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的今天,科学技术尤其是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将导致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它必将从深度和广度上大大推进农业科技的更新与拓展,并以科技创新为先导,促进新兴产业的形成与发展,使我国农业科技和生产力实现质的飞跃。面对新的形势,我们应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我市农业科学技术,迎接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挑  相似文献   

2.
刘军 《科技信息》2010,(33):I0420-I0420
21世纪将是知识经济迅速发展的世纪,科技革命浪潮叠起.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大大加快了人类社会实现现代化的进程,新的时代呼唤新的教育,教育改革成为全世界的普遍趋势。继续教育就是在这场科技浪潮中发展起来并受到世界各国广泛重视的一种崭新的教育活动。知识经济将对教育提出新的挑战,面临新世纪,我们对继续教育必须作出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唐洁 《天津科技》2005,32(5):5-6
科技统计和指标研究已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发达国家的科技统计和指标研究以R&D测度为起点,始于20世纪40年代,到了50年代已受到广泛的关注.我国科技统计和指标研究起步于80年代中期,1985年全国科技普查开创了我国科技统计的先河. 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科技竞争力已成为衡量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作为科技竞争力测度的科技统计和指标研究自然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经过20年的努力,我国的科技统计和指标研究已形成了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指标研究、资料出版等全面发展的格局,已建立了一套既符合国际规范又具有中国特点的科技统计指标体系和科技统计工作体系,对中央、地方政府的科技管理和决策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今天,在科技战略决策和日常科技管理中,没有;隹确、全面的科技统计数据做支撑是难以想象的。20年来我市科技统计工作和科技指标研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对地方科技管理与决策起到的支撑作用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4.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如何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一直是各国政府不断研究和探讨的问题,建立完善、健全、高效的科技服务体系对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科技服务业起源于西方,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而我国的科技服务业是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经济结构调整,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起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20世纪90年代,欧盟建立了创新驿  相似文献   

5.
段瑞春 《科技潮》1994,(5):18-19
邓小平同志指出,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科技体制改革的目的就是要解放科技第一生产力,促进我国科技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到本世纪末,我国要实现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达到小康水平,从而为下个世纪中叶初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打下基础。从科技角度看,发展面临的任务主要是:第一,培育新的生产力;第二,推动支柱产业的发展;第三,启动区域经济开发,提高国民经济整体水平;第四,组织大科学研究和实施大科学工程;第五,推动科技与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科技法制建设是科技  相似文献   

6.
科技管理工作者是科技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 ,科技管理工作者队伍已逐渐壮大 ,并在我国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展望未来 ,21世纪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 ,对科技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因此 ,进一步提高科技管理工作者的素质就成为公众关注的重要战略性课题。笔者根据自己多年从事科技管理工作的感受和体会、结合社会人士反映的问题 ,对提高科技管理工作者素质的问题作了一些思考。现提出一些见解 ,望能抛砖引玉 ,引起更深入的探讨。一、要重视学习现代科技管理所…  相似文献   

7.
发展生产力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发展和传播先进生产力是生产力促进中心的第一要务。生产力促进中心是我国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过程中创立的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新型技术创新与社会化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是国家技术创新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号召我们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不断地用先进科技改造和提升国民经济,努力实现我国生产力发展的跨越.党和国家还把科技发展放到与改革开放同等重要的地位,作为先进生产力发展的核心和动力.厦门市委第九次党代会又提出了建设科技之城的宏伟目标,科学技术当前在我国、厦门市所受到的重视是空前的.加入WTO后,我国科技事业又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面对新的形势,树立大科技观念,站在全市科技事业整体发展的高度构建科技工作新的发展格局,并以此为基础部署和抓好各项具体的工作,已成为最重要和急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9.
吴正 《科技智囊》2006,(7):74-79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是中国经济腾飞的强大动力;当前以及未来一个时期,科技创新跃升为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核心能力,同时科技还担负着促进中国经济、社会与人和谐发展的新的历史重任。  相似文献   

10.
科技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未来发展重点,是加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抓手。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我省相继出台政策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扶持各类科研机构、科技企业孵化基地、知识产权服务技术中介、成果转化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等科技服务机构。科技公共服务机构对我省科技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大力发展本土服务机构,扶持本土服务机构做大做强是发展我省现代服务业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1.
浙江是经济大省、人口大省。科技作为生产力,与内容深度融合的同时,正在推动内容生产关系变革。"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内容科技作为新型生产力,必然需要新的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媒体只有形成顺应生产力新要求的新型生产关系、加入到更加广泛的社会化大分工之中,才能找到正确的发展方向。相较其他部门和产业,内容产业具有信息服务和意识形态双重属性。因此,内容科技的发展应不断发现规律、掌握规律,在为社会提供大规模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同时,凝聚社会共识、推动进步发展的支撑力量。  相似文献   

12.
从近70年世界科技革命的历程来看,科技变革的发生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创造并引导了新的消费需求,促进了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一部人类发展史,就是不断创新、不断进步的历史。国际新兴科技城市,是世界城市发展到20世纪末21世纪初脱颖而出的崭新城市形态,是在大力发展当代先进科技生产力的基础上推动与促进经济、社会、文化与生态协调发展的科技先导型城市。对一座城市而言,建设国际新兴科技城市是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和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作为经济较发达的苏州,加快建设国际新兴科技城市。就能在新一轮经济竞争中抢占制高点。  相似文献   

14.
社会化科技服务体系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载体,是科技人员服务基层的重要途径。加快社会化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促进科技与经济有效结合,推进区域科技水平快速提高是兰州市安宁区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科技、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民营科技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本文分析了南京市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态势与存在问题,阐述了民营科技企业融资困境的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大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财税与金融支持力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范凤娟 《科技信息》2010,(10):81-81,84
科技创新在人类发展历史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纵观人类发展历程,实际就是科技创新不断进行的过程。在当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新的发明,新的材料,新的工艺层出不穷,社会在科技的带动下飞速发展,而出创新又使这个速度不断加速。毫无疑问,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当代的主旋律。作为21世纪的新一辈的科技人才,当代的车轮把我们推向了21世纪经济与信息的时代潮流之中。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国家的需要,社会的需要和时代的主题。  相似文献   

17.
几年来,省政府与省科委高度重视生产力促进工作,山西省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建设与生产力促进工作被纳入科教兴晋战略的总体规划,有利于生产力促进带来发展的社会环境日益完善,该中心从解决山西省科技,经济发展中的难点,热点和关键问题入手,以高质量的特色服务,促进山西省生产力促进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可持续发展价值观本质上是一种创新发展观,生存发展危机本质上是价值观异化的危机。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创新成为生产力变迁的决定因素,科技发展导致社会各个系统的调整与转变,致使其传统的价值观失去原有的合理性。科技创新生态化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9.
增加科技投入是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促进科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出路在于把科技进步放在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位置上,各级政府和各个部门共同努力,促进建立新的投入机制,形成多渠道多层次的全社会科技投入新格局提出一个符合科技和经济发展实际的科技投入的目标;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和具体的落实措施.关键是强化政府的职能行为、法律的约束机制和政策的鼓励引导作用,加强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20.
李良松 《安徽科技》2005,(10):23-24
近年来,舒城县科技局把加强科技服务平台建设、提升科技服务能力作为实施科教兴县战略的突破口,高举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大旗,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对科技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坚持创新,积极探索出一条政府推动、政策扶持、市场化运作、集成社会资源建设科技服务平台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