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诉前财产保全是我国民事诉讼中的重要制度,建立和完善诉前财产保全制度,有利于维护诉讼活动的正常进行,但现行民事诉讼法对诉前财产保全制度规定得比较简单。本文通过对国内外财产保全制度进行比较研究,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财产保全制度的构想。  相似文献   

2.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是民事诉讼法学中的一个基本而重要的概念,自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学说产生至今一直存在一定的争论。新诉讼法律关系理论借用法律状态说提出的"诉讼负担"概念,与"诉讼义务"概念相区别。以此为基础,从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理论来认识诉讼现象,运用诉讼义务、诉讼负担等概念来解读整个民事诉讼甚至相关的民事诉讼法理论和制度。  相似文献   

3.
司法公正是现代法治的基本要求,是民事诉讼的价值追求之一。司法公正由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两部分构成,两者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民事保全程序是民事诉讼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护当事人合法权利、维护司法判决权威具有重要意义,民事保全程序必须满足司法公正的相关要求。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对于民事保全程序的规定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本文以司法公正为视角,分析了民事保全程序的基本理论,以及司法公正与民事保全程序的关系,在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的视角下探讨了民事保全程序的完善。  相似文献   

4.
2012年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对现有的保全制度进行了修改,增加了行为保全制度,并具体规定了行为保全的类型、条件、启动方式、担保、裁定、解除等内容。该制度在我国立法上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进程,此次修改具有显著的进步意义,但在行为保全制度的构建和设置上仍有些许不足,本文建议在启动方式、诉前保全中的起诉时间、行为保全审理过程中的程序保障等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5.
我国民事纠纷的和解源远流长,有"息讼"和"无讼"的传统。在当前的环境下,民事诉讼主要依赖调解制度解决,和解未能充分发挥作用。我们应当完善立法,确定民事诉讼和解的范围,将民事诉讼和解的法律法规制度化,切实保障和解协议的法律效力,从而引导民事纠纷顺利解决。  相似文献   

6.
新修改的《民事诉讼法》规定民事诉讼应遵循诚实信用原则,这对遏制民事诉讼伪证行为的泛滥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但是对民事诉讼伪证仍未作出明确规定和界定,且对行为人伪证行为的惩处措施的规定过于原则。证人制度、受害当事人保护制度及民事诉讼伪证责任追究制度亦有缺陷。我国应建立相应制度规制民事诉讼伪证行为以落实诚实信用原则。  相似文献   

7.
发端于罗马法的诉讼行为保全在经历了数百年的发展后在国外的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得到了逐步的确立和完善。逐渐演化为英美法系的中间禁令和大陆法的假扣押、假处分制度。2012年8月31日,根据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对民诉法进行修正,在修正后的第一百条中,明确规定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依一方当事人申请责令另一方当事人作出一定的行为或者禁止其作出一定的行为,必要时候法院也可以依职权采取保全措施。至此,我国的保全制度中完整的包含了行为保全和财产保全,弥补了我国诉讼行为保全的法律漏洞。  相似文献   

8.
我国民事举证责任制度在民事诉讼理论研究与实务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我国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制度随着民事审判方式改革不断深化,取得了不少进展,但也暴露出不少问题。而且这些问题亟待解决。本文有针对性的就我国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制度存在的问题如:"导引制度主体问题"、"人民法院的调查取证权的问题"、"当事人举证的保障问题",从理论研究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完善措施。本文中的观点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是我国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制度。然而其本身却在我国民事诉讼理论和实践中存在许多问题,暴露出许多缺陷。本文对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的缺陷与完善作了详细论述,对其性质、地位等问题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探讨,以求更好的体现民事诉讼立法宗旨,为民事诉讼审判实践服务,更好地保护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合法权益,以期达到完善我国对于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10.
诉讼是解决纠纷和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一种有效途径,但其具有程序性,得到裁判需要一定的期限。在这一期限内,当事人的一些行为可能导致将来的生效判决难以得到有效的执行。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国民事诉讼法中设置了财产保全制度。但我国关于保全制度的立法仍存在诸多缺陷和不足,这些问题严重地限制了财产保全制度应有作用的发挥,不足以达到财产保全的目的,甚至可能使被保全的财产被当事人恶意利用来损害对方当事人利益。由此首先应梳理我国财产保全制度的概况,借由发现现行制度存在的问题,再述及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1.
既判力理论,乃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理论。在大陆法系国家中其与诉讼目的论、诉权论同被视为传统民事诉讼法学理论中三大抽象而又重要的基本理论。但我国法律制度及司法实践中并未确定该理论。文章试从民事诉讼既判力的作用、重要性、及其与正当程序之间的关系来说明,在我国确立既判力制度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出完善我国现行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各项法律制度的完善,社会法律意识的增强,尤其是最高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出台,保全证据公证无论在内涵、种类、手段等方面都有了极大的丰富和更新,从而在司法改革的深化和政府职能的转换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姚克励 《科技信息》2008,(16):214-214
我国刑事诉讼法没有规定证据保全制度,这于保障被害人权益不利,也妨碍“控辩式”庭审的有效展开。建立我国刑事证据保全制度应与我国民事证据保全制度和行政证据保全制相衔接;并赋予该制度证据开示、人权保障和提高诉讼效率等功能。  相似文献   

14.
王振亮 《科技信息》2010,(36):I0067-I0068
审级制度是一个国家司法制度的重要内容,在民事诉讼活动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我国相关立法的不足及司法实践的弊端,导致了我国现行民事诉讼审级制度的不完善,因此,我们要加强审级制度的研究,从而使我国的民事诉讼审级制度趋于完善。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因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所造成的环境侵权现象已成为我国的一大社会问题,由此引发的民事诉讼逐年增多。由于环境侵权民事诉讼具有诉讼主体广泛、且多为群体诉讼等特点,因此环境侵权民事诉讼也具有与传统民事诉讼不同的法律特征。我国在环境侵权民事诉讼制度方面还存在着法律规定不明确、诉讼主体范围狭窄、诉讼时效期间过短等缺陷,因此有必要对环境侵权民事诉讼制度进行研究。本文旨在通过对环境侵权民事诉讼特征的分析,结合具体法律规定,从诉讼主体资格、诉讼范围和举证方面分析其制度缺陷。以期对我国环境侵权民事诉讼制度的构建和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债权人代位权是债的保权制度的一种。保全债权是债权人代位权制度的基本价值取向。我国合同法规定的代位权,是以传统的代位权理论为基础,针对近年来我国严重存在的三角债以及债务人逃债废债现象而确立的新的债的保全制度。代位权的效力及于债权人、债务人和次债务人。  相似文献   

17.
当庭宣判作为法院宣告判决形式之一,它体现着民事诉讼公正和效率两个最根本的价值,也是符合世界和我国司法改革的主题,更是反映社会民众对诉讼公正和效率的祈求。我国法院虽然在探索民事诉讼当庭宣判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也发现其在理论研究、立法技术、司法实践等方面存在较多缺陷。文章在分析当庭宣判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指出其缺陷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完善我国民事诉讼当庭宣判制度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明确民事诉讼中的法院职权调查事项,有利于保障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并重,保证诉讼程序的顺利进行,实现诉讼经济,节约司法资源。我国当前民事诉讼理论界对于法院职权调查事项的研究刚刚起步,还鲜见有系统理论成果对其加以研究。与理论研究的空白相应,立法规定零散、混乱,导致司法程序中适用困难,无法保证司法公正和诉讼效率。通过对民事诉讼中法院职权调查事项的内涵解读和法理分析,对职权调查事项的范围作出界定,提出了完善职权调查程序的对策,对我国该制度理论研究的发展和立法内容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债权人代位权是债的保权制度的一种。保全债权是债权人代位权制度的基本价值取向。我国合同法规定的代位权,是以传统的代位权理论为基础,针对近年来我国严重存在的三角债以及债务人逃债废债现象而确立的新的债的保全制度。代位权的效力及于债权人、债务人和次债务人。  相似文献   

20.
司法公正是现代法治的基本要求,是民事诉讼的价值追求之一。司法公正由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两部分构成,两者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民事保全程序是民事诉讼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护当事人合法权利、维护司法判决权威具有重要意义,民事保全程序必须满足司法公正的相关要求。从实体公证的角度来看,保全程序不应当规定必须提供担保,而民事保全的担保额应当以被申请人可能遭受的损失的数额来计算。从程序公正的角度来看,应当规定被申请人在某些情况下参与保全程序的权利,并建立保全异议程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