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创新科技》2018,(12):53-55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加强大学生"双创"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技能竞赛作为大学生"双创"能力培养的实践平台,更是功不可没。本文具体针对数学建模竞赛,从5个方面讨论了其对大学生"双创"能力培养的重要影响,为高校进行高等教育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实意义在于,"双创"的新形势下具有时代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辅导员肩负高校"双创"人才培养重要使命。高校辅导员开展"双创"教育大氛围逐渐形成,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现实要求我们辅导员要从提升责任意识、清晰工作内涵、加强实践探索、提升教育能力等方面做好"双创"教育工作的应对。  相似文献   

3.
《创新科技》2018,(10):61-63
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对于提升大学生就业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关于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能力的相关学位论文、期刊论文等文献进行检索并归纳,概括总结出当前国内学者主要从"双创"政策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培养、政府对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高校产学研建设以及环境层次对大学生"双创"活动的影响4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得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主要是高校、政府、企业以及大学生4类主体之间的相关活动。提出了大学生应当将"双创"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相结合、政府应该建立并完善"双创"教育体系、高校应该加大与地方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以及政府应当引导高水平"双创"环境建设等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质量,培养"双创型"的道路桥梁专业技术人才,从理论联系实际的角度出发,本文分别从完善培养计划、促进校企合作、参与创新创业计划、创建大学生创新创业社区等方面入手,加强学生的实践学习,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5.
江西省鼓励科技人员"双创"政策出台后,课题组对省内25个省属独立科研院所,共2 500多位科技人员开展了政策执行效果的跟踪调研。呈现了当前科技人员这一特殊群体投入"双创"的基本情况;分析了选择离岗创业、在岗创业以及从事成果转移转化的科技人员的客观特征;并基于深度访谈和问卷数据,剖析了科技人员"双创"差异化选择背后的特性和共性影响因素,进而提出提高科技人员参与"双创"热情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困难局面是高等教育逐渐大众化的结果,而职业生涯规划则对大学生就业与社会和谐稳定有重要作用。有效科学的职业规划一定要与社会大背景相结合才能发挥其作用。自李克强总理提出"双创"精神以来,职业规划与国家倡导的主流精神一样逐渐成为了一种新的时代精神,该文基于"双创"背景下,通过对"双创"精神的解读就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做出一定的见解,并且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探寻新的出路,这对于大学生未来职业规划具有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化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是学科渗透、资源共享的教学和实践基地,是"双创"教学改革的重点。为适应"双创"时代的新需求,实验技术人员应树立良好的职业认同感,对工作充满热情,在"双创"实验教学中实现自我价值;随着"双创"实验教学改革,实验项目不断更新和增加,实验室的工作更复杂,实验技术人员在工作中应勇于探索和创新,高效管理和建设实验室、做好实验准备、实验室安全环保、实验室文化建设和实验室开放等工作;通过参与教学、教改、科研和培训交流等,不断提高个人专业素质和修养,推动"双创"实验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8.
当前,为积极应对经济新常态带来的挑战和有力把握众创时代带来的机遇,"双创型"人才培育势在必行。实践表明,依托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推进"双创型"人才的培育工作的实现路径可以是:紧扣"新"字抓选题,培养"双创"所需的创新素质;紧扣"细"字抓方案,增强"双创"所需的细心品质;紧扣"广"字抓阅读,丰富"双创"所需的知识储备;紧扣"实"字抓调研,弘扬"双创"所需的实干精神;紧扣"精"字抓成果,树立"双创"所需的精品意识。  相似文献   

9.
正在上海杨浦举办的2018年"创响中国"首站暨"世界创意创新日"活动中,来自沪苏浙皖四地三类25家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代表共同成立了长三角"双创"示范基地联盟"。该联盟按照自愿参与、平等互利的原则推动各项交流合作,不设立常设组织,不签订约束协议,采取"轮值主办活动+日常对接"的运行模式,以打造协同创新、共建共享的开放式平台。  相似文献   

10.
《安徽科技》2016,(5):5-9
正当前,安徽省科技部门切实落实安徽省委、省政府《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行动计划》,正在以推进"江淮双创汇"行动为重要抓手,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工程,着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为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续新动能。本刊现综合相关资料,从创客和众创空间介绍入手,梳理了近年来安徽省推进"双创"的基本情况,并对如何进一步推进"双创"工作进行思考与展望。  相似文献   

11.
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也是创新活动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赖于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双创型"人才队伍。高校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为社会培育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重要使命。该文利用SWOT分析法,分析我国高校"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的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因素,从理论、制度和实践三个层面构建以国家、社会、高校为主体的多元化"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2.
以服装专业实验室为例,分析实验室传统管理模式的运行现状与不足,探讨一种新的智能化实验室教学管理模式构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就智能化实验室改造提出了几点建议。实践表明,可以通过合理规划布局,运用最新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有效地实现实验室的全天候开放,实现实验室管理的网络化、智能化,满足实验室空间和设备开放的安全管理要求,极大地提高实验室开放程度和设备使用率。实验室智能化管理系统对"双创"平台建设,对加快推进"双创"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创新科技》2020,(5):71-81
2018年,天津市"双创"金融指数综合排名居全国第11位,整体"双创"金融发展略有下降;在"双创"金融机构和"双创"金融服务方面具有优势,尤其是金融机构数量位于全国第5位;在"双创"金融绩效、"双创"金融政策和"双创"金融生态方面较其他城市缺少竞争力,尤其是"双创"金融政策位居全国第26位。文章基于中国31个主要中心城市的"双创"金融指数比较分析,提出天津市"双创"金融未来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田静 《科技资讯》2013,(34):220-221
目前大学生创业备受重视和鼓励,而大学生创业意愿是是否参与创业行为的一种主观态度。国内外学者对大学生创业意愿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已相当丰富,通过整理相关文献发现不同学者对创业及意愿都有不同侧重的定义;在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方面,将其整合为基本情况、实践经历、创业能力、个人特质等个人因素和政策、教育、家庭等环境因素。最后总结出现有研究大多集中在在校大学生,未来可向毕业工作大学生群体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推进,国家与社会也越来越重视创新精神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本文重点研究在"双创"背景下,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服务的机遇与挑战,并指明在"双创"背景下,信息共享空间服务改革和转型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目标下,培养"双创型"人才是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教育措施。本文通过分析我国高职院校在目前的"双创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教育观念落后,人才培养模式片面,目标导向不明确,教师师资队伍建设等瓶颈,提出教育观念转变、优化"双创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创新教学方式,强化实践教学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继续前行的新引擎、新动能。国务院先后出台了20多项"双创"政策,安徽省委省政府也推出了一揽子"双创"新政策,助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全省掀起高潮。从阜阳市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的实践看,目前还必须突破一些困境,解决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一、形成"双创"工作整体合力总体来看,目前阜阳市部门之间、各级政府间出台的政策有待进一步衔接和协调联动,政策执行缺少合力,简  相似文献   

18.
在国家大力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的背景下,学生参与大学内部治理是大学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表征,彰显了大学对国家重大战略任务的积极响应。以计划行为理论为指导,基于扎根理论编码分析法构建大学生参与大学内部治理的理论模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内在动机、参照群体、自信程度、参与环境均对参与意愿具有显著影响;参与意愿显著影响参与行为;外在补偿、外在压力及参与能力对参与意愿的影响不显著;组织支持对大学生参与大学内部治理行为具有正向的调节作用。因此,为提升学生参与内部治理效果,推进大学治理现代化进程,高校应着力培育学生参与的内生环境,多方位激活学生参与的内在动力;科学构建制度体系,优化学生参与行动框架与结构要素;加强组织支持建设,消解“行政化”现象对学生主体性的抑制。  相似文献   

19.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是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宏观数据以及微观调查数据,深入剖析安徽省大学生创业者群体的生活和创业现状,在比较研究创业者群体创业的能力、分析其创业的主观意愿与客观能力的基础上,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即构建安徽省高校"双创"孵化平台,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相应的政策保障和全方位服务.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随着每年毕业人数的不断增加,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尤为突出,在这种艰巨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思政教育、"双创"教育成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而我国目前很多高校存在管理工作不到位、部门之间协作程度低互相推卸责任的情况,所以该文重在理解大学思政教育以及"双创"教育的内涵,探讨当代大学如何开展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