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期间,是指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以及诉讼参与人进行诉讼活动所必须遵守的时间期限。现行的期间立法存有一些问题和不足,这已成为案件久拖不决、诉讼效率不高的重要根源,既损害了当事人的利益,又浪费了司法资源。本文从解决这一问题入手,指出期间立法存在六个方面的不足,并提出完善立法应注意的三个问题和具体改进办法。  相似文献   

2.
随着世界各国诉讼机制的日趋成熟,国际社会对人权保障问题越来越关注,我们可以看出在我国刑事立法中对于保障被告人诉讼权利的规定存在不足。根据目前司法实践中出现的几种严重问题,我们应从立法上明确保障被告人所享有的诉讼权利。  相似文献   

3.
如何构建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环境问题及环境权入手,引出了公益诉讼的概念,通过分析国内立法的不足,为建立我国环境公益诉讼法律制度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现行“时、日、月、年”的诉讼期间计算单位体系中没有“周”极不合理。由于“周”的恒定和准确,将克服以“年”、“月”计算诉讼期间时可能出现的不公和不便,改善以“日”计算期间的繁琐和随意。增补“周”为诉讼期间的计算单位,不仅是与国际社会接轨之举,而且将给我国立法,司法和整个社会生活带来极大公平和效率。  相似文献   

5.
张玉亮 《科技信息》2008,(5):321-321
完善人事争议诉讼这一诉讼模式还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本文将从人事争议诉讼存在的缺憾进行阐述,进而提出进一步完善此诉讼程序的构想。  相似文献   

6.
举证时限制度是行政诉讼中的重要制度之一,其重要性表现在有助于实现程序公正、提高诉讼效益等方面。我国立法虽较早确立了这一制度,但是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需进行重建。重建时应当坚持以法定期间为主、指定期间为辅,引入调查令制度和时限中止机制,并对原、被告及第三人之举证时限作分解与重构。  相似文献   

7.
我国现行“时、日、月、年“的诉讼期间计算单位体系中没有“周“极不合理。由于“周“的恒定和准确,将克服以“年“、“月“计算诉讼期间时可能出现的不公和不便,改善以“日“计算期间的繁琐和随意。增补“周“为诉讼期间的计算单位,不仅是与国际社会接轨之举,而且将给我国立法、司法和整个社会生活带来极大公平和效率。  相似文献   

8.
我国现行"时、日、月、年"的诉讼期间计算单位体系中没有"周"极不合理.由于"周"的恒定和准确,将克服以"年"、"月"计算诉讼期间时可能出现的不公和不便,改善以"日"计算期间的繁琐和随意.增补"周"为诉讼期间的计算单位,不仅是与国际社会接轨之举,而且将给我国立法、司法和整个社会生活带来极大公平和效率.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对法治环境的形成和法治资源的优化重组起到了深远的影响。公共利益得不到有效维护的问题日益明显。如何构建有别于现在诉讼制度和更具针对性的公益诉讼制度,已成为学界和务实界关注和讨论的焦点。在民事诉讼法典全面修改列入到立法日程的前提下,深入研究公益诉讼问题,为立法修改进行充分的理论准备和实践论证更具时代紧迫性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争议的解决方式-般小外乎协商、调解、仰裁、诉讼四种。在立法及实际操作过程中,调解往往还被并入仲裁及诉讼程序。由此得见调解这一处理纠纷的方式具有广泛的适  相似文献   

11.
劳动诉讼组织建设是劳动诉讼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劳动诉讼相对独立的基本内涵之一,是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组织保障。相关部门要根据我国劳动司法实践,结合我国立法进程,借鉴域外先进立法,逐步推进劳动诉讼组织建设,最终建立相对的劳动诉讼审判组织。  相似文献   

12.
在诉讼中,当事人转移其实体权利和义务,可以引起诉讼承担。此种情形下的诉讼承担,由于各国立法体例的不同,就可能存在既判力的主观范围是否扩张的问题。现理论界主要存在当事人恒定主义或诉讼继受主义两种不同的立场。我国在对待此类诉讼承担既判力问题时,应由双方当事人协商决定采纳当事人恒定主义或是诉讼继受主义。  相似文献   

13.
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是我国民事诉讼中的重要制度,然而该制度在理论上的分歧和立法上的粗略,导致了其在司法实践中常常被滥用、错用,损害了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诉讼权利乃至实体权利。从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内涵、诉讼地位、诉讼权利及其保护机制方面,对我国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权利保护作一初步的探讨,以进一步完善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切实维护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4.
刘英杰 《科技信息》2007,(8):109-110
本文从股东诉讼概念分析着手,阐述了目前我国公司法对于股东诉讼制度规定之不足,提出了完善股东直接诉讼和派生诉讼的建议,以期为我国的公司法修改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公益诉讼对公众利益的保护具有巨大的预防和救济价值。目前,我国立法的有关规定导致公益诉讼的原告方所负担的诉讼成本过高,而诉讼收益却过低,这种成本与产出之间的巨大差异如果不能得到有效改变,势必会给我国公益诉讼的正常发展带来极大不利。解决途径可借鉴经济学有关“外部性”内化的方法,一方面降低诉讼成本,另一方面提高诉讼收益,从制度上保障公益诉讼正常发展和运作。  相似文献   

16.
董晓敏 《科技信息》2009,(8):343-343,345
在我国,随着经济的发展,保护公共利益方面的法律体制漏洞越来越明显,致使侵害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弱者利益的事件时有发生。于是,社会各界要求建立公益诉讼制度的呼声也就越来越高。与此同时,司法实务界也对此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但是,对构建何种形式的公益诉讼制度却见解不一。本文立足于中国的国情,提出了在中国构建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具体立法建议。以期能够更好地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胡蕴桐 《当代地方科技》2007,(10):35-35,37,41
分析了当代世界各国解决群体性纠纷和公益诉讼问题上的差别及其原因,并提出我国当前以代表人诉讼为特征的共同诉讼制度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的缺陷。笔者认为我国亟需完善公益诉讼这一制度,使得这一有效的解决群体性纠纷的方式得到更好地运用。  相似文献   

18.
家事诉讼程序,是专门为解决婚姻、家庭纠纷而设置的一种程序。国外许多国家或地区都有其独特的家事诉讼程序,各国(地)在立法体例、案件范围、审判机构、具体程序设置以及检察官参与家事诉讼等方面各具特色。对国外家事诉讼程序加强研究,可以为我国的家事诉讼程序构建提供更好的参考素材。  相似文献   

19.
目前,虽然我国涌现了大量的涉及公益诉讼的案件,但是立法上并无公益诉讼的规定,而且实践中也存在诸多问题,表现在这些方面: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无法或不愿意提起诉讼;法院以各种理由不予受理、驳回起诉或判决原告败诉;受害者虽然胜诉,但未达到预期的维护公益的效果。究其原因,既有传统的当事人适格理论的障碍,又有传统文化、安全、成本等因素的影响。笔者构建的公益诉讼激励机制提出从立法上应完善当事人制度、对原告进行奖励、建立律师胜诉取酬制和惩罚赔偿,以全方面激发民众提起公益诉讼。  相似文献   

20.
宫楠 《科技资讯》2014,(1):230-230
民事公益诉讼作为维护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的司法救济措施,已经日益得到承认。但是,我国在立法层面尚未对民事公益诉讼有明确具体的规定,所以本文分析了我国民事公益诉讼的现状及,又深入分析其构建的必要性,具体从原告资格、受案范围、举证责任的分配、调解制度、诉讼费用的承担等方面具体阐述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