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数系中,自然数、整数、有理数、实数均有大小,且能排次序。复数能否排次序?为什么复数没有大小?下面从现代数学的基础结构之———序结构的观点探讨一下复数元大小的根源,并对中学复数教学相关的问题谈一点看法。1集的序关系实数集中,有小于“<”、等于“。”、大于“>”3种关系。另外,近代数学中还常用<表示“小于或等于”,即“<”相当于“<”。定义1如果在集M的元素之间定义一个关系“<”,满足:(1)三分律若x、yeM,则x<y,但x4y;x=y;x>y,但y4y三者有且只有一种成立。(2)传递性若X,y,XEM,X<y,且y<Z…  相似文献   

2.
复数不能规定大小是每个数学工作者熟知的事实。但是,为什么复数不能规定大小,其解释就很不一致。有人说,复数不能规定大小的理由是:“因为实数是有次序地排列在数轴上的,而两个实数之间‘小于’、‘等于’、‘大于’等概念,就相当干两个对应点之间‘在后’、‘重合’、‘在前’的位置关系,所以两个实数是可以比较大  相似文献   

3.
在复数域C上Mobius变换集在变换的复合运算“o”下是一单群的证明。  相似文献   

4.
复数a+bi和二无数对(a,b)可建立一对应关系,对定义在复数域上的Fuzzy集的研究可转化为欧氏空间R2上的Fuzzy集的研究,假定,本文中研究了Fuzzy复数的加法和乘法运算,对已有的有关结果进行了改进。  相似文献   

5.
活跃于宋理宗时期的蔡节,是永嘉学派传人。尽管他与朱熹后学交往密切,任职地方期间兴建书院,举荐理学人才,推动程朱理学传播,而且其《论语集说》亦大量征引朱熹之说,但他并非朱子学派成员,被视为宗朱之作的《论语集说》,实际上应是永嘉后学《论语》诠释的代表。《论语集说》在文献征引上的拓展,透露出以《论语》诠释为中心、以性理之学为本位、集诸儒之大成、续二程之“道统”的思想意图;在诠释体例上的创新,既能够充分尊重他人的研究成果,又有利于突出自己的独到观点,从而使之成为折衷诸说、自出机杼的《论语》诠释佳作;在思想义理上的融会,将永嘉之学本有的性理与事功两个面向统合到对“天理”的真知与实行,反映出永嘉后学对事功的性理回转,构成永嘉之学在南宋后期演进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6.
本文考虑了m个复数的部分和的模的最大值与全体复数模的和之比的下确界ξm。通过引进复数集的对称分解及O-重心集等概念,当m=λ·2~μ不是2的整数方幂时,或当m=2,4时,我们求出了ξm的准确值;当m=2~μ是2的整数方幂(μ≥3)时,我们亦得到了ξm的大小的较为精确的估计式。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一直有人在探索建立某种非正统的复数的可能性。熊饧金教授[3]用在实域中添加三种不同的非实域中的元素的方法分别定义了椭园复数、抛物复数和双曲复数。其中椭园复数就是通常的复数;而抛物复数和双曲复数则是非正统的复数。在后两种非正统的复数中,放弃了通常的消去律。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教法的角度,拟就以数的扩展原则为依据,来阐述中学“有理数”的教材中,为什么要用“-”来表示负?加法和乘法法则为什么要那样定义?而在“复数”的教材中,为什么要用a+bi来表示任一复数?两个复数的相等为什么要那样定义?为什么任意二复数不规定它们的大小?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首先介绍了模糊复集与模糊复数的相关概念,根据复模糊集的多元扩张原理给出有界闭模糊复数的一般运算.其次,给出模糊复数序列依度量收敛的概念,在有界闭模糊复数构成的度量空间上给出模糊复数值映射的连续性和压缩映射概念.再次,重点研究了此度量空间上模糊复数值映射的不动点问题,得到了有关此映射不动点、最大不动点和最小不动点存在性的一些新结果,为进一步在经济和工程技术领域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对于复数的定义方法,常见于教科书中的说法有如下两种:其一是,设 a,b 为任意二实数,称有序实数对(a,b)为一个复数 a,记为 a=(a,b)。并规定当 b=0时,复数(a,0)=a,显然实数集 R 是复数集{(a,b)|a,b∈R}的子集。复数的加法与乘法规则如下:设 a=(a,b),f=(c,d)为任意二复数,α+β=(a+c,b+d),αβ=(ac-bd,ad-+bc)。复数(0,1)称为虚数单位,记为 i=(0,1)。依复数乘法规则,就有  相似文献   

11.
在一本《中学数学教材教法研究丛书》中解释说:“当实数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时,两个实数之间的‘小于’、‘等于’、‘大于’的关系就对应于数轴上两个点之‘在左边’、‘相合’、‘在右边’的关系。在平面上任意两点间的位置关系,就不象数轴上的点的关系那样能够简单判定……。因此,对于两个复数,只要其中有一个不是实数,我们就不规定它们的大小。”本文对此提出了不同看法,并较全面深入地阐明了数的顺序关系和数的大小比较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相似文献   

12.
随着自然科学和社会生产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数的认识逐步深入。到十六世纪,数的仓库已扩张到复数。作为数集,它把过去的自然数、整数、有理数、实数作为子集,全部包括进去。复数除了不能进行大小比较之外,包括了过去的所有数集的运算及性质,并且具有许多过去的数集没有的性质,成为一种更加完善、更能反映自然规律的数。那么,有没有包括复数、比复数更加完善、更能反映自然规律的数存在呢?我们把对复数系进行各种扩张而得到的数叫做超复数。本文通过类似从实数域 R 扩张复数域 C 的方法,以及对 i平方的定义进行扩张的方法,论述四元数、八元数、二重数、对偶数和其它超复数,并且对它们的若干性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共轭梯度法是优化大规模目标函数的一种经典方法.根据复梯度、复Hessian阵与实梯度、实Hessian阵之间的关系,将共轭梯度法推广到复数域,用于解决复数域的优化问题.针对共轭法的一些缺点,如每步迭代利用线性搜索来确定优化的步长及可能寻找到的极值点不一定为极小值等缺点,提出在Hessian阵不正定时利用负曲率方向作为搜索方向,利用实数域二阶导数简化思想,使寻找下降负曲率方向简单化,同时根据目标函数信息调节搜索步长,保持函数值单调下降.对该算法进行复数域优化数值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与复数域的SCG算法及Quasi-Newton算法相比,计算较为简单且优化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14.
复数方程在近年来的高考和竞赛试题中经常见到,由于它的类型多,解法比较灵活在具体处理时难以入手,下面结合一些实例,来归纳复数方程的解法。1利用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根据“两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是它们的实部和虚部分别相等”,可以把复数集上的方程转化为实数集上的方程。例1设z∈C,解方程z-2|z|=-7+4i(1992年全国高考题)。解设依题意有相根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得解此方程组并经检验得x=3,y=4或x=5/3,y=4.所以一l=3+4S,12=50+4d2公式法若复数方程是一元二次的可用一元二次的求根公式;若是二项方程的可利用复数的开方公…  相似文献   

15.
改变区间(域)套定理的条件,在一般离散点集上建立“内含集列原理”.  相似文献   

16.
通过闭区间套基数的计算,证明了“Cantor集的‘悖论’”中关于Cantor集可数的推导不成立,从而证明“Cantor集的‘悖论’”不存在.    相似文献   

17.
根据复数的几何表示和复数运算的几何意义,平面上某些图形可以用复数的代数关系式来表达。另外,由复数的三角形式及棣莫佛定理,又反映了复数与三角函数之间的紧密联系,这样,复数就提供了解决解析几何和三角等问题的新方法。事实上,复数已成为一种有力的  相似文献   

18.
以有限群子群的陪集为切入点,探讨二重陪集在群元素的计数、陪集和子群性质等方面的作用,从侧面考察了陪集和二重陪集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本文例举了若干中学命题,利用复数的运算法则、几何意义转化为复数命题,使解题思路更加明晰、计算更为简捷,实用“巧解”之感。  相似文献   

20.
该文主要讨论给定集X上的传递关系、拟序关系和偏序关系全体的序结构,证明了:(1)给定集X上的偏序关系全体P(X)在包含序下为原子的算术的完备交半格,其极大元素等同于全序关系,也等同于交既约元。(2)当│X│〉2时,(P(X),∈)不满足条件分配律;(3)在公理系统“ZF+序扩张原则”中,P(X)是交既约元生成的,并对传递关系进行了类似的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