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霞 《科技咨询导报》2011,(11):233-233
红楼梦作为中国文化的一部百科全书,描述了传统的宗教文化的一些场景,表达了丰富的佛道教思想.杨氏夫妇和霍克斯本着功能加忠诚的原则,出于不同翻译目的采取了各自翻译策略,本文就从目的论度对两译本的翻译策略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2.
翻译目的论将翻译的目的作为所有翻译行为所应遵循的首要法则,即目的决定方法.文章从翻译目的论的角度出发,结合儿童文学的独特性,对英国女作家J.K罗琳所著小说<哈利·波特>及其中文译本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在目的论的指导下如何更好地服务儿童读者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戏剧独白诗是由英国诗人勃朗宁所独创的,此类诗的典型代表是<我的前公爵夫人>.以两个译本为例.阐述了戏剧独白诗的特性,即戏剧性、诗人与独白者的距离性以及口语性.并以目的论为基础、两个中译本为语料说明了这些特性对译本翻译策略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鲁宾逊漂流记>的原著和译作在写作目的和读者对象上存在着显著差异,这些差异不可避免地会影响译者的翻译策略.从目的论的目的规则、连贯规则及对读者因素的考虑三方面.对胡允桓的<鲁宾逊漂流记>中译本进行了分析评价,认为这一译本尽管存在缺点,基本上还是实现了以青少年为阅读对象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就<苔丝>的两种译本进行比较研究,主要考察译者的翻译思想,从他们的译本中研究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的影响,结论是译者应该兼用归化与异化方法.  相似文献   

6.
朱耕 《长沙大学学报》2011,25(4):96-97,104
以翻译目的论为理论依据,通过对杨宪益与霍克斯就《红楼梦》两种译本的书名翻译进行对比分析,认为杨宪益的译名《红楼梦》比霍克斯的译名《石头记》包含了更深邃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并且,杨宪益的译名与霍克斯的译名相比,更忠于原著作,较多地运用了异化翻译策略,而在全球化时代异化策略更有利于保存民族文化特色和传播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德国功能派主要翻译理论家汉斯.费米尔把翻译研究基于行为理论和跨文化交际理论基础上发展了功能派的主要理论目的论。认为一切翻译行为都有目的。目的来自翻译委托并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作为“专家”的译者根据目的和委托,应采用适当的翻译策略和方法实现译本的预期功能。翻译批评也应考虑翻译目的。  相似文献   

8.
周敏 《长沙大学学报》2011,25(1):110-111
目的论理论认为翻译的目的决定了翻译的策略和方法,翻译目的不同,翻译时所采取的策略、方法也不同。可从翻译目的论的角度出发,以严复的《天演论》为蓝本,并从选材、语言表达以及翻译策略和方法上来分析和研究翻译的目的性。  相似文献   

9.
德国翻译理论家Vermeer的翻译目的论在翻译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的论的核心概念是:翻译方法或翻译策略必须由译文预期目的或功能决定,即翻译目的决定翻译策略。本文以目的论为依据,研究隐喻的翻译策略,旨在探讨译者如何根据不同的目的选择相对应的隐喻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0.
功能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一种有目的的交际行为,目标文本的预期目的和功能决定翻译方法和策略。功能目的论为广告翻译提供了理论依据。在功能目的论的指导下,广告翻译应坚持目的性原则、连贯性原则、忠实性原则、变通性原则和精美性原则。  相似文献   

11.
戏剧独白诗是由英国诗人勃朗宁所独创的,此类诗的典型代表是《我的前公爵夫人》。以两个译本为例,阐述了戏剧独白诗的特性,即戏剧性、诗人与独白者的距离性以及口语性。并以目的论为基础、两个中译本为语料说明了这些特性对译本翻译策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黄薇伊 《科技信息》2013,(13):222-222
目的论是翻译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翻译者可以自由选择可行的翻译策略来达到其翻译目的。本文基于翻译目的论,以《背影》张培基译本为研究对象,从环境描写、外貌描写和动作描写三个方面探讨译本是如何在写作手法上体现原文的内涵与抒发作者的感情。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广告翻译具有特殊的文体风格和交际功能。传统翻译理论固守"忠实"、"对等",已无法适应广告翻译的特殊要求。本文从目的论角度出发,首先回顾目的论的发展过程;进而阐述目的论的涵义及其原则;最后根据广告自身的特殊性,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广告翻译实例进行分析,力图寻求在目的论指导下广告翻译可采取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目的论及其三个原则的研究,以德国功能翻译学派代表之一的克里斯蒂安·诺德(Christiane Nord)归纳出的四类翻译策略为基础,创新性地总结出两种翻译策略,即功能性翻译策略和语言性翻译策略,并用以对比和分析《荷塘月色》的两个英译本,尝试为评析和鉴赏译文提供新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5.
借助翻译目的论的分析视角,比较了英国作家王尔德的《夜莺与玫瑰》的两个中文译本。从翻译活动发起人、目的语文本接收者(目标读者)及译者三个角度出发,分析了在不同翻译目的的指导下选取不同的翻译策略。并且结合具体实例介绍了在不同翻译目的指导下译文的风格特点,同时指出不同翻译目的下的译文不能够进行平行对比,没有优劣之分。  相似文献   

16.
浅析翻译目的论在旅游翻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目的论是一种较新的西方翻译理论模式,它将研究聚焦在翻译过程中各种目的的选择上,它是对结构主义等值翻译观的突破,为翻译的多学科探索又增加了一个崭新的研究视角。本文以翻译目的论为指导,结合旅游文本的特点以及旅游翻译所要达到的特殊目的,探讨了翻译旅游中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7.
英语电影《泰坦尼克号》汉译评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电影,作为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其翻译也具有其他领域翻译所不具备的特点,对英语电影《泰坦尼克号》的两种译本,即电影中文字幕翻译和中文配音翻译,进行比较分析。仅就一个场景的对白,比较两种译本在措辞、译句结构、人物个性化语言的凸显、翻译方法和技巧的运用方面的异同以及不同的翻译关学再现方式,使两种译本各自的优缺点和不同的翻译关学效应得以局部呈现。  相似文献   

18.
康英 《科技信息》2013,(2):228-228
功能主义翻译理论家提出的目的论改变了众多译者对翻译的认识,即由原来的语言学层面转移向注重文本以外的文化因素和更加注重功能的翻译理论。目的论主张翻译目的决定翻译策略,注重翻译的交际性与目的文本的交际性。本文基于目的论来探讨在翻译散文和政论文体过程中,译者所选择的不同翻译策略及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19.
史晓静 《科技资讯》2007,(25):232-234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以及翻译中的文化障碍越来越引起翻译研究者的注意.本文试用文化翻译学的方法对《红楼梦》的英译进行研究.论文选取了现有的两个最著名的英译版本杨宪义于1978年的译本和David Hawkes于1973年的译本,并将二者进行比较,从科举考试、官衔、亲属关系这三个突出反映中国古代文化特色的事物的英译入手,试图总结《红楼梦》这类文化色彩浓厚的文学作品的翻译可以有哪些策略.  相似文献   

20.
刘宝昌  李曹 《科技信息》2008,(16):261-262
本文从语言和文化两个层面对小说《骆驼祥子》译本翻译策略进行分析,认为翻译策略的选择受文本类型、翻译目的、读者审美期待等诸多因素影响。在小说英译时,采取归化策略以减少目的语读者的阅读障碍,适度的异化策略可以使译文读者了解原作的语言风格及源语文化。两种策略应当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