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鸿岩 《科技资讯》2006,(27):46-47
本文介绍清洁化生产技术的基本概念,讨论清洁化生产系统的体系结构和应包括的内容,实现清洁化生产的具体技术。  相似文献   

2.
铬鞣废液直接循环利用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淀粉改性水处理剂,并借助气浮法能有效除去铬鞣废液中可溶性油脂、蛋白质及其他杂质,从而消除了铬鞣废液直接循环利用中杂质累计对皮革质量的影响.研究表明,处理后的铬鞣废液利用率可达到90%,且循环利用多次,成品革的性能稳定,从而可实现铬鞣废液的清洁化生产.  相似文献   

3.
造纸法烟草薄片生产循环水限制性参数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解决造纸法烟草薄片抄造回水循环使用易腐化变质而造成产品存在酸异味的问题,根据循环水质参数间相关性关系,从表征循环水中有害物质含量的角度出发,优选出电导率、氨氮作为循环水限制性参数,有效克服了行业中对抄造循环水盲目排放而带来的吨纸耗水大和产品质量隐患的问题,实现了抄造回水有效循环利用的目标.从造纸法烟草薄片感观吸味出发,建议循环水氨氮含量控制≤4.0mg/L.  相似文献   

4.
针对我国机床加工过程中仍大量使用切削液、整体清洁化程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微量润滑的机床再制造清洁化提升方法;方法基于微量润滑技术对老旧机床实施再制造清洁化提升,包括老旧机床绿色化问题及污染源分析、再制造清洁化提升可行性分析、微量润滑装置的选用及设计(包括机械管路系统设计、电气控制系统设计两个部分)、机床结构匹配与再设计等过程;某齿轮加工机床的应用案例表明:采用微量润滑技术,可有效提升老旧机床的清洁化水平,经济及环境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5.
余雷  夏箐 《汉中科技》2014,(1):59-60
氨氮(NH3-N)是以游离氨(NH3)或铵盐(NH4’)形态存在于水中,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一个主要因素。测定废水中氨氮浓度是环境监测工作中最主要的一项技术指标,以前使用化学法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比色法,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目前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实验方法,流动注射水杨酸光度法,实验表明此方法操作更加简便快捷,灵敏度高,可适用于多种水样中氨氮测定。  相似文献   

6.
负载型TiO2光催化降解有机及无机废水中的氨氮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以拉西环为载体,TiO2为催化剂,在浅池玻璃反应器中,研究了紫外光源对有机及无机铵盐水溶液中的氨氮进行光催化降解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初始氨氮浓度在33—100mg/L,其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为25—35℃,曝气量为300L/h,pH为11,催化剂用量为1.6g。另外对于不同铵盐,其氨氮降解率变化较大,并对其原因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决污水处理厂后续脱氮除磷处理工艺的占地及成本问题,以廉价天然沸石为原料,制备了能够同步脱氮除磷的复合改性沸石,研究了不同制备条件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季铵盐-氯化钠复合改性沸石不仅去除氨氮,而且实现了同步去除磷和硝氮,脱氮除磷速度快,效率高,且去除互不影响;对氨氮、磷和硝氮的吸附数据均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方程.当该沸石在生活污水中的投加量为50 g/L时,实际出水水质可由一级B一步提高到一级A,对氨氮、硝氮和磷的去除率分别高达71.09%,91.18%,93.11%.吸附饱和后的沸石经单一的NaCl溶液再生后可循环使用,且再生时间短,操作简单.该复合改性沸石在实际生活污水的处理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采用循环热风的加热方式,用燃气作为加热热源,以热风进行循环利用的PVA纤维干燥技术。利用该技术所生产的高强高模PVA纤维,其平均强度≥13CN/dtex、模量320CN/dtex,且获得的纤维产品外观显银白色,分散性一级品率可稳定控制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9.
在啤酒生产过程中要排出大量的啤酒糟、废酵母泥、碎麦粒等废渣、废液。而啤酒糟的排出量约占总量的80%以上,因其含水率高、不易运输、不能贮存而得不到利用,同时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至使大量的可利用的饲料蛋白源得不到利用而白白地浪费。 现提供一种利用啤酒糟粕制取蛋白饲料的加工工艺及成套设备。  相似文献   

10.
桂小辉 《科技资讯》2012,(17):140-141
水中氨氮的来源主要为生活污水中含氮有机物受微生物作用的分解产物、某些工业废水,如焦化废水和合成氨化肥厂废水、农田排水、养殖水中过剩饲料和鱼、虾大量排泄物的累积及过度施肥等。此外,在无氧环境中,水中存在的亚硝酸盐亦可受微生物作用,还原为氨。在有氧环境中,水中氨亦可转变为亚硝酸盐或继续转变为硝酸盐。在水中氨氮主要以游离氨和铵盐两种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11.
氨氮测定过程中的影响因素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前言 水体中氨氮(NH_3—N)以游离氨(NH_3)或铵盐(NH_4~+)形式存在于水中,两者的组成比取决于水的PH值。当PH值偏高时,游离氨的比例较高。反之,则铵盐的比例为高。水中氨氮的来源主要为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用排水等含氮有机物受微生物作用的分解产物。其测定方法是纳氏试剂光度法(GB7479—87),其方法简单、快速、准确度高,但方法的准确度受显色时间和室内温度的影响较大,那么对显色时间和温度的控制尤为重要。本文对纳氏试剂比色法的显色时间和温度控制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实验研究了改变废水初始pH对蒸发技术处理高盐高氨氮废水的影响.通过改变废水的初始pH,观察废水沸点变化情况,检测经过蒸发处理后出水中的氨氮、电导率及硫酸根含量.结果表明,不同pH下废水沸点升高最大值相同,达到最大值的速率为碱性中性酸性;随着pH的升高,废水中氨氮的去除率先保持平稳后迅速下降,出水中的电导率略有升高;pH对硫酸根的影响不大,去除率保持在99.80%以上.通过改变pH,蒸发技术可以同时脱除废水中的盐分和氨氮.  相似文献   

13.
刘洋  王祺 《科技信息》2011,(25):39-39,27
对利用管道气力输送原理和吸排车应用在高炉粗煤气系统输灰工艺的讨论与总结。莱钢公司一年多的生产实践证明,这种工艺与过去采用的喷水加湿和车辆运输除尘灰的传统方式相比,吸排车运送方式具有全过程封闭零污染、节约水资源、工作效率高等特点,是一条炼铁清洁化生产,循环利用资源,节能环保的新路,应用前景广泛。  相似文献   

14.
纳米TiO2在生产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大量进入水环境,并影响到其他传统污染物质(如氨氮)的迁移转化.氨氮在沉积物上的吸附和解吸附是水环境中氮素循环的关键过程之一.本研究测定了受纳米TiO2污染沉积物、常规TiO2污染沉积物和未受TiO2污染沉积物的零电荷点,并通过氨氮吸附热力学和吸附动力学实验,研究了纳米TiO2对沉积物吸附氨氮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1)研究中的三组沉积物与NH4+-N之间没有静电吸引力;(2)修改后的Freundlich和修改后的Langmuir模型对氨氮吸附的拟合效果都比较好,且后者拟合度更高;(3)纳米TiO2的添加降低了氨氮的吸附—解吸平衡浓度,减小了沉积物向上覆水中释放氨氮的趋势;(4)抛物线扩散模型能较好地拟合三组沉积物吸附氨氮的动力学过程,结果显示纳米TiO2对沉积物吸附氨氮的动力学特征(快慢)没有影响,但增强了沉积物吸附氨氮的强度.  相似文献   

15.
电镀工业是我国重要的加工业,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含镍.铬等重金属废水给环境带来严重污染的同时,也造成了大量贵重金属资源的流失.实现电镀度水以及贵重金属资源的循环利用已是迫在眉睫的大事.膜分离技术自70年代应用于水处理领域后,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空前的发展,采用该方法处理电镀工业漂洗废水达到零排放,将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6.
目前,国内发生炉煤气站洗涤水多数采用封闭循环方式运行,但在定期检修时仍要造成集中性大量排放而污染水源。平时运行中挥发酚要向空气中逸散而污染大气,同时由于焦油和悬浮物含量过高常常引起循环管道的堵塞而影响生产,因此对循环洗涤水的处理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张伟祥  杨文芳 《甘肃科技》2021,37(20):78-80,132
水资源经济循环利用集成工艺是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再利用为目标,将企业生产经营流程中的资源通过能量守恒追溯、资源闭路循环和能量有效使用等措施,实现污染的达标排放甚至零排放,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以水资源的循环综合利用着手,通过对水质进行全面分析、净化,遵循"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的原则,将水的高效、优质循环利用作为核心,实现生产系统含水物料附着水、化学反应水的回收利用、污水处理中水回用及生产用水闭路循环,在保障生产装置及设施的高效稳定运行的基础上让循环水真正的循环起来.实现从末端治理到源头控制,变废为宝,根本上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减少环境负载的污染.  相似文献   

18.
烧碱浓缩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冷凝水,主要作为凉水塔的补充水和机泵冷却水。由于冷凝水温度较高,其回收再利用前需要进行冷却,造成热量的浪费。介绍了离子膜蒸发系统含碱冷凝水循环再利用的改造措施,提出将不同温度的冷凝水分开,将温度高的部分送至化盐工序,不仅能将热量充分利用起来,还可以节约大量生产用水。  相似文献   

19.
王林红 《甘肃科技》2015,31(2):59-60
常温条件下利用SBR反应器研究了短程硝化的启动与运行特性。接种普通活性污泥,在进水氨氮浓度为50mg/L时,通过控制系统低DO浓度(小于0.8mg/L),运行12d后出水亚硝酸盐积累率达60%以上,实现了短程硝化;通过逐步提高进水氨氮浓度至130mg/L,出水亚硝酸盐积累率稳定维持在90%以上,获得了稳定的短程硝化效果。分析表明,低DO浓度和较高的游离氨浓度是系统获得短程硝化稳定运行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0.
蒋厚义  龚刚明 《江西科学》1997,15(4):217-221
结合矿山工艺研究了难溶稀土草酸盐转化反应的工艺参数,提出用碳酸铵盐转化传统的稀土草酸盐中的无价值草酸物质直接用于提取稀土工艺。四次循环模拟工业试验结果表明,草酸循环使用率53.4%,产品质量提高,生产费用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