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合理密植是提高单产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湖北省棉地畦宽一般7~8尺,每畦四等行种植,通常封行过早,荫蔽严重,以致结铃少、蕾铃脱落多,影响棉花产量的提高。荆州地区的广大棉农通过分析棉地路边、畦边棉株结桃多、成熟早的现象,进行多种种植方式的合理密植试验,成功地创造了三组六行式宽窄行密植方式,辩证地统一了密与光的矛盾。1973年荆州地区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美国在棉花栽培制度方面研究试验窄行种植,棉花行距由原来的100厘米左右改为20~40厘米,每亩株数由2,600~8,000株增加为每亩30,000株以上。据估计,1971年在得克萨斯州平原地区种植窄行距棉花12万亩,1972年种植30万亩,1973年准备种植60万亩以上。目  相似文献   

3.
蓖麻棉     
湖北省黄梅县老棉农经过四年多的不断实践,培育出棉花与蓖麻杂交的“蓖麻棉”和棉花与木槿树杂交的“红槿棉”。“蓖麻棉”是胡世柏公社五一大队老棉农胡三女等用棉花作父本,蓖麻作母本嫁接成功的。“蓖麻棉”与其他棉花比较,耐寒耐旱,抗虫力强,花蕾脱落少。1971年试种304株长势很好,棉株成塔形,枝层多,一般有18~20层,最多28层;果枝短,一般5~6厘米;结桃象蓖麻籽一  相似文献   

4.
2003年,我们在琼库勒乡克亚克村三队做了棉花高密度宽膜对比试验,.试验设三个重复,每个重复面积2亩,试验地面积6亩。加密度的为17000株/亩,常规密度为12000株庙,将株距由12.5厘米缩减至9.5厘米,单产由原来的每亩128公斤增加到每苗153—154公斤,  相似文献   

5.
1、供试药剂1.1棉盛丰常州盛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提供。2、试验方法2.1试验说明:选取棉田1200M2,棉花品种为新陆中14号。肥力中等的沙壤型土地,试验区棉花长势一致,试验地田间管理与大田相同:每亩施复合专用肥40kg,头水前追施尿素8kg,全生育期放滴灌水8次。试验于7月中旬实施一次,从试验至10月初,用药期间最高日平均气温为31.6℃、最低12℃、平均21.8℃。2.2试验设计:试验设2个处理,重复3次。每小区面积200M2,各小区随机区组排列,每小区取有代表性的棉株固定10株挂牌,调查药前及药后10天株高、果枝数、铃数,收获后计小区产量性状。各处理剂…  相似文献   

6.
去年我场的棉花培育到花铃期(7月下旬),棉株已长到90厘米左右,生长正常花蕾多。有的同志认为应继续促使棉株现蕾、开花、结铃、长桃,以保证“嫩过八、九月不早衰”,实现增产指标。可是也有人错误地认为再施肥花蕾幼铃要落掉,后期要返青。结果采取了几种不同的处理:大面积亩施氮素化肥25斤(其中有25%面积到8月10日发现缺肥现象才施下);铃子多的五号地,在7月27日亩施20斤化肥的基础上,于8月10日每亩又施20斤;四号地有0.88亩不施花铃肥。这样,自然地出现了花铃肥不同的三个处理,其表现主要有:  相似文献   

7.
棉花的生长刺激素——4—碘苯氧乙酸合成的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是人民重要的生活资料,近年来发现4—磺苯氨乙酸[4—;p—iodophenoxyacetic acid]是棉花良好的生长剌激素,湖北农药厂蒋兴材同志对此作了综合的报导,详细介绍了苏联学者试验该产品的效果:在棉花作物开花结铃期喷射刺激素以4—磺苯氧乙酸效果最为显著,结果证明,用0.001% 4—碘苯氧乙酸溶液喷射过的棉株,仔棉产量几乎为未喷  相似文献   

8.
通过大田对比试验,了解棉花花铃期喷施果桃多与铃丰保对棉花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棉花花铃期叶面喷施果桃多与铃丰保能促进棉花的生长发育,提高棉花的产量。  相似文献   

9.
湖南省澧县澧泹公社拥宪大队的广大贫下中农,在毛主席和党的英明领导下,棉花生产大发展,产量不断上升。1970年试种0.47亩双季棉,获得亩产皮棉425斤的高产纪录,这是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指引他们在三大革命斗争中闯开了棉花高产的新路子。双季棉就是在同一棉垄上有早、晚两季棉花,两者播种期不同,生育进度也不同。种双季棉可以解决棉花增产上的四个矛盾:①多结伏桃(包括伏前桃)与多结秋桃(包括早、晚秋桃)的矛盾;②早熟与迟衰的矛盾;③个体与群体的矛盾;④桃多与桃大质优的矛盾。在栽培技术上,必须合理安排播种期,掌握密度及配合其他措施,以充分利用季节、土地和阳  相似文献   

10.
一定的棉花产量指标,需要一定的丰产架子和产量结构。而产量结构的形成又是通过合理栽培,协调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关系而获得的最终结果。在生产实践中如何合理控制棉花群体和个体的变化,促进向高产方向发展,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本文试从直观棉株的展叶数来预测棉株内部幼叶、果枝和花蕾原基的分化变化动态,展示棉株的个体发育、形态建成和产量结构形成的过程,从而为棉花合理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现将研究结果综合如下:  相似文献   

11.
1958年棉花丰产經驗証明,合理密植是提高棉花单位面积产量的中心环节,只有在密植的基础上,合理运用各种栽培技术措施,才能保証高額而稳定的产量。晋南棉花生产,随着各种因素的变化,历年密度也相应的增加,由每么2000株左右提高到4000—5000株,产量从么产皮棉36.86斤增加到57.85斤。历年棉花的增产,原因虽多,但密度增高是一个重要因素。从去年全面貫彻农业“八字宪法”的过程中,进一步发揮密植增产的作用,尚存在很大的潜力,需进一步挖掘,現就晋南密度問題进行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12.
一九六七年在美国出版的植物光合作用会议论文集中《光合作用与作物高产体系》一文,介绍了对作物高产问题的研究,摘译如下: 一、提高作物光合作用的生产潜力。作物产量,实质上就是将太阳光能转化为化学潜力的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合作用利用率的高低,就直接影响丁产量的高低。就现代农业生产水平较高的国家来看,光合作用的利用率可达2——2.5%。但从全世界范围来看,尚有不少地区光合作用的利用率还在1%以下。光合作用利用率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主要方面,是由于作物品种生产性能低,肥料缺乏,病虫为害以及旱涝等因素所造成的。根据现在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作物产量的潜力还很大。虽然,世界上玉米主产国报导已获得亩产1933斤(面积为60.7亩)的记录(可参见本刊一九七○年第十期——本刊注),但从理论上估计,在玉米种子形成过程中,每天每亩光合作用的生产率,可获得90斤种子产量,如果以种子成熟期(自受精至成熟)计算,则每亩可收获产量3150斤,这与玉米主产国平均亩产水平600斤相比,潜力很大。二、改变株型,提高作物种植密度。改变株型,能增加密植程度,这是提高光合生产率的主要途径。近年来,对于矮秆品种的选育,以及矮化剂(如矮壮素等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施用,引起作物选种及栽培业的普遍重视。就玉米而言,现在一般双交种玉米,株高达7.3——9.1尺,叶色深绿,叶片平卧而下垂,叶面系数约4左右,每亩种植2500——5000株,每穗产量以半斤计,亩产可达1000——2000斤。但现在美帝培育的半矮生玉米,叶片直立,株高仅3.5——4.5尺,每亩可种16000株以上,比普通双交种玉米密四、五倍,叶面系数可达8左右。这些半矮生玉米,每穗种子产量虽仅2——3市两,但亩产可达2700斤左右。由此可见,决定玉米每亩产量的主要因素,不是穗的大小,而是增加单位面积的穗数问题。还有,最近在美国明尼苏达州,育成了生育季节极短的玉米品种。其全生育期,自播种至收获,仅需68天,亩产可达900斤,而且一年可种几熟。棉花品种选择的方向,也有所改变。现在不是选育株形高大,棉铃较多的,而是选择植株矮小,每株仅能结三个铃左右的新型品种。这种新品种,可采用狭行播种或撒播,每亩密度可达3——5万株。这种棉花的特性是成熟早,吐絮一致,适于机械化收获,估计亩产籽棉可达800——1200斤。加拿大翁太略农业试验场培育了叶片直立的大麦品种,大面积亩产可达450斤,较一般叶片平卧下垂的普通品种亩产仅330斤增产37%。至于小麦和水稻,亦可通过改变株型,以达到增产的目的。三、利用作物生长调节剂。通过遗传特性的选育,或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处理,可使玉米成熟期从35天起延长到50——75天。成熟期的适当延长,对养分的累积和转移是有利的。据研究结果指出,玉米灌浆期每延迟一天,能增产3%左右。如果能将延迟成熟期与叶片直立的特性相结合,则在美国中部有可能获得亩产4000斤玉米,而美国南部,无霜期更长,从理论上来说,甚至可获得亩产7000斤。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多熟制,在无霜期较长的地区,多熟制是充分利用太阳光能的有效途径。此外,美帝农业部农业试验场培育了一种所谓“细秆型”的大豆品种,其叶片较小,植株顶部呈“伞状冠层”。这种细秆型的品种,太阳光线能透射至基叶片。因此,即使在密植条件下,结荚亦较多。此外,还可施用三碘苯甲酸(TIBA)生长调节剂,以改变其株型。如果利用这个新品种,喷施生长调节剂,合理施肥,控制病虫害,采用狭行条播等方法,预期大豆亩产可达到千斤。目前小面积高产,也已达到这样的水平。浙江省农科院供稿  相似文献   

13.
据东阳玉米研究所一九七二年试验,“浙单一号”作秋玉米的密植程度,在当前的栽培条件下,以每亩4500株左右为好。以此密度宽窄行栽培的玉米亩产比每亩3000株的增产7.1%,与每亩5500、6000株的产量相近或稍低,而基腐病发病率却轻得多(4500株的为25%,为所有处理中之最轻者,5500、6000株的分别为54%、42%)。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设在菲律宾的国际水稻研究所选育出几个亩产1200—1300多斤的新品种。这些品种一年三熟,每亩总产量达3000—3100斤。例如,“IR20”矮杆品种,1969年在该所农场内进行产量试验结果,第一季栽培(1—4月)平均每公顷产量为9392公斤(每亩1252斤);  相似文献   

15.
棉花"早衰”,即在生长中后期棉株生理功能过早衰退,使棉株光合能力快速下降,光合产物迅速减少,严重影响中上部棉铃正常生长.根据历年调查资料分析比较,一般年份,由于"早衰”造成的产量损失在10~15%,特殊年份高达25%.这是在目前生产条件下,我团棉花产量不能进一步提高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通过棉花膜下滴灌高密度栽培试验,得出棉花在21~24万株/hm^ 2密度范围内保留10台果枝,可获得较高的产量和品质;当密度达到30万株/hm^ 2时,产量反而降低.棉花高密度栽培优势在于合理增加密度,来提高单位面积总铃数,以达到增产目的.  相似文献   

17.
<正>1.试验目的为进一步提高垦区的棉花产量和经济效益,提供高产优质的新组合.2.材料与方法由石河子棉花所提供94年选配的56个新组合.对照是新陆早一号原种.随机排列三次重复,共171个小区.行长5米,行距60+30厘米,单行区.株距14厘米,亩理论株数10582株.试验总面积0.62亩,净面积0.58亩.  相似文献   

18.
棉花施用钛土微肥能补充棉株所需要的营养,提高棉花对化肥的吸收和利用,协调棉花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增强了棉株的抗逆性,具有提高棉花产量和品质的作用,小区产量较对照增产5.77 ̄5.84%,大田示范较对照增产3.38 ̄7.9%。  相似文献   

19.
我们根据贫下中农在生产实践中创造的“送稻头”施肥法,和日本提出的水稻“V”字型施肥理论,设计了晚稻籼、粳、糯三种类型的穗粒肥效果试验。籼稻选用早籼竹莲矮倒种,粳稻选用晚粳农虎6号,糯稻选用京引15。试验田前作早稻广陆矮4号,小区面积2厘,重复2次,密植5×4寸,每丛8~10本。各处理均不施基肥,移栽后2~3天施苗肥每亩过磷酸钙50斤,钾氮肥50斤,硫铵20斤,穗粒肥各处理每亩施氯化铵10斤。穗粒肥施用时期分幼穗分化期、减数分裂期和抽穗期,以不施穗粒肥为对照。现从试验结果来看,作如下小结。  相似文献   

20.
据《据美国植棉者》杂志1970年第6卷7期报导,美国得克萨斯州高原地区,试行棉田隔行交替灌溉,获得较高产量,质量也有改进。据1969年得克萨斯州科研人员的试验结果,在棉花第一开花期和盛花期进行逐行灌溉,其单产为每亩73斤;在开花中期和盛花期进行隔行交替灌溉时,单产则增至每亩114斤。另一次对照试验,逐行灌溉的亩产为112斤,而隔行灌溉为118斤。产量变化不大,但质量有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