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通读阿来的小说作品,可以发现其中隐含着浓郁的族群文化特别是宗教文化的特色,这也是阿来进行小说创作的精神原乡和不可或缺的民问文化资源。本文透过其小说中隐含的宿命的宗教观念,神秘的宗教传说和仪式,以及众多肩负着宗教文化传承使命的僧人形象等方面入手,力图比较全面地揭示和展现阿来小说作品中的宗教文化。以及由此所要传达给我们的文化精神和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2.
藏族作家阿来的文学观一方面体现在他对民族文化的认同上,其文学创作植根于本民族的文化传统,但又超越了本民族的局限,并且更进一步地还借鉴和吸收世界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为自己所用;在另一方面,阿来的文学观又具有藏族作家独特的宗教情怀,其许多文本都打上了藏地宗教的烙印。阿来的这些文学思想和观念。在他的许多文学作品中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相似文献   

3.
交通书写是阿来反映嘉绒地区生活的一个独特视角,以漫游者的交通记忆与交通体验来书写交通路线、交通工具、交通设施,赋予交通特定的隐喻意义,其审美价值也被凸现出来。阿来以交通的变迁来书写社会的变革、时代的变化和文化的变迁,完成了嘉绒地区编年史的构建。阿来的交通书写,让这部宏大的百年史诗有着丰富的物质文化、民俗文化和精神文化内容,而不是简单的政治逻辑演绎与线性的历史进程扫描。可以说,这是巴尔扎克式的"风俗史"。  相似文献   

4.
作家阿来小说写得很好,他的小说《尘埃落定》能获得茅盾文学奖,足以说明他是称职的作家了。他当编辑也干得不错。他曾向我约稿,使我这个编辑领教过他当编辑的厉害。后来,他当了《科幻世界》杂志的总编辑。他所在的杂志社是一个很企业化的机构,他又兼了广告、发行公司总经理,现在大家都称他为“阿总”。  相似文献   

5.
阿来创作的小说《云中记》,其思维方式不同于其他地震文学体裁的当代小说,具体体现在:多线索的篇章结构,带有民族特色的时空观、世界观,以及阿来自己的科学意识。在这些思维方式的引导下,《云中记》的叙事特征呈现出既有科学时空观的主导性,又有苯教时空观的分线索叙事效果。而从宗教信仰角度解释的小说主人公阿巴,其结局也相较其他的地震文学,更增添了人物的主体悲剧性。  相似文献   

6.
历史旋律的诗意表达--评长篇小说《尘埃落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来的《尘埃荡定》以超然物外的姿态、奇特的表现手法诗意地表达了民族历史旋律。  相似文献   

7.
藏族著名青年作家阿来以他独特的对故土的心灵体验在诗歌和小说创作领域掀起了浓重深厚的民族文化为底蕴的创作高潮,体现了他深沉的故土情结。  相似文献   

8.
20世纪末期,学术界的“空间转向”使诸学科呈现交叉互渗的态势,人类生存对地理环境天然的依存关系,激发和塑铸了人类的空间意识,也为文学与地理学的有机融合提供了潜在的可能。“新文化地理学”把空间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和地域的多维存在,重视对地方独特的社会环境和文脉的研究,把地点感的研究转向“地点身份”的研究,注重空间景观的符号学意义和象征学意义。在“新文化地理学”的视野下,阿来的文学创作具有典型的空间化写作特征,他将地理、空间、文化与文学相结合,通过对嘉绒藏区民族文化空间背景、空间记忆及其文化表征的描述,展示了一种生动有机的地域文化身份。空间化写作构成阿来文学文本生产空间的多元性和文本自身的异质性,也给读者阅读和阐释民族文学提供了多重思考空间。  相似文献   

9.
通过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绘制地图,目前在欧、美国家的爱好者中很盛行。英国人阿来德和他的同伴携带着卫星定位接收器,凭着不知疲倦的双腿,利用每周休息日跑遍了希里斯多城的街道、小巷和邻近的郊野,他们是英国众多的业余全球卫星系统数字地图制作爱好者中的一组。  相似文献   

10.
文章试从生态批评理论这一崭新的视角对阿来的小说《随风飘散》中的人物——格拉进行尝试性解读。在小说《随风飘散》中,作者透过格拉这一人物对自然生态问题、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进行了真实生动的描写,对人生和人类文明进行了思考和探索。主要用生态批评的方法和理论对格拉这一人物进行尝试性解读,揭示作品所蕴涵的生态意识。  相似文献   

11.
当代作家阿来从藏族传统文化当中汲取养分、寻找灵感,写出了一系列关注民族的佳作。小说《格萨尔王》是他对本民族史诗的重写献礼之作,对民间叙事手法既有借鉴又有所创新,形成了不同于史诗的独特的叙事艺术。  相似文献   

12.
阿来与托妮·莫里森(Toni Morrison)都以族裔身份书写着体现自己民族生存状态和文化记忆的文学。他们的小说是对民族文化形态、生活形态及人性形态的言说。两位作家把民间文学和宗教元素纳入到小说的创作中,突出了他们的民族性但又透露出隐忧。因为在现代性进程中,自己的民族被强势的外来文明冲击,民族文化在流逝,人性在畸变,生存环境不断恶化。这些导致作家身份认同呈现出一种"非此非彼"的中间状态。  相似文献   

13.
阿来在写作《尘埃落定》时,试图唤醒沉淀于民族历史中的文化碎片,从而编织出他心目中的原乡神话.由于小说文本对原乡想象与狂欢化书写之间张力的精彩呈现,这种神话建构并未如愿以偿.然而,这种张力叙事不仅使自然丰富的人性得以从文本中浮现出来,也从文学史的角度重写了乡土小说的传统叙事机制。  相似文献   

14.
在海德格尔的生态整体观中,人与自然、人与神(信仰)、人与人之间和谐统一的"天、地、神、人"四方关联体是人能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上的前提与旨归。阿来虽不能解答如何实现诗意栖居的问题,但他从自然环境遭破坏,人的生活方式被改变,族性、神性已失落等方面,为诗意栖居的理想唱起了哀歌,不乏智者对人类生存状况的忧思与追问。  相似文献   

15.
《尘埃落定》自面世以来就遭遇了暴风骤雨般的评价与解读,但是,众多评介之中却少有能深入发掘其中包含的文化宿命与个人身份的寓言。本文从人类学的角度切入,联系文化冲突的相关理论,透视文化交往过程作为生命个体的阿来遭遇的难以摆脱的"弑父"般的"后殖民心态"与"原乡心理"的复杂纠缠,以及作者如何以"傻子"的狂欢化消解了这种焦虑与"身份认同"的危机,并成功地建造了言说的平台,从而在作品中为自己的言说寻求到了合理合法的身份。  相似文献   

16.
《格萨尔王传》作为藏民族流传了千年的史诗文化,是祖先留给藏族人民最宝贵的文化遗产。在格萨尔史诗传承中,“仲肯”——说唱艺人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本身也堪称民族文化的“活化石”。然而,他们却均在现代化生活潮流中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藏族作家阿来的《格萨尔王》与次仁罗布的《神授》不约而同地书写了作为文化传承者的史诗说唱艺人的当代命运,并通过他们形象的塑造,提出了如何保护民族文化传统的新问题,表达了对民族文化传承的一些深入思考与独特见解。  相似文献   

17.
长篇小说《格萨尔王》是阿来以一个小说家的方式"重述"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的"故事新编"。现代视角的切入与作家个性化的叙事、阐释方式赋予了民间传说理性的高度和异常繁复的精神意蕴。从活态到固态,从民间传说到作家创作,口头文学与书面文学之间既保持着密切的"互文性",又经历着逐步疏离自身文类独有形态的差异性,体现了传统的民族民间文化精神与现代理性的审美错综。《格萨尔王》通过"插入文本"和"有意味的文字"重述神话,阐释历史,透视人性,同时融入对民族传统文化以及对人类自身发展困境的哲学思考。故事的外壳是"人、神、魔大战"的魔幻世界,深层意蕴则是关于神性与魔性以及人类社会发展的寓言。  相似文献   

18.
《青年科学》2010,(5):38-39
一对新婚夫妇生活贫困,要靠亲友的接济才能活下去。一天,丈夫对妻子说:“亲爱的,我要离开家了。我要去很远的地方找一份工作赚钱,直到我有条件给你一种舒适体面的生活才会回来。我不知道会去多久,我只求你一件事,等着我,我不在的时候要对我忠诚,我也会对你忠诚的。”  相似文献   

19.
请帮忙系上     
我一直不能忘记这一句话。这一句话来自我的母亲和我的一段经历。中学时,我是住校生,每次离家前,母亲总不忘叫我带上一小袋米,因为我所就读的中学要求学生自己带米。有一次乘车返校,车上的人很少,我的旁边只有一个戴眼镜的年轻人。我把那袋米放在了那个年轻人旁边的空位上。也许是因为疲劳,我一上车就昏昏入睡了。车子一路行驶,我沉睡在我的梦中。  相似文献   

20.
瞬间的美丽     
栾宇 《青年科学》2008,(6):46-46
我是一朵荷花,一朵美丽的荷花。我的存在给这个世界增添了许多光彩。我一直认为,自己是快乐的。每天都有人停下来观赏我,赞扬我。雨季来了,但我从不害怕,因为有荷叶大哥帮我遮风挡雨。直到有一天,我看见了一只美丽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她那美丽的翅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