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藏族史前文化中的几何图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从西藏考古出土的石器、陶器等,对藏族史前化中的几何图形进行了研究,认为藏族先民在长期使用制作和改进石器和陶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对某些几何图形的观念。  相似文献   

2.
西藏历史古迹文化可以追溯到史前时期,它包括大量的文化遗址、碑铭、典籍。文章认为保护和开发西藏历史古迹文化资源对西藏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并就西藏历史古迹文化资源开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德吉 《西藏大学学报》2010,(Z1):153-155
家庭是组成社会、国家的最基本单位。藏族传统家庭形态主要以一夫一妻为主,还有一夫多妻和一妻多夫两种多偶家庭形态。文章就多偶家庭形态及其形成的经济、历史、传统观念等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贾湖骨笛和河姆渡骨哨等史前乐器的出土将中华民族的音乐史提升到了七千多年前,同时也引发了我们对史前音乐文明的一系列思考,诸如:最早出现的笛是骨笛还是竹笛;为何在早期史前文明的考古中少有发现竹笛,而在后期文明的考古中却没有再发现骨笛等.文章通过笛子的选材、制造工艺、本身承载的社会信息等角度对骨笛和竹笛作了对比分析,指出在音乐史的发展历程中,从骨笛到竹笛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对考古材料的分析研究,论证了西藏高原史前游牧业的起源、游牧经济与文化的基本面貌以及早期游牧民族在高原的迁徙与移动空间等问题,力图勾勒出距今约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以至西藏"早期金属器时代"史前游牧人群的生态环境、生活样态、艺术创造等不同的侧面与断面,揭示高原游牧业由原始农业转化而来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6.
历史时期中国马来鳄分布的变迁及其原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前言动物分布的变迁是自然环境变迁的重要组成部分。马来鳄是鳄类之一,也是现在珍贵的热带动物资源之一。但历史时期,它在华南地区分布的具体地点及其变迁情况还不够清楚,对变迁原因,看法也不一致。为此,我们从历史动物地理学的角度出发,在整理分析历史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地理、动物、考古等方面的资料,辅以调查访问,试探历史时期马来鳄的  相似文献   

7.
一、前言动物分布的变迁是自然环境变迁的重要组成部分。马来鳄是鳄类之一,也是现在珍贵的热带动物资源之一。但历史时期,它在华南地区分布的具体地点及其变迁情况还不够清楚,对变迁原因,看法也不一致。为此,我们从历史动物地理学的角度出发,在整理分析历史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地理、动物、考古等方面的资料,辅以调查访问,试探历史时期马来鳄的  相似文献   

8.
青铜时代是欧洲史前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本文试以考古材料为依据,阐述伊比亚青铜时代早期的阿格力克文化的概况,从而对伊比利亚青铜时代早期的移民村落占据的长期性、农业畜牧经济的发展、葬俗的变化等,进行初步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关于羌绣的起源,是目前国内羌学界较有争议的问题,"广义"与"狭义"之说各执一词。相关历史文献与考古发现可以证明,古代羌人不仅种植棉花的历史悠久,纺织与刺绣的历史同样古老,其有实物可考的历史年代均远早于汉代。  相似文献   

10.
罗布次仁 《西藏大学学报》2010,(Z1):126-128,147
文章以现有考古发现及藏文史料为依据,从考古发掘的成果和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出发,并以珍贵史料为佐证,简要分析了吐蕃王朝初期经济的发展以及当时的社会经济形态。  相似文献   

11.
汉藏经济文化交流史论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章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为纲,以翔实的汉藏历史资料为依据,提纲挈领简述了自远古以来,历经唐、五代两宋、元明清以至民国时期藏族与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各民族经济化的交流史。重点分析和阐述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和民族关系的历史演进以及西藏地区和藏族在中华大一统历史演进中的地位,论证了汉藏民族“两个离不开”的历史关系。  相似文献   

12.
和平解放后,特别是西藏自治区成立以来,西藏的社会进步举世瞩目,现代经济建设的发展速度令世人惊奇,半个多世纪取得的重大成就堪称历史奇迹。西藏社会从封建奴隶制到社会主义社会跨越式的发展道路是长期的历史选择的必然结果,其社会经济的发展历程可分为和平解放初期、民主改革、"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4个历史时期。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昭示了西藏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必然性,揭示了西藏现代化发展的客观规律,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3.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历史研究等方法,对西藏古代从石制兵器到金属兵器的制作作了探讨,认为西藏古代兵器是由远古的生产工具演变而成的,它经历了从石制兵器到金属兵器的漫长发展过程,到吐蕃至清朝时期用金属冶炼技术制作各种兵器,使西藏古代"兵器"制作达到较高水平。由于兵器的广泛使用与相应的制作技术的提高,使西藏古代武艺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十年来,西藏取得了巨大成就,十年来西藏社会经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党和国家为西藏实施西部大开发颁布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为西部大开发战略在西藏的成功实施提供了重要保障。经过十年的开发,初步形成了符合西藏实际、具有西藏特点的开发经验,凭借这些成功经验,西藏在西部大开发中将迎来更大的辉煌。  相似文献   

15.
1942年,正在抗日战争的关键时期,西藏发生所谓“外交局”事件,意欲造成中央与西藏地方政治关系对等的假相,以期实现最终分裂国土的企图。消息一出,全国上下反对之声不绝。国民政府发出最后通告,并陈兵于康藏、青藏交界。这时中央与西藏地方政府的关系陷入困境之中,在此紧要关头,拉然巴格西喜饶嘉措受命于1943年前往西藏,主要是希望借助其声望及地位开展爱国活动。喜饶嘉措一行在黑河(今那曲)受阻,被迫内返。关于这一事件由于缺乏原始资料,故一直没有详细的记载。2005年台湾蒙藏委员会发行的《蒙藏委员会驻藏办事处档案汇编(1-6)》中有部分原始档案正可弥补这一缺失。  相似文献   

16.
十七世纪三、四十年代卫拉特和硕特部首领顾实汗率部进入青藏地区,帮助格鲁派消灭了却土汗、白利土司,并推翻藏巴汗政权建立了甘丹颇章政权,这在西藏地方历史发展进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藏文文献往往从格鲁派的立场对此进行肯定性解释,并将顾实汗崇奉为持教法王。其实,应从当时蒙藏双方历史处境出发,对顾实汗率部入藏的深层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康熙朝围绕中央与西藏地方的关系制定了对西藏经济策略,是为其政治、军事服务的。文章对康熙朝赏赐西藏政教上层人物、康熙朝与西藏茶马互市、康熙朝体恤西藏百姓等主要经济政策及制定这些政策的历史背景进行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18.
目前图书馆安全问题和安全隐患现象种种,直接影响图书馆献的保存和使用。尤其是在西藏,图书馆还是一个较为年轻的发展着的机构,安全问题还没有被提升到应有的高度上来,针对西藏地区图书馆普遍存在的安全问题,笔通过在工作中的实际感触,提出参考性的解决意见,希望有助于图书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