措施则是其与对方博弈的结果。若对方企业反击不力或不反击、产品对政策实施国的贸易依存度较大,政策实施国会更倾向于发起反倾销。因此我国企业面临欧盟反倾销时,应积极应诉并争取胜诉。另外逐步拉小中国对欧盟的贸易依存度与欧盟对华的贸易依存度二者之间的差距,也将有利于减少欧盟对华发起反倾销调查的数量。  相似文献   

20.
从分析外资在华投资方式入手,探讨了跨国公司进入对发展我国民族工业的影响.文章在充分肯定跨国公司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之基础上,提出了跨国公司大量进入对发展民族工业的挑战,从中观、微观两个层面上分析了跨国公司对我国产业控制的方式,进而提出发展民族工业应在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所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