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在700~750℃的温度条件下,应用电化学稳态技术和暂态技术,对氯化镁电解镁离子的放电过程和液镁成核过程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考察了工艺条件对液镁析出状态的影响.研究表明:镁的析出过程是包含两个电子的受扩散过程控制的简单反应;液镁析出的相过程为三维瞬时成核过程.导出了成核速度和核心生长速度表达式.电解质氯化镁浓度、电流密度、电解温度和电极材料均能影响液镁析出状态.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氯化钠、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镁-氯化钠-氯化钾熔体系中碱金属的析出行为.研究表明:由于去极化作用.碱金属析出电位远正于其热力学析出电位.氯化镁在正常工业浓度下电解时碱金属也与镁同时放电  相似文献   

3.
对亚共晶铸铁重熔后从液——固相区冷却时的结晶过程进行了直接显微观察和电视录象。试验中观察到共晶转变时石墨的析出具有突发性。在石墨的长大方式方面,除常见的分枝生长外,观察到了在成核及共晶前期的碰撞结合,共晶中、后期的粘接长大等方式。同时观察到了共晶过程中石墨与奥氏体互为衬底的析出过程,表明石墨外围的奥氏体壳是逐渐形成的。试验中还观察到当亚共晶铸铁进行非平衡凝固时,无初生γ相析出而直接进行伪共晶的情况。  相似文献   

4.
应用循环伏安法,计时电流法和计时电位法对铝从AlCl_3-NaCl-CsCl熔体中的析出过程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在该熔体系中铝的析出为包含三个电子的简单快速反应。从计时电位法测出700℃时氯化铝的扩散系数为5.4±0.3cm~2·s~(-1)。研究同时表明成核与长大过程在初期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针对镁熔液中氢气泡的析出过程,分析氢气泡析出的动力学特性。考虑多种因素对氢气泡析出影响,对镁熔液中氢气泡上浮运动进行受力分析,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得出氢气泡上浮运动过程中的瞬时加速度方程,并结合气体状态方程、传质边界层方程及流函数等相关性质,推导出镁熔液中氢气泡在析出过程中气泡速度、气泡半径、气泡上浮高度与时间变化关系的动力学模型。采用龙格库塔算法将模型方程在MATLAB中进行编程计算,得到气泡传质速率与时间及气泡半径与时间的关系曲线。研究结果表明:氢气泡形核后析出,随着上浮高度的增加,气泡速度与半径都随之变大,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临近界面处,气泡趋于某一速度值析出并破裂。此模型为镁熔液中氢气泡的形成机理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对镁合金液态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研究电化学成核和长大可为熔盐电镀找到一些控制镀层质量的方法,对熔盐电镀很重要。 电化学成核和长大是通过电化学反应生成新相的过程,其基本关系过去都是从气—液相变和液—固相变的关系导出的。本文利用两个带电的简单相之间的平衡条件——电化学势相等,导出了电化学成核和长大的基本热力学关系和晶核密度(或成核速度)公式。本文还利用溶液中离子的半球形扩散方程,并考虑成核和长大的特点,导出了恒电势下半球形晶核形成和长大的暂态极化公式。推导过程比过去更加直接明瞭,所得的一些关系比经典理论更加普遍,因而更易于理解。  相似文献   

7.
镁电解过程氯气喷射角及流体流动的水力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g熔盐电解过程中,两极产物镁和氯气的分离效果与阳极气泡的运动特征及电解质的循环状况关系密切。本实验采用石英透明电解槽对MgCl_2电解过程中阳极气泡析出的物理过程和氯气喷射角进行观测;并用水力模拟方法研究工艺和结构因数对流体流动状态的影响。高温电解实验观测得氯气喷射角为5°~10°,且不随阳极倾斜发生变化;水力模拟测得氯气喷射角为10°~15°。本研究所揭示的这些物理过程和工艺因数的影响可为镁电解槽结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采用小角X射线散射技术对2091Al-Li合金时效过程中 δ′相的生长机制和相界特性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在时效初期, 析出的δ′相粒子与基体之间存在过渡界面层, 这说明δ′相是通过调幅分解形成的. 在时效后期, δ′相粒子与基体之间有清晰的界面, 表明δ′相粒子是以成核生长的方式进行的.  相似文献   

9.
采用小角X射线散射技术对2091Al-Li合金时效过程中δ′相的生长机制和相界特性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在时效初期, 析出的δ′相粒子与基体之间存在过渡界面层, 这说明δ′相是通过调幅分解形成的. 在时效后期, δ′相粒子与基体之间有清晰的界面, 表明δ′相粒子是以成核生长的方式进行的.  相似文献   

10.
离子场强和混溶温度是影响非晶态固体相分离和结晶的主要因素,相分离为玻璃的结晶成核提供一种驱动力;相分离产生的界面为晶相的成核提供了有效的成核位;相分离导致两液相中的一相具有比母相明显大的原子迁移率来促使系统均匀成核,相分离和结晶之间也存在着一些不确定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分别对 P 型单晶硅电解掺氢的电极制作、实验装置、电解液的选择、电解后浅杂质浓度的分布等进行了研究。并用 G—V 法证明了分别以 H_2SO_4和H_3PO_4为电解掖时对 P 型单晶硅电解掺氢都能使硅片表面附近几个微米范围内浅杂质浓度下降,在 H_3PO_4中掺氢效果较 H_2SO_4中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2.
电解法处理硫化物恶臭污水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提出了电解法处理硫化物恶臭污水的有关工艺,进行了初步的试验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理效果,去除了硫化氢和甲硫醇一类的恶臭物质,处理后的废水无色无臭。  相似文献   

13.
松香生产废水的内电解处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采用内电解法处理松香生产废水的反应条件和处理效果,并用气相色谱法对内电解处理过程中废水有机成分的变化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内电解反应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时间9~11 h,pH范围3.5~5,铁屑投加量为60 g/600 mL废水.另外,实验数据还表明,内电解处理可提高松香废水的可生化性.  相似文献   

14.
成对电解法制取葡萄糖酸和山梨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用葡萄糖成对电解氧化还原法制取葡萄糖酸和山梨醇的工艺条件,对直接电解法和间接电解法进行了研究比较,分析了它们的优缺点,以期打到实现工业化生产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电解氯化钠水溶液处理十二碳硫醇恶臭污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电解氯化钠水溶液配合活性炭催化氧化处理十二碳硫酵恶臭污水.进行了初步的实验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电流3A条件下电解30g/L的NaCl水溶液,以活性炭作催化剂,反应温度为20℃,反应时间10—30s可以去除十二碳硫酵恶臭物质.  相似文献   

16.
酸性介质中煤电化学氧化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酸性介质中铁离子对煤浆电化学氧化动力学影响的分析,表明煤是由Fe~(3+)催化氧化的,且还原而成的Fe~(2+)在阳板上又氧化生成Fe~(3+)。推导出煤浆液中固体颗粒电氧化的数学模型。在含有Fe~(2+)的酸性煤浆中,用此模型计算了煤氧化化学步骤的速度常数。  相似文献   

17.
超声对电解水阳极放氧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超声对电解 KOH水溶液中阳极放氧过程的影响 .分别测定了不同温度下有超声和无超声作用时电解 KOH水溶液的阳极稳态极化曲线 .探讨了恒电位操作条件下超声对阳极放氧过程的电流密度、电流效率及放氧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 :超声可以强化电解水过程的阳极放氧 ,在 2 5℃、电极电位为0 .6V( vs SCE)时 ,有超声作用时的电流密度是无超声作用时的 1 .5倍 .  相似文献   

18.
工业铜渣和软锰矿在硫酸介质中经氧化还原,得到硫酸铜和硫酸锰混合溶液,净化过滤后,用氨与碳酸氢铵混合溶液分离锰得到的铜氨溶液,通过控制电解技术参数电解制得铜。研究表明在50℃、电流密度为150 A/m2条件下可以得到2#阴极铜。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用铁屑内电解-絮凝法处理含ABS废水的新方法。确定了处理废水的最佳条件。实践证明,该方法具有处理效果好、费用低廉、工艺简单等诸多优点。  相似文献   

20.
The composites obtained from carbon fibers have poor interlaminar shear strength beacuse ofthe few active polar groups on the carbon fiber surface and the weak bonding between the carbonfiber and the resin matrix. An electrolysis study to increase the surface acidic groups of the carbonfiber was investigated in this paper.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urface acidic groups,tensile strength, peeling strength of the carbon fabrics increased under certain electrolytic condi-tions, but the breaking elongations decreased. When the electrolytic conditions were too strong,tensile strength and peeling strength dropped down. Electronic scanning micrographs showed theengraved surfaces of carbon fibers after electrolys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