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7 毫秒
1.
山美水库综合水质标识指数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4-2006年监测数据,运用综合水质标识指数对山美水库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山美水库主要污染因子的污染程度大小排列次序:总氮(TN)总磷(TP)粪大肠菌群高锰酸盐指数(CODMn)溶解氧(DO)NH4+-N5日生物耗氧量(BOD5);山美水库水质总体达Ⅱ类水标准,满足水体功能区Ⅱ类水目标,但主要污染因子中有TN,TP,粪大肠菌群等3项水质指标超标,尤其是TN严重超标,达到地表水标准劣Ⅴ类;而TP和粪大肠菌群达到地表水标准Ⅲ类;总的来说,TN的严重超标,TP含量的逐年上升,表明水库富营养化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蚌埠市龙子湖水质状况,测定了其水中的p H值、溶解氧(DO)、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总磷(TP)、铅(Pb)、铜(Cu)和锌(Zn)等指标,并以《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为依据,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其污染程度进行评价。结果显示:龙子湖水体的TP、TN、COD、Pb和Zn超出了Ⅲ类地表水体标准限值;由单项污染指数法评价结果可知,TP为中污染,TN、COD、Pb和Zn为轻污染,p H、DO和Cu为清洁。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蚌埠学院西门断面为中污染,龙湖大桥断面、淮河风情园断面和珍珠桥断面均为轻污染。  相似文献   

3.
车志伟  李刚 《广西科学》2007,14(3):296-298,302
根据国家海洋局三亚海洋环境监测站2006年冬季对三亚湾潮下带贝类生物粪大肠菌群、水质粪大肠菌群、营养盐(NO2-N、NO3-N、NH4-N、PO4-P)、化学耗氧量(COD)、叶绿素a(Ch l.a)的监测结果,分析三亚湾潮下带贝类粪大肠菌群、水质因子的水平分布特征及贝类粪大肠菌群与水质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三亚湾贝类粪大肠菌群浓度与水质因子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与水质粪大肠菌群(r=0.968,P=0.0016)、无机磷(r=0.844,P=0.035)、无机氮(r=0.960,P=0.0023)呈显著正相关,与叶绿素a浓度(r=0.366,P=0.475)、化学耗氧量(r=0.394,P=0.440)相关性不显著;三亚湾贝类粪大肠菌群浓度与水质因子主要受三亚河、肖旗河的影响,贝类粪大肠菌群及各种水质因子浓度呈现两侧高,中间低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对刺参单养池、刺参与单环刺螠混养池等养殖池中底泥硫化物、总碳(TC)、总氮(TN)、总磷(TP)、化学需氧量(COD)等指标进行检测对比,结果发现,单环刺螠与刺参混养模式下,底泥中硫化物、TC、TN、TP、COD的含量显著低于刺参单养池,表明单环刺螠对养殖池中底泥相关指标尤其硫化物具有改良效果.通过刺参单养池中硫化物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研究发现:硫化物与TC呈显著性正相关,r(相关系数)为0.933 0;与COD呈非显著性正相关,r为0.815 4;与TP呈非显著性正相关,r为0.727 7;与TN呈非显著性负相关,r为-0.161 0.经综合分析,该研究认为:单环刺螠在养殖池底泥指标的改良方面具有积极意义,可为刺参养殖池的生物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人工湿地净化尾水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种有美人蕉(Canna indica)的水平流和垂直流人工湿地对污水处理厂尾水进行处理,通过检测COD、TN、NO_(3-)-N、NH_(4+)-N、TP等指标分析探讨温度、pH和进水指标等因素对湿地系统净化能力的影响。COD、NH_(4+)-N、NO_(3-)-N、和TN去除率可分别高达66%、98%、62%和79%,其中NH_(4+)-N经湿地系统处理后可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18918-2002) I类标准。TN、NH_(4+)-N、TP在垂直流湿地系统中的去除率均高于水平流湿地系统,COD在水平流湿地系统中的平均去除率(53. 5%)却高于垂直流湿地系统(47. 3%)。通过对水平流和垂直流湿地净化尾水效果的分析比较,表明垂直流湿地系统比水平流湿地系统在净化尾水方面更具优势。此外,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人工湿地系统中进水NH_(4+)-N浓度和气温对TN、NO_(3-)-N和NH_(4+)-N的去除有显著影响。上述研究结果能为高效运用人工湿地处理污水处理厂尾水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6.
长江口水质现状及大型水利工程对长江口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单项因子法,首先对长江口实测水质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上游来水水质总体是好的,有部分因子超标,分别为氨氮(NH3-N)、总磷(TP)和粪大肠菌群;长江口江段水质的污染因子主要是总磷(TP)、总氮(TN)、氨氮(NH3-N)和粪大肠菌群;近岸水域的水质是徐六泾和苏沪省界各水质因子岸边与断面平均值没有明显差别,南港断面,大部份水质因子岸边均值与断面均值差异较大。然后再简要地分析了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和引江济太等大型水利工程对长江口水质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在长江口沿岸污水排放不变的情况下,影响主要是由径流量和泥沙的变化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蚌埠市龙子湖水质状况,测定了其水中的pH值、溶解氧( DO)、化学需氧量( COD)、总氮( TN)、总磷( TP)、铅( Pb)、铜( Cu)和锌( Zn)等指标,并以《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为依据,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其污染程度进行评价。结果显示:龙子湖水体的TP、TN、COD、Pb和Zn超出了Ⅲ类地表水体标准限值;由单项污染指数法评价结果可知,TP为中污染,TN、COD、Pb和Zn为轻污染,pH、DO和Cu为清洁。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蚌埠学院西门断面为中污染,龙湖大桥断面、淮河风情园断面和珍珠桥断面均为轻污染。  相似文献   

8.
选取代表地表水环境质量的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化学需氧量(COD)、高锰酸盐指数、氟化物、氨氮(NH3-N)、总磷(TP)和总氮(TN)等7个指标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建立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的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利用训练好的模型对2009年渭河宝鸡段6个过水断面的水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林家村和胜利桥断面的水环境质量分别为Ⅰ类和Ⅱ类标准,其余4个断面的水环境质量均为Ⅲ类标准.  相似文献   

9.
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2009年辽河口湿地的水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判.17个样点的监测结果显示,7月份辽河口湿地水质大多数样点化学需氧量(COD)和全氮(TN)超地表水环境质量IⅤ类标准,全磷(TP)、氨氮(NH3-N)和重金属(Cd、Pb、Cu、Zn)优于III类标准.运用统计学方法从8个监测指标中遴选出了COD、TN、TP、NH3-N、Cd和Pb 6个指标作为参评因子,采用污染贡献率方法确定单因子权重系数,评判结果表明辽河口湿地大多数样点水质级别为Ⅴ,水环境质量较差.  相似文献   

10.
城镇生活污水中总磷(total phosphorus, TP)、总氮(total nitrogen, TN)、氨氮(ammonia nitrogen, NH3-N)含量及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值较高,需经过处理来降低水质参数值。文中比较了不同絮凝剂、吸附剂对污水中氮和磷的去除能力,比较了臭氧氧化法和芬顿法降低污水COD值的效果,通过化学沉淀法降低TP含量,最后采用多步联用处理技术对污水进行深度处理。结果表明:污水中TP、NH3-N的去除率及COD值下降率均高于88.7%,其中COD值及NH3-N浓度达到了国标一级A标准,而TP和TN浓度基本达到了的一级B标准。  相似文献   

11.
2014-2015年对深圳湾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水质进行定期监测, 分析水质状况的空间和季节变化特征。结合2009-2014年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水质监测结果, 阐明红树林水环境质量的年际变化趋势。结果表明: 1) 保护区内水体溶解氧(DO)普遍较低, 营养盐和有机污染物普遍超标, 其中TN, TP, COD和BOD的平均浓度分别为地表水Ⅴ类水质标准的4, 2.6, 1.3和1.3倍, 富营养化程度严重, 枯水季的污染程度显著高于雨季; 2) 年际变化显示, 2009-2014年, TN和TP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 BOD总体上保持上升趋势, COD保持下降趋势; 3) 福田红树林保护区内水质重金属污染已得到改善, 有机污染则有不断加重的趋势, 外源性污染物的输入是主要污染来源, 亟需采取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武汉工农业的快速发展,巡司河污染问题日益严重.附近居民生活垃圾渗滤液以及生活污水的排放是污染物的主要来源.经过对巡司河为期两个月的实地调研,选取5个监测点的代表性指标进行了监测.监测结果表明,NH3-N、BOD、COD、TP等指标均严重超标;采用内梅罗污染指数法评价了水体质量,评价结果表明巡司河5个监测点的水质为重污染或严重污染.针对巡司河的污染状况,提出相应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一种低能耗污水处理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低能耗污水处理技术,采用ABR(厌氧折流板)酸化反应器-两级人工湿地工艺处理生活污水.试验结果表明,本工艺对COD、BOD5、TN和TP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2%、98%、29%、和64%,出水可以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该工艺适用于南方小城镇地区的污水分散处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库坝建设对河流水质状况的影响,以及库坝建设后不同河段主要水质指标与河道两侧土地利用状况的相关关系。【方法】以河南省荥阳市淮河的4级支流索河为研究对象,对位于乡村、市区、郊区3个区位的由于库坝建设而形成的河流段与库区段的主要水质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各区位河流段与库区段比较,水体全磷(TP)浓度在河流段显著高于库区段,NH+4-N、化学需氧量(COD)浓度在河流段低于库区段,而全氮(TN)、NO-3-N浓度等水质指标受库坝建设的影响较小。相关性分析表明,在河流段和库区段,建设用地占比均与TN、TP、NO-3-N、COD浓度等水质指标呈正相关,而林地占比与TN、TP、NO-3-N、COD浓度等水质指标呈负相关。耕地占比与TN、TP、NO-3-N浓度等水质指标在河流段呈负相关,而在库区段则呈正相关。【结论】库坝建设使河流形成相对不连续的河流段与库区段,总体上可降低河流水体的TP含量,但NH+4-N、COD浓度等指标则有所上升; 在河流段与库区段,水体水质与河道周边土地利用状况的相关关系也存在一定差异,库区段水质状况更易受周边土地利用结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利用砂滤-超滤组合工艺处理景观湖水,对5种常用水质指标进行了连续15 d的监测.经组合工艺处理后,湖水的浊度及COD、TOC、TN和T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9%、51%、91%、89%和92%,处理后的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Ⅳ类水质标准,能够满足景观用水要求.整个运行期间,卷式超滤膜过滤平均通量维持在95 L/(m2·h)左右,组合工艺运行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6.
生态弹性填料是一种模拟天然水草形态加工而成的新型水处理材料,近年来在污水处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其具有比表面积大、去除有机物容积负荷高、生物附着性好、空隙可变、不易堵塞、适应性强、操作管理简便等优点;陶粒具有较高的孔隙率及适中的密度,所有这些都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本文采用人工湿地作为构筑物对崇明前卫生态村中心湖的水体进行处理,结果表明,经此工艺处理后的水体,CODCr、TP、TN、氨氮等指标达到或优于国家三类水质标准。并为工程实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考察了硅藻土强化ALB工艺对重庆城镇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并研究了硅藻土的最佳投加量。结果表明,硅藻土强化ALB工艺能较好地提高出水水质,COD、氨氮、总氮、总磷的去除效果均有不同程度的加强。各项水污染物质去除率随硅藻土投加量的增加,总体上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最适投加量为30 mg/L,出水中COD、氨氮、总氮均达到了排放一级A标准,总磷达到了排放一级B标准。硅藻土作为ALB工艺的混凝剂经济可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对国内人工湿地处理污染河水的研究应用及发展进行了介绍和总结.湿地类型主要有表面流、水平潜流、垂直流和组合工艺,通过收集其所在地、占地面积、工艺流程、几何尺寸、填料、植物、进水浓度、水力负荷、水力停留时间及重铬酸盐指数(CODCr,简称COD)、高锰酸盐指数(CODMn)、5日生化需氧量(BOD5)、总磷(TP)、总氮(TN)、氨氮(NH4+-N)、硝态氮(NO3--N)、悬浮物(SS)等污染物去除率,构建了处理污染河水的各类型人工湿地资料库,并总结了各类型湿地在国内污染河水治理中的地理分布特点和湿地类型应用特点.统计分析各种类型湿地对各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并用t-test和one-way ANOVA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垂直流及组合工艺人工湿地对污染河水中COD的去除效果明显优于表面流和水平潜流,各类型湿地对TN、NH4+-N、TP等氮磷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差异并不显著,但垂直流及复合垂直流对TN、TP去除的稳定性优于其他3种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