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球化背景下,综合国力的较量更多围绕文化软实力的竞争展开,而软实力的提升离不开跨文化传播的力量,电影产业作为文化软实力的核心构成要素,其传播优秀民族文化的作用也愈加明显。华语电影曾获得较高的国际声誉,但近年来在发展中却逐渐失声。找寻华语电影跨文化传播效果的提升策略,有助于在跨文化背景受众中实现更大范围的接收和认可。  相似文献   

2.
正为推动中国古代军事工程科技研究的创新化和国际化,北京行知探索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和剑桥李约瑟研究所达成合作协议,决定设立"发现中国——古代军事工程科技奖学金"。该奖学金由北京行知探索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提供资金,设立于英国剑桥李约瑟研究所,指定用于资助华语国家和地区的年轻学者,进行与中国古代军事工程科技相关的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法、历史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中国和平发展的国家战略视阈下,对中国与东盟体育交流进行研究.阐述中国与东盟体育交流对中国政治、国家安全、两岸关系、经济、文化以及体育发展的意义,并且对中国与东盟体育交流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新时期加强中国与东盟体育交流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4.
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TVB)电视剧的中英两种剧名是香港中西文化交融的体现,剧名翻译好坏不仅对该剧收视率有直接关联,还对该剧的文化传播和国际影响起着巨大作用。文章从"功能目的论"关照下对TVB电视剧中英文剧名进行评鉴,并由此探讨华语电视剧汉英翻译策略,以便今后华语电视剧在全球更加广泛的传播。  相似文献   

5.
作为当代审美文化具体形态的华语清宫剧,近些年总是周期性地引发社会热烈讨论。通过对此类剧集若干个案的观察,可以发现从创作制度、叙事内容到传播接受都隐喻涉及性别维度下的权力关系。表面来看,清宫剧是一场利用现代影视技术制造出的迎合当代审美趣味的娱乐游戏,历史的崇高感逐渐支离破碎,直至完全消解。"游戏"表象的背后是中国当代影视文化生态的真实反映,男性权力主导华语清宫剧制播环节的同时,女性权力对类型剧创作也产生着相当程度的影响,从而揭示出性别与权力对中国当代社会的深刻作用。  相似文献   

6.
韩霜 《广东科技》2010,19(16):53-54
中国元素是以中国历史与传统文化为背景的"语言"。中国元素作为一种符号,在科普传播领域,起着传递文化、传播科学的作用。中国元素,是符号化了的中国文化,是科普传播中的必要元素。  相似文献   

7.
<正>中华文化传播是构造中国周边学战略框架和政策体系的重要内容。本文从历史和现实两个层面论述中华文化传播在中国周边学建构中具有的特殊重要地位和历史作用。从历史角度观察,中国处于亚洲中心的地缘特征,决定了中国可以从周边东南西北方吸收邻邦文化,也利于将中华文化传播四邻,中国成为整个亚洲文化互相传播的渊源、中心、桥梁和中转站。中华文化以中国为中心向四周幅射,进行文明交流与传播,有助于构筑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对于西亚和西南亚,中国更多是进行对等、频繁的文化交流。印度文化、阿拉伯文化、波斯文化与中华文化同为世界四大古文明。中国主要通过中国新疆—波斯—阿拉伯—印  相似文献   

8.
朱青穗 《科技信息》2010,(20):60-61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东盟"合作机制实现了文化合作交流的快速发展.但是在全球文化大融合的趋势下.势必会产生各种文化的碰撞,"中国-东盟"合作机制文化安全受到了挑战.本文从全球化时代背景之下.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立论基础,阐述文化安全的重要性,分析影响"中国-东盟"合作机制文化安全的内、外部原因,提出未来"中国-东盟"合作机制文化安全发展的应对措施,建立"中国-东盟"合作机制文化核心价值体系,共同维护"中国-东盟"合作机制文化合作安全.  相似文献   

9.
问:去年12月14日至16日,江泽民主席在东盟成立30周年之际前往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参加并出席东盟9国与东亚3国、东盟9国与中国的首脑非正式会晤。这是东亚历史上的第一次,也是中国与东盟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请评价其意义和影响。答:这次东盟—中日韩(简称“9 3”)和东盟—中国(简称“9 1”)首脑非正式会晤是东亚国家与东盟历  相似文献   

10.
改变亚洲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力 《科技智囊》2001,(12):77-77
这既是巧合也不是巧合。在中国加入 WTO 的多哈仪式举行的前4天,中国与东盟宣布将在未来10年内建成世界上最大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我认为,这是一件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的事件。按照中国和东盟达成的协议,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的主要内容是中国和东盟之间实现零关税,减少关税壁垒和技术壁垒等,加强沿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