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马尾松双列杂交亲本遗传距离与杂种生长优势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尾松6×6全双列杂交的不同组合,其11年生子代在生长性状及其杂种优势上均存在较大的差异。对亲本遗传距离与子代杂种优势的相关分析发现:亲本的ISSR遗传距离(0.266 0~0.467 0)与子代树高、胸径等生长性状及其杂种优势表现为显著的线性正相关,遗传距离与正、反交子代材积杂种优势的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601和0.597,表明随着亲本间遗传距离的增大,子代各生长性状的杂种优势将呈线性增加。马尾松亲本遗传距离与子代杂种优势的相关性明显高于遗传距离与子代生长性状的相关性,表明根据亲本遗传距离对子代杂种优势进行预测比直接预测子代生长性状更可靠。根据这一结论,优先选择树高、材积等经济性状优良同时遗传距离较大的杂交亲本,有望提高子代杂种优势幅度并获得材积性状优良的子代。  相似文献   

2.
以福寿螺的7个近交系为材料,按半双列杂交配制组合,观测了这些组织的幼螺成活率和成螺体重,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测定了7个近交系的α-酯酶和淀粉的酶谱,估算了同工酶基因座的Nei氏遗传距离以及幼螺成活和成螺体重的杂种优势率,讨论了Nei氏遗传距离与这2种杂种优势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陈德恩 《科技资讯》2006,(17):153-153
目前小麦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达0.8以上,造成杂种优势幅度降低,缺乏强优势组合,因此,迫切需要拓宽小麦遗传基础和扩大基因多样性。利用杂种优势是提高小麦单产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分析了小麦杂种优势利用方法。  相似文献   

4.
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在小麦遗传距离上的综合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不同品种遗传距离是确认遗传材料之间的亲疏程度的依据,不同品种间遗传距离的远近在育种工作中有广泛的应用。采用多元统计方法和计算机技术来研究小麦品种间的遗传距离得到的数据证明:(1)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均可用来研究品种间的亲疏关系;(2)两种分析方法所得的结果相近;(3)研究的小麦品种为黑西哥生态型和中国生态型两大生态型。  相似文献   

5.
目前小麦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达0.8以上,造成杂种优势幅度降低,缺乏强优势组合,因此,迫切需要拓宽小麦遗传基础和扩大基因多样性。利用杂种优势是提高小麦单产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分析了小麦杂种优势利用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前小麦品种问的遗传相似系数达0.8以上,造成杂种优势幅度降低,缺乏强优势组合,因此,迫切需要拓宽小麦遗传基础和扩大基因多样性。利用杂种优势是提高小麦单产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分析了小麦杂种优势利用方法。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利用小麦亲本间遗传距离预测F1产量的可行性,以大田农艺性状表现优良的36个小麦品系配成50个组合为材料,研究SRAP分子标记遗传距离(GD)与50个杂交组合的F1产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分子标记距离与全部杂交组合F1产量相关程度低,但分析各区组内的相关关系时,存在高度正相关.当不改变母本的各组合中,GD与F1产量之间相关关系数在05以上的占786%;当不改变父本的各组合中,GD与F1产量之间相关关系数在0.5以上的占56.3%.  相似文献   

8.
由于杂种优势的利用是农业增产的重要途径,杂种优势的遗传基础研究一直受到高度重视。近十年来发展的分子标记技术及构建的高密度遗传图谱,为阐明杂种优势的遗传基础提供了有力的工具,杂种优势研究有了新进展,通过对已有资料的分析研究,从遗传差异,基因表达调控、基因效应、基因网络系统等方面探讨了杂种优势的遗传基础及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遗传距离是衡量种群间遗传分化程度和差异大小的数量指标。近年来,不仅在生物进化与物种形成方面,而且在分类学、生态学、人类学等很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在人类遗传研究中也受到越来越普遍的注意。本文阐述遗传距离的概念、估算原理及其应用,并将其与蛋白质变异有关的等位基因差异联系起来。在此基础上讨论最小遗传距离D_(min)、标准距离D和最大距离D_(max)的概念与公式。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与释义。  相似文献   

10.
基于遗传距离的粘孢子虫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8SrDNA作为分子际记研究了以粘孢子虫(Myxosporidia)常见属为代表的不同分类水平下的遗传距离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粘孢子虫亲缘关系的远近与遗传距离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即粘孢子虫亲缘关系越远遗传距离越大,反之亦然;同时表明,本研究所涉及的种内、种间和属间阶元的遗传距离虽在一定范围内有重叠,但遗传距离由小到大排列依次为种内、种间、属间。研究认为物种之间在遗传距离上可能并不存在绝对的界限,但基于18SrDNA遗传距离的分歧在一定范围内对大多数物种的鉴定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改进的Hausdorff距离和遗传算法在图像匹配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研究模板和图像间的有效匹配,将部分Hausdorff距离的计算进行改进,提出一种改进的部分Hausdorff距离作为检测模板和图像中物体轮廓相似性的测试,可以较大地减少计算量,同时把遗传算法引入图像匹配识别,由于遗传算法的高并行性和鲁棒性,可以较快地完成全局搜索,而不会陷入局部最优,因此该算法和改进的Hausdorff距离相结合能有效地检测出具有平移、旋转和尺度变化的物体,该方法可以应用于实际图像识别和匹配中。  相似文献   

12.
不同品种马血清酯酶(Es)位点遗传距离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青海的湟中马,柴达木马,陕西的关中马,宁强马,广西百色马,贵州马,泰国马,阿拉伯马,日本吐噶喇马,英国纯血马,韩国赛马11个品种血清酯酶位点的基因频率计算遗传距离,并进行聚类分析表明:Es位点是不同品种马遗传分化的主要位点,对探索马的分类和起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黄瓜亲本间分子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相关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用10个黄瓜亲本,通过RAPD分析计算其分子遗传距离,然后配制遗传距离大,中,小的杂交组合15个,田间测定它们的16个园艺性状,对所得园艺性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计算园艺性状与分子遗传距离间各种相关曲线的相关系数,结果发现,黄瓜园艺性状与分子遗传距离间的各种相关曲线中,以抛物线的相关系数最优,其中座瓜率,收获始期与分子遗传距离的抛物线相关系数存在着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针对普通遗传算法易出现早熟收敛和搜索效率低的缺陷,提出一种基于加权海明距离的自适应遗传算法.该算法综合考虑个体间加权海明距离和适应度值,自适应调整交叉概率和变异概率;采用精英保留法,保证最优个体不被破坏;使用双重停机准则,减少不必要的计算时间,提高遗传搜索效率.最后,运用经典测试函数对该算法进行了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显著提高遗传优化的全局搜索能力,加快遗传算法的收敛速度.  相似文献   

15.
为了对达林顿管进行故障预测,提出了基于KPCA与马氏距离的达林顿管故障预测方法。通过对达林顿管进行失效机理分析,设计了加速退化试验,并获取了集电极导通电流与饱和压降性能退化数据,利用小波包分解与核主成分分析进行数据处理,滤除了原始数据中的干扰信号,得到了退化数据的主成分,结合马氏距离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特征融合,得到了可以表征达林顿管健康状态变化的健康因子。使用2种故障预测算法对健康因子进行预测,故障预测结果验证了文中方法的有效性,预测值与真实值的误差均在10%以内。  相似文献   

16.
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 PLS)在内部采用Pearson系数度量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相关性时提取出的成分不能确保解释性最强,并且PLS在将提取的成分进行线性回归时也无法真实反映变量间的函数关系.针对这些问题,该文提出了融入距离方差和距离相关系数的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DVDCCPLS).DVDCCPLS基于距离方差和距离相关系数提取距离成分,再将距离成分进行拟线性回归得到距离回归方程,通过模型求解方法将距离回归方程转换为原始数据的表达,最终得到结构简洁、精度较高的回归模型.该文分别采用麻杏石甘汤数据和UCI数据集测试DVDCCPLS的性能,并与其他5种经典的回归算法对比,结果表明:DVDCCPLS具有较好的回归效果和回归性能.  相似文献   

17.
皱纹盘鲍杂交群体与自然种群遗传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RAPD技术对皱纹盘鲍自然种群和杂交养殖群体进行了遗传差异分析,共检测到173个位点.在自然种群和杂交群体之间及两个杂交群体之间都存在差异,并得到一些群体的特异性片段.利用PopGen32软件计算了各个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平均遗传杂合度、Shannon多态性指数和群体问的遗传距离.结果表明,杂交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高于自然群体,从遗传多样性角度揭示了皱纹盘鲍杂种优势的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