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唐制敕是皇帝就特定的人或事发布的命令,可以突破常法规定“临时处分”,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故事”则指旧事、先倒、旧日的典章制度以及典故等等,也就是日后可以援引为例。在唐代,故事与制敕都是法律制度的表现形式,故事是制或敕的组成部分,两既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又相互区别、甚或相互冲突,这种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是由其本身固有的特征和形成速径不同而决定的。  相似文献   

2.
《天盛律令》是迄今,所知数学内容最多的一部西夏菱,其内容包括对自然数和分数性质的认识,主要是在此基础上掌握的自然数和分数的四则运算,还有对某些平面和立体几何图形的认识,以及对某些简单图形的计算。  相似文献   

3.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元末农民起义胜利的基础上,推翻了元朝的统治,建立了明朝。明朝开国之君朱元璋,是一位有作为、有见识的地主阶级政治家。他在一生的政治生涯中政绩卓。明朝初期,为了巩固朱氏王朝的统治,朱元璋重视整顿吏治,鼓励监察官吏言事,雷厉风行,打击官邪,为监察工作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气氛。同时,朱元璋还重视监察工作体制的改进,使监察机构的设置更加严密规范。明朝在监察制度的规范化方面达到了封建社会的高峰。监察法规的具体和增多,进一步的促进了监察工作的活跃,明初出现了一批敢于言事,不避权贵的监察官吏,在中国监察制度史上是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4.
本文着重从傅友德、冯胜之死因以及靖难之役的结局分析了蓝玉党案的影响。朱元璋借蓝玉党案大肆屠戮功臣,确实消除了文武大臣对皇权的威胁。但另一方面却使朱元璋既定的皇位继承人建文帝人才奇缺,皇室内部的矛盾斗争更加剧烈。燕王朱棣趁机发动“靖难之役”,夺得了皇位。这是朱元璋始料未及的,也是其大兴蓝玉党案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5.
日本战前德育教育从1872年开始,直到<教育敕语>发布之前主要以儒教思想为德育教育基准,并强调忠君爱国.但<教育敕语>发布之后,以<教育敕语>为德育教育目标,大力强化培养忠君爱国的臣民,最终目的是造就能够为保卫天皇和皇国而献身的"良民".这种教育剥夺了国民的基本人权,阻碍了民主主义价值观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秦春香 《科技信息》2010,(29):I0229-I0229,I0242
8世纪初,从日本古代律令国家中独立出一个新兴的阶层,这一阶层从根本上推翻了律令国家。这一新兴的阶层到底是怎样的阶层,是如何出现的,对律令国家又造成了哪些影响,本文就这一问题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7.
灵活多变的恩抚怀柔政策是朱元璋处理与蒙古族关系的一个重要特点。通过对有关重要史料的梳理和分析,阐明了朱元璋对蒙古民族的怀柔政策,认为朱元璋通过承认元朝合法性、对蒙人积极招抚与妥善安置以及其他经济、文化等怀柔手段,缓和了明蒙间的关系。朱元璋以积极的态度和适时的策略使这一政策较为成功地得以推行。  相似文献   

8.
从研究分析颜真卿撰书的元次山墓碑碑文入手,对有关史料进行了爬梳析理,论证了元结和颜真卿这两位文武兼俱的中唐名臣之间的关系,评述了他们在平定安史之乱中所作出的卓越贡献及“见危不挠,临难遗身”的高尚爱国主义情操。  相似文献   

9.
唐律是中华法系的代表,唐律在完成后不仅对此后中国的法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给隔海相望的日本带来了很深远的影响。本文试图从唐律的形式、内容、基本精神等几个方面出发分别分析其究竟对古代日本律令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唐代律令中关于奴婢人身权、财产权等方面的分析论述,对于从法律制度上了解我国封建社会的不平等社会结构,作了一种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就明初皇室内部的矛盾斗争论述了蓝玉党案产生的原因。首先,从燕王朱棣与徐达的关系,太子朱标与常遇春、蓝玉的关系论述了:蓝玉党案的发生与燕王朱棣的挑唆有着直接关系。其次,从朱元璋与太子朱标的微妙关系论述了:蓝玉党案又是朱元璋巩固皇权的产物。由此可见,蓝玉党案是明初皇室内部争夺皇权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12.
皖西民间朱元璋传说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皖西民间流传着大量有关明太祖朱元璋的传说。这些传说具有内容的神秘性、结构的系列性、流传的广泛性和发生时段的集中性等多方面特点。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它的出现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有关历史在民间的沉淀、洪武年间官方的宣扬、民众情感观念的自然选择以及朱元璋经历本身的传奇色彩等是其中的主要因素。皖西民间有关朱元璋的传说是民间文学中的一棵奇葩,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朱元璋认为廉政建设关系国家的生死存亡,因此,他高度重视廉政建设,采取了教育、法制、监督三管齐下的对策和措施,取得了较好的廉政效果。  相似文献   

14.
明初南戏剧本《太平春》,原著久佚.笔者经多年访寻,最近终于找到它的传统高腔本.体制宏伟,全剧37出,分上、下两本.题材重大,演刘基扶助朱元璋灭元建明,内容与明史基本相符.该剧的发现,不仅为南戏研究提供全新的史料,也为明史及刘基、朱元璋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大明自朱元璋1368年应天称帝起,历经16朝天子。除了前期朱元璋父子励精图治以及朱高炽和朱瞻基两朝的“仁宣之治”,还算值得书写之外,剩下的儿孙多是黄鼠狼下崽,一窝不如一窝——有替自己父母争名分而与大臣誓不两立,沉迷于道山的世宗朱厚熄;有几十年当“甩手掌柜”的神宗朱翊钧;有因吞食“红丸”而暴毙的光宗朱常洛;有喜曲艺骑射、沉迷于木匠活的熹宗朱由校;更为荒唐的是,在位长达45年的嘉靖竟迷恋于用年轻貌美的宫女作其长生不老的丹药,以至于被忍无可忍的宫女们试图勒死于龙床之上。  相似文献   

16.
鉴于历代宦寺之祸,朱元璋曾多次发表关于宦官干政的见解,同时强调其严禁宦官干政的主张,洪武十七年铸铁牌"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立于宫中,成为朱元璋严禁宦官干政的象征.与之相左,三十余年间朱元璋又不间断地派宦官出使、观方略、从事茶马贸易、监督税收及参与刑狱等活动,诚如<明会要>所载,朱元璋是"自禁之又自紊之".朱元璋的禁紊之举,暴露了其以内制外、内外相制的潜在意识,为明代中央辅政体制朝双轨制发展铺垫了道路.  相似文献   

17.
朱元璋(公元1328—1398),原名重八,又名兴宗,濠州钟离(今安徽风阳)人,贫苦农民出身。幼时曾给地主放牛,受尽地主压迫剥削之苦。至正四年(1344年),淮北大旱,瘟疫流行,父母兄弟相继去世。为生活所迫,朱元璋不得不到皇觉寺当了游天方僧。朱元璋生活的元朝末年,是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复杂尖锐的年代。严重自然灾害不断发生,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交织一起,终于爆发了元末规模最大的红巾军大起义。在元末农民起义的浪潮中,朱元璋投身于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由于作战勇敢,受到郭子兴的赏识,并娶其义女马氏为妻。在郭子兴死,其子郭天叙阵亡后,朱元璋便担任郭军元帅,开始了自己独立建军作战的生涯。其后在铲除诸雄,北伐扫元,统一全国建立大明政权  相似文献   

18.
开国皇帝的治国理念不但受到当时朝野上下的极大关注,而且是后世历史研究的重要课题。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平民皇帝,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和丰富的个人经历造就了其别具一格的执政风格。整顿吏治、严厉惩腐和重视农业三大方面的史实体现了朱元璋的政治、经济思想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朱元璋攻克徽州后,一个名叫朱升的隐士告诉他应该"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朱元璋采纳了他的建议。当全国统一后,他便命令各府县筑城。朱元璋以为"天下山川,惟秦中号为险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中,朱元璋是唯一真正意义上的“布衣天子”,同时也是一位政绩显著的封建帝王。他所倡导的民本思想,不仅在理论上具有合理性,而且在实践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