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性能优越的饮用水消毒剂.本文对二氧化氯的特性、消毒原理和消毒的优点进行了介绍,着重阐述二氧化氯的制备方法,二氧化氯有害副产物的生成抑制和消除,分析了二氧化氯在水厂应用中自动化控制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固态二氧化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东平  桂芳 《甘肃科技》2009,25(13):87-89
二氧化氯(ClO2)作为一种高效、安全、广谱的消毒灭菌剂,目前,在各行各业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是二氧化氯的气体非常活泼和不稳定,溶液易挥发,一般不便制成压缩气体或浓缩溶液,这就大大降低了二氧化氯的使用方便性。为了克服这种局限性,稳定性二氧化氯产品成了人们研究的焦点;这类产品可分为稳定性二氧化氯溶液和二氧化氯固体制剂两大类。  相似文献   

3.
该文主要研究实验室化学法制备二氧化氯、氯气,并用来自来水消毒剂控制水中三氯甲烷的形成.就自来水二氧化氯消毒控制三氯甲烷形成进行了试验研究,二氧化氯预消毒替代预氯化可以降低水中的三氯甲烷,预消毒形成三氯甲烷反应受温度和时间影响.随着二氧化氯含量增加,水中的三氯甲烷将明显减少.二氧化氯预处理能降低水中有机物,而且使水中三氯甲烷量明显降低,表明二氧化氯可与有机物发生氧化反应,采用二氧化氯预消毒替代液氯可以有效控制水中三氯甲烷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稳定性二氧化氯的制剂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分析二氧化氯的结构与性状特点,研究了制备稳定性二氧化氯的几种方法,确定了进下不提高二氧化氯水溶液的浓度的最佳实验室制法、最佳稳定剂及其用量,并延长了二氧化氯水制剂的使用周期。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了二氧化氯发生器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二氧化氯转化率低的原因及二氧化氯在反映器内可能发生的歧化反应,通过系统反复的实验提出了简单有效的解决办法;并对目前二氧化氯发生器市场的不成熟性提出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水厂一年多的生产运行状况的考察,总结了二氧化氯替代氯气预氧化、消毒工艺中遇到的问题.根据水厂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预热原料和空气、在二氧化氯发生器的空气管路上加装流量计和报警装置、改善管路设计、多点投加二氧化氯和对反应沉淀池和滤池进行遮光处理等多项措施,达到提高二氧化氯产率、保证工艺的稳定性、确保二氧化氯发生器的安全性,降低二氧化氯的衰减速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水力空化技术对罗丹明B的降解,首次引入二氧化氯强化降解的效果。研究表明,入口压力、空化时间、多孔板开孔率以及二氧化氯浓度对罗丹明B降解率存在显著影响。在水力空化强化二氧化氯处理工艺中,罗丹明B的降解率是单独水力空化的3.9倍,是单独使用二氧化氯的2.3倍;并引入动力学,表明单独水力空化、单独二氧化氯、水力空化强化二氧化氯三种工艺符合拟一级反应动力学,且水力空化强化二氧化氯降解罗丹明B溶液时,两种工艺存在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8.
水中二氧化氯与N,N-二乙基对苯二胺(DPD)反应产生粉色,其中二氧化氯中20%的氯转化成亚氯酸盐,显色反应与水中二氧化氯含量成正比,甘氨酸将水中的氯离子转化为氯化氨基乙酸而不干扰二氧化氯测定。研究了快速测定生活饮用水中二氧化氯的方法——DPD现场测定法,实验证明该方法快速、适用、准确、灵敏度高。  相似文献   

9.
采用自制的液体二氧化氯催化氧化刚果红废水,并研究二氧化氯-活性炭组合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确定了pH值,温度及二氧化氯投放量等工艺条件.前期二氧化氯处理,刚果红的去除率为44.61%,后期用活性炭进一步吸附,使刚果红的去除率明显提高,达到80%以上.  相似文献   

10.
论二氧化氯在生活饮用水消毒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淑芳 《广东科技》2010,19(6):149-150
本文主要从二氧化氯的杀菌消毒作用、二氧化氯消毒自来水具有的主要优点等方面论述了二氧化氯作为消毒剂在生活饮用水中的消毒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以深部咸水层二氧化碳地质封存为背景,基于多组分多相流运移理论,对咸水层储存二氧化碳沿断层泄漏的运移规律进行研究。建立二维多岩相结构模型,通过数值方法分析二氧化碳在断层通道和上覆岩层中的运移规律,以及运移过程中二氧化碳相态的变化特征,并对断层的渗透率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深部咸水层二氧化碳在浓度差和压力差作用下沿断层通道向上覆岩层运移。二氧化碳的密度比水小,重力差使二氧化碳受到向上的浮力,因此在岩层中二氧化碳的分布特征整体上呈类似漏斗的形态。随着泄漏的进行,二氧化碳不断驱替断层通道中的水分,密度减小;随着两相流变成单相流,断层通道逐渐被蒸干。此外,断层渗透率是整个泄露过程中流体运移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二氧化碳在油藏中的波及范围是影响致密油藏二氧化碳吞吐提高采收率效果的关键因素。如何扩大注入的二氧化碳在油藏中的波及范围是新的研究热点。运用油藏数值模拟软件,建立致密油藏二氧化碳吞吐的理论模型,通过监测吞吐过程中油藏压力及二氧化碳含量变化,发现压力平衡过程中存在限制二氧化碳波及范围的低压区域,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注入压力、焖井时间和吞吐轮次对二氧化碳波及范围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注入压力是影响二氧化碳波及范围的主要因素,吞吐轮次对二氧化碳波及范围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3.
二氧化碳膨化烟丝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4.
对用复合固体超强酸SO4^2--TiO2-SO4^2--ZrO2催化肌苷制备1,2,3,5-O-四乙酰-β-D呋喃核糖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将TiO2和自制的ZrO2分别用硫酸溶液浸泡,在一定温度下焙烧,制成SO4^2--ZrO2和SO4^2--ZrO2和SO4^2--TiO2按一定质量比混合制成复合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用肌苷和乙酸酐为原料,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催化酯化反应,可使1,2,3,5-O-四乙酰-β-D-呋喃核糖的收率达到84.6%。  相似文献   

15.
Based on the composite modification technology of the surface of nano silicon dioxide by non-soap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it is verified that there are polymer grafted on the surface of nano silicon dioxide. The modification mechanism and the bonding status on the surface of nano silicon dioxide after modification were suggested via the results of the infrared spectrum, transmission electronic microscope photograph and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um. The hydroxyl formed by hydrolyzing of silane coupling agent reacts with hydroxyl on the surface of nano silicon dioxide to form Si-O-Si bonds by losing water molecules and hence the double bonds are introduced onto the surface of nano silicon dioxide. The surface of nano silicon dioxide is grafted with polymer through free radical polymerization between the double bonds on the surface of nano silicon dioxide and styrene under the action of initiating agent. The dispersibility of nano silicon dioxide and the controllability of surface modification of nano silicon dioxide can be greatly improved by the modification process.  相似文献   

16.
二氧化碳连续管井筒流动传热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二氧化碳在井筒内流动时的传热过程,考察二氧化碳在井筒内的热量和压力传递方式及其对相态和物性变化的影响规律。建立二氧化碳井筒内热传递模型,采用交替方向推进法进行求解,分析二氧化碳在井筒内流动过程中温度、压力和相态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二氧化碳在连续管内热交换效率较高,温度上升幅度随着井深的增大逐渐减小;二氧化碳沿环空上返过程中,温度逐渐降低,在靠近井口处温度显著下降;随着井深的增大,连续管内的液态二氧化碳逐渐转变为超临界态,在沿环空上返的过程中再次转变为液态,继而变为气液两相至出口。  相似文献   

17.
方华  丁俊杰  程靖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11(13):2925-2929
对大庆油田采气分公司升深2-17井CO2腐蚀后的报废油管管柱进行了现场实测,绘出了N80油管管柱CO2腐蚀速度随气井井深分布规律曲线,并对该曲线进行了理论分析;所得结论,对气井油管管柱CO2腐蚀的预测评估,以及采取相应的有效预防措施具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二氧化碳干法压裂以液态二氧化碳为压裂液,相较于传统的水力压裂,具有无水相、无残渣、低伤害、增加地层能量等优势,因此应用前景广阔。液体二氧化碳的密度和黏度很小,其携砂能力的大小成为决定压裂成败的关键因素。建立垂直裂缝模型,基于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建立了液体二氧化碳流体和支撑剂的两相流动规律,并利用有限体积法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液体二氧化碳流体的携砂能力要弱于滑溜水。支撑剂在液体二氧化碳流体和滑溜水中的分布特征相似;通过降低支撑剂密度、减小支撑剂粒径和砂比或提高泵注排量可以提高液体二氧化碳流体对支撑剂的携带作用。研究结果可为液体二氧化碳压裂工艺参数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二氧化锆的性质及氧空性对二氧化锆相变的影响,讨论了二氧化锆韧化氮化硅陶瓷的影响因素,提出了二氧化锆韧化氮化硅陶瓷时避免氮化锆生成、促进复相氮化硅陶瓷烧结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二氧化碳驱油作为三次采油的重要技术手段,提高采收率效果明显,具有重要的环保降排价值。但在二氧化碳驱油过程中,部分层位二氧化碳过早突破,一方面严重降低气驱的波及效率,另一方面油井气窜后,二氧化碳将对油井举升系统、地面工艺设备乃至井场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等问题。常规的注采及油气水性质监测方法,仅能简单地监测二氧化碳驱油的效果和二氧化碳采出情况,驱油过程的精细监测成为薄弱环节,制约着二氧化碳驱油的进一步发展。二氧化碳驱油前后储层的地球物理性质发生的变化能在地震资料上表现出差异性。为此,从二氧化碳驱油前后地震正演模拟、敏感属性分析和时移地震差异等方面进行分析,为开展基于地震资料的二氧化碳驱油精细监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