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研究了半连续铸造过程中不同铸造速度及铈镧混合稀土对Al-23%Si合金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铸造速度从100 mm/min提高到250 mm/min时,Al-23%Si合金初晶硅的偏析现象得到有效改善,铸锭从内部到外部初晶硅的分布都较为均匀,初晶硅的平均尺寸从71.4μm下降到40.9μm,同时减轻了共晶硅的偏析.加入0.5%的铈镧混合稀土后,Al-23%Si合金的共晶组织产生了明显变化,稀土元素细化了合金的共晶组织,并使共晶硅相由层片状转变为短杆状.提高铸造速度和添加混合稀土可提高合金硬度和抗拉强度.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La加入量为0.3%时,铜质量分数(0.3%,0.8%,1.3%,1.8%和2.5%)对共晶铝硅合金(Al-12.6Si)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La的加入量为0.3%时,共晶硅由片状和针状变为点状和短棒状,达到了完全变质的状态.随着铜加入量的增加,合金中的Al2Cu相的数量增多、尺寸增加,合金的抗拉强度和硬度逐渐增大,延伸率有所下降;当Cu加入量为2.5%时,Al-12.6Si-2.5Cu-0.3La合金的抗拉强度为241.4MPa,延伸率为4.82%,硬度为83.9HV,与Al-12.6Si合金相比这些力学指标分别提高了58.1%,41.8%和30.9%,合金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近年来对Al-Si系合金基体晶粒细化元素、初晶Si及共晶Si变质元素、复合变质剂的研究,努力找到合适的细化变质方法,以得到优良的铸锭组织.  相似文献   

4.
以液态合金的多相结构模型为基础,对电脉冲作用下高硅铝合金熔体结构变化进行了热力学分析,并研究了电脉冲作用下Al-22%Si合金凝固组织的显微硬度以及凝固相变点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电脉冲促进了呈"胶体"状态存在的Si粒子在Al-22%Si合金熔体中的分解,提高了熔体的均匀程度,部分消除了来自Si原料的遗传性;电脉冲孕育处理提高了Al-22%Si合金熔体的过冷能力,增加了Si粒子在基体组织中的过饱和度,提高了基体的显微硬度;Al-22%Si合金基体显微硬度值的变化显示熔体对于电脉冲频率的响应比较敏感.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稀土Ce添加量对Al-5Ti-0.5Mg-0.15Gd中间合金微观组织和细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Al-5Ti-0.5Mg-0.15Gd中间合金基体上分布着条状的TiAl_3相,径向尺寸为10-200μm,轴向尺寸为30-40μm;当Ce加入量为0.5%时,Al-5Ti-0.5Mg-0.15Gd中的TiAl_3相尺寸明显降低,并随着Ce含量增加,TiAl_3相尺寸进一步降低,当Ce加入量增至1.5%时,细化剂中的TiAl_3颗粒相变得更加细小,并在轴向上发生离断;与Al-5Ti相比,Al-5Ti-0.5Mg-0.15Gd-1.5Ce对Al-7Si合金的α-Al细化更显著,并对合金中的共晶硅也有细化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改善铝铜合金铸件的综合性能,采用电阻炉熔炼制备Gd含量不同的Al-Cu-Gd合金,经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万能拉伸试验机和布氏硬度计测试分析,研究稀土元素Gd含量对合金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稀土Gd的质量分数从0增加到0.3%,合金显微组织得到细化,达到0.3%时,细化效果最优,合金的硬度和抗拉强度及伸长率均达到最佳;当稀土Gd的质量分数达到0.5%时,合金的晶粒细化不明显,合金的硬度和抗拉强度及伸长率均降低。  相似文献   

7.
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和显微硬度计对常压及6GPa高压下凝固的Al-17Zn-1.5Mg合金的组织和显微硬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Al-17Zn-1.5Mg合金在常压凝固条件下,由α-A1相和MgZn2相组成,其中α—Al相长成粗大的枝晶,大量针状第二相位于枝晶间位置,相互连接形成网络状。当该合金在6GPa高压下凝固时,枝晶组织显著细化,第二相尺寸减小、数量减少,形态变成点粒状。合金高压凝固后,显微硬度增加了21%。  相似文献   

8.
采用低频电磁半连续铸造技术制备Al-19.2%Si合金铸锭,利用电子光学显微镜对铸锭的显微组织进行分析比较,研究了电磁场强度和频率对初生硅颗粒形貌的影响;利用测温技术对合金的凝固过程进行监测,研究低频电磁场对凝固前沿温度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与普通DC铸造相比,采用低频电磁半连续铸造可以明显改变液穴中熔体的温度场,使其温度显著下降,温度分布均匀,液穴降低,初生硅颗粒得到有效细化;改变外加电磁场条件,随着电磁场强度的增加,初生硅颗粒细化;随着电磁场频率的增加初生硅颗粒逐渐变大.在本实验条件下,外加电磁场条件为15 Hz,12000At时,初生硅颗粒最为细小.  相似文献   

9.
熔体预结晶状态对Al-20% Si合金中初生Si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将Al-30%Si高温熔体与已开始结晶的Al-10%Si熔体相混合,并在不同过热条件下凝固,研究过共晶Al-20%Si熔体的预结晶状态对合金凝固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改变了合金预结晶状态的混合熔体可以获得分布均匀、尺寸小于40μm的初生Si,且过热处理可以进一步细化初生Si相.分析表明,将900℃的Al-30%Si熔体与580℃的Al-10%Si熔体混合可使Al-20%Si混合熔体的温度大幅降低至670℃,远低于两熔体混合前温度的平均值740℃,从而增大了合金液在凝固时的过冷度,细化初生Si相.过热混合熔体时,由于熔体微区仍存在成分和温度的不均匀性,使初生Si尺寸进一步减小.  相似文献   

10.
通过调整合金成分分别配置了添加Sb,Re,Al-5Ti-B,P等变质剂的试验用AHS合金.在相同工艺条件下,将所配合金挤压成直径为8 mm的圆棒试样.在相同条件下淬火时效后,运用金相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和分析了合金在不同变质剂变质处理后的显微组织和结构,运用电子拉伸设备测试了各试样合金的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锑对AHS合金有很强的变质作用;在AHS合金中添加微量Sb后,合金中板条状共晶硅相明显细化,呈短杆状,且元素Mg对Sb细化能起激化作用,使合金组织细密,从而使该合金具有较均匀细密的显微组织和优良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1.
羧甲基纤维素酸及其钠盐的转化净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工业品羧甲基纤维素酸及钠盐的相互转化进行除杂精制,以达到食品级标准。筛选了转化工艺条件,为生产作业提供参数。  相似文献   

12.
在策略分层思想的基础上,综合考虑策略的纵向求精和横向决策两方面因素,将策略安全级引入策略的求精操作中,作为某一策略层次上多种求精方案的横向决策依据,在系统可允许的安全级别范围内,提供准确而灵活的策略求精和决策机制,为基于策略的安全防护中安全策略的自动化执行和实施提供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13.
AlTiC和AlTiB中间合金细化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详细论述TiAl3形态对细化效果响应时间的影响以及AlTiC中间合金比AlTiB中间合金具有更好的细化效果和抗衰退性能。试验表明:AlTiC中间合金可以克服AlTiB中间合金的有关缺陷,含块状TiAl3粒子的AlTiC中间合金细化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4.
采用传统的固相反应法在La空位的La2/3Ba1/3MnO3粉末中掺入第二相ZnO,制备了一系列La空位的La2/3(1-x)Ba1/3MnO3/0.33ZnO(LBMO/ZnO)和La空位掺Dy的(La(0.6-x)Dy0.4)2/3Ba1/3MnO3/0.33ZnO(LBDMO/ZnO)复合体系.Rietveld方法拟合X射线衍射(XRD)测量结果表明,LBMO/ZnO复合体系中的LBMO为单相的钙钛矿结构,LBMO的结构参数(包括晶格参数,晶胞体积)以及Mn-O键长,Mn-O-Mn键角随空位浓度的增加呈单调变化的趋势;LBDMO/ZnO复合体系中除了形成LBMO相外,还存在DyMnO3杂相,LBDMO的结构参数以及Mn-O键长,Mn-O-Mn键角随空位浓度x的增加几乎没有发生变化.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都表明ZnO和锰氧化物没有发生反应,ZnO可能以非晶态的形式存在于复合体系中,这将影响复合体系的电磁输运性质.  相似文献   

15.
M进制细分方程解的正则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M进制细分方程Φ(x)=∑Nk=0PkΦ(Mx-k)的细分面具P有逼近阶m,则此面具是可以因子化的。利用细分面具P的因子分解性质及其谱特性研究细分方程解的光滑性,得到了解的光滑性的若干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16.
利用精化演算的方法开发软件,其过程由巨大数量的小步骤构成,由手工完成极其烦琐,也极容易出错,因此利用机器辅助工具的支持是必要的,在分析现有的精化工具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用于软件形式化开发的精化工具,并对其进行了需求分析和功能分析,在精化工具的设计中,讨论了作为定理证明器和精化引擎基础的窗口推理系统和用于程序精化推理的程序窗口推理系统,同时分析了设计中的设计目标,总体结构,精化与证明的表示方法,用户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高校的音乐教育在钢琴的教学中作出了诸多积极有益的探索。调查研究的结果表明,文化艺术修养的培养对于演奏者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因此,在钢琴教学中我们不能忽略这个因素,相反,应该更加重视,文化艺术修养的提升成为了教学的关注点之一。  相似文献   

18.
葡萄籽油的提取和精炼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葡萄籽油提取和精炼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文中的试验条件下,葡萄籽油浸提最佳工艺条件是:石油醚为浸提剂,葡萄籽粒度60目、含水量7.0%、料液比1 g∶7 mL、温度70℃、浸提时间4h.葡萄籽油精炼工艺条件是:碱炼初温45℃,碱液浓度9.50%,超碱用量0.3%;水化加水量2%,水化时间分别为1.0、0.5 h;二次脱色工艺为活性脱色白土,加量第1次1%,脱色时间30 min、脱色温度80℃,第2次加量1%,脱色时间15 min,温度85℃,真空度0.08 MPa;在真空度0.08 MPa、温度180℃、脱臭时间1 h条件下可以脱除葡萄籽油中的臭味成分,保持葡萄籽的固有香味.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高校的音乐教育在钢琴的教学中作出了诸多积极有益的探索。调查研究的结果表明,文化艺术修养的培养对于演奏者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因此,在钢琴教学中我们不能忽略这个因素,相反,应该更加重视,文化艺术修养的提升成为了教学的关注点之一。  相似文献   

20.
在认真研究和讨论紧致性空间本质特征和几种覆盖性质的基础上,给出了几个新的加细概念,从而给出了紧致性空间和可数紧致性空间的一些新的刻画;进一步讨论了紧致的T6空间,获得了T6空间的紧致性可以用函数开覆盖(补零覆盖)刻画等一系列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