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基于社会网络视角,研究不同的空间尺度下区域新兴产业技术创新合作网络动态演化规律,以及多维邻近性因素对创新合作网络的驱动机制。以2005—2016年广东省环保产业合作专利为数据来源,得出以下结论:跨组织的创新合作网络在广东环保产业技术创新过程中逐步发挥重要作用。创新网络呈现等级辐射和扩展扩散相结合、由珠三角向其他城市扩展扩散的变化趋势。地理邻近、社会邻近对创新合作具有持续正向促进效应。地理邻近的影响作用随着产业发展其重要性逐渐提升。制度邻近对创新合作先产生抑制作用后转为积极影响效应。制度邻近和社会邻近呈现显著的互补关系,可替代地理邻近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专利是产业创新的风向标,也是彰显企业创新能力的显示器.生态修复作为环保行业的基础性产业,承担着国土生态修复和地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使命.基于中国2001-2019年生态修复专利数据,探析我国生态修复专利产业布局、网络合作特征及技术创新演进趋势,以期为我国生态修复产业政策和企业发展提供参考.研究方法:专利计量法与社会网络分析法.研究结果:①我国生态修复产业空间布局不均衡,且尚未走进技术驱动阶段,提升跨区域合作效应、增强产学研合作及提升产业链延伸增值成为重要实现方式;②生态修复技术主题演进与产业发展轨迹高度一致,水环境治理、生态工程、植被栽培是专利申请热点;③生态修复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技术融合改进,有效解决复杂环境问题,成为未来产业发展重要趋势.研究结论:加快生态修复专利市场化转换,推动政策驱动向技术驱动产业转型,需以优化专利产业布局、推动企业作为专利主体的产学研转化为重要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3.
比较研究国内外主要公司专利外部合作状况,对我国公司专利申请与技术创新活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表明,国外公司专利的外部合作率普遍高于我国国内的公司。我国国内公司应加强专利合作,注重产业.大学.政府三螺旋创新网络建设。  相似文献   

4.
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基于1991—2020年福建省新材料产业产学研合作专利数据的分析表明,福建省新材料产业合作创新网络规模迅速增大,合作日益频繁,但合作创新网络密度仍然较低,平均路径长度较短,且网络中心性突出,显示出小世界特性;合作创新网络发展呈现出典型的核心 边缘结构,大部分创新个体处于网络边缘,网络影响力有限,少数个体处于核心位置,能吸引大量的创新合作,具有较大的网络影响力;合作网络中的创新主体逐渐由高校转变为企业,但高校仍然是网络核心,以厦门大学为代表的部分省内高校发挥着重要的“枢纽”作用。建议福建省新材料产业持续推进更加广泛和深入的产学研创新合作,充分发挥核心主体的引领作用,强化企业的创新合作意识。  相似文献   

5.
影响合作创新的因素有创新主体的知识资源结构、管理者学习能力、组织学习能力和社会网络能力,以及合作创新主体所处的产业集群形成阶段和技术创新的类型.根据这些因素,构造一个合作创新水平评价模型.运用该模型对人情社会的合作创新环境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人情社会中的合作创新水平是低水平.进一步通过对合作创新系统演化的稳定性分析,得到的结论是人情社会低水平的合作创新环境具有相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对创新联合体牵头企业的专利引用网络和学术论文网络进行了梳理,比较了不同产业技术领域下的2个网络的密度、长度和中心势特征,对2个网络决定企业专利授权数量的机制做了实证分析。验证了专利和论文所代表的技术-知识网络为企业创新的源泉,企业授权专利数量被2个网络的密度、长度和中心势所显著影响,同时还受到行业技术类型等因素的调节。提出:降低规模、融资能力、国企背景等“创新联合体”牵头企业的遴选标准;从2个网络特征值中发掘评价依据,对其技术创新基础、创新动机、创新前景进行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7.
基于专利合作、专利转移、论文合作数据,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南京都市圈2010年和2020年的创新合作网络格局进行测度.结果表明:2010—2020年,南京都市圈创新合作网络呈现出以南京为核心的单中心空间结构,镇江、扬州、马鞍山属于次级核心节点,其他城市为边缘城市,网络联系较弱;三种创新合作网络规模持续扩张,但不同网络扩张趋势不同,由强至弱依次为专利转移、专利合作、论文合作;南京都市圈创新合作网络已初具规模,但内部城市合作分工地位尚不明确,资源共享机制仍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8.
技术预见与创新发展在战略规划、网络建设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关联性。技术预见在企业层面上可以为企业技术创新的战略规划提供依据,为企业技术创新的质量提供保证;在区域层面上,可以有效引导区域产业的创新方向,实现区域创新的可持续发展;在国家层面上,可以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高效运行提供有利方式,促使创新主体的衔接与合作、创新网络的整合与集成。  相似文献   

9.
激光和光电子产业具有技术复杂性和地理集聚性的特征.依据新技术创新过程的网络化范式特征,从外部环境、产品差异、创新差异、创新主体差异等方面研究了影响创新网络构建的因素.认为创新联盟、合作研发和人才交流是适合不同光电子产业领域、不同产业集聚阶段的创新网络形式.随着网络内部联系紧密程度逐步降低,网络节点的地理临近性可能不断提升.创新网络结构、内容和节点之间关系的不断变化将导致网络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之中.鉴于激光和光电子产业的战略地位和创新网络的基本属性与动态演化,建议产业后进国家政府通过政策的全面性、多层次性和专业性来促进适合的创新网络建设.  相似文献   

10.
王少峰 《遵义科技》2008,36(1):7-11
简要介绍了合作创新及遵义市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阐述了合作创新在技术创新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论述了合作创新在遵义市主要产业发展中的作用,提出了实施以产学研为主要内容的合作创新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1.
在对于创新型产业集群网络关系特征、技术创新扩散与创新绩效之间关系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理论模型,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网络关系特征中的社会联系与信息共享对于技术创新扩散中的扩散环境、扩散速度等要素均存在着显著地正向影响;技术创新扩散中的扩散环境和扩散速度均对于创新绩效呈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2.
利用109家中小电子和信息科技企业的数据,采用多层线性模型检验吸收能力对四种合作策略与创新绩效关系的影响,发现:和供应商合作及和顾客合作能够改善创新绩效,和竞争者合作降低创新绩效,和科研院所合作与创新绩效的关系不显著;吸收能力显著提升与供应商合作和与科研院所合作的创新绩效,但对和顾客合作及和竞争者合作的创新绩效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企业动态能力与技术创新绩效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动态能力和创新绩效的概念界定入手,明确动态能力和创新绩效的构成维度,结合资源位势、市场感知能力、整合重构能力、学习吸收能力、网络协作能力和创新绩效的作用关系提出研究假设;结构方程模型计算,验证了动态能力对创新绩效正向作用的假设;最后,从资源位势提升、感知力增强、整合能力优化、学习吸收力改善、外部网络联系五方面提出提升动态能力改善创新绩效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以创新生态系统理论为分析框架,结合荷兰ASML公司案例研究,阐述了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与创新生态系统建设的关系,分析了创新生态体系的建设路径及特点。基于知识管理的网络协作、“路线图”的创新协同及核心企业的统领作用是ASML创新生态体系建设的成功经验。ASML作为光刻装备产业的核心企业,根据路线图作为总纲统领包括供应商、大学和研究机构在内的创新生态系统建设,引领行业发展趋势,形成一个广泛参与的基于协作的创新网络体系。这种创新生态系统的建设框架对于中国区域产业创新的生态建设以及如何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方面具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基于技术创新视角的产业集群风险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技术创新在给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社会效益的同时,也蕴含着潜在的风险,而产业集群这种网络组织形式有可能使风险的影响进一步扩大。利用经济学分析范式推导集群创新需求曲线,进而论述由创新诱发的集群风险的表现形式,最后给出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6.
产业技术创新协同对于技术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基于协同视角,提出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主要由产业自身创新能力和产业创新内外部协同两大方面因素构成,由此构建了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框架。以此对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进而设计了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7.
产学研有效合作的基础是合作方通过耦合互动形成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耦合互动强度、耦合互动时间、情感性耦合互动行为和任务性耦合互动行为对创新绩效有显著影响。基于耦合互动视角,提升产学研合作组织的创新绩效可以通过建设结合机制、完善运行机制和增强文化的整合等途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18.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创新体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创新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会极大地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竞争力的提高。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存在的创新能力较弱、产业网络有待强化、产学研联合机制不强、产权不够明晰、缺少能促进高新技术产业成长的文化等问题 ,综述了产业集群创新体系的研究成果 ,系统分析了创新体系要素、创新活动过程和基于政府的创新要素 ,提出了建立和完善我国产业集群创新体系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网络能力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探索其作用机制中存在的中介作用和调节作用,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和多元层级回归等方法分析了网络能力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机制,并以我国297家企业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通过Cronbach'sα检验、 KMO、 Bartlett球形检验等验证相关数据,并得到最后模型参数值.结果证明,网络能力通过知识管理的中介作用正向激励企业创新,且作用关系受到环境动态性的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0.
信息技术企业是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创新效率可以有效反映当前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活力与创新水平。但目前我国的创新效率较低,创新评价体系不够完善。传统的创新评价方法受到环境变量的影响,对效率的测度仅停留在在产业及区域层面,创新效率评价不全面。本文运用DEA与SFA技术相结合的“三阶段DEA”分析法对我国上市公司中35 家信息技术企业的创新效率进行测度评价。研究表明,一阶段我国信息技术企业普遍处于创新无效率状态,在剔除宏观及微观环境变量的影响后,信息技术企业的创新效率显著提升,发展前景可观。环境因素方面,政府补助、主营业务收入及资产总计与创新资源的投入冗余成正相关,资产利润率及资产负债率与创新资源的投入冗余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