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延迟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对改善左室重构和缩小心肌梗死面积的效果.方法312例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直接PCI治疗组65例,延迟PCI治疗组81例,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组74例,药物保守治疗组92例.全部患者随访6~36个月,观察住院期间和随访期间的主要心脏事件、复合终点事件和超声心动图变化及利用QRS计分评估梗死范围的变化.结果1)延迟PCI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4.1±11.7)d,显著少于静脉溶栓(20.5±8.4)d和内科药物治疗组(19.2±9.4)d(P<0.05);而与直接PCI组的住院时间相同(P>0.05).2)延迟PCI的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显著少于静脉溶栓和内科药物治疗组(P<0.05);与直接PCI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3)本组随访6~36个月,平均随访(21.5±4.6)个月时.随访期间,延迟PCI组的心力衰竭及复合终点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静脉溶栓组和内科药物治疗组(P<0.05).4)超声心动图随访结果显示,在住院期间和随访期间,延迟PCI组的LVEF显著高于非PCI治疗组(P<0.05),而延迟PCI组的LAD和LVDd均显著小于非PCI延迟组.5)延迟PCI组的心肌梗死范围回缩率(0.376±0.138)显著大于内科药物治疗组(0.173±0.094)(P<0.05),而与直接PCI组(0.413±0.169)和溶栓组(0.289±0.177)相似.结论延迟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改善患者的左室重构,缩短平均住院时间,减少住院期间和随访期间的心脏事件、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使心肌梗死面积缩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紧急血运重建的临床疗效.方法 308例AMI患者分为紧急血运重建治疗组157例和药物治疗组151例.对所有患者随访4~88个月,平均随访(45±26)个月.观察住院期间和随访期间的心脏不良事件和超声心动图的变化,并利用QRS计分评估梗死范围的变化.结果 1)紧急血运重建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3.8±9.7)d,显著少于内科药物治疗组(19.8±8.9)d,P0.05;2)延迟血运重建组的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显著少于药物治疗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随访期间,延迟血运重建组的心力衰竭及复合终点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药物治疗组,P0.05;4)超声心动图随访结果示:紧急血运重建组的LVEF显著高于药物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紧急血运重建组的LVDd显著小于药物治疗组,P0.05;5)紧急血运重建组的心肌梗死范围回缩率(0.386±0.120)显著大于药物治疗组(0.273±0.096),P0.05.结论紧急血运重建能减少住院期间和随访期间的心脏事件发生率,改善左室功能,使心肌梗死面积缩小,并改善AMI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有创干预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并对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01-2002年收住海口医院的ACS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早期有创干预组(PCI)和保守治疗组.对患者的预后进行随访,随访的终点为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包括心脏性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塞、反复发生的心绞痛等.随访时间至少在12个月以上,比较两组病人预后的差别.对随访病人的常见危险因素进行测量,将测量结果对MACE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主要的危险因子.结果:总共入选153例病人,其中PCI组66例,保守治疗组87例.随访时间最短19个月,最长56个月,平均46个月,其中54.6%的患者随访时间在36个月以上.早期有创干预组心肌梗塞和总的MACE的发生率显著低于保守治疗组,分别是8.5%、21.6%和32.9%、48.3%,P<0.05;两组的病死率无显著差异,分别是7.3%和8.3%.多因素分析表明,年龄、血糖、总胆固醇、HsCRP与MACE的发生密切相关,它们是MACE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早期有创干预可显著减少46个月时非致命性心肌梗塞和总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但不能减少心脏性死亡的发生.年龄、血糖、总胆固醇、HsCRP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它们对46个月时的不良心血管事件有独立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4.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发生和发展伴随着血栓形成并致冠脉血管闭塞,STEMI发病主要机制是冠脉血管壁上存在着不稳定性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斑块),易损斑块破裂触发了凝血瀑布,导致血栓的形成和进展.高血栓负荷STEMI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的挑战性问题,PCI在开通冠脉血管的过程中,血栓因受到挤压而导致脱落,脱落的血栓可导致远端血管栓塞,发生慢血流或无复流现象,从而危及患者生命,使PCI失败.冠脉内血栓抽吸可有效清除血栓,减少慢血流和无复流事件的发生,并提高心肌组织的灌注水平,有利于保护心功能和改善预后.延迟支架术对于高血栓负荷和伴有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有益,血管内低温治疗及使用抗栓溶栓药物可作PCI的辅助治疗,对于血栓负荷较少的患者行直接支架术治疗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优化介入流程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PCI治疗血管再通时间及左室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15例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并完成6个月随访的STEMI的患者,按照优化介入流程启动时间顺序分为两组.记录两组患者靶血管病变、心功能Killip分级,比较两组患者Dt B时间、平均住院日、住院总费用、入院和PCI术后6个月左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值及术后6个月死亡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基本情况、靶血管病变、心功能Killip分级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入门-球囊扩张时间、平均住院日、住院总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入院时LVEF相似,但在PCI术后6个月随访时左室射血分数变化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单病种质量管理可缩短STEMI患者急诊PCI入门-球囊扩张时间,减少平均住院日及住院费用,改善术后6个月左心室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辅助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合并左主干病变患者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选取225例经冠脉造影证实为左主干病变STEMI患者,根据左主干病变和患者病情决定是否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分为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组89例、非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组136例;每组再分为2个亚组,PCI组和药物治疗组.比较各组近期和远期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组患者的发病时间、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以及KillipⅢ~Ⅳ级、心源性休克、室性心律失常、急性肺水肿的比例明显高于非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明显低于非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组患者,以上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组患者病变狭窄程度、中度以上钙化率、合并2支或3支血管病变率均明显高于非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组患者(P0.05).PCI手术即刻成功率100%,平均每例患者植入支架(2.3±0.9)枚.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组轻微出血发生率为14.6%,高于非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组的6.6%(P0.05);大出血发生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组住院期间死亡率明显低于非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组,PCI治疗组死亡率明显低于药物治疗组(P0.01);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联合PCI治疗后患者死亡率明显低于其他各组(P0.01).结论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辅助治疗STEMI合并左主干病变可有效降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近期和远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不同再灌注治疗的特点及近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44例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别接受静脉药物溶栓、直接冠状动脉成形术、补救性冠状动脉成形术、常规治疗,比较接受不同治疗患者的临床特征,再灌注治疗时间,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住院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四组患者死亡率有显著差异,再发心绞痛无显著差异,直接和补救性PCI组血管开通率明显高于药物溶栓治疗.结论:对急性心绞痛患者实施不同再灌注治疗是安全有效的,直接冠脉成形术血运重建率高,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血清CRP浓度的动态变化及溶栓治疗对CRP浓度的影响.方法选择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67例,按是否再通分为再通组和未再通组,选择同期住院的非冠心病患者36例作为对照组,测定各组血清CRP浓度,并动态观察STEMI患者血清中CRP的变化,对比分析各组间CRP浓度的差异.结果STEMI患者血清中CRP浓度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溶栓再通组再通后CRP浓度迅速下降,与未再通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成功的溶栓治疗可使STEMI患者血清中CRP浓度迅速下降,动态检测血清CRP浓度有利于观察STEMI患者病情演变过程,有助于评价病情和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血清CRP浓度的动态变化及溶栓治疗对CRP浓度的影响.方法选择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67例,按是否再通分为再通组和未再通组,选择同期住院的非冠心病患者36例作为对照组,测定各组血清CRP浓度,并动态观察STEMI患者血清中CRP的变化,对比分析各组间CRP浓度的差异.结果STEMI患者血清中CRP浓度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溶栓再通组再通后CRP浓度迅速下降,与未再通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成功的溶栓治疗可使STEMI患者血清中CRP浓度迅速下降,动态检测血清CRP浓度有利于观察STEMI患者病情演变过程,有助于评价病情和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三支病变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llary intervention,PCI)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了首次行血运重建治疗的冠状动脉三支病变患者233例,其中PCI组160例,CABG组73例,比较两组患者2年的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包括全因死亡;全因死亡和非致死性卒中/心肌梗死联合终点;再次血运重建术).[结果]CABG组的2年再次血运重建率低于PCI组,但由于术后院内死亡率较高导致CABG组2年全因死亡发生率高于PCI组(P<0.05),2年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major adverse cardiac and cerebrovascular events,MACCE)、2年全因死亡和非致死性卒中/心肌梗死联合终点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三支病变患者2年联合终点事件发生率两组间并无差异,但PCI组的2年再次血运重建率仍高于CABG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