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近期中石化在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山前带哈山地区三叠系获得突破,由于地层超剥关系复杂,且前期受资料限制,圈闭类型及发育特征制约了该区的勘探进展。运用陆相层序地层学方法,借鉴前人研究成果,依据野外露头、地震相、岩心相特征,结合20余口井的钻录测井资料,在哈山地区三叠系内部划分出3个三级层序单元,识别出1期低位域、3期水进域和3期高位域沉积;分析认为体系域的纵向组合制约了储盖组合,从而控制了圈闭类型及有效性;区内三叠系发育构造地层、岩性两类圈闭,构造地层类圈闭主要发育在低位域,受三排北东向断层和尖灭线控制,岩性圈闭发育在高位域及水进域。  相似文献   

2.
准噶尔盆地红车地区侏罗系沉积特征与沉积环境演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红车地区侏罗系是准噶尔盆地西北缘重要的油气富集带之一,其沉积相的研究是有利区带评价的基础.首先结合测井、地震等资料.通过岩心描述和分析,在红车地区识别出冲积扇、辫状河、三角洲、湖泊等多种沉积相类型.其中八道湾组晚期及三工河组时期,振荡背景下形成辨状河三角洲前缘砂岩与滨浅湖泥岩交互沉积,生、储、盖配置关系良好,为岩性圈闭的有利相带.之后针对红车地区侏罗系主要地震相特征加以探讨,并在中期基准面旋回分析的基础上,明确侏罗系各砂组的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重塑红车地区侏罗纪沉积演化历史.最后探讨了沉积相与岩性圈闭发育的关系,并指出八道湾组及三工河组沉积时期岩性圈闭发育的有利位置.  相似文献   

3.
方正断陷位于松辽盆地东侧的依-舒地堑中北段,为一个一级负向构造单元。根据钻井资料,结合地震资料对研究区油气成藏条件进行综合分析,认为该区具备良好的生储盖组合条件,圈闭条件较好,油气藏的类型主要为构造油气藏和岩性油气藏。通过对各主要目的层的构造特征,相带展布规律及储层发育特征,结合钻探成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伊汉通断裂是本区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伊汉通断裂两侧发育的圈闭、新安村 乌云组下部发育的岩性圈闭、柞树岗次凹斜坡处发育的岩性圈闭、达连河组发育的岩性圈闭及其顶面发育的构造圈闭是油气聚集的主要场所。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充分利用各种资料,实现准噶尔盆地腹部陆西地区多区块三维地震资料的联合编图,对该地区研究层段按层序/体系域进行半定性半定量化沉积体系研究,并在此基础上,以三工河组为例,预测岩性-地层圈闭的有利发育区带。  相似文献   

5.
以Melut盆地P地区白垩系Galhak组为例,从井筒资料出发,采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分析、地震属性分析、波阻抗反演等地震储层横向预测技术和储层建模技术,在确定Galhak组层序框架、沉积相和储层分布特征的基础上,结合现今及古构造特征,进行岩性圈闭识别与评价。P地区白垩系Galhak组岩性油气藏发育在湖侵体系域的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微相。解剖了已发现的白垩系Galhak油气藏,确定岩性圈闭的成藏条件、主控因素为输导系统和局部泥岩盖层。由于近源优势,P地区白垩系Galhak组具有发育岩性油气藏的有利地质条件,局部盖层发育的地区和剖面上反向正断层的上升盘为白垩系Galhak组岩性圈闭勘探的有利构造部位。Galhak-Ⅳ段是Galhak组岩性圈闭发育的最有利层段。Melut盆地岩性油气藏具有广阔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6.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斜坡区不整合面在油气成藏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斜坡区发育地层不整合油气藏。研究表明 ,二叠系内部各组地层之间呈不整合接触 ,在不整合面附近地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明显增大 ,因而是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玛北油田百口泉、乌尔禾组油藏原油物性差异与油气运移通道有关 ,百口泉组油藏是通过不整合面运移聚集的 ,油气性质以富含轻质组分和低密度为特征。不整合圈闭发育的扇体是油气聚集的场所 ,油气富集是在不整合面附近  相似文献   

7.
准噶尔盆地腹部莫索湾沙漠区侏罗系煤下储层三工河组是主要油气高产层系之一,主要发育构造-岩性复合圈闭,目的层受地表沙漠和西山窑强煤层影响,地震资料信噪比、分辨率低,反射能量弱,储层薄、横向变化快.将地质与地球物理技术有机结合,采用面向目标识别处理技术、岩石物理分析技术、叠前储层预测和流体检测技术,取得了丰富的地震地质结果,为该地区的储量升级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8.
 以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的基本理论为指导,在大量测井、钻井、地震、分析化验等资料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红车地区三叠系进行层序地层划分对比,将整个三叠系划分为5 个三级层序(TSQ1-TSQ5),其中TSQ2 相当于克拉玛依下亚组,TSQ3 相当于克拉玛依上亚组。研究发现,三叠纪进入板内前陆盆地演化阶段,构造活动较缓,无明显的构造坡折,难以识别出初次湖泛面,易识别出最大湖泛面,其下为湖侵体系域,之上为高位体系域。根据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构造发育背景和沉积体系的类型及展布,并结合沉积相旋回的演化特征,建立了区内三叠系层序地层发育模式,盆地构造活动等因素对层序的形成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探讨了层序地层格架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指出TSQ2 沉积时期,泛滥平原发育使得其泥质含量较高,更有利于岩性油气藏的形成,尤其在红9 井-红61 井一带,砂地比普遍在25%~40%,同时该区域储层物性较好,为TSQ2 时期岩性圈闭最为有利区域。  相似文献   

9.
针对新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石炭系地震反射杂乱,采用地震手段进行内幕构造解剖难度大的问题,开展了基于成像测井解释的石炭系火山岩内幕构造解剖研究。以盆地西北缘克拉玛依油田三区石炭系油藏为例,采用成像测井资料识别地层产状、单井成像测井构造解释及多井地层产状组合断层解释等,对该区石炭系火山岩地层内幕构造进行解剖,识别出石炭系内部2条逆断层。部署检查井证实解释的合理性,验证了成像测井解剖复杂火山岩内幕构造方法的适用性,为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火山岩复杂地层构造解剖及油藏优化部署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以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吐孜阿克内沟八道湾组野外露头追踪实测资料为基础,利用露头直观性识别厘定了中下侏罗统吐孜阿克内沟八道湾组层序地层界面.通过对岩性特征、沉积构造等相标志分析,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吐孜阿克内沟八道湾组沉积相特征进行解剖,识别出研究区共发育9种岩相和5种典型砾石质辫状河岩相序列组合,并判断出古气候经历了干旱向温带潮湿气候的转变.在此基础上,依据典型岩相标志分析,在吐孜阿克内沟八道湾组沉积中划分出辫状河道和河漫滩两种沉积相,进一步识别出河床滞留、心滩、泛滥平原、河漫沼泽和河漫湖泊等沉积微相,最终建立吐孜阿克内沟八道湾组的沉积序列,探讨了基准面不断上升的砾石质辫状河沉积体系模式.该研究成果可为准噶尔盆地勘探目标的优选提供地质依据,也可为该区油气勘探开发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11.
准噶尔盆地腹部二叠系混源油油源组成与聚集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原油普遍混源,为确定混源油的油源组成,本文尝试选取代表不同端元的单一油源原油的样品,进行人工配比混合模拟实验,发现原油饱和烃馏分C20-C21-C23三环萜烷的峰形会随不同油源原油的混合比例而有规律地变化.据此,以本区邻近盆1井西生烃凹陷的莫索湾和莫北油田为例,研究了混源油的聚集特征,结果表明,在近生烃凹陷区,晚期生成的下乌尔禾组生源油所占比例较高,而在远生烃凹陷地区,早期生成的风城组生源油所占比例较高,后期下乌尔禾组原油对前期风城组原油的"推动"作用以及发生在"推动"过程中的混源效应和次生变化,是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原油聚集过程中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2.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乌尔禾地区二叠系风城组主要发育云质岩和火山岩两类储集体,研究这两类储集体的分布范围对该区的石油勘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云质岩和火山岩规模分布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相似的强反射特征,仅靠振幅类属性难以区分云质岩类和火山岩类储层.本文利用频谱分析技术分析云质岩和火山岩这两类储层在频率响应上的不一致性,将两者的分布区域区分开,并结合该区探井的试油资料,总结出不同层段云质岩类储层产能的高低与其频谱特征的规律,从而提取属性对云质岩类优质储层分布范围进行预测,为该区二叠系风城组的勘探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支持.利用频谱分解技术预测云质岩类优质储层的方法为其他区域云质岩类油气勘探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准东阜东斜坡fu26井在石炭系获高产气流、古城凹陷cheng1井见良好显示,同时均揭示厚层烃源岩,证实了准东石炭系具备形成天然气大场面的烃源岩基础。为了进一步落实准东石炭系天然气勘探潜力,通过区域统层、构造格局分析及井震匹配研究,整体落实了石炭系烃源岩分布及规模,为该区勘探指明了方向。区域统层研究表明,松喀尔苏组b段为石炭系主力烃源岩发育层段;构造格局分析表明,准东发育南北两大凹陷带,北部凹陷带已规模发现,南部凹陷带烃源岩规模发育,是下步探索的重点领域;井震匹配分析表明,南部凹陷带内主要发育东道海子、阜康、吉木萨尔和古城4大凹陷,其中,阜康和吉木萨尔凹陷烃源岩分布范围广、厚度大、生气强度大,具备形成规模天然气的资源基础。  相似文献   

14.
四川盆地页岩气藏和连续型-非连续型气藏基本特征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四川盆地是一个多旋回叠合盆地,发育了两套海相优质烃源岩(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其有机质成熟度高(R_o=1.5%~6%),绝大多数地区普遍不利于页岩气藏的形成;另发育两套海陆过渡相(上二叠统龙潭组和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优质烃源岩,其成熟度相对较低(R_o=0.7%~3%),在川西南-川南地区具有较有利的页岩气勘探前景.四川盆地页岩烃源岩排烃效率高, 为大规模油气藏提供了烃源;多存在晚期快速隆升调整过程, 为吸附气的解吸创造了条件.页岩气藏经历了早期地质条件优越、生物气高效成藏,中期深埋地腹、原油裂解气快速成藏,晚期快速隆升、脱溶气和解吸气调整成藏等过程.四川叠合盆地油气藏具有多样性特征, 发育了从非连续型到连续型完整序列的油气藏类型.典型的非连续型气藏主要是指构造圈闭(以及部分构造-岩性圈闭)气藏,其圈闭相对独立,非连续分布, 储集空间类型以孔隙型为主.震旦系威远气田、川东石炭系气田群及川东北下三叠统飞仙关组气藏群等具有相对典型的非连续型气藏特征.非连续型-连续型过渡气藏介于连续型气藏与非连续型气藏之间,呈分散状或连续状分布, 圈闭类型多以复合圈闭为主,可发育有裂缝圈闭(川东南二叠系阳新统气藏)及岩性圈闭(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气藏).储集空间以裂缝型或次生溶孔为主,非均质性强,普遍存在异常高压.四川盆地连续型气藏应以页岩气藏为主, 但现今未有成功勘探开发页岩气藏的实例.四川叠合盆地具有多旋回构造-沉积演化、优质烃源岩分布的区域性、储层的非均质性和天然气的活动性,及油气成藏经历了生物气、吸附气、裂解气、脱溶气和解吸气演替等多样性特征.因此,四川盆地的油气勘探和研究应形成常规与非常规、连续型与非连续型、原生与次生油气藏的立体勘探和研究局面, 尤其应加强非连续型-连续型过渡油气藏特征、形成机理和分布规律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平庄盆地烃源岩的赋存特征,结合地质勘查资料,根据沉积学、地球化学理论,分析了该盆地的石油地质特征。结果表明,平庄盆地内发育有三套烃源岩,分别归属九佛堂组、沙海组、阜新组,前两者是构成盆地的主要烃源岩;烃源岩主要形成于半深湖一深湖,部分形成于浅湖、闭塞湖湾及湖沼,其类型以暗色泥岩、油页岩、泥质白云岩等为主;盆地生储盖组合以侧变式为主,油气的圈闭类型主要为断背斜。该结果为平庄盆地的基础地质研究及石油地质勘查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对准噶尔盆地腹部东道海子凹陷二叠系平地泉组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进行评价,通过对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类型与成熟度及烃源岩厚度特征分析表明,平地泉组发育湖相泥岩,在凹陷内分布广泛、厚度大,为东道海子凹陷的主力烃源岩;凹陷东北部滴南地区平地泉组烃源岩为中等-好的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为Ⅱ2型-Ⅲ型,热演化达到成熟-生油高峰阶段;平地泉组门限深度为2 350m,生油高峰深度为2 900m左右。结合邻区资料,认为东道海子凹陷主体平地泉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类型较好,达到生油高峰-高成熟阶段,具有较高的资源潜力。  相似文献   

17.
对准噶尔盆地东道海子凹陷滴南地区的滴南1、滴南7、滴南8等井原油与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分析,探论该区油源关系。通过对原油的族组成、碳同位素、饱和烃色谱、甾萜烷化合物及轻烃参数、烃源岩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的研究,结果表明:东道海子凹陷二叠系平地泉组烃源岩处于低成熟-成熟阶段,三环萜烷含量高,Ts<Tm,γ蜡烷含量低,甾烷中 C27、C28、C29呈反“L”形分布。滴南地区二叠系原油和储层抽提物地球化学参数及甾萜烷特征与平地泉组烃源岩相似,具有亲缘关系。侏罗系原油具有侏罗系烃源岩来源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四川盆地南部嘉陵江组天然气远源成藏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四川盆地南部嘉陵江组钻探和开发成果为基础,分析了嘉陵江组气藏的烃源、储层、盖层和圈闭条件等成藏要素,研究认为烃源断层是二叠系和更深层烃源层中天然气进入嘉陵江组的重要输导条件,烃源断层不发育的构造因为嘉陵江组自身烃源条件差难以形成气藏.嘉陵江组天然气藏为依靠喜马拉雅期断层输导的远源成藏模式,成藏控制因素可概括为:烃源断层控制了气源;沉积成岩相带、中三叠世末期古隆起剥蚀作用和裂缝发育控制了储层分布、储层渗透性与连通范围;古隆起剥蚀作用和断层作用同样控制了圈闭的保存条件.  相似文献   

19.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隐蔽油气藏形成与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沉积以近物源、多物源的冲积扇—河流—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为特征,岩性横向变化大,各种砂体岩性圈闭十分发育;构造活动强烈且具多期性,形成多种地层、裂缝、复合型隐蔽圈闭以及隐伏的构造圈闭.充足的油源为该区隐蔽油气藏的形成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晚期生烃保证了后期形成的裂缝型隐蔽圈闭也可成藏.分析柴西地区隐蔽油气藏的形成条件,认为柴西地区隐蔽油气藏类型多,分布广,蕴藏储量大,具有相当大的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20.
火山岩型油气藏是准噶尔盆地十分重要的油气藏类型,近年来针对该类型油气藏的勘探在准东地区呈现出多点开花的场面。为了加快推进准东地区石炭系火山岩油气藏的勘探,本文通过高精度航磁、区域重力、地震和钻井资料对准噶尔盆地东部的断裂系统进行推断与解释,重点对该区磁性体的埋深开展分析。基于航磁计算的磁性体深度显示,准噶尔盆地东部隆起区磁性体最小埋深在0.5-2.2 km之间,清晰地呈现出南北分带,东西分块的构造格局。以隆起区中部一条近南北向深大断裂为界,东部和西部磁性体的深度、规模和形态存在明显差异。受次级断裂的影响,东部磁性体呈北东向展布,西部磁性体呈北西向和近东西向展布。依据断裂系统和磁性体埋藏深度对火山岩体油气成藏的控制,结合石炭系烃源岩生烃强度的展布,在准东地区预测出三个有利的火山岩油气藏勘探区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