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王家忠教授的新著《灵性?潜能?创造——个人潜意识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与其之前出版的《人性·社会·心灵——社会潜意识研究》、《传承·超越·沟通——民族潜意识研究》构成"潜意识研究三部曲"。该著是作者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系统研究潜意识问题取得的新进展,是分析心理学研究的新成果。分析心理学是从精神分析学派中分化而来。精神分析  相似文献   

2.
这些年来,王家忠教授在学术上不断地致力于创新性研究。在关于中介思维的观点提出并取得一系列成果以后,又着力进行社会潜意识和民族潜意识研究。2005年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传承.超越.沟通》和《人性.社会.心灵——社会潜意识研究》两本书,就是他这两方面研究成果的集中体现。下面,仅就第一本书——关于民族潜意识的研究,谈点读后的感想和体会。  相似文献   

3.
社会潜意识是一定社会中受到压抑或抑制的社会心理。按照形成机制和深浅程度的不同,社会潜意识可区分为社会前意识、社会自觉潜意识与社会自发无意识三个层次;从意识主体的角度,社会潜意识又区分为个体潜意识与群体潜意识。在诸种群体潜意识当中,民族潜意识是一种最具普遍意义的社会潜意识。社会潜意识对文艺创作主体、人物主体和欣赏主体有着重要的影响,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揭示和把握这种影响,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4.
《诗经》是上古一部优美的诗歌集,同时也是一部有着极高价值的文献。在《诗经》中,可以看到上古社会丰富多彩的民俗现象,还能透过这些现象,了解到古人特有的文化心理。文章试图通过对《大雅·生民》一诗的解读,来展现文本背后独特的民俗和心理方面的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5.
认知潜意识是根据认知的信息加工理论提出来的,它包括所有不能觉知的认知过程。认知心理学家进行了许多实验研究,用以证实认知潜意识的存在及其在个体心理机能中的重要影响。认知潜意识的提出,扩大了潜意识的研究领域,为我们提供了认识潜意识现象的新视野。认知潜意识的研究以实验为取向,有助于我们更为客观地认识潜意识现象。  相似文献   

6.
认知潜意识是根据认知的信息加工理论提出来的,它包括所有不能觉知的认知过程。认知心理学家进行了许多实验研究,用以证实认知潜意识的存在及其在个体心理机能中的重要影响。认知潜意识的提出,扩大了潜意识的研究领域,为我们提供了认识潜意识现象的新视野。认知潜意识的研究以实验为取向,有助于我们更为客观地认识潜意识现象。  相似文献   

7.
利用潜意识进行广告诉求成了许多广告人的一种策略,其目的是为了让消费者轻松地接受广告信息,并激发他们内心深处潜在的需要.该文引述了精神分析学派关于潜意识研究的一些理论成果潜意识、集体潜意识和社会潜意识,并尝试将它们理解为一种广告诉求方式而作用于广告活动中.  相似文献   

8.
《聊斋志异》中的每一个情节都反映了特定的文化心理,准确把握其中的文化心理是解读小说文本的有效途径。通过对其中《阿宝》篇的故事情节建构进行民族文化心理分析可知:孙子楚"切指"反映的是从众与取悦的心理追求;"离魂"是痴情与幻化的心理升华;"附魂"是定情与示爱的心理延伸;"还魂得功名"是名士与团圆的心理泛滥。  相似文献   

9.
肖洋 《科技信息》2014,(15):189
人文主义者莎士比亚,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文学家,在世界文学史上享有盛誉。《李尔王》作为代表莎士比亚最高艺术成就的作品之一,20世纪以来,其地位不断上升,与世纪伊始弗洛伊德所开创的心理分析学派不无关系。心理分析社会文化学派学者弗洛姆将弗洛伊德理论与马克思的社会理论结合起来,创立了人本主义精神分析学,并将心理分析运用到社会历史中去,研究人潜意识、行为、社会环境和历史发展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希望建立一个健全的社会。本文将用弗洛姆的自由观点和人格取向,社会性格和社会潜意识等理论分析《李尔王》中主要人物,尝试综合考虑人物的潜意识和行为,将其放在社会历史的大舞台上进行开放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魏书》是北齐著名史学家魏收所著的一部关于北魏王朝的断代史,其中的《食货志》篇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众多史著的篇章当中唯一以"食货志"命名的,它在继承和发扬《汉书·食货志》所奠定的传统"食货志"编撰内容和体例的基础上,详细客观地记载和介绍了北魏时期鲜卑民族入主中原,与汉族接触融合,逐渐接受中原汉族的农业和社会生产方式,逐步汉化并最终完成封建化的这一历史进程。因此,其对研究北魏时期的经济财政制度、社会生产状况等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潜意识审美感受是一种"有味无痕,性存体匿"的心理状态,不涉理路、不落言筌,具有复杂、丰富、玄妙、深邃等特点。在审美过程中以美学、哲学、美术心理学、生理心理学、文艺心理学、分析心理学等理论为基础,分析人类潜意识心理审美感受的状态、内容、动因及由文化传承、个人素养、基因遗传等客观条件造成的潜意识综合心理体验。  相似文献   

12.
民间传说故事作为文化载体之一,传达着不同国家、民族的不同的习俗和心理、宗教仪式而成为一个民族的心理特征的象征,并且作为一种心理积淀物、一种心理气质,能长久的保存在这个民族成员的潜意识中,在生活中,人们会不自觉地把它表现出来。研究中日两国共有而不尽相同的“金鸡报恩”类民间故事,可以看出中日文化的某些迥然的差异,以启示我们为健全和丰富民族文化而努力。 日本的金鸡报恩故事收在日本鸡介编的《日本民间故事》中。题目为《母鸡报恩》(宫  相似文献   

13.
夏洛蒂·勃朗特是一位不断超越自我的作家。她的最后一部小说《艾玛》建构了与其先前四部作品主人公形象完全不同的另类:一位妖女形象。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看,执著行恶的艾玛被三重心理动因驱动着:阴影原型的放纵与肆虐;潜意识中对厄勒克特拉情结的病态固恋;社会性格的扭曲与社会兴趣的缺失。《艾玛》代表了夏洛蒂晚期创作的新构念,更显露出女作家对人性复杂性的关注与探索。  相似文献   

14.
2008年10月,《2008年安利全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在京发布,这是美国安利公司首次全球公开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并且将发布地选择在了中国。安利希望人性变得更高贵,而不仅仅是富有。美国安利公司总裁德·狄维士先生将安利企业的社会责任定位于塑造高贵的人性,在这份企业社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说文.牛部》字的字形,字义,推求先民与作为宗教之牲、畎亩之勤的“牛”相关的社会生活、民族风俗、文化心理和思维习惯,同时探求语言自身发展的特征和规律。  相似文献   

16.
施蛰存以性心理为视域焦点,将其细腻的笔触深入到都市,深入到尘封的历史,深入到人的潜意识,描写性欲压抑、探索人性奥秘、状写内在的真实,展示了其对人性独特的思考和阐释,堪称中国心理分析小说第一人。本文主要以《将军的头》《、梅雨之夕》《、善女人行品》三个小说集为基点,详细阐释了施蛰存对心理分析小说的实验性探索。  相似文献   

17.
书评   李志荣阮西湖教授是我国著名的社会人类学家、第十四届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执行委员、中国加拿大研究会前会长,曾多次赴加拿大对土著民族、主要民族、其他移民及多元文化主义政策的实施进行实地考察和学术交流。《加拿大民族志》(阮西湖著,民族出版社,2004 年 5 月出版,250 千字)一书是阮西湖教授长期关注和研究加拿大多元文化社会和多元文化主义政策的成果。1   加拿大的民族构成大体可分为土著民族(印第安人、因纽特人、梅蒂斯人),主要民族(英裔和法裔加拿大人)、其他移民民族集团(华人、日本人、日耳曼人、荷兰人等等)。…  相似文献   

18.
欧·亨利的《警察与赞美诗》这篇小说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 2 0世纪初的社会现实 ,是洞察当时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那是一个物欲横流的精神荒原 ,其主要特征是人性的丧失。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阐述这一批判主题 :人性的危机 ,人性的回归和人性回归的失败。这充分说明 ,在欧·亨利的眼里 ,当时的社会虽是一个人类社会 ,然而却是一个丧失人性的社会。  相似文献   

19.
长篇小说《格萨尔王》是阿来以一个小说家的方式"重述"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的"故事新编"。现代视角的切入与作家个性化的叙事、阐释方式赋予了民间传说理性的高度和异常繁复的精神意蕴。从活态到固态,从民间传说到作家创作,口头文学与书面文学之间既保持着密切的"互文性",又经历着逐步疏离自身文类独有形态的差异性,体现了传统的民族民间文化精神与现代理性的审美错综。《格萨尔王》通过"插入文本"和"有意味的文字"重述神话,阐释历史,透视人性,同时融入对民族传统文化以及对人类自身发展困境的哲学思考。故事的外壳是"人、神、魔大战"的魔幻世界,深层意蕴则是关于神性与魔性以及人类社会发展的寓言。  相似文献   

20.
《鼓语通神》(人民音乐出版社2014年版,下简称《鼓语》)是云南艺术学院申波教授依托云南民族的鼓乐现象、通过历时3年的田野追寻与案头沉思完成的学术新著.《鼓语》以云南民族鼓乐文化为审视对象,既有对过往鼓乐文化“为什么”的追问,又有对现实鼓乐文化意义“是什么”的回答.不仅从鼓类乐器产生的艺术心理立场对鼓的来历进行了学术追问,并从人的心理结构、生态环境和人的社会行为的角度,逻辑性地论证和回答了鼓的起源、文化作用及其社会价值的学术思考.正如中央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和云峰教授在对该著的推荐语中所指出的那样——“《鼓语》融彩云之南鼓乐、鼓舞于一体,汇多民族信仰、民俗于一炉,是一部深入浅出的好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