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3 毫秒
1.
新疆是一个少数民族生活数量较多的区域,同时各个民族之间也存在很多地域性的民俗体育活动,这恰恰也是新疆少数民族旅游开发的热点所在。发展新疆民俗体育是提高旅游文化功能的关键所在,也是促进其旅游行业不断发展的主要支撑点。结合这一课题展开相应的研究与探索,希望能够对今后的研究奠定相应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武陵地区有许多古镇于清末民初形成了完整的民俗体系。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武陵古镇民俗发生了重大变化。21世纪前后,随着古镇旅游的开发,出现了民俗复活、重构、复制、创新、变异等情况。传统民俗市场化以后已经脱离原来生存的土壤,发生了变异,这些变异的民俗具有表演性、商品性、展示性、服务性和娱乐性特征。因此,只有将传统的良俗与现实生活中的良俗相融合,并为当地人所接受,成为他们的生活方式,其民俗才最具生命力。  相似文献   

3.
小说《边城》描绘了一个原生状态下美丽的边城茶峒,那里有优美、宁静、和谐的自然生态;有端庄、古朴、俗美的民居民俗;有厚重、质朴、纯真的民风民情。整部小说充满了浓郁的湘西乡土味和乡土情,展示了生态意义上的自然美、民俗美和人性美。  相似文献   

4.
论公序良俗     
从“公序良俗”的词源入手,论证了“公序良俗”的行为标准,有悖公序良俗行为的行为类别,行为效果及公序良俗原则的演进和演进的历史背景,进而指出我国民法典规定公序良俗原则的迫切性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台湾现代生活中,节庆习俗是全台湾历史民俗文化遗产民间行为传承保护得比较完好的文化事象。但近十余年,台湾少数民族节俗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与参与下,经过商业开发,许多节俗原真性的文化内涵逐步消失或正在消失。相反,自古至今一直由民间行为传承的台湾汉人民俗节日,却一直红红火火进行,且有声势浩大、形式多样的走势。作者带领“闽台历史民俗文化资源调查”课题组两年中多次赴台考察获得田野资料,据此对台湾少数民族和汉人的民俗节庆进行对比研究,将台湾少数民族民俗节日中最盛大的丰年祭与包括客家人、闽南人、光复后入台的汉族在内的汉人节庆习俗进行比较,分析台湾政府在民间民俗节庆中的定位与责任问题,探讨海峡两岸在历史民俗节庆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共同存在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人们需要节日是因为节日可以调适社会群体的生活,广西11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本民族特有的传统节日,节日中可资利用的民俗旅游资源丰富多彩。广西在旅游开发中可以直接利用节日期间的民俗风情、民俗工艺品、民俗民艺表演,使之成为旅游者愿意消费的旅游产品;可以以一个民族的节日文化为主体,综合运用各民族的民族文化,使其汇聚在一起,让节日显得更加五彩斑斓,可以推出原汁原味的节日民俗动态性、参与性旅游产品。以民俗旅游的大市场需求为载体,把广西少数民族珍贵的节日文化遗产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7.
民风民俗是孕育民族精神、孕育国魂的文化力量,也是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资源;民风民俗的裂变又给少数民族大学生带来负面影响。开发淳风美俗,有利于创新少数民族大学生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8.
唐宋时期,三峡地区由于其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多个民族杂居使得这一地区的信仰民俗景观极具特色,主要表现为焚山祈雨、好淫祠祭鬼神等。但明清以后民俗事象变化很大,主要是其他少数民族的民俗事象逐渐消亡,明清之际大量汉族移民迁入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对媒体、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媒体与少数民族体育的互动进行界定.通过调查发现少数民族民俗节庆体育借助媒体的宣传优势,带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的经济、文化发展.少数民族民俗节庆体育为媒体的发展创造新的契机,为少数民族地区形成民俗节庆体育活动与媒体的良性互动,共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0.
浅谈湘西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健身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湘西地区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地,主要以土家族、苗族为主。苗族和土家族不仅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而且还根据本民族的特点,在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中创造了各种各样、丰富多彩、富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独具地方特色的体育活动与健身方法。并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形式和较高的健身价值。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对湘西地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及其健身方法进行简单阐述,从而进一步推进湘西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及健身方法的发展及传播。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对如何把新疆少数民族民风民俗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应用于幼儿教育进行了初步的尝试和探索。鉴于新疆具有多民族文化并存的特点,本研究一是根据地区和幼儿园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民族文化内容:二是根据各民族幼儿所生活的环境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注重各民族幼儿的个体差异;三是引导少数民族家长参与到幼儿教育中来,构建具有本土特色的课程。研究促进了教师、幼儿及幼儿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覃美绒 《科技信息》2007,(20):177-177,184
湘西地处湖南西部边陲,是土家、苗、白族的聚集地。民俗民风淳朴,社会经济水平相对落后,但民俗旅游的开发还处于起步阶段,如何在开发民俗旅游资源的同时有效地保护民族文化资源,是湘西民俗旅游发展的关键。现就湘西民俗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民俗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可行性策略。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就维吾尔族文化中的绰号习俗进行了全面阐述,一方面对具有地域特点的绰号类型、特点、来源及其社会功能了和语用功能进行了较深入的论述,另一方面通过维吾尔族人绰号习俗进一步探究和掌握属于某一文化层面的民族文化,期望以此为今后少数民族文化民俗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新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及新疆少数民族文化的价值取向的分析,从民族民俗、传统文化特点、教育性与娱乐性等方面对新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特点进行分析,对新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传承和发展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试图探讨是"诗中有俗,俗中有歌"的文化现象以及这种"既是诗歌,也是民歌,更是民俗"美学特征和各自间的艺术演化的相互关系与关联.世俗"风化"与"民俗之诗"间的互动、互促、互相影响的审美与伦理教化关系被阐释得较全面而辩证,是我们认识诗、歌与风、民、俗等概念及其关系的一个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16.
从民族植物学的角度,初步研究了湘西南苗瑶少数民族居住地的竹于种类、竹材特性以及利用竹类制作生活、生产器具和竹类产物的利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云南少数民族节日民俗文化丰富而独特,它沉积和浓缩了该民族的精华,体现了儒家文化精神,调节着人们的社会生活。正因为如此,云南少数民族节日成为旅游的载体,吸引着海内外众多的旅游者。反过来,旅游赋予了云南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新的活力,促使云南少数民族新节日及新节日民俗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立邦漆滑倒盘龙”广告带有侮辱中华民族尊严的内容,违背了我国的公序良俗。公序良俗原则是20世纪社会经济条件突变,个人权利本位向社会权利本位转化的体现,其产生和确立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公序良俗的行为标准是“所有能正确思考问题的人都感到适当”,由于各国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历史传统、宗教等不同,认定违背公序良俗的行为的类别在理论和实践中也颇有差异;公序良俗具有克服法律局限性,实现社会妥当性(社会正义)的功能。另外,本文建议采纳任何公民均可提起公益诉讼的模式,以真正实现对公共利益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19.
信巫蛊、敬鬼神,是湘西凤凰山江这个旅游地区的显著民族文化特征。居住在这里的苗族曾经由于它的封闭性,以及对人际关系规范与和谐的追求,对巫蛊有一套独特的解释系统。时下该地区旅游兴盛,为了增加这一地区的神秘色彩和少数民族文化特色,该地的巫蛊文化得到了有意识的再造与渲染。在这个过程当中,民族内部当地旅游自主开发者和民族传统文化守护者之间出现了思想分歧和冲突,由此,巫蛊文化在民族使用者和旅游者面前呈现出两种不同的风格。  相似文献   

20.
延安民族学院抗战时期创办的高等院校,它以培养少数民族青年为己任,培养了大批少数民族干部,被誉为延安时期少数民族干部的摇篮。在延安民族学院创建背景进行介绍的基础上,回顾了学院的教育方针、组织结构、课程设置和学习环境,论述了学院对少数民族青年在思想、文化、劳动等方面的培养和取得的成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