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包括对自己心理倾向、个性心理特征和心理过程的认识与评价,它对人的各种行为均有一定的影响。本文主要探索了学生自我意识对体育学习行为与体育教学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思想意识,情感行为、个性特点以及“人——我”关系等方面的认知,感受、评价和调控。促进大学生自我意识从他律到自律转变,形成良好的民族精神和高尚的人格。认真抓好两次飞跃,将其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3.
激励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学生个体的自我激励。人的发展是在自身内部矛盾的积极转化中得以实现的,从学生的角度来看,这个过程又依赖于培养和发挥学生个人的自觉能动性和自我激励能力。自我意识,是指一个人认识自己,对自己做出评价的能力。它产生和发展于自我激励活动过程中,又是进行自我激励的基础。两者互相依赖,彼此促进。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因势利导,有计划的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促进他们的自我激励。  相似文献   

4.
自我意识是人所特有的重要意识之一。作为主体,自我意识对每个人都是至关重要的。从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面临的三个问题和健康的自我意识的评价标准来看,自我意识对个体发展产生积极而重要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要重视对当代大学生健康自我意识的培养,帮助他们克服不良的自我意识倾向。  相似文献   

5.
通过抽样调查,对龙岩师专、闽西大学两所高校学生体育意识与行为进行分析研究,了解到当前闽西高校学生对体育功能具有正确、全面的认识,主观的体育效果的评价是乐观的,但缺乏客观有效的评价标准,体育活动场所和其它条件是制约学生活动的客观因素。  相似文献   

6.
通过抽样调查,对龙岩师专、闽西大学两所高校学生体育意识与行为进行分析研究,了解到当前闽西高校学生对体育功能具有正确、全面的认识,主观的体育效果的评价是乐观的,但缺乏客观有效的评价标准,体育活动场所和其它条件是制约学生活动的客观因素。  相似文献   

7.
武泉华 《山西科技》2007,(5):105-106
体育态度是个体对体育活动所持有的评价、体验和行为倾向的综合表现,它调节着人对体育项目或参与的行为选择和行为反应,也影响着体育学习和锻炼的效果和效率。  相似文献   

8.
自我意识对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起抉择、调控作用。良好的自我意识是重要的心理品质和心理能力,是思想品德发展中长期以至终身起作用的主体因素。具有良好自我意识的青年学生,能自觉、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具有自古、自强、自机、自制的愿望和能力,这山是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的重要条件和标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唤醒了大学生的自我意识觉醒,它为大学生的思想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无疑是社会思想的发展和进步.大学生的自我意识觉醒,最根本的意义在于正确认识自我价值,努力实现社会价值。人生价值包含自我价值和社会…  相似文献   

9.
肖晓玛 《韶关学院学报》2001,22(10):120-125
自我意识是人认识自己和对待自己的统一.积极的自我意识在教育实践中具有主体作用、归因作用、内省作用和期望效应.初中阶段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飞跃期,表现为独立性、过渡性、闭锁性、不平衡性等特点.引导和加强初中生自我意识的培养,有助于为社会造就更多的具有健康人格的人才.  相似文献   

10.
自我意识是什么,这在心理学上是有争论的。作者从自我意识是关于自我的意识这个角度也来谈谈这个问题。他赞成潘菽教授对“自我意识”的解释,又从而丰富之。他综合一些心理学家的意见,认为对自我的认识既包括人们自己对身体的自我的认识,也包括对社群的自我和精神的自我的认识。同时,又表现着认识自己和对待自己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