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20世纪日本著名作家井上靖创作了大量的中国题材历史小说,通过对作品中中国的描写和中国人形象的塑造,表现出他对中国与中国历史文化的认识与看法。文章拟通过对其中国题材历史小说的分析,指出他文学中的中国形象的特点,以及这一形象与文本所处的历史、文化语境的关系,并进一步运用形象学理论来分析这一形象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塑造最多的典型形象。而鲁迅塑造的孔乙己,叶圣陶塑造的潘先生,巴金塑造的高觉新,和钱钟书塑造的方鸿渐,最突出地表现了中国旧时代知识分子的弱点,他们是从心理上深刻反映我国封建制度崩溃前后知识分子生存状态的形象,是中外文学史上独有的旧时代总结性的弱点型知识分子形象。这些形象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知识分子形象发展过程和发展规律的体现,是推动社会变革的现代作家心态的佐证。正因如此,这四个知识分子典型,成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四座知识分子形象的高峰。当然,这四个知识分子典型的塑造与作家的写作身份,包括文化环境、生活体验、视角视点、心理诉求以及审察生活的立足点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月份牌是现代商业文化的产物,它塑造的美丽性感的摩登女郎形象代表了其时人们对现代女性乃至现代生活的想象。这种想象方式虽然基本上受制于消费文化的逻辑,但也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当时占据主流的民族主义话语的影响。在消费文化、民族国家政治以及传统文化规范的多重缠绕中,月份牌呈现出复杂的文化意蕴。对月份牌这种视觉文化形式进行分析,将有助于我们对中国现代性问题获得更深入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迄今为止,学界对老舍创作中的异国影响有了较为深入的探讨,但对老舍作品中的另一异国因素:异国人形象的塑造仍关注不多。而作为一位旅居英国近五年并在英国生活期间走上文坛的作家,老舍塑造的英国人形象就很值得关注。从老舍的整个创作背景看,老舍是以一种通过他者反观自我的文化思路来塑造英国人形象的;而且在不同时期的文字中他笔下的英国人形象是有所变化的。可以说,这种异国形象的塑造不仅折射出自我与他者的现实关系,也反映了作家对自我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从两个方面对谭恩美在《喜福会》中塑造的中国形象进行解读:一方面,由于西化的思维和生活方式,加之对中国文化存在一定的迷惑和误解,谭恩美对所表述的中国形象有歪曲和批判之处;但另一方面,无法改变的华人文化身份,强烈的中国文化意识以及主流社会的种族歧视又使谭恩美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西方社会传统的中国套话,从而塑造了中国形象的双重性。  相似文献   

6.
"普鲁弗洛克"是西方现代派诗歌先驱人物艾略特笔下的"多余人"形象。作为具有异质性、叛逆性和现代性的中国新诗开拓者,穆旦深受艾略特的荒原意识的影响。在对自身的怀疑、否定和绝望之中,拥有可贵的自审和反思精神,并通过对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生存环境的深刻把握,塑造了一个分裂、挣扎、残缺的抒情主人公形象。破碎和变幻的自我,正是一个"普鲁弗洛克"似的"多余人"。  相似文献   

7.
大学精神和大学生素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是以人为对象的科学,是设计和塑造成功人生的实践历程,是对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促进.大学精神则是大学人抽象和提炼的办学理念,是大学人的价值判断和理性升华,是以生命活力反映大学的文化形态和群体意识.  相似文献   

8.
中国人对现代性的态度经历了从学习型现代性到反省型现代性的转变。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到整个80年代,我们仍然处在强烈的现代性追求之中,90年代以后则变为对现代性的批评。中国人对现代性的批判现在有可能转变为内在的批判,它首先是对我们自己的现代文化的批评,是现代性的自我反省。这种反省,当然与对具有高度扩张性的西方现代性的批评,以及对全球化过程的反省构成一种互动的关系,但它更多的应该与当代中国问题和中国经济有着深刻的关联。  相似文献   

9.
《哪吒之魔童降世》在角色塑造、场景处理、视听语言转换等方面均深入营造了“对倒”这种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通过“对倒”手法,影片将传统神话故事中的形象符码进行创意转化,创造出形而上的镜像世界,成功将传统文化形象符码进行现代性转化,实现了对传统经典形象符码的创意开掘,塑造出区别于传统拥有人性善恶的当代神话人物形象与当代性审美特征,并一以贯之,重新诠释了母体文本的意义,给人们带来了时尚、新奇的独特体验。如此构建的突破,不仅契合了当代人的生存语境,反映了永恒的时代命题,也体现了国产动画电影的蜕变和成熟。  相似文献   

10.
“三言”、“二拍”有一个重要的内容,这就是反映商人生活。它塑造了几十个栩栩如生的商人形象,这些商人形象的出现在中国文学史上有其独特的意义:其一,在此之前,中国文学对商人生活的反映是很有限的、不全面的,有些甚至是带着某些偏见的歪曲反映,而蒋兴哥、文若虚这样的商人形象的大量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商人经过几千年的艰难跋涉,终了走进了中国古代文学形象的画廊,给中国文学带来了新的气息,增添了新的光彩。其二,这些商人形象既植根于中国古代文化沃土,又表现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时代精神,基本上体现了中国古代商人文学的特色。目前,我们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  相似文献   

11.
老舍的文化反思,既有对现代性正面价值的追求,又有对现代性负面效应的质疑与反抗。老舍的文化反思充满了怨恨的现代性体验:他既怨恨旧派市民老弱迂腐,又怨恨新派市民浅薄恶劣,更怨恨城市贫民的辛酸悲惨以及城市生活的堕落不公。为解决现代性的内在矛盾,为释放自己的怨恨心理,老舍在其文本中又创造了一批具有反抗意识与实干精神的理想市民形象。  相似文献   

12.
在多元化当下语境中,有坚定操守的知识分子仍保持着独立品格,关注着人的终极价值。作家张炜塑造了一批“孤独者”形象,旨在通过强调“审美现代性”来完善人们对于现代性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库切小说《耻》和《慢人》中的老年人形象为例,详细探析在库切小说中所揭示的在现代性语境下老年人的身份困境问题。并根据后殖民理论,指出在现代性语境下所有形式的身份困境问题都可归结为人的主体性问题,即主体与他者之间的关系问题。其反映到小说中个体老年人形象上,就是老年人在新型的社会结构、家庭结构以及邻里结构中无法实现自我身份认同,从而产生主体性困境,即身份困境。而对于库切作品中的老年形象探究,也必然进一步揭示出作者对于当下现代性语境下所有社会中个体的主体性关系的深切关怀。  相似文献   

14.
《纽约时报》对华报道分析:1993-1998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媒体如何报道一个国家从本质上反映了美国主流社会当时对这个国家的看法。冷战后的国际形势以及美国人长期以来形成的对中国的看法,决定了20世纪90年代美国人对中国的看法不会太好,这在媒体上得到了充分的反映。  相似文献   

15.
政治文化作为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传统的消极方面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实施现代化的变革。人作为构建政治文化的主体,其自身的现代性在推动政治文化现代化方面无疑起着关键的作用。笔者试通过对传统人格解析的基础上,致力于人的现代性的塑造。  相似文献   

16.
欧美童话以其经典的文学形象与恒久的艺术魅力吸引着代代读者品读与回味。借助女性文学批评理论分析欧美童话中所反映出的父权制文化语境的构建与颠覆以及作家对女性的自我反抗意识的肯定与褒扬,兼论童话对儿童性别角色塑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冷战后,日本政府在提升国家"软实力"的过程中,对ODA项目进行改革,和NGO形成了长效合作机制。主要体现在外务省和NGO的"合作、支援、对话"体系上。该合作机制改善了日本国家形象,为日本ODA发展扫清障碍,提高了ODA的援助效率,有利于日本"价值观"的输出。全面开放的中国在对外交往、对外经贸交流中,同样面临国家形象塑造、文化价值诉求表达、国家软实力提升的问题。科学梳理、厘定日本经验,重视软实力提升,是中国拓展国际话语权、提升软实力、构建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欧美童话以其经典的文学形象与恒久的艺术魅力吸引着代代读者品读与回味.借助女性文学批评理论分析欧美童话中所反映出的父权制文化语境的构建与颠覆以及作家对女性的自我反抗意识的肯定与褒扬,兼论童话对儿童性别角色塑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正二战结束后,德国的国防与安全政策一直坚持"克制文化",主张克制和谨慎运用武装力量。近年来,欧洲面临冷战结束以来前所未有的危机,7月13日德国发布了名为《安全政策与国防未来》的国防白皮书。作为德国"安全政策的基石",国防白皮书被视为德国国防与安全政策的风向标。这部冷战后德国发布的第三版国防白皮书表达了德国承担更多责任和发挥更大的领导作用的意愿,标志着德国正在改变战略文化中的"军事克  相似文献   

20.
邓杨  袁犁 《科技咨询导报》2007,(33):92-92,94
城镇形象是城镇给人的综合印象,是城镇内在精神、文化、性格的外在表现。面对我国小城镇建设高潮,特别是一些历史文化小城镇特色保护与建设面临的问题,笔者基于小城镇形象设计CIS原理,切入历史城镇外在形象背后的本质识别特征进行探讨,从这类小城镇的理念形象识别、行为形象识别以及视觉形象识别三方面入手分析,提出历史小城镇内外在形象聚合塑造与识别保护的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